摘要:河長制作為一項中央自上而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的水環境治理創新舉措,旨在形成河長領治、上下同治、部門聯治、全民群治、水陸共治的治水新格局,但其在基層的運作中卻遭遇了上下層級協同的不力、跨部門協同的困頓、政社協同的尷尬,以及協同治理手段的闕如與失當等一系列困境。究其根源,從價值的角度看,源于內部協作的信任基礎薄弱以及難以形成共享理解;從結構的角度看,源于雙重管理體制的沖突、權責關系的不清以及多元主體合作共治的結構難以形成;從制度設計的角度看,源于激勵機制的缺失、問責機制的扭曲以及跨部門責任風險共擔機制的虛化;從技術的角度看,源于機械的計時打卡機制、信息流轉的鏈條過長、培訓與平臺功能使用的協同配套不足。未來的治水之路,應強化協同治理理念,從河長制走向河長治。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