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19世紀初到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經濟學家們通過提煉美國的發展經驗,建構了美國本土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形成了美國學派和美國制度學派;但是,這些美國本土形成的經濟學理論因為專注于探討國內經濟問題而很少從國際經濟層面看待國家發展的問題,所以在20世紀上半葉逐漸被邊緣化。反觀當下,中國經濟學的理論研究也存在"重國內而輕國際"的情況。文章旨在通過揭示經濟學發展中的"美國經驗"背后所呈現出的階段性特征和內在規律,以此提出對中國經濟學構建的啟示。通過考察美國主流經濟思想的演變歷程,文章發現:(1)美國的主流經濟思想先后經歷過三個重要的階段,分別是1815年至20世紀初的美國學派經濟思想、1918年至1945年的美國制度主義學派和1945年至今的新古典經濟理論。(2)美國的經濟現實經歷了一個從短缺到過剩的過程,與之對應,經濟思想也完成了從強調發展生產力到注重國際自由貿易的轉向,這說明美國經濟思想的演變與美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和經濟政策調整密切相關,理論的重要性取決于被解釋對象的重要性。因此,中國經濟學構建不但要關注和聚焦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的偉大成就,并積極從中汲取和提煉經濟學的學術話語養料,從而更好地闡釋中國與世界在今天所面臨的諸多現實問題,而且更應重視中國與世界格局新變化對中國未來發展提出的新挑戰。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