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對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組沉積背景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大量巖心觀察、薄片鑒定、掃描電鏡觀察,結合孔隙度、滲透率分析測試結果,對瀘州古隆起花果山地區嘉陵江組主要儲集層段的儲層特征及成巖作用進行研究。結果表明:(1)花果山地區嘉陵江組頂底界面清楚,主要產層為嘉一和嘉二段,儲集層巖性為粉晶含泥質粒屑白云巖及亮晶粒屑灰巖、細粉晶灰巖,孔隙類型以晶間(溶)孔為主,總體以低孔低滲的Ⅲ類儲層為主,儲集空間類型主要為裂縫-孔隙型;(2)按成巖作用是否形成孔、縫等儲集空間和是否對油氣的生、儲、運有貢獻,將成巖作用劃分為建設性成巖作用、破壞性成巖作用和保持性成巖作用,并對孔隙成因做出分析,并找出巖石學證據;(3)準同生和表生階段的大氣淡水作用是形成儲層的基礎,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蝕對孔隙的發育具有重要的建設性作用,古隆起時期的構造破裂作用能夠為溶蝕性流體提供運移通道,有利于溶蝕作用的進行;(4)綜合考慮不同成巖作用先后次序,以及次生礦物之間的切割、伴生以及交代關系,對成巖演化史和孔隙演化史進行了恢復。關 鍵 詞:四川盆地南部;瀘州古隆起;嘉陵江組;成巖作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