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排鈾礦床位于諸廣巖體南部長江鈾礦礦集區中部,區域上處于巖漿巖帶、斷陷帶、深大斷裂交會區和華夏古陸隆起與凹陷的交會部位,成礦地質背景有利. 區內多期次巖漿活動和白云母化、綠泥石化、絹云母化等多種蝕變疊加,北北西向含礦斷裂發育,成礦條件優越. 通過對該礦床勘查成果的總結和成礦預測研究,認為長排鈾礦床由小型到大型的突破,是在開拓找礦思路、創新找礦方法、總結前人找礦經驗和棉花坑礦床成礦模式,以及建立區內地質、物探、化探“三位一體”勘查模式的基礎上取得的. 進一步分析區內構造、蝕變、巖性界面、成礦熱液活動及鈾成礦環境等控制因素,提出含礦斷裂帶膨脹、分支復合、多期次熱液蝕變疊加等部位為成礦和賦礦的有利部位,結合物化探測量成果,預測礦床南部長坑地段 60、78 號帶和水石地段 71、73、86 號帶等成礦條件好,其深部有較好的找礦前景.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