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鋰、鈾作為重要礦產資源,且在花崗巖中的富集部位存在交集,其成因問題長期備受關注。桂東北紫花坪巖體中的淡色花崗巖Li含量(質量分數)高達678.7×10-6(中細粒二云母花崗巖和中細粒白云母花崗巖),具有富集Li元素的特征。通過對其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及與鈾成礦關系研究表明:淡色花崗巖具有相對較高的Na2O、Al2O3和F含量,以及較低的K2O、FeO、MgO和CaO含量,屬于過鋁質花崗巖;以離子電位5.7為界,淡色花崗巖中的微量元素隨Li含量的增加,呈現出高離子電位元素含量增加而低離子電位元素降低的趨勢,相對富集Rb、Ta和Hf,具有低ΣREE及重稀土富集特征;巖體中元素富集分帶從早到晚、自下而上依次為LREE→Y→HREE→U(Ⅳ)→Zr-Hf→Nb-Ta→Li,花崗巖中的晶質鈾礦早于稀有金屬形成;鈾礦石中As、Ni等元素富集,見地開石及鉀交代現象,表明鈾成礦過程中經歷了熱流體作用;結合區域成礦資料及上述結論認為,紫花坪巖體中的淡色花崗巖為泥質源區重熔的產物,其形成與巖漿高程度的結晶分異作用有關,相對靠近重熔界面頂部;淡色中細粒二云母花崗巖為區內主要含鈾花崗巖,經歷了晚期熱流體作用,深部存在鈾成礦的可能。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