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1979-2016年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ERA-Interim(1°×1°)再分析資料中的經、緯向水汽通量和大氣可降水量(precipitation water vapor,P WV)數據,采用相關性分析、趨勢分析法、累積距平、IDW等方法,分析三江源地區P WV與水汽通量的時空分布特征、降水轉化率(precipitation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變化規律。結果表明:過去的38a,經、緯向多年平均水汽通量分別為50.2、196.7kg·m^-1·s^-1,緯向水汽通量氣候傾向率比經向大。南邊界為緯向主要水汽輸入邊界,東邊界為經向主要水汽輸出邊界,緯向水汽輸送大于經向輸送。多年平均P WV為1998.3mm,近38aPWV呈現微弱增加趨勢,1979-1997年,P WV呈下降趨勢,1998年后P WV呈增加趨勢,同期降水也在增加,說明該時段三江源地區氣候轉濕。P WV與水汽通量的年際變化趨勢和轉折年相一致。三江源區多年平均PCE為24.57%,1989年PCE最高,達32.76%,各季節平均PCE空間分布與年平均PCE分布一致,均表現出南部、東南部高,西部、東北部低的變化特征,各季節PCE大小差異明顯,春季多年平均PCE為15.92%,夏季25.67%,秋季21.01%,冬季僅7.03%。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