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偉晶巖與稀有金屬等諸多礦床關系密切,但偉晶巖的成因問題長期存在爭議。廣西栗木花崗巖是華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含錫、鎢、鉭、鈮礦的稀有金屬花崗巖,發育有3種不同的偉晶巖-細晶巖組合,分別位于花崗巖體的頂上帶、巖體頂部帶及巖體內中-上部,巖石中還發育一些特殊的共生變異結構構造。本文將偉晶巖-細晶巖與共生的花崗巖統一作為研究對象,在巖相學的基礎上,運用熱動力學對巖石中的共生變異結構構造進行成因分析,得出的結論構成了巖漿演化的動態證據鏈并相互印證,且與熱動力學方程檢驗結論相吻合。研究表明:偉晶巖-細晶巖的成因以及稀有金屬花崗巖的巖漿演化、成巖作用都與巖漿的氣-液分異作用有關;偉晶巖是富水花崗巖巖漿經過二次氣-液分異形成的殘余富氣流體相緩慢結晶的結果,細晶巖是二次氣-液分異形成的殘余熔體相就地過冷卻結晶的結果;而與偉晶巖-細晶巖共生的花崗巖是富水巖漿在第一次氣-液分異形成的新熔體相過冷卻結晶后、上部又遭受二次氣-液分異形成的殘余富氣流體交代的結果。新認識可以解釋以往偉晶巖成因觀點中無法解釋的各種地質現象,對花崗巖巖漿演化及成巖成礦作用認識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