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德的歷史觀不僅帶有其批判哲學的顯著先驗特征,更具有辯證性和實踐性內涵;后者緩和了其批判哲學的"形而上學"特質,揭開了德國古典哲學辯證思維的序幕??档職v史哲學可以從時間性本質、辯證性內核、實踐性歸宿三個角度來建構。其時間性微觀上在于人的特殊經驗性行動所占據的連續時間段,宏觀上則在于一切這樣的經驗現象和連續時間段構成的時間整體或世界整體。其辯證性主要表現在人性的非社會的社會性上,康德的人性概念自身具有內在矛盾性,這正是其歷史發展觀中人性和道德的發展完善的根本動力。其歷史哲學的實踐性歸宿必須從政治共同體和倫理共同體兩個角度去思考,并且政治共同體或永久和平狀態有賴于道德的政治家自覺履行其法權義務;道德(哲學)和政治的這種相容性思考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政治學的問題意識與思維方式。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