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1 13:05:00
序論:在您撰寫門診手術室護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5-0086-01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從各個不同的層次得到提高。患者的法律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醫療市場成為人們更加關注的焦點,人們對醫療消費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規范護理服務行為,強化質量意識,樹立安全觀念,確保病人安全,這是我們需要探索的問題。我院門診手術室以基本外科、眼科、耳鼻喉科、整形美容科患者為主,均需進入門診手術室實施手術。這無形中增加了門診手術室的護理風險。對我院近年來門診手術室的護理風險與防范措施進行總結,以引起護理人員的警戒,降低護理風險,減少醫患糾紛。
1 加強門診手術室安全護理意識
慎獨是指護理人員在沒有任何外界監督的情況下,仍能堅持醫德信念,遵守醫德原則和規范,保持高尚情操,這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行為方式,反映出護士的素質和責任心。
患者進入手術室時,手術室護士在門口熱情接待患者,核對患者的手術部位,檢查患者所帶的藥品與醫生所開具的藥品是否相符,讓患者將貴重物品留給家屬,患者換上手術室的患者服、更鞋,接患者進入手術室。首先手術接待室護士嚴格按手術通知單與門診病歷和病人作身份確認;再由手術醫生進行術前復診,了解并檢查病人的狀況,再次確定手術適應癥,向病人及家屬講清手術方法及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并在門診病歷上簽字,“知情同意”是法律賦予患者的權利,既體現了對患者的尊重,又是醫療護理侵權行為的必要免責條件[1]。
護士在手術間做到三查七對。護士再次認真核對手術部位, 使用電刀時,護士將負極板貼于手術患者肌肉豐厚處、血液充足的部位,避免粘貼在骨突、多毛、關節、瘢痕或有傷口的部位。防止患者的肢體接觸手術床等金屬物。在手術過程中,電刀暫時不使用時,護士及時關閉開關,以免使患者燙傷。認真填術記錄單,核對紗布、器械,患者手術取下的標本要認真保管,待手術后留給患者做病理之用。標本用固定液4%福爾馬林,固定液應放在標本袋中減少揮發,護士要認真填寫患者的姓名及科室同病理申請單一起送到病理科。
建立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體系,做好圍手術期衛生宣教。門診手術的特殊性,決定了患者與醫護人員接觸時間有限,缺少專業的監護與指導。我們編寫了各類手術的術前須知和術后注意事項及指導,并留有電話號碼,供患者隨時咨詢。分別由接待室護士在預約手術和等待手術時發放,必要時給予講解,做好口頭交代,仔細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讓患者真正了解手術相關知識。對于老人和小兒要跟家屬交代清楚。記下病人的通訊方式和家庭住址,便于隨訪。
2 建立門診手術室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門診手術室安全管理制度,常規與安全防護、安全管理、差錯事故防范等制度,包括門診手術室相應的應急預案。主要包括:
(1)強化控制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手術室護士無菌觀念要強,熟練掌握無菌技術,嚴格遵守無菌技術常規,每日檢查消毒物品的有效期,消毒與未消毒物品分開固定放置。對疑有未達消毒效果的物品不能使用,對無菌手術和有菌手術嚴格劃分,特殊感染手術嚴格掌握處理原則,保證手術安全。
(2)認真學習醫院感染管理及各項規章制度,經常與醫院感染管理科交流溝通,參加培訓,不斷更新知識。嚴格無菌操作,加強無菌觀念和自我防護意識,樹立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均具有傳染性,必須進行隔離的觀念,做好標準預防[2]。
(3)落實消毒隔離及監測制度,嚴格控制與手術無關人員的進入,盡量減少手術室人員流動量。手術間必須嚴格空氣消毒,定期空氣細菌培養,作好登記。我科在空氣凈化層流的基礎上,又采用循環風空氣消毒機自動定時消毒。加強管理,根據手術切口的清潔污染程度,合理安排手術。認真做好終末處理。
(4)注意安全用藥,掌握局麻藥的濃度、劑量和總量。術前詳細詢問既往史、用藥及過敏史等,與醫師溝通,完善相應實驗室檢查,根據病人情況及門診手術室的條件決定能否手術。遵守操作規程,局麻時,推藥前先回抽,避免直接進入血管。加強術中巡回,關心體貼病人,做好心理護理,注意觀察病人面色、呼吸、脈搏,經常詢問患者的主觀感覺,必要時進行監護。常規備好搶救物品及藥品。
從患者進入手術室到結束為止,其中每一個環節都不能疏忽。
3 加強護士素質教育
手術室護士要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能力。手術室的工作與病房不同,工作面廣,專業多,鼓勵護理人員多學習,加強三基訓練,提高專業業務技能及應急能力,做到術中主動配合。開展手術室護士專科培訓,提高手術室護士業務和安全控制能力,不斷適應新醫療技術發展。手術室護士必須具備高度的安全意識并貫穿于手術的始終[3]。
總之,加強手術室的護理安全管理,將安全護理運用于手術室工作中,在防范上下功夫,以減少和杜絕護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糾紛和差錯,盡最大的努力把護理安全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保證手術患者的安全,提高手術室的護理安全質量。
參考文獻:
[1] 林梅,李英年,杜益平.告知義務在門診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雜志,2005,22(11):84-85.
[2] 唐維新.實用臨床護理“三基”-理論篇[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302.
[3] 黎彩玲,戴紅霞?手術病人的安全與風險?護理管理雜志,2007,7(1):35-36.
1.1一般資料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門診手術患者共80巧人次通過科室專門的登記記錄結合醫院相關科室如辦公室、門診部、護理部、糾紛辦、優服辦等部門的護理投訴記錄共76起股訴發生率為0.95%。76起投訴分類如下:家屬或患者口頭投訴52起,占68.42%;書面投訴8起,占10.53%;電話投訴16起,占21.05%。共涉及護理人員33人次。經核查有效投訴44起(基本屬實30起部分屬實14起)。
1.2方法根據科室登記結合各部門對每起投訴的詳細記錄胺投訴發生的時間、起因、過程、結果、涉及的護理人員等進行分類、歸納、分析并對相關投訴事件進行綜合總結、分析。
2結果
76起投訴原因主要分類如下:就醫環境(包括導向指示牌)、手術室環境差占35%。服務設施不到位占20%。患者隱私保護意識差5%。服務態度、主動服務意識不強10%。標本送檢環節存在隱患占5%。門診手術都為自費手術,不能走醫保或農合占25%#
3討論
3.1原因剖析
3.1.1環境因素:導醫指示圖、指示牌不醒目,患者不能最短時間獲得治療。º基礎設施差等候區座椅少,人員多時,不能滿足需要;空間狹小,通風不好。»過程復雜,不能靈活機動繳費窗口和急診區相距較遠。¼流程機械化、死板教條,不能根據輕重緩急調整就醫順序。
3.1.2管理因素:服務設施不到位:不能為患者提供必要的平車、休息躺椅等;手術后患者短暫在手術床上休息后只能步行走出手術室冷別患者因為體質虛弱、疼痛、物殘留等有暈厥摔傷的可能。º人員、設備與門診需求不匹配:門診或日間手術時間短瀕率快,醫務人員少、工作量大而繁雜,手術多時器械、物品供應不及時。»護理記錄不完善:無專門的門診手術護理記錄單手術交接無文字紙質交流記錄,易造成安全隱患。¼病理標本處理存在隱患:門診手術切下的標本一般較小加果不及時處理可能導致標本腐爛、損壞、混淆、丟失等;有時請患者家屬送檢標本致標簽脫落或交接不清容易造成失誤。
3.1.3護理人員本身因素:服務理念陳舊:隨著社會發展進步精神文明需求的提高患者逐漸對人權維護關注加大加被尊重、自身需求的滿足及心理感受的維護等。而相關護理人員提供服務過程中態度欠熱情工作主動性、積極性欠缺,交流時語氣生硬,醫學術語應用較多,不能用患者或家屬理解的詞語解釋;手術過程中不合時宜的說笑、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忽視患者的感受。º保護患者隱私的意識差:患者的隱私、身體的私密部位保護未引起重視,忽略了患者作為社會人的需求;護理人員談論患者病史、病因甚至隱私,甚至有的醫務人員缺乏法律意識泄露患者的隱私。給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從而埋下醫療糾紛的隱患。»服務態度、服務理念的隱患:當手術多而護士人員少時,抱著應付的心理和態度,每天忙于應付勢必會忙中出錯;常言態度決定一切對經濟利益的過多追求必然會影響正確的工作態度。1個護士同時巡回幾臺手術清點制度難以嚴格執行,底線會被突破,可能造成縫針等細小物品遺留在切口或傷口內。¼健康宣教存在缺陷:門診多為短小手術不需要住院,缺少護患親切的交流;另一方面,護理人員自身醫學知識的缺陷,對疾病的轉歸理解深度不夠,健康宣教不到位。從而導致介紹情況欠完善。
3.1.4患方因素:對收費不滿意:多數門診手術為自費,不能參加醫保、農合報銷業務。º對醫療服務效果要求過高:認為在醫院花費后應該得到滿意的服務和療效對醫療技術的局限認識不清簡單的把醫療過程等同于一般的消費過程。對手術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清創過程中的疼痛、對局部麻醉效果不滿意等不能正確理解。醫療技術發展速度與患者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速度不協調導致的糾紛隱患。
3.2應對策略
3.2.1徹底改善就醫環境:設置醒目的就診指示牌、指示圖開放縮短就醫通路,使患者最短時間到達就醫地點。º根據患者輕重緩急合理調配人員實行彈性工作制。做到/閑時有人歇戶陀時有人頂0的合理排班對急癥患者優先檢查、治療縮短患者等候時間。»改善候診大廳環境增加候診大廳空間、增加等候座椅、配置了飲水機、一次性紙杯、安裝了液晶電視等。
3.2.2完善管理職能:由院方組織急診綠色通道人員對急診就醫人員進行引導;門診導醫人員對正常就醫人員進行引導。º士曾加了收費窗口和急診專用窗口縮短了繳費時間。»實行院內就診一卡通,簡化了流程。¼士曾加手術后觀察室床位適當延長以進一步減少隱患。
3.2.3完善護理文書和手術登記:針對門診手術室的具體特點,專門建立門診手術專用護理記錄本,報質量管理辦公室同意后備案使用。首先由門診手術接待護士嚴格按手術通知單與門診病歷對患者進行身份第一步核對;再與各相應手術間巡回護士一起進行交接核對,第二步確認;入室后手術前由巡回護士、器械護士和手術醫生進行第三步身份確認(包括:患者身份、手術同意書簽字人員法律效應、手術名稱等)。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完善護理病歷及手術登記記錄。
3.2.4建立完善的手術標本管理制度:病理檢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立嚴格的標本管理制度,包括:專用的標本登記本、包裝及標識、交接的等級簽字、責任追究等。項目包括日期、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標本名稱、手術醫生、巡回護士、接收護士與病理科交接時核對清楚,病理科專人簽收及備注,雙方簽字后確認。禁止家屬單獨送標本;家屬拒絕病理化驗的,一定嚴格登記寫明原因家屬代表簽字。
3.2.5保護患者的隱私:患者隱私部位的保護在保證消毒要求合格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減少隱私部位暴露。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談論患者隱私不做與手術病情無關的行為規范服務用語。嚴禁出現與手術環境不和諧語言和行為。»耐心聽取患者主訴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要認真聽取耐心解答取得患者和家屬的配合,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狀態安然度過圍術期。
3.2.6強調醫療相關知識宣教:充分利用門診手術室門口周圍墻面根據門診手術的特殊性編寫各類手術的術前須知、術后注意事項及術后指導供患者隨時查詢,必要時進行講解完善圍術期教育使患者和家屬能夠了解手術相關知識。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5(c)-0148-02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患糾紛的發生與護患溝通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而真正由于護理差錯或護理事故導致的糾紛較少[1],因此,需要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患糾紛[2]。眼科門診就診的患者多,人流量大,多數患者有視覺障礙,陪同的人員多,治療時大部分操作具有侵入性,風險高,存在的安全隱患多,這給眼科門診的護理帶來了不小的難度[3]。為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水平,需要對眼科門診開展優質護理[4],優質護理主要是指實施有責任制的整體護理,護理過程中給患者提供比較全面、連續以及全程的優質護理服務[5],從而達到讓患者滿意,讓醫院滿意,讓護理人員滿意的目標[6]。優質服務的核心內容是使得護理工作更加系統化,人性化和科學化[7]。其主要實現路徑是通過制定系統的護理服務措施,開展優質的護理服務[8]。為探討和分析門診眼科手術室優質護理措施,該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0月來該院門診就診眼科疾病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開展優質護理,收到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來該院門診就診眼科疾病患者14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1例,女69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42歲。手術類型主要包括斜視矯正術,眼瞼腫塊切除術,結膜腫物切除、瞼內翻矯正術,胬肉切除術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患者有70例,70例對照組患者男36例,女34例,年齡25~64歲,平均年齡41歲。70例對照組患者男35例,女35例,年齡26~65歲,平均年齡4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護眼、消炎藥物治療等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主要包括:①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包括心跳、脈搏、血壓等變化,對于病情出現惡化的情況及時處理。②心理護理。眼科手術前,患者容易產生焦慮、恐懼以及不安等情緒,因此,患者就診時應主動熱情、耐心細致的觀察患者的病情,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以滿足患者的需要,同時及時向患者介紹眼病的有關知識和治療的進展情況,同時向患者介紹手術的有關注意事項,例舉手術成功的案例,讓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此外,囑咐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安慰和體貼,并給予患者以精神鼓勵,對患者的生活進行悉心照料。③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多食多維生素、高蛋白等食物,優化飲食的結構,確保營養充分供給,提高患者機體的抵抗能力和組織修復的能力,飲食過程中不易過飽,以防止術中出現嘔吐。避免刺激性飲食。戒酒戒煙,平時多喝水。④環境護理,舒適是一種主觀的自我感覺,生理上不舒適將導致心理的不愉快,故生理舒適與心理舒適相互影響,故兩者都應該兼顧,生理舒適護理同樣重要。護理人員需要創造舒適的環境給患者創造一個安靜整潔、溫濕度適宜、通風良好的環境,減少不良因素刺激,避免給患者帶來的身體不適感,防止緊急意外情況的發生。⑤術前進行指導。告誡患者避免呼吸道感染,防止引發咳嗽、噴嚏導致眼內壓增高、眼球內容物脫出而影響手術,指導患者術前盡量不進行揉眼,防止眼部充血、感染或發炎,影響傷口的愈合,術前可告知患者多練習眼球的轉動,提前適應手術環境,術中如果出現不適不要亂動,也不要大聲喊叫,以免導致眼壓升高增城眼球內容物脫出而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⑥術后護理。術后應對手術的開展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有無異常,尤其是神志、脈搏、體溫、呼吸、血壓等情況,對于出現焦慮不安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術后指導患者及家屬,頭部不要出現劇烈的擺動,切忌用力張眼和閉眼,不要大聲說話避免咳嗽,術后要盡量注意臥床休息,可以適當的活動,減少頭部的活動,初期活動盡量輕柔舒緩,保護好頭部。術后換藥時要嚴格執行無菌的操作,教育患者不要用手揉眼或毛巾擦眼,防止出現感染,出現感染癥狀時,按照醫囑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⑦患者手術結束后進行宣教,指導患者進行定期復查,堅持按醫囑用藥,注意用眼衛生,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1.3 效果評價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所有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3類價,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效果進行評價。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處理,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其中:對照組患者滿意23例,基本滿意30例,不滿意17例,總滿意程度為75.71%,觀察組患者滿意28例,基本滿意36例,不滿意6例,總滿意程度為91.43%。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經檢驗,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滿意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護理管理;規范化;門診手術室;護理指標
[中圖分類號] R473[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4(c)-118-01
為了使門診手術室得到科學規范的護理管理,筆者2006~2008年對門診手術室的護理管理進行了探索性的改進,現將本院門診手術室的護理管理工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門診手術室每日可開展手術40~50臺,在門診手術室的護理工作中存在如下問題:手術間相對較少,管理相對混亂,手術器械及物品擺放欠規范,患者等候時間長,醫護人員常需加班工作,勞累、忙亂增加了門診手術潛在隱患的發生概率。為此,筆者對手術室的護理管理進行了規范。
1.2 方法
全員樹立給醫生最滿意的配合,給患者最滿意的服務的信念。全員培訓,不斷學習各項護理專業技能,掌握規范化護理原則,以提高門診手術室的護理質量。
制定手術間、敷料間、庫房、辦公室等的各項規范化審核標準[1],該審核標準具有可操作、可重復、科學、規范的特點。
1.2.1 發現問題,尋找原因筆者對門診手術室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并分析其發生的原因。全員參與討論,根據本院、本科室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2]。每一次發現新的問題,都要把相應的有效對策補充到原定的審核標準之中去。不斷修訂,直至達到門診手術室管理科學規范的目標。
1.2.2清理物品,合理安排對手術間的物品擺放進行規范,將不需要的物品進行清理,對所有物品進行分類,固定其位置,做好標識[3]。手術操作中能快速的取用所需物品,節省手術時間,盡可能減輕手術創傷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所使用儀器標注使用說明及其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減少或杜絕錯誤操作和不規范操作的發生。
1.2.3 保持清潔,定期消毒門診手術室手術量相對較大,筆者要求護理人員根據具體手術,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手術前后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做好手術器械、垃圾分類工作。避免交叉感染、院內感染的發生。
1.2.4 定期學習,提高素質全體護理人員定期進行業務學習,包括各項手術護理的操作技能,各類手術對手術室環境的要求、手術原則及原理[4]。學習醫患溝通技巧,給患者提供最優質的業務護理和心理護理。給患者創造一個舒適、安全的手術氛圍,幫助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手術。術后為患者提供合理的衛生宣教,為患者術后的快速恢復提供科學有效的方法[5]。
1.2.5 愛崗敬業,自省自律要求全體護理人員養成遵守醫院、科室規章制度的良好習慣,樹立愛崗敬業、自省自律的堅定信念。護士長要以身作責,帶頭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履行職責。在護士長的帶領下,全體護理人員自省自律,對自身出現的問題及時反省,及時改正。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護理管理實施后各項指標與護理管理實施前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門診手術室手術數量大,護理人員工作繁忙,如不進行規范化管理,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從而導致門診手術室手術效率低,手術時間長,交叉感染發生率高,護患關系緊張,患者滿意率低的情況的發生[6]。
本院經過對門診手術室護理管理的規范,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人格素養。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團隊精神,提高了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主動性。提高了門診手術的工作效率,手術室的環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有效地減少了院內交叉感染情況的發生。患者的滿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對于醫患關系、護患關系的改善,醫院形象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辛虹,王蘭素,王華芝.整體護理在門診手術室的應用[J].河北中西醫結合雜志,1999,8(5):844.
[2]吳清香,丁小容,劉遠新,等.“五常法”在門診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護理,2005,11(15):1235-1237.
[3]王桂珍,張麗嵐.護理管理在規范門診手術室中的作用及效果[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1):2610-2611.
[4]韓琳,李繼平.人本原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護理,2005,11(1):34.
[5]翁琦.當代護理管理的若干方法與思考[J].現代臨床護理,2003,2(3):28.
[關鍵詞] 門診手術;舒適護理;疼痛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5(b)-111-01
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現代護理技術的不斷發展,舒適護理逐漸得到重視,我院將舒適護理應用于門診手術患者,取得效果良好,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間于我院進行門診手術的130例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舒適護理組及對照組,兩組均為65例。舒適護理組患者中,男36例,女29例,患者年齡21~63歲,平均39.5歲。對照組患者中男32例,女33例,患者年齡19~66歲,平均37.7歲。手術方式均為體表腫物切除術。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舒適護理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施行舒適護理。
1.2 舒適護理對策
1.2.1舒適手術環境的營造門診手術在門診手術室進行,患者在手術室中感覺陌生、恐懼、緊張并缺乏安全感,可影響患者接受手術的心理狀態,影響患者對手術的配合。保持手術室內環境的整潔、空氣流通,營造一種優雅、寧靜、舒適的手術環境,可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緒,以愉快、積極的狀態接受手術[1]。
1.2.2手術前的舒適護理患者對即將接受的手術本身和術后的恢復情況以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情緒[2]。在手術前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溝通,主動了解患者術前的心理狀態及對手術的情緒反應。詳細解答患者的疑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術前完善相關輔助檢查,詢問患者用藥史及過敏史。女性患者詢問月經史。教會患者使用一些放松技巧,以預防或緩解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的不適。協助患者將自己的心態調整到最佳狀態,配合手術順利進行。
1.2.3手術中的舒適護理護理人員協助患者擺好,在不影響手術操作的前提下,保證患者的舒適度。并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受涼。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端莊、禮貌,以精湛的技術、熟練的操作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3]。手術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處于清醒狀態,故醫護人員應保持嚴謹、不任意談笑,以免引起甚至加劇患者的不安全感。影響患者在術中的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在術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面色、神情以及肢體語言,詢問患者的不適并以適當的方式安撫患者[4]。在患者產生疼痛等不適感覺時,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應用術前學到的放松技巧,以緩解疼痛及緊張情緒。使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均能保持一個良好的舒適狀態,順利度過整個手術過程。
1.2.4手術后的舒適護理術后護理人員可安排患者在觀察室休息。協助患者取舒適的。觀察手術切口滲血及疼痛情況。及時將術中切除腫物送病理檢查。告知患者手術結果、手術切口的護理及注意事項、復診的時間[5]。囑患者按醫囑服用藥物,如有不適及時來診。告知患者愉快的心情可促進手術切口早期愈合。
1.2.5 術后隨訪所有患者術后均進行術后回訪,及時了解患者的情況。幫助患者解決患者不能解決的問題。所有患者均進行滿意度調查。
1.3 患者舒適度評價標準
進行自制舒適度問卷調查,舒適:患者對疾病認識較清楚,手術過程中自覺舒適,能愉快、樂觀地接受手術,術后能掌握相關護理知識;不舒適:不能達到上述效果者[6-7]。
2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問卷調查,其舒適度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舒適度比較(例)
對照組患者舒適率比較,#P
3討論
門診手術雖簡單,但是患者仍會感覺到恐懼、緊張、焦慮。運用舒適護理可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舒適度,減輕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明顯促進了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建立,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邱長宜.外科門診手術280 例的舒適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6):6459-6460.
[2]韓霞,劉敏.對門診手術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醫藥,2009,4(5):201-202.
[3]譚芳.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20):103-104.
[4]唐靜.探析手術室整體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09, 25(23):3650-3651.
[5]楊紅梅, 聶愛萍, 陳清紅.舒適護理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2009,26 (6) :685-686.
[6]莫雪微.外科門診手術200例舒適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24):22.
【關鍵詞】 婦產科; 門診手術室; 護理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27-0090-02
婦產科門診手術室的護理工作具有復雜性、緊急性、危險性的特點,加上患者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加,進而對臨床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臨床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加大,而風險因素也隨之增加[1]。因此如何加強婦產科門診手術室的護理安全管理就顯得至關重要,而本研究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名負責婦產科門診手術室的護理人員,對其進行護理安全管理教育,比較實施前后護理質量的改善情況,以此評價護理安全管理的臨床價值。回顧相關資料,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名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21~47歲,其中護士9名,主管護師5名,護師6名。統計其學歷水平,大專16名,本科4名。 開展本研究前,所有護理人員均未進行過正規的護理安全管理教育,對本研究結果無影響。同時選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婦科門診手術治療的患者60例,在未進行護理安全管理的前提下進行臨床護理,將護理結果作為對照組,另外選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婦科門診手術治療的患者60例,在護理人員進行安全管理教育后進行護理,將其護理結果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主要進行的手術包括無痛人流手術、上環取環手術、診斷性刮宮術、宮頸活檢術等。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護理安全管理方法:首先,針對筆者所在醫院護理人員的實際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如門診手術室的消毒制度、衛生制度等,并監督護理人員嚴格執行[2];其次,要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加強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尤其是應對突發事件時,更要鎮定自若,減少事故發生率;再者,要提高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一方面從思想上提高對風險防范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要從護理實踐操作中進行嚴格防范,主要加強預見性護理、心理護理、循證護理等常規護理模式的使用效率;最后,完善應急預案的制定,一般要經常對婦科門診手術室進行消毒和檢查,特別是做好一些常用器械和藥品的保管工作,嚴格貫徹無菌操作,減少術中感染概率[3]。
觀察評價方法:在進行護理安全管理教育前后,分別調查統計護理人員的風險防控意識,之后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與護理滿意度,最后進行比較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與護理滿意度,并且比較前后兩段時間,護理人員對護理風險防范意識的掌握情況,判斷護理安全管理的臨床價值。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3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在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前,本組20名護理人員中,僅有13名具有風險防控意識,占65.0%,而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后,19名護理人員具有了風險防控意識,占95.0%;此外,在沒有進行護理安全管理前,對照組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為18.3%,而且患者護理滿意度也較差,僅為73.3%,但是實施管理后,觀察組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降為1.7%,護理滿意度也提升至96.7%,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婦產科門診手術室的護理工作是臨床護理中的重點與難點,由于多種因素同時作用,使得護理人員日常護理工作難度加大,如果稍有差池,就會引發護理安全事件甚至造成醫療糾紛[4]。因此如何提高護理人員風險防控意識,就成為護理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有關資料顯示,進行護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改善這一現狀,不僅可以提高護理質量,還可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5]。因此本研究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名婦科門診手術室護理人員,對其進行護理安全管理,比較實施前后的護理質量,發現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后,確實可以顯著提高護理質量。
在本研究中,護理人員接受護理安全管理后,不論其護理風險防控意識,還是臨床護理質量,都較之前發生顯著改變。筆者通過分析探究資料,認為實施護理安全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幾點功能:其一,可以規范婦科手術室護理規程,通過制定合理的護理制度、消毒制度、器械管理制度以及手術制度,可以規范護理流程,提高護理效率;其二,進行風險防控意識教育,這能夠提高護理人員對風險防控的認識,并且在護理實踐中進行有效規避;其三,通過細化常規護理的模式,多注意細節護理,可以顯著減少護理安全因素,進而降低護理事故與醫療糾紛的發生率。此外,通過進行護理安全管理,筆者所在醫院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也得到顯著提升,并且獲得了更好的護理滿意度,這對于提升筆者所在醫院的社會影響力也有顯著價值。
參考文獻
[1]何麗貞,孔碧華,梁煥棠,等.婦產科門診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及預防[J].現代醫院,2011,11(7):117-118.
[2]付禮芳.婦科門診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的探討[J].醫藥前沿,2012,2(10):357.
[3]吳文平.婦產科護理常見風險對策的探討[J].當代醫學,2012,18(24):119.
[4]田艷君.婦產科門診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J].當代醫學,2009,15(28):125.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08年6月~2010年5月,我們接待門診手術患者共8015人次,通過電話回訪,患者及家屬到醫院辦公室、門診部、護理部等部門的護理投訴記錄共76起,投訴發生率為0.95%.其中,口頭投訴52起,占68.42%;書面投訴8起,占10.53%;電話投訴l6起,占21.05%.共涉及護理人員33人次。經核查有效投訴44起(基本屬實30起,部分屬實14起)。
1.2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分析,根據各部門對每起投訴的詳細記錄,按投訴發生的時間、原因、涉及的護理人員等進行分類、歸納、分析,并根據相關標準進行評定。
2. 投訴原因分析
2.1醫院因素
①基礎設施不完善:手術房間少、床位不足,器械、物品數量少,當患者突然增多時,不能滿足手術需要,患者得不到及時的治療。②手術服務流程不合理:為意外受傷患者行急診清創,患者病情急,有時出血量相對較多,如頭部外傷,多數患者見到流血場景感到恐懼、焦慮,易出現不良情緒反應;患者就診過程中的檢查、診斷、等候時間過長,容易產生急躁情緒而引起糾紛和投訴.
2.2管理因素
①便民措施不到位:不能及時為患者提供輪椅、擔架車、休息床;多數患者步行進出手術室,地面潮濕,患者體質虛弱、疼痛、恐懼及反射性暈厥,有發生跌倒的可能;患者上下手術床或安置后,未及時固定好,有發生墜床的可能。②護士人力不足:門診手術時間短,頻率快,護理人員少、工作量大而繁雜,手術多時,1個護士同時巡回幾臺手術,無法做好術前計劃和術中配合。③護理病歷不健全:無門診手術護理記錄單,手術交接多為口頭交接,易造成差錯事故。④病理標本保管及送檢失誤:門診手術切下的標本一般較小,未及時或忘記固定而致標本腐爛、損壞、丟失,有時請患者家屬送檢標本致標簽脫落或交接不清容易造成失誤。
2.3護士因素
①服務意識淡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更多地關注自身需求及心理感受J.而某些護士服務態度冷漠,工作主動性、積極性欠缺,說話語氣生硬或手術過程中說笑、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忽視患者的感受。②泄露患者的隱私:患者的隱私受法律保護,患者出于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往往將病史、病因甚至自己的隱私全盤托出,而有的醫務人員缺乏法律意識,泄露患者的隱私,給患者造成極大的傷害J.③責任心不強:當手術多而護士人員少時,1個護士同時巡回幾臺手術,不執行清點制度,未來得及清點或清點用物不及時,可能造成術后縫針等細小物品遺留在切口或傷口內。④圍術期健康教育不足:門診患者手術時間短,不需要住院,護患交流機會較少。護士圍術期護理知識欠缺,健康教育不到位,可能導致手術切口延遲愈合或增加患者不必要的麻煩和痛苦。如腋臭手術后對肢體活動方面的健康教育不足導致切口裂開、出血等并發癥,患者不滿而投訴。
2.4患者因素
①對護理服務期望值過高:患者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認為在醫院應該得到滿意的服務和療效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對手術護理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不理解。如清創過程中的疼痛、對局部麻醉的要求等。②對收費不滿意:新藥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以及醫療保險自付費用的增加與患者承受能力之間存在矛盾而引起投訴。
3. 對策
3.1完善基礎設施增加急癥手術房間(2間)及手術床位,配置一定數量的設備、器械、物品,保障患者的手術需求。優化手術服務流程,合理調配人力資源,實行動態管理、彈性科學排班。做到“閑時有人歇,忙時有人頂”的合理排班,手術多時安排預備班護士上崗,對急癥患者優先檢查、治療,縮短患者等候時間。
3.2落實便民服務措施提供人性化的手術環境,滿足不同病情的患者的需要。為患者提供開水、一次性杯子、擔架、輪椅、術后休息床等,減少患者對服務質量的投訴。加強安全教育,術前30rain停止拖地,及時擦干室內潮濕地面,以防患者滑倒。攙扶年老體弱的患者進出手術室,在其上下手術床時扶一把、穿脫衣服時幫一把、安置時固定妥當。手術結束后患者起床時,護士仔細觀察其面色、有無出汗,詢問有無不適,若有反射性暈厥先兆則及時處理。
3.3完善護理病歷及手術記錄針對門診手術室的工作特點,建立門診手術專用護理記錄本,每室1本,首先由手術接待室護士嚴格按手術通知單與門診病歷對患者進行身份確認;再由手術醫生進行術前復診,了解并檢查患者的狀況,再次確定手術適應證,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方法及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并請其在門診病歷上簽字;最后,消毒前由醫生、護士、患者共同確認手術部位無誤后方可手術。嚴格進行手術交接班,完善護理病歷及手術記錄。
3.4嚴格執行手術標本管理制度病理檢查是明確診斷最具科學性的診斷依據,原則上對所有手術標本均應進行病理檢查,建立專用的標本登記本,項目包括日期、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標本名稱、手術醫生、巡回護士、接收護士、自行送檢或拒絕化驗患者或家屬的簽名;將送檢標本及時放入專用標本袋,并固定好,每天由專人負責核對、登記、保管,與病理科交接時核對清楚,病理科專人簽收及備注,雙方簽字后確認。
3.5尊重患者隱私權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是根本,而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關鍵。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規范手術室護理人員服務用語,醫務人員在工作期間不談論與手術無關的事情。手術護理過程中護士要耐心聽取患者主訴,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做好解釋工作,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狀態安然度過手術全過程。
學會換位思考,尊重和理解患者,加強工作責任心,遵守操作規程,嚴格執行查對、清點制度,杜絕發生差錯事故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3.6做好圍術期健康教育根據門診手術的特殊性,我們編寫了各類手術的術前須知、術后注意事項及指導,供患者隨時咨詢,必要時進行講解,使患者真正了解手術相關知識;對于高齡患者和患兒要向其家屬交代清楚。記錄患者的通訊方式和家庭住址,便于隨訪。堅持“透明收費”的管理理念,將收費標準懸掛在墻壁上,并對患者做好耐心的解釋,取得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