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筆算乘法教案范文

時間:2022-02-23 08:28:35

序論:在您撰寫筆算乘法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筆算乘法教案

第1篇

教學目標

1.理解“滿十進一”的算理,

進而類推出“滿幾十進幾”的算法.初步掌握筆算中的進位法則.

2.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主動去獲取新知識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滿十進一的算理.

教學難點

分清進位與不進位的情況,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全班口答):

2.用豎式計算:全班同學在練習本上做,4名同學板演.

(二)指導探究:

1.師:今天我們繼續研究一位數乘法.(板書:一位數乘法)

2.師生共探討的算理算法.

(1)學生自己探索: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的算式,請學生在練習本上試做,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相互商量一下.怎樣計算都可以,不限制方法.

a.匯報結果

學生匯報:有可能得92,有可能得72,還有可能得612……等等,讓學生充分匯報,教師把答案依次寫在黑板上.

b.師:究竟哪一個答案對呢?先請大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學生各自發表見解,討論得92或612的同學答案對不對,然后讓得72的同學說說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可能)生1:我是這樣想的,3乘4得12,3乘20得60,60加上12得72.所以.

教師板書過程:

(可能)生2:,,所以(教師板書)因為

表示3個24連加.所以我把3個24連加就可以算出的積.

(可能)生3:我是想:

教師板書:

(可能)生4:我是筆算的,先用3乘被乘數千位上的4得12,寫2進1,再用3乘被乘數十位上的2得6,6加1得7,十位上寫7.

教師板書:

c.這時4種方法都擺在黑板上,大家討論哪種方法好,最后大家一致認為第4種方法好具有普遍性.而前3種方法有局限性,這時大家把共同的學習目標轉向筆算豎式.

d.操作演示:

師:那么個位滿十為什么要向前一位進一呢?我們不妨用小棒圖來幫幫忙.

教師邊說邊出示小棒圖。

師:現在圖中應該有幾捆?為什么是7捆?

生:因為原來有6捆小棒,3個4根是12根.其中的10根又可以扎成1捆,6捆加進上來的1捆,共7捆.

師:進上來的1捆就相當于這里的“1”(教師手指筆算豎式中個位滿十進上來的1).所以應該用2乘3再加上進來的1.

師:為了避免漏加1,我們在十位上寫一個小一點的“1”(教師用彩粉筆寫)

3.嘗試練習.

教師出示,同座互相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動筆計算.

反饋練習:

訂正時,重點提問第3題的計算過程.

4.進一步探究算理,明確算法:(十位滿幾十向百位進幾)

(1)教師出示例4,

(2)全班動手試做:

(3)提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寫?

重點提問:90乘4得多少?該怎樣寫?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完整的豎式.

(4)反饋練習:

(5)觀察對比:

師問:例4與例3相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討論.

反饋共同歸納:

相同點都屬于進位的筆算乘法,都從個位乘起,用乘數依次乘被乘數的每一位數.

不同點:例3被乘數是兩位,例4被乘數是3位;例3在計算時是個位滿十向前一位進1.例4是十位滿幾十,向百位進幾.

(6)師生共同歸納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法則:

先由學生說,學生之間互相討論,教師起穿針引線的作用,最后總結出:

1.從個位起,用一位數依次乘多位數的每一位數.

2.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三)鞏固練習.

1.用豎式計算:

2.改錯練習:

板書設計

一位數乘法

第2篇

class=“c59“>4

class=“c64“>年、月、日

class=“c64“>

class=“c64“>:經過時間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71“>..........................................................

class=“c59“>142

class=“c58“>

class=“c64“>制作年歷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52“>......................................................................

class=“c59“>143

class=“c63“>

class=“c45“>5

class=“c47“>兩位數乘兩位數

class=“c65“>.........................................................................

class=“c45“>146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

class=“c64“>

class=“c64“>教案

class=“c54“>.................................................................

class=“c59“>146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

class=“c64“>

class=“c64“>:口算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53“>......................................................

class=“c59“>153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兩位數

class=“c64“>乘兩位數

class=“c64“>

class=“c64“>:口算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二

class=“c80“>.....................................................

class=“c59“>156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

class=“c64“>

class=“c64“>:口算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三

class=“c80“>.....................................................

class=“c59“>160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

class=“c64“>

class=“c64“>: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61“>............................................

class=“c59“>163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

class=“c64“>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

class=“c59“>——

class=“c64“>乘法估算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55“>.......................................

class=“c59“>166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

class=“c64“>

class=“c64“>:

class=“c64“>乘法估算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二

class=“c80“>.....................................................

class=“c59“>169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

class=“c64“>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不進位)說課稿

class=“c76“>....................................

class=“c59“>173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

class=“c64“>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不進位)說課稿二

class=“c74“>..................................

class=“c59“>175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

class=“c64“>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55“>.......................................

class=“c59“>178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

class=“c64“>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二

class=“c70“>.....................................

class=“c59“>182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

class=“c64“>

class=“c64“>:筆算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53“>......................................................

class=“c59“>184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兩位數乘兩位數

class=“c64“>

class=“c64“>:筆算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二

class=“c80“>.....................................................

class=“c59“>187

class=“c63“>

class=“c45“>6

class=“c47“>面積

class=“c72“>.................................................................................

class=“c45“>189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積

class=“c64“>

class=“c64“>教案

class=“c66“>..........................................................................

class=“c59“>189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

class=“c64“>積

class=“c64“>

class=“c64“>:面積和面積單位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71“>..........................................................

class=“c59“>202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積

class=“c64“>

class=“c64“>:面積和面積單位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二

class=“c73“>........................................................

class=“c59“>204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積

class=“c64“>

class=“c64“>: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67“>.................................................

class=“c59“>208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積

class=“c64“>

class=“c64“>:

class=“c59“>6

class=“c64“>面積

class=“c64“>

class=“c64“>: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二

class=“c77“>........................................

class=“c59“>211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積

class=“c64“>

class=“c64“>: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與周長對比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61“>............................................

class=“c59“>215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積

class=“c64“>

class=“c64“>: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73“>........................................................

class=“c59“>216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積

class=“c64“>

class=“c64“>: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二

class=“c53“>......................................................

class=“c59“>220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積

class=“c64“>

class=“c64“>:公頃、平方千米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71“>..........................................................

class=“c59“>222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積

class=“c64“>

class=“c64“>:公頃、平方千米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二

class=“c73“>........................................................

class=“c59“>227

class=“c63“>

class=“c45“>7

class=“c47“>小數的初步認識

class=“c65“>.........................................................................

class=“c45“>228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數的初步認識

class=“c64“>

class=“c64“>教案

class=“c54“>.................................................................

class=“c59“>228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數的初步認識

class=“c64“>

class=“c64“>教案二

class=“c75“>................................................................

class=“c59“>232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數的初步認識: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49“>..............................................................

class=“c59“>237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數的初步認識:認識小數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57“>.......................................................

class=“c59“>237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數的初步認識:認識小數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二

class=“c48“>.....................................................

class=“c59“>239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數的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比較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56“>..................................................

class=“c59“>241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數的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69“>..............................................

class=“c59“>242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數的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二

class=“c51“>............................................

class=“c59“>247

class=“c63“>

class=“c45“>8

class=“c47“>解決問題

class=“c62“>..............................................................................

class=“c45“>251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決問題

class=“c64“>

class=“c64“>教案

class=“c78“>.......................................................................

class=“c59“>251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決問題

class=“c64“>

class=“c64“>:用連乘解決問題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53“>......................................................

class=“c59“>255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決問題

class=“c64“>

class=“c64“>:用連乘解決問題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二

class=“c80“>.....................................................

class=“c59“>257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決問題

class=“c64“>

class=“c64“>:用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79“>...............................................

class=“c59“>260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決問題

class=“c64“>

class=“c64“>:用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二

class=“c46“>..............................................

class=“c59“>264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決問題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68“>...................................................................

class=“c59“>268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決問題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二

class=“c54“>.................................................................

class=“c59“>272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決問題

class=“c64“>

class=“c64“>:

class=“c60“> 

class=“c64“>設計校園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

class=“c50“>...........................................................

class=“c59“>275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決問題

class=“c64“>

class=“c64“>:設計校園

class=“c64“>

class=“c64“>說課稿二

class=“c71“>..........................................................

class=“c59“>277

class=“c63“>

class=“c45“>9

class=“c47“>數學廣角

class=“c62“>..............................................................................

class=“c45“>278

class=“c58“>

class=“c59“>9

class=“c64“>數學廣角

class=“c64“>

class=“c64“>教案

class=“c78“>.......................................................................

class=“c59“>278

class=“c58“>

class=“c59“>9

class=“c64“>數學廣角:

class=“c64“>

class=“c64“>教案二

第3篇

使學生聯系具體情景,初步認識乘、除法的意義;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訣,能熟記乘法口訣,能熟練地口算表內乘除法;能聯系乘除法的含義,應用學過的表內乘除法計算解決單的實際問題。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一、指導思想

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二、學情分析

在經過了一學年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對于計算還是會出現個別偏慢,易出錯等粗心問題.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依賴心理,畏難情緒。這個學期我應該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思維的發展、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長度單位,100以內的加減法(二),角的初步認識,表內乘法(一)(二),觀察物體(一),認識時間,數學廣角(搭配一)和數學實踐活動量一量比一比。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2、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3、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

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6、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使學生知道“l時=60分”,學會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二)數學思考方面

通過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例,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問題,向學生滲透簡單排列與組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并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準確把握教學的深度,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法滲透。

教師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重視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4、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努力將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激發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學生對某些數學內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覺得扎實。

8、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計劃2一、學情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年的數學學習后,學生在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但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學習習慣差,上課經常走神,學生的自我約束的能力很差,作業不夠規范,馬虎、粗心現象特別突出,再加上很多家長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在這個學期我更應該關注的是使學生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繼續保持,并逐步引導學生思維的樂趣、體驗成功所獲得的樂趣,同時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行為的教育力度。

二、教學目標: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

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四、在教學中的主要活動:

1.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的應用題分析能力。

(以上在教學中的主要活動在本學期末進行測試,以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

4.結合研究課題《問題教學法》,利用情境圖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應用題分析能力。

5.在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6.在學生中建立“一帶一”小組,把培優輔差工作落到實處。

五、教學的主要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

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3.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4.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六、預期效果:

1、使學生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使計算準確率達到95%。

2、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計劃3一、全冊教學內容

1、乘法和表內除法(二)包括7—9的乘法口訣和用口訣求商;

倍數關系的三類應用題;有余數的除法;乘除兩步計算式題。

2、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3、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認識。

4、直線和線段。

5、萬以內的加法。

包括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萬以內數的筆算。

二、教材分析

1、表內乘法和除法(二)。

主要學習7—9的乘法口訣和用口訣求商,有余數的除法,倍數關系的三類應用題。表內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是一切整數、小數、分數乘除口算和筆算的基礎之一。學會解答倍數關系的三類應用題,有助于理解分數、百分數三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同時可為尋求解答有關倍數關系的復合應用題的捷經創造條件。

2、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主要學習計數單位百、千、萬數位順序表,萬以內數的組成及讀法和寫法。學生掌握了這些知識,學習萬以內四則運算就有了基礎。學習多位數的讀寫也就不會有困難。算盤的認識,主要使學生了解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從而受到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3、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認識。

主要教學這些單位的具體大小,單位間的進率和化聚。這些知識,對于學生運用數和量的工具,去進一步認識周圍事物,解決實際問題,都是至關重要的。

4、直線和線段。

主要教學直線和線段的直觀認識。介紹直線和線段的特征。指導學生量線段的長度和按指定的長度畫線段。這些知識是進一步學習幾何形體的基礎。

5、萬以內的加法。

主要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萬以內的筆算加法及連加的計算。用調換加數位置的方法驗算加法。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口算和筆算打下基礎。

三、全冊教學目標

1、進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訣,能熟練地計算表內乘除法。

掌握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認識計數單位百、千、萬,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位關系。

學會比較數的大小。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能較熟練地讀、寫萬以內的數。

3、掌握加法的筆算法則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能較熟練地進行萬以內的加法筆算和百以內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調換加數位置驗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驗算的習慣。

4、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質量單位克,掌握相鄰間的進率,學會簡單的化聚。

5、觀認識直線和線段,會量線段的長度,會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6、通過教學,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品質。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7—9的乘法口訣和用口訣求商;倍數關系的三類應用題;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難點:倍數關系的三類應用題;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化聚。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計劃4一、班級分析

本學期我執教二年級兩個班的數學,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優等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中等生課堂上幾乎是“默默無聞”;后進生學習方法不得當,對每個基礎知識掌握的速度總是慢許多。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更多關注后進生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的主要內容是: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長度單位,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方面

1、學生必須要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學生需要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對于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有初步的認識,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

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四、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

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某些數學內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覺得扎實。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9、要使用遠程教育設備及資源,在光盤播放教室、衛星接收教室進行上課。

10、上課前要利用農遠資源進行經心備課,寫好農遠專用教案,并準備好課件資源,要以利用農遠資源為主,要求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體現新的教育理念,這樣促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積極運用遠程教育網絡。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計劃5一、指導思想

本期數學教學仍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注重有創新、開放精神的主動學習,同時,努力培養學生嚴謹、塌實的優良習慣,從而達到二年級應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人,總體來看,學生在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的計算方面基本達到教學要求,但少數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仍需提高。在數學知識的應用方面,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但一部分學生欠仔細、靈活。在數學的學習習慣上,聽課習慣、作業習慣都有一定進步,但學生在學會審題上還需要培養和訓練。

三、本期教學內容

以冀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為教材。

四、教學要求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分米、米。

學會運用所學單位測量生活的物體,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

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4、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

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

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重點

1、有余數的除法。

2、認識一千以內的數及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3、用數學解決問題。

六、教學難點

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七、培優補差措施

1、認真備好課,夯實基礎知識,確保每一個學生扎實掌握新知,鞏固舊知。

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給關注,多給發言機會,激發其參與熱情。

2、在課堂教學中確保雙基的基礎上,注意適時發展優生的思維,培養優生的能力,從而也帶動中差生的發展。

培優主要體現在:

(1)在每堂課的新知教學后,安排適量發展練習題。

(2)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每個知識點上,適時引導,相機點撥,給學生“摘桃”的機會。

(3)利用每周的思維訓練時間,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組織愉快的思維訓練。

八、減負提質措施

1、鉆研好《新課標》,精心備好課,確保課堂教學質量。

第4篇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能比較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學情分析

經過上一年級的數學學習后,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存在的問題是,有兩位學生接受新知識能力較差,致使數學成績不及格,還有些同學自覺性較差,上課有時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因此,針對上述情況,本學期要扎扎實實的上好每一節課,做好培優輔差工作,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數學成績。

教材分析:

本冊實驗教材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內容為依據。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主要有: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100以內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認識時間,簡單的組合思想和邏輯推理方法等。

計算教學是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和表內乘法。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特別是表內乘法是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因為任何一個多位數乘法,在計算時都要分成若干個一位數和一位數相乘。因此,表內乘法同20以內的加、減法一樣,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須達到計算正確、迅速。同時,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和表內乘法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時經常用到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使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量的計量方面,教材出現厘米和米的認識,讓學生通過各種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理解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尺量物體的長度。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認識線段與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等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線段,角、直角、銳角和鈍角,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認識時間方面,會認識幾時幾分,懂的時分之間的進率,并能簡單推算時間。

“數學廣角”是新的教學內容,介紹了簡單的組合思想和邏輯推理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材還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計劃2小學二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對于步入二年級的同學,他們經過一年基本適應了小學的生活,這個時候對知識的學習提到一個日程上來,結合實際,制定本學期計劃如下:

一、班級分析

本學期我執教二年級兩個班的數學,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優等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中等生課堂上幾乎是“默默無聞”;后進生學習方法不得當,對每個基礎知識掌握的速度總是慢許多。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更多關注后進生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的主要內容是: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長度單位,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方面

1、學生必須要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學生需要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對于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有初步的認識,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

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四、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

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某些數學內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覺得扎實。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9、要使用遠程教育設備及資源,在光盤播放教室、衛星接收教室進行上課。

10、上課前要利用農遠資源進行經心備課,寫好農遠專用教案,并準備好課件資源,要以利用農遠資源為主,要求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體現新的教育理念,這樣促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積極運用遠程教育網絡。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計劃3二年級的同學們都已經是經歷一年的數學教學后,有了一點的基礎知識,所以在教學前都需要制定一個工作計劃來更好的進行一學期的工作。

一、指導思想

本期數學教學仍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注重有創新、開放精神的主動學習,同時,努力培養學生嚴謹、塌實的優良習慣,從而達到二年級應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人,總體來看,學生在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的計算方面基本達到教學要求,但少數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仍需提高。在數學知識的應用方面,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但一部分學生欠仔細、靈活。在數學的學習習慣上,聽課習慣、作業習慣都有一定進步,但學生在學會審題上還需要培養和訓練。

三、本期教學內容

以冀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為教材。

四、教學要求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分米、米。

學會運用所學單位測量生活的物體,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

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4、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

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

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重點

1、有余數的除法。

2、認識一千以內的數及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3、用數學解決問題。

六、教學難點

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七、培優補差措施

1、認真備好課,夯實基礎知識,確保每一個學生扎實掌握新知,鞏固舊知。

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給關注,多給發言機會,激發其參與熱情。

2、在課堂教學中確保雙基的基礎上,注意適時發展優生的思維,培養優生的能力,從而也帶動中差生的發展。

培優主要體現在:

(1)在每堂課的新知教學后,安排適量發展練習題。

(2)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每個知識點上,適時引導,相機點撥,給學生“摘桃”的機會。

(3)利用每周的思維訓練時間,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組織愉快的思維訓練。

八、減負提質措施

1、鉆研好《新課標》,精心備好課,確保課堂教學質量。

2、教學任務在課內完成,課外盡量不留作業,或只留興趣性、發展性作業。

3、對學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個學生的優點,不用一個刻度要求每一個學生,作業布置分層進行,避免部分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心理負擔。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計劃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

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

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某些數學內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覺得扎實。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計劃5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認識時間,表內乘法,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初步掌

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銳角和鈍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銳角、鈍角,初步學會畫線段和角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6、初步認識幾時幾分,懂的時分之間的進率,并能簡單推算時間。

第5篇

課堂是一種富于變化和創造性的活動,更是一種交流的藝術。在處處充滿動態生成的課堂里,各種“意外”總會不期而至,合理的應答能將這些真實、不曾預約的“意外現象”生成充滿活力的學習資源,讓課堂更加豐滿精彩。

下面就以“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豎式)”的課堂教學為例來說說課堂應答。

片段A:嘗試計算,初步體會。

1.啟發談話:28×12究竟得多少呢?請你試著在紙上算一算!

2.學生在小組內展開交流,說說各自的計算方法。

全班集體分享,教師板書。

方案1:28×6=168 168×2=336

方案2:28×3=84 84×4=336

方案3:28×10=280 28×2=56 280+56=336

方案4:列豎式計算……

你們真了不起!能用這么多方法來計算出28×12的結果。

3.回顧介紹:你們能看懂這里的哪種算法?誰能給大家做個介紹和解釋,說說具體的想法?

4.結合具體的想法出示對應的課件圖例,以便直觀理解。

方案1:28×6=168(先算半年價格)168×2=336(再算全年總價)

方案2:28×3=84(先算一個季度價格)84×4=336(再算全年總價)

方案3:28×10=280(先算10個月價格)28×2=56(再算2個月價格)280+56=336(最后算全年總價)

方案4:列豎式計算……

小結:看來你們很多人想到借助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方案1和2這兩種方法都借助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知識;方案3借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整十數以及筆算加法的知識;方案4是列豎式計算。)

5.賞析:現在你能理解這里的幾種算法?在這些算法中,你比較欣賞哪一種算法?說說理由(可能喜歡 方案1、2,因為比較容易理解;也可能喜歡3,因為比較直觀清晰;也可能喜歡列豎式計算,因為它比較清楚、簡捷……)

一、把握多層起點,增加應答路徑

數學知識離學生并不遙遠。不要擔心和人為回避孩子們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種種不一的計算狀況,真實地從學生既有的知識經驗出發來思考,重視這些學習資源,抓住學生真實的思維起點展開教學。

在這里,教師不僅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考結果,留足充分的展示空間,還將此作為切入點,“濃墨重彩”地對每種算法進行細化、分析:先請“小講解員”進行解讀,又結合講解給每種思路既配上對應的實物演示圖例,還比較、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最后又通過欣賞選擇加深理解。通過多條路徑,在“接納”孩子不同算理的同時溝通了不同算法中蘊藏的數學思想和原理,讓課堂應答如水流一般自然順暢,讓孩子在多種形式中為新知的構建做好了充分準備。

教育,是一種溫暖的撫愛,寬厚的包容。孩子們來自不同家庭,有不同的基礎,有不同的思維,而我們的教學如果只有一條路可走,那么課堂永遠不會異彩紛呈、深入孩子的內心。

課堂應答是教師基于學生基礎所做多層的、多方的教學設想的展現,教師在面對不同思考的時候,能夠這樣誠實地直面孩子們這些可能出現的層次各不相同的思維狀況,真正關注在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尋找他們的思維切點,就能更合理地引導學生的思維,課堂應答也當然更具有目標性、引導性和藝術性了。

片段B:深化研究,優化算法

1.初步應用,體驗個別算法的局限性

(1)你們現在會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了嗎?

生齊答:會!

(2)老師覺得你們真能干,居然不要我教就會算啦!用你最喜歡的方法計算29×13。

(3)比較交流:

你選擇了怎樣的計算方法呢?

為什么不選擇方案1、2來計算呢?

生1:不能算了啊!

生2(急著補充):13和29都拆不了啦!

老師笑了:“原來如此啊!看來這樣‘拆’的方法還是有局限的哦!”

生3:就是,不是“萬能膏藥”!

師:哈哈,說得好,那你能看懂這里的哪種算法?說一說。

2.再次應用,體會豎式計算的優越性

(1)你們現在會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了嗎?(生有的開始猶豫)

(2)現在不要求計算結果,說說你會怎樣計算41×94和17×79。匯報交流。

(3)你是怎樣理解這兩種不同算法的呢(方案3和4)? (口算時有些困難,運用乘法口訣記錄每步乘積比較容易)

3.現在對豎式是否有新的感受

生1:其實豎式還挺有用的!

生2:豎式和方法3其實一樣的!

追問:一樣在哪里?

生3:豎式其實就是把方案3分步計算的過程用豎式的形式表示出來的。

小結:采用豎式的寫法不僅使計算過程清晰,而且還便于檢查。所以小學階段我們進行筆算的基本算法是豎式計算,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它的優勢將會更明顯。(完善課題,添上“筆算”)

4.誰能完整解釋豎式

完整教學豎式。

5.確定方向,完整規范

自己寫一個兩位數乘兩位數進行計算。

具體講解豎式的格式要求和注意點。

二、設計多條路徑,梳理應答要點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些教師與孩子的應答“很不搭調”, 卻只能生拉硬扯地把學生拉回到既定的教學思路上來;也看到只要個別學生的回答和預先的設計答案一致,就會毫不猶豫地進入下一環節,教師很少有時間和耐心去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在一環緊扣一環的教學環節中,如何緊扣學生思維走向進行合理引導呢?

我們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多維性,注重每個環節的具體方案,尤其是對重點和難點環節設計出多條路徑、多個具體的方案,充分估計教學過程的復雜性,以便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時可以有不同的應答策略。

仔細品味在這個片段中兩次提問“你們現在會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了嗎”,將學生的思維從淺顯引向深入,對兩位數乘兩位數探究的實例進行了兩層不同深度的擴展:首先在“28×12”與“29×13”的對比中,感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某些算法的局限性;然后在“41×94”與“17×79”的計算中,進一步明晰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算理,體會豎式的普遍性和優越性,并得出簡捷的筆算寫法。

第6篇

【關鍵詞】小學數學;重點;難點;關鍵;把握

課堂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展開的,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以便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問題一:忽略重難點。有些教案上,往往找不到教學重難點這一內容。了解原因,會聽到如下的觀點:教學重難點寫來干什么呀?寫不寫重難點,還不是一樣上課?

問題二:模糊重難點。有些教師由于吃不準教學重難點,因此在制定教案時采取模糊化的方法,認為教學目標的內容就是教學重難點,或把教學重難點合在一起表述,或干脆避開不寫。

問題三:找錯重難點。有些教師找錯了重難點,如把一些細枝末節當作教學重難點,把學科教學的大目標當作教學重難點等。上述種種狀況,毫無疑問會影響教學過程、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那么,怎樣去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呢?這要從什么是教學重點,什么是教學難點講起。

一、教學重點

所謂教學重點,就是教學的最重要之處。稱得上最重要的,就是指一節課的教學中,某個(或幾個)教學目標的實現,能在學生知識體系建構、數學技能形成、思維能力發展、活動經驗積累等一個(或幾個)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的教學目標達成點,就可以叫做教學重點。

比如,“長方體的認識”一課中,“掌握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是“長方體和正方體”整個單元的基礎――后續的棱長總和、表面積計算、體積計算等,都離不開這個最基礎的知識。因此,它就是“長方體的認識”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再如,“乘法分配律”一課,學生在四年級學了這個運算定律之后,無論是在五、六年級還是初、高中的數學學習,無論是在將來的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相關的計算情境會經常遇到,而這一定律則將隨時隨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同時,學生學習這一定律時所感悟到的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更能夠在他們今后思維能力的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經歷數學建模的過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結構”,自然就是該課的教學重點。(注:對乘法分配律的靈活運用是下一課時的重要目標)所以,更直接地講,一個教學目標點是否應確定為教學重點,我們只要對照以下標準:它是不是單元教材的核心,是不是學生后繼學習的基礎,是不是將來要被學生經常運用,是不是在學生思維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從上也可見,教學重點可從不同的層面來闡述,有些指向于雙基(如掌握長方體的特征),有些指向于思想方法(如經歷數學建模的過程),這樣的情況在實際教學中很常見。再舉一例。“平行四邊形面積”一課,“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運用”就是教學的重點――雙基層面;“轉化思想的滲透”――思想方法層面,毫無疑問也是教學的重點。我們在制定教案時,不同層面的教學重點都應該予以呈現,并以此來指引教學的具體實施。

需要說明的是,教學的重點是教材根據課標的要求,根據學生的能力,有意識地、科學地分置于整個教材體系中。因此,教學重點的形成,跟教材體系和數學知識內在的邏輯結構有關,是客觀存在的,對每一位學生而言都是一致的。

二、教學難點

所謂教學難點,是指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理解和掌握起來比較困難的知識點,或是容易出現混淆、錯誤的問題。大而言之,如數論的知識、代數的知識;小而言之,如抽屜原理的理解、三角形畫高方法的掌握等。教學難點的形成與學生的認知緊密相關。我們知道,在學習中,要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從而擴大原有的認知結構,這個過程叫做同化(即以舊的觀點處理新的情況)。如面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新問題,學生可調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老經驗來應對,這就是同化,能同化的內容往往不難。但是,在學習中,經常會遇到新知識不能被原有認知結構同化的情況,此時,我們就要調整乃至改造原有的認知結構,以適應新的學習內容的需要,這就叫做順應(即改變舊觀點以適應新的情況)。

比如,學生在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時,因為以前的經驗是依據口訣直接想到商(如25÷3),“造一層樓”(豎式只有一步)就可完成豎式計算。因此,當遇到42÷3,需要先算十位再算個位,豎式要“造兩層樓”(分兩步計算)時,學生就束手無策了。他們要么只寫一步就難以寫下去,要么沒有過程就直接寫出了答案――這就是他們原有認知結構的直觀體現。此時,若要學習順利進行下去,學生唯有改變已有的認知結構,以順應新的情況。

可見,需要通過順應來學習的內容,跟學生已有認知結構沖突比較大,學生往往需要費周折來應對,這樣的內容就應當作為教學的難點,如上例中算法的掌握。

因此,要找教學難點,一般我們可以對某個知識(技能)加以分析,看學生是否有可能用已有經驗來解決。如果是學生不可能(或很難)用已有經驗來解決的,這個知識(技能)通常就是教學的難點。

第7篇

本學期執教的班級是二年級一班,共有19名學生,男生6名,女生13名。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學習后,課堂常規、行為習慣、基本知識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培養都經過了一定的訓練,但由于我們是新成立的班級,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來自東勝區和伊旗四小的孩子,書寫規范,課堂常規良好。來自村小和礦區小學的孩子各方面都顯得弱一些。其中有三個孩子課堂上幾乎是"默默無聞";有兩個男生,上課時小動作特別多,注意力很難集中,還有四五個孩子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書寫極不規范。大部分學生對一年級學習的計算很不熟練,計算的速度很慢。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一方面要注意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上,要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2、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3、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

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準確把握教學的深度,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法滲透。教師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重視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4、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將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激發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學生對某些數學內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相關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乐县| 亳州市| 英德市| 墨竹工卡县| 兴海县| 台安县| 义马市| 彰武县| 宁南县| 嘉兴市| 阜康市| 明溪县| 白河县| 山阴县| 新安县| 扶风县| 延长县| 宁乡县| 华坪县| 岳池县| 庆城县| 温泉县| 仁寿县| 大安市| 光山县| 景德镇市| 彰化市| 历史| 内乡县| 汉川市| 视频| 舒城县| 宜宾市| 舞阳县| 宜昌市| 乐业县| 镇巴县| 鹤庆县| 理塘县| 西盟| 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