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團校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2-09-30 18:53:31

序論:在您撰寫團校培訓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團校培訓總結

第1篇

一、工作概況

一是按照區委組織部和區人事局的統一安排部署,認真組織各級干部參加初任公務員培訓班、科級任職培訓、中青班、處級領導干部培訓和處級領導干部在線學習各種培訓學習班次。二是積極組織和安排機關干部和基層團干部參加團市委和團中央組織的相關學習、培訓會議。三是通過**區團校、團校分校等平臺,對全區直屬系統、街鄉系統、企事業系統中的優秀青年代表進行培訓。已經舉行2期**區團校培訓和2期**區衛生系統團校分校培訓,共培訓學員160余人。四是抓住學習型和服務型組織建設的契機,穩步推進機關青年干部培訓。嚴格執行周學習和周活動制度。積極組織機關干部參加各種展覽、論壇、會議,拓寬干部視野。*年團區委明確提出開展“四個一”活動,即主講一堂黨課、負責一個項目、聯系一個基層、完成一個課題。

二、主要做法

1、加強領導,提高培訓工作的計劃性。團區委高度重視干部培訓工作,書記會和機關會經常討論研究干部培訓工作,結合實際成立了干部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干部職工理論學習相關計劃,并提出具體要求,同時把學習培訓任務逐一分解,落實責任,學習培訓經費做到實報實銷,切實保障學習培訓工作正常開展和全面完成。

2、立足團校,保證基層團干部培訓的效果。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制度化、長期化”的團校辦學方針;通過抓教育管理培育人、抓理論研究提高人、抓社會實踐鍛煉人,提高來自全區直屬系統、街鄉系統、企事業系統中的優秀青年代表的綜合素質,為進一步做好不同行業和地區的團建工作提供了豐富重要的人才支撐。在圓滿完成團校培訓工作基礎上,不斷探索基層團組織建立團校分校的全新辦學模式。目前,**區團校分校暨衛生系統團校已開展兩期。

3、多措并舉,抓實機關干部學習培訓工作。一是弘揚學習之風,倡導學習意識和大局意識,引導干部自覺學習,夯實政治理論根基。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干部在崗自學,支持干部脫產培訓、函授、就讀在職研究生等等。二是制度并重,著力規范。建立機關學習制度和機關黨員學習檔案,嚴格執行周學習和周活動制度。建立健全信息與調研工作培訓機制,為機關干部搭建學習提高和展示自我的平臺。三是及時總結,凝練提高。*年7月份,團區委明確提出開展“四個一”活動,即主講一堂黨課、負責一個項目、聯系一個基層、完成一個課題。目前,已經開展了諸如“公務員禮儀講座”、“面試漫談”、“奧運會籌備情況簡介”、“社區閑散青少年管理研究”等專題探討活動。這些專題都緊貼機關干部工作實際,切實地指導機關干部更好地開展工作。

4、不斷創新,完善培訓內容和方式。以提高團員青年職業素質和專業管理能力為重點,加大分層分類培訓力度,創新培訓內容,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積極組織團干部參加各種展覽、論壇、會議,拓寬干部視野。利用共青團活動頻繁的工作特點,號召廣大團干部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培訓、在活動成長。圍繞辦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十一五”規劃和現代化新城區建設等方面,對團干部進行相關培訓,激發引領青年人才在現代化新城區建設中建功立業。

三、成績與不足

通過各級各類學習培訓,機關干部和基層團干部進一步提高了政治思想素質,增強了宗旨意識,進一步端正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敬崗愛業,勇于創新,團結引領全區廣大團員青年投身現代化新城區建設的熱潮中。

一是政治理論思想明顯加強。學習貫徹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得到深入推進,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得到進一步樹立。二是業務能力有了較大提升。通過培訓,加深了團干部對新形勢下團的工作的了解,讓他們知曉了當今時代對團工作的新要求,以及當代青年的新特點。三是工作的主動性增強。全區團干部把工作的重點和著眼點放在團結和服務青年上,引領他們投身現代會新城區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積極努力奮斗。

在看到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有一部分人對干部培訓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還不足;干部培訓工作體系中各專項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和細化;培訓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盡一致,與青年的實際需求吻合的還不夠好;制度建設不夠健全,一些經驗和做法還欠缺剛性,等等。

四、今后工作措施

加強和改進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是全面推進我區“十一五”規劃的關鍵所在,也是深化**區現代化新城區建設的重要人力保障。今后,團區委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以提高團員青年職業素質和專業管理能力為重點,加大分層分類培訓力度,創新培訓內容,增強了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總體思路

進一步圍繞中心,突出主題,創新載體,健全以理論學習、黨性鍛煉、業務能力為主要框架的干部教育培訓機制,加強干部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建設,推進干部教育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努力培養造就一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現代化建設、善于把握全局、科學決策、處理利益關系、務實創新的共青團干部隊伍。

(二)具體措施

1、抓住根本,牢抓思想道德素質。培養造就黨需要的青年人才,帶領青年人才跟黨走,是共青團做好青年人才培訓工作的根本目的。要引導青年人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注重調動青年人才內在積極性和創造性。要突出抓好對十六屆六中全會和十七大精神的學習。要繼續抓好對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的學習教育。

2、圍繞大局,合理確定培訓內容。要根據新形勢的要求,從崗位需求出發,合理確定其培訓內容及達到的要求。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共青團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圍繞辦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動和青年文化建設。要抓住奧運會的歷史機遇,積極開展好奧運志愿相關工作培訓。要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著力點,圍繞**“十一五”規劃,聚焦**現代化新城區建設開展培訓,對團干部進行相關培訓,激發引領青年人才在現代化新城區建設中建功立業。

3、注重實效,不斷豐富培訓形式。團校培訓要繼續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制度化、長期化”的辦學方針,狠抓教學形式、手段、方法和載體的改革創新,全力打造以外聘專家學者、有關領導和團校骨干教師為主體的師資體系,加大互動式教學的力度,運用好案例教學、研討答疑、專題研討和演講比賽等手段,使人才培訓收到實效。要促進人才培訓形式的多樣化,結合工作的時機、培訓的周期和參加的人數等開展靈活多樣的培訓活動,加大“請進來、走出去”的力度,增加參觀學習、講座交流、社會調研等方法,同時積極探討和加強網絡教學、遠程教育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強培訓效果。

第2篇

一、工作概況

一是按照區委組織部和區人事局的統一安排部署,認真組織各級干部參加初任公務員培訓班、科級任職培訓、中青班、處級領導干部培訓和處級領導干部在線學習各種培訓學習班次。二是積極組織和安排機關干部和基層團干部參加團市委和團中央組織的相關學習、培訓會議。三是通過××區團校、團校分校等平臺,對全區直屬系統、街鄉系統、企事業系統中的優秀青年代表進行培訓。已經舉行2期××區團校培訓和2期××區衛生系統團校分校培訓,共培訓學員160余人。四是抓住學習型和服務型組織建設的契機,穩步推進機關青年干部培訓。嚴格執行周學習和周活動制度。積極組織機關干部參加各種展覽、論壇、會議,拓寬干部視野。2006年團區委明確提出開展“四個一”活動,即主講一堂黨課、負責一個項目、聯系一個基層、完成一個課題。

二、主要做法

1、加強領導,提高培訓工作的計劃性。團區委高度重視干部培訓工作,書記會和機關會經常討論研究干部培訓工作,結合實際成立了干部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干部職工理論學習相關計劃,并提出具體要求,同時把學習培訓任務逐一分解,落實責任,學習培訓經費做到實報實銷,切實保障學習培訓工作正常開展和全面完成。

2、立足團校,保證基層團干部培訓的效果。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制度化、長期化”的團校辦學方針;通過抓教育管理培育人、抓理論研究提高人、抓社會實踐鍛煉人,提高來自全區直屬系統、街鄉系統、企事業系統中的優秀青年代表的綜合素質,為進一步做好不同行業和地區的團建工作提供了豐富重要的人才支撐。在圓滿完成團校培訓工作基礎上,不斷探索基層團組織建立團校分校的全新辦學模式。目前,××區團校分校暨衛生系統團校已開展兩期。

3、多措并舉,抓實機關干部學習培訓工作。一是弘揚學習之風,倡導學習意識和大局意識,引導干部自覺學習,夯實政治理論根基。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干部在崗自學,支持干部脫產培訓、函授、就讀在職研究生等等。二是制度并重,著力規范。建立機關學習制度和機關黨員學習檔案,嚴格執行周學習和周活動制度。建立健全信息與調研工作培訓機制,為機關干部搭建學習提高和展示自我的平臺。三是及時總結,凝練提高。2006年7月份,團區委明確提出開展“四個一”活動,即主講一堂黨課、負責一個項目、聯系一個基層、完成一個課題。目前,已經開展了諸如“公務員禮儀講座”、“面試漫談”、“奧運會籌備情況簡介”、“社區閑散青少年管理研究”等專題探討活動。這些專題都緊貼機關干部工作實際,切實地指導機關干部更好地開展工作。

4、不斷創新,完善培訓內容和方式。以提高團員青年職業素質和專業管理能力為重點,加大分層分類培訓力度,創新培訓內容,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積極組織團干部參加各種展覽、論壇、會議,拓寬干部視野。利用共青團活動頻繁的工作特點,號召廣大團干部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培訓、在活動成長。圍繞辦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ד十一五”規劃和現代化新城區建設等方面,對團干部進行相關培訓,激發引領青年人才在現代化新城區建設中建功立業。

三、成績與不足

通過各級各類學習培訓,機關干部和基層團干部進一步提高了政治思想素質,增強了宗旨意識,進一步端正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敬崗愛業,勇于創新,團結引領全區廣大團員青年投身現代化新城區建設的熱潮中。

一是政治理論思想明顯加強。學習貫徹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得到深入推進,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得到進一步樹立。二是業務能力有了較大提升。通過培訓,加深了團干部對新形勢下團的工作的了解,讓他們知曉了當今時代對團工作的新要求,以及當代青年的新特點。三是工作的主動性增強。全區團干部把工作的重點和著眼點放在團結和服務青年上,引領他們投身現代會新城區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積極努力奮斗。

在看到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有一部分人對干部培訓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還不足;干部培訓工作體系中各專項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和細化;培訓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盡一致,與青年的實際需求吻合的還不夠好;制度建設不夠健全,一些經驗和做法還欠缺剛性,等等。

四、今后工作措施

加強和改進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是全面推進我區“十一五”規劃的關鍵所在,也是深化××區現代化新城區建設的重要人力保障。今后,團區委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以提高團員青年職業素質和專業管理能力為重點,加大分層分類培訓力度,創新培訓內容,增強了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總體思路

進一步圍繞中心,突出主題,創新載體,健全以理論學習、黨性鍛煉、業務能力為主要框架的干部教育培訓機制,加強干部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建設,推進干部教育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努力培養造就一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現代化建設、善于把握全局、科學決策、處理利益關系、務實創新的共青團干部隊伍。

(二)具體措施

1、抓住根本,牢抓思想道德素質。培養造就黨需要的青年人才,帶領青年人才跟黨走,是共青團做好青年人才培訓工作的根本目的。要引導青年人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注重調動青年人才內在積極性和創造性。要突出抓好對十六屆六中全會和十七大精神的學習。要繼續抓好對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的學習教育。

2、圍繞大局,合理確定培訓內容。要根據新形勢的要求,從崗位需求出發,合理確定其培訓內容及達到的要求。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共青團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圍繞辦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動和青年文化建設。要抓住奧運會的歷史機遇,積極開展好奧運志愿相關工作培訓。要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著力點,圍繞×ד十一五”規劃,聚焦××現代化新城區建設開展培訓,對團干部進行相關培訓,激發引領青年人才在現代化新城區建設中建功立業。

3、注重實效,不斷豐富培訓形式。團校培訓要繼續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制度化、長期化”的辦學方針,狠抓教學形式、手段、方法和載體的改革創新,全力打造以外聘專家學者、有關領導和團校骨干教師為主體的師資體系,加大互動式教學的力度,運用好案例教學、研討答疑、專題研討和演講比賽等手段,使人才培訓收到實效。要促進人才培訓形式的多樣化,結合工作的時機、培訓的周期和參加的人數等開展靈活多樣的培訓活動,加大“請進來、走出去”的力度,增加參觀學習、講座交流、社會調研等方法,同時積極探討和加強網絡教學、遠程教育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強培訓效果。

第3篇

30年的教書生涯,知天命的年紀,照說該歇歇了。可我還是主動申請參加了“千校萬師”培訓工程。原因有三:一是這項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想做;二是黃文校長那種“拼命三郎”、“要做就做最好”的精神感動了我,我愿做;三是自認為能做。雖說從沒搞過宣傳,也不懂網絡,但我堅信,憑著領導信任,借著一幫同仁支持,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我們會做出成績!

天時地利人和,三年多來我們在團校網站上開設“千校萬師”專欄。設計的欄目有:“中央精神”、“培訓動態”、“簡報”、“每期培訓工作總結”、“精彩瞬間”等。2012年,在原有基礎上又增設新欄目“心靈的感悟――培訓學員精彩感言”、“回訪調研”。 今年,我們又增設“‘千校萬師’培訓資料相片下載”。共編撰電子簡報243期。新聞報道,共676篇。還組織編撰《心靈的感悟》(1――22期感言集)系列報道。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學習內容,了解我們團隊,我們的報道有很多。如:《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吳祖平為“千校萬師”第五期培訓班作專題講座》、《風來了,雨來了教師捧著一顆心來了------訪高校管理心理學專家謝萍教授》、《走進團校勵志課堂》、《真的“汗子”――記陶家瑞和他的后勤服務團隊》、《一支課程設置精當、效能高、管理嚴的教師管理團隊》、《報到處門前的一道亮麗風景――記團校值班員王大芬》、《“大內總管”何凱 ――平凡人的不平凡事》、《細節決定成敗――記團校潮人李勇》。

我們還定期對學員進行專訪、報道:如:《平凡的老師,不平凡的精神 ――訪帶病參訓的第5期“千校萬師”培訓班學員劉元紅》、《用心感受變化,用體驗感受發展》、《風雪之路絕不畏懼 堅強意志詮釋師魂---記第14期“千校萬師”培訓班學員不畏嚴寒,按時報到》、《父子學員 ――記第30期學員龍春海攜子參加第31期“千校萬師”培訓班 》《心之感動 ――訪“千校萬師”第45期學員龍俊寰》、《訪石阡縣長壽長樂希望小學校長王海》(第83期)我們還為媒體提供大量信息。貴州電視臺、《貴州日報》、《當代貴州》所用資料大多出自宣傳組。

我們還做了大量宣傳欄,宣傳“千校萬師”。有學員說“團校的墻壁會說話!”為此,我們深感欣慰!

第4篇

關鍵詞:共青團;校地合作模式;創新

如今的新形勢對高職院校的共青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很多高職院校的共青團工作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很多共青團紛紛采取了校地合作模式,然而這種模式雖然帶來了一定的效益,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何摒除傳統模式的弊端實現資源的最優整合是社會一直較為關注的問題,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深入探討一下。

一、共青團校地合作模式現狀

共青團校地合作模式是眾多地方高校為應對新一輪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經過時間的檢驗,這種合作模式不僅能夠促進資源的共享,還能夠實現優勢互補,既促進了高校共青團的自身發展建設,同時也對幫助大學生提前了解社會、進入社會、融入社會,提高其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意義。

共青團這種校地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雙贏的局面,為高校和地方都帶來了一定的效益,但是,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長期以來,部分高職院校的共青團組織在工作中習慣性地采用一些知識化、口號式、會議式的說教以及孔洞理論來應付工作,其宣傳資料與工作內容與現實企業生產生活嚴重脫節,并且內容枯燥乏味,無法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主觀積極性,這就導致其工作效率不斷降低,缺乏對工作應有的持久性和針對性。

二、共青團校地現有模式利弊

共青團校地合作模式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近幾年自共青團校地合作模式實施以來,在高校以及各個地方都帶來了良好的效益,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弊端,下面具體闡述一下:

(一)校地合作模式的優勢

1、優勢互補 共同促進

高校的共青團具有充分的人才、文化以及組織優勢,青年團員具有團隊意識,并且理論功底較強,但卻實踐能力有所欠缺,而地方恰好是團組織實踐空間廣闊,但存在著團隊內部團員文化層次低,活動開展不平衡,組織不健全等問題,將二者的優勢融合就能克服其自身的劣勢,從而達到共同發展、相互促進的局面。

2、資源互補 實現共贏

因我國現行體制的制約,高校和地方的資源并不相同,各有優勢,高校的資源呈垂直發散式,而地方的資源則多為塊狀區域,只在局部范圍內有資源優勢,將二者的資源方式進行重新整合便能夠實現資源的相互補充,達到共同贏利的目的。

3、匯合優勢 共同致志愿服務

高校共青團組織和地方的共青團組織擁有的共性之一就二者都致力于志愿活動,高校具有完善的職業技能培訓技能,能夠為志愿服務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并且社團資源豐富,各類社團是志愿服務的主要節點,并且具有較強的主動性和適應性,能夠適應不同的志愿服務需求,地方則擁有廣闊的志愿服務空間,這樣高校在和地方合作之時,能夠相互供給,實現信息交換和服務對接等服務,通過合作,能夠增進高校和地方的交流機會,促進雙方和諧發展。

(二)校地合作模式的劣勢1、人才交流存在單向性

在現有校地合作模式中,共青團內部的少數團員組織意識淡薄,對共青團組織的工作熟視無睹,而地方人員文化層次相對較低,學生思想性不強,這就導致人才的交流無法實現雙向發展,單向性,形式化問題較重。

2、合作內容存在局限性

由于共青團內部資源相對缺乏,組織活動缺乏創新等因素的制約,校地合作模式在內容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無法實現校地合作的全面的效益。這個問題對其模式長遠發展是及其不利的,應該加以管理。

三、共青團校地合作模式創新策略

(一)建立雙向交流模式

現有模式中的人才交流單向化等缺點都為校地合作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弊端,因此,我們要打破這種不利的局面,大膽改革,積極引導團員的工作熱情和主動性,建立人才的雙向交流模式,整合現有人才優勢,促進人才的雙向交流和合作,為培養人才、促進人才成長做出貢獻。

(二)擴大合作交流領域

為了進一步創新校地合作模式,共青團內部團員就要做到科學分工,明確職責。在校地合作委員會的帶領下按照校地合作區域開展工作,可以分別在科技、經濟、教育、文化等地開展交流合作,爭取在多個領域廣泛開展工作并取得相應成果。將校地合作的領域由點及面地擴大到其他領域,實現全面發展。

(三)開展培訓 加強團員對模式的重視

為了加強共青團校地合作模式的創新力度,就要在團內部展開宣傳以及相應培訓,將校地合作的思想認識通過校報、廣播、網站等媒體傳播出去,增強團員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對團員的鼓勵和培訓使其積極投入到校地合作的工作中來。

(四)規范合作 制定相應政策

為了使共青團的校地合作模式長久的發展就要建立嚴格的規范制度,使每項工作都能夠規范開展、有章可循,因此,高校和地方的共青團組織可以共同研討從而制定出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和規章制度。從提高團員思想認識、建立溝通網絡、搭建合作平臺、加強教學改革、增強學生社會實踐、創新科研體制、打造優勢品牌、提供有力保障等八個層面進行運作,明確合作目的、任務,為雙方長遠發展而做出努力。

四、總結

共青團組織作為眾多高職院校聯系廣大共青團員的紐帶和橋梁,在培養人才的任務中擔負著重要使命,并且在高職院校為我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培養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的事業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柱作用,在促進大學生的發展成才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突破傳統模式瓶頸,加大共青團校地合作模式的創新力度,才能將共青團的事業發展的更好。

參考文獻:

[1] 孟益宏.對高校團干意識培養的認識與把握[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2(04).

第5篇

——千校萬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鄧應恒

省團校2015年12月7日至12月11日舉辦了第61期"千校萬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骨干教師培訓,我很榮幸參加這個培訓班學習,同時也珍惜這一次難得學習的機會。培訓短短5天時間,帶給我的是感動、是震撼、是快樂、是啟迪……真是受益匪淺,無論是思想還是行動上都有了新的認識和提高,現就這一次短暫的學習培訓談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吧!

省團校改變了我對"培訓"的看法

當接到培訓通知時,我心里想的是:年終來了,各種檢查、考核迎檢工作到了,學校雜事太多,就趁此機會外出"輕松輕松" 吧。對于所謂培訓,從來沒給予太多的信任,雖說是省團校可能也不例外,就是把培訓當成了福利,培訓基地就是"上上門、認認人、吃吃飯、養養神"的地方,把學習考察當成了參觀旅游。"管他的,先看看吧!"而這才是我來省團校前的真正想法。可在報到的當天,拿到培訓課程安排表——傻眼了!周一至周五,從上午到下午再到晚上安排的滿滿的,有的晚上甚至要培訓到10:30,還要以各地、州、市的培訓學員為單位擠時間排練文藝節目,舉辦聯歡晚會呢。

開班典禮的震撼和結業典禮的永久回憶

開班典禮上,省文明辦三處處長連立梅的講話,使我深深認識到了"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緊迫感、使命感。""教師無細節,處處是楷模".愛是教育的靈魂,愛是塑造美好心靈的力量。這一次的外出學習,從未有過的充實,對我心靈世界的震感,卻是永遠的。省委宣傳部長諶貽琴的視頻講話,全面、深層次地闡述了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在新時期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了方向。第61期結業典禮由副校長付紅玲主持,黨委書記、校長黃文,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陳保國,副校長熊志光出席。各討論組學員代表認真闡述如何做好"四有""三者"好老師的討論結果,充分交流了培訓體會和對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工作的新感受,新思路,感謝省團校對培訓精心的組織和周到細致的服務,感謝班主任張雅芳老師為培訓學員的辛勤付出。班長馮啟益作總結發言,他說,經過幾天的培訓,我們學習到了先進的德育工作理念和實用的開展學校德育工作的方法技能,感謝省團校為我們帶來了一次人生難以忘懷的培訓,我們一定把所思所學應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在教育事業的中,努力做一名"四有""三者"好老師,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滿意、讓孩子們滿意。團校辦公室副主任熊權作了《我與千校萬師同行》的發言,他說:"‘千校萬師’在艱難歷程中創造的不簡單和不平凡,不斷磨勵、激勵著我們每位團校人!回首過去的每一天,我深深感嘆‘千校萬師’培訓能走到今天真的非常不容易,它凝聚著每一位團校人的心血,而最為關鍵的是,如果沒有在座各位老師的全力支持、配合,‘千校萬師’不會取得今天的好成效!所以,老師們:你們的參與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你們的支持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你們的收獲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隨后學員們觀看本期"精彩回眸"的圖片,一張張精美的圖片喚起了學員們這五天培訓時光的回憶……最后舉行了貴州教師誓詞的宣誓儀式。

聆聽頂級專家教誨,感悟教育的春天

我們都經歷了不同類型的培訓,可參加省團校新一輪第61期"千校萬師"培訓,卻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通過培訓讓人受益匪淺,成為終身難忘的記憶。團校李勇老師組織的《勵志訓練——做?學?思?悟》,教會我們團隊的作用,溝通的力量,改變了為教育而教育的傳統思想,讓我認識到勵志在個體中成長,素質在團隊中茁壯,他還贈送了給天下教師的四句話:"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好的師生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習慣決定孩子一生;學生健康成長需要因材施教";貴州大學教授謝萍老師的《教師人文素養》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找到了基點,懂得了"懷著愛吃白菜,勝過懷著恨吃牛肉"的心態去對待我們的工作和每一個學生,并懂得以一種"空杯心態"去不斷的超越自己。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同時要把這一思想傳給我們的學生;貴州省未教所李婧科長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思考》為我們進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了法理依據;省委研究室研究員吳祖平教授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歷史的角度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核心體系的必要性;貴陽北師大附小趙國華老師《我是一名幸福的人們教師》,從教17年來,已經收養、代管了18個孤兒或家庭貧困的孩子,講述了做人民教師成就的幸福感,"得良師引導是幸福,做益友陪伴孩子是幸福。"更是像一股清泉,洗滌著我們的靈魂,覺得這平時的渺小庸俗都在他的面前暴露無余,覺得這人活著的意義突然之間得到了升華,心胸為之開闊;貴州省演講與口才協會會長、省紀委干部牛貴軍的《教書?育人?治國》,從"真?善?美、精?氣?神、天?地?人"的"九字教育",培養誠實守信、有仁愛之心、博學而有內涵的學生;培養朝氣蓬勃、有大氣、意志堅強的學生;培養仰望星空、熱愛故土、孝順父母的學生。

聽了專家、教授的講座,他們各具千秋,精神煥發,不愧為名家風范啊!把學生的道德品質以及學生"真、善、美"的心靈講述得栩栩如生。真正是對自己頭腦的一次洗禮,才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一只井底之蛙,因此,我最想說——不到團校學習是很遺憾的!

別具一格的分組討論和參觀體驗的收獲

省團校組織本次培訓教學安排的分組討論,形式別具一格,所涉范圍廣、氛圍濃,場景活,教師導得明,點得精,激得準,學員無拘束、暢所欲言,讓來自全省九個地州市的184名學員,彼此之間得到了溝通,各校的辦學特色得到了彰顯,彼此之間的友情在接觸中建立,在相互學習中濃郁。兩次分組討論,讓我這個平常很難舉手發言的"悶客"也破天荒的舉手發言了兩次。參觀花溪孔學堂的欞星門、泮池泮橋、大成門、禮儀廣場、大成殿、杏壇、陽明祠、鄉賢祠、六藝學宮、儒學館等場所留給了我們很深的印象,全體學員親身體驗了兩千年前古人的學習環境,了解和學習了幾千年的儒學發展史,收益頗多,深刻感受到了孔子這位圣人的儒學、美德、禮儀、民族精神、榜樣、誠信、和諧等知識,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創意新穎的聯歡晚會

第6篇

2013年11月9日,作為大一的一名團支書,我很榮幸地參加了學校主辦的第13期團校培訓。緊張而又充實的一天,我受益匪淺,感受良多。

伴隨著嘹亮的團歌,令我期待同時又激動的為期一天的團校培訓正式揭開了序幕。

培訓的第一項是校團委王友剛書記為我們做的動員以及關于學生干部做事方式的報告。在王書記幽默而又滿含殷切期盼的報告中,我感受到了一個從基層成長起來的領導干部對我們這些大一學生干部的關愛與期待。王書記在關于學生干部做事方式的報告中以如何通知一件具體事情為例,提出了九條準則,即一要發通知,二要抓落實,三要重檢查,四要勤準備,五要細準備,六要做記錄,七要發記錄,八要明責任,九要做流程。我認為,王書記所提出的九條做事準則不僅僅對于如何通知一件事情有所幫助,更重要的是為我們學生干部日后工作方式方法提供了新思路與新方法。

大會第二項是金融學院的張艷偉老師為我們做的一場名為“黨團知識”的報告。在報告中,張老師通過介紹中國共青團的歷史淵源,發展歷程,社會地位以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巨大影響,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共青團。讓我們從歷史中感受中國共青團血和淚的成長與壯大,同時也讓我們從一批又一批的當代中國共青團員中堅信共青團美好而又燦爛的明天。

培訓的第三場報告是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譚少茹老師為我們帶來的主題為“公文寫作”的報告。譚老師從告知類通知,工作總結以及活動策劃書這三個方面,為我們詳細講解了如何進行公文寫作。在報告中,譚老師提到要“樹立應用寫作的意識”,我認為這對提升公文寫作,影響十分重要。

來自大三的喻丹妮學姐為我們做了“新媒體與應用”這場主題報告。她主要是告訴我們如何運用微博這一新型的網絡媒體來進行宣傳與溝通,從而更好的發揮微博的輿論宣傳作用,達到預期效果。

晚上的報告由已畢業的學長黃慶帶來,他的報告主題為“辦公軟件的應用”。辦公軟件的熟練應用已成為當代學生干部所必須的技能,對于我們今后工作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熟練掌握辦公軟件也是對我們的又一要求。

最后,由兩個獲得“十佳團支部”的團支部為我們分享團支部建設中的經驗。他們從班級凝聚力建設,班級文化建設以及班級活動等方面與我們交流分享。從他們那一張又一張精心制作的PPT中,從他們那不厭其煩的耐心講解中,從他們真情實感的流露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作為團干部的不懈努力與追求;同時從他們那驕人成績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們成功的喜悅與努力付出后的回報。

今天的六場報告會,讓我學到了很多,有做人的,有做事的,有如何將工作扎實推進的,也有如何處理學習與工作這二者關系的,我想,今天的團校培訓,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培訓,而是一場素質的提升與能力的培養。同時,我也堅信,有了今天的學習,我日后的工作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工作也會越做越好。

第7篇

區教育團委工作總結

區中學共青團系統現有團委(總支15)32個,團支部589個,團員12545人,教工團員617人,專職團干部17人,兼職團干部36人。2013年,***區教育團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為重點,突出“思想引領、組織引領、服務引領、品牌引領、精神引領”五方面,系統構建團隊一體化分層教育體系,在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及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方面大膽創新。

一、思想引領“準”,推進社會核心體系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中學共青團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教育團委從三方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一是全面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系列活動。為扎實推動中國夢宣傳教育,組織全區教育系統各級團組織全面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包括“中國夢”宣講交流活動、“我的中國夢”主題團日活動、青春勵志故事講述活動、全媒體系列活動、“我的中國夢”主題團(隊)日活動計劃優秀案例評比活動等十余項,覆蓋全區中小學、職業學校師生近八萬人。二是積極開展學習貫徹落實十精神系列活動。組織觀影活動百余場,參與人數9000余人的集體觀影活動,基層團干部十精神學習等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學習實踐活動,引導廣大師生深入學習黨的十精神,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三是有序開展“做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為推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深入開展,大力弘揚踐行雷鋒精神、增強道德意識,分別在“六一”和“十一”期間組織開展“學習雷鋒─做美德少年”和“向國旗敬禮、做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并于史家小學***分校舉行了隆重的啟動儀式,積極引導未成年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擔負起建設祖國、實現“中國夢”的光榮使命全面發展。

二、組織引領“牢”,夯實中學團隊基礎建設

堅持黨建帶團建,加強組織建設是教育團委的行動綱領,2013年主抓以下兩方面。

一是以黨建帶團建為旗幟,逐步提高共青團職能監督力度。 深入加強對中學少先隊、黨團校、社團、志愿服務隊等工作的指導、監督與管理力度,全面加強對團員生活的規范管理,以黨建工作為指導,鼓勵引導開展豐富多彩的團會活動及團員教育活動,嚴格檢查全區中學黨建帶團建工作成效,并將各中學共青團工作納入學校年終工作考評,從黨政兩方面加大對中學團組織的支持與監督。二是深入服務中學團工作要求,逐步加強團干部培訓力度。今年十二五團干部培訓工作進入第二年,教育團委共開設了30課時的團干部培訓課程,其中包括16課時的志愿服務技能培訓、4課時黨的十精神學習、4課時團的十七大報告學習及6課時的素質拓展訓練,鼓勵引導團干部提高團的業務水平,搭建學習交流平臺,營造濃厚的學習風氣。

三、服務引領“實”,促進青少年成長成才

 “共青團服務全體青年”的準確定位,使教育團委不斷增強服務意識,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廣泛開展適合中學生成長階段特點的儀式教育。堅持結合14歲入團、16歲成人預備期、18歲成人等教育關鍵期,有針對性的開展儀式教育,通過征文、演講、主題團日等活動形式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堅持樹立優秀典型,宣傳榜樣事跡,強化榜樣力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二是逐步擴大傾聽活動覆蓋范圍。結合重點工作,面向廣大基層團干部、教師團員、學生團員等召開十余場“***區教育系統中學共青團傾聽活動”,覆蓋全區中學二萬余人,旨在傾聽了解全區中學團組織的工作特色及工作現狀,進一步加強全區中學共青團工作力度。三是助推中學社團工作新發展。5月組織全區各中學團組織開展了***區學生社團活動成果展示暨經驗交流現場會,就全區學生社團工作現狀及今后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教育團委總結全區學生社團的建設與發展提出具體的實施意見,并對未來三年全區學生社團工作進行全面規劃。隨后組織“學生社團活動成果進校園”活動,將全區優秀學生社團的豐碩成果以多種形式送進各學校,以擴大社團活動成果影響力及覆蓋面,增進各學校、各社團間的學習交流,強化社團建設與發展,提升社團活動的質量與層次。

四、品牌引領“強”,增進組織吸引凝聚力

教育團委始終致力于打造中學共青團精品品牌,一些富有影響力的品牌受到各級領導和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2014年繼續主推以下幾個品牌。##

一是提升五四表彰的品牌力量。召開“文明城區 志愿先行”***區教育系統共青團五四表彰大會,就五四評優,青字號品牌,星級志愿服務隊、優秀學生社團四個方面,表彰十一個子項目、449個團體或個人,共覆蓋全區所有中小學、職業學校、幼兒園及直屬單位近千人,展現青春風采,匯聚榜樣力量,促進教育共青團工作創新發展。二是打造青年聯誼品牌活動。組織開展***區教育系統青年教師聯誼活動,旨在以新穎的形式和高標準的投入打造***區青年聯誼的新品牌,更好的服務全區青年。截止目前共有400人報名,11月、12月各組織一期青年聯誼活動,共覆蓋男女青年240人,受到廣大青年的一致好評。2014年教育團委將總結經驗、改進不足,制定今后每季度一次的活動計劃,為全區廣大青年搭建婚戀平臺、打造聯誼精品品牌。三是扎實開展少年先鋒團校及中學生業余黨校工作。組織開展第十九期***區中學生業余黨校和第二期少年先鋒團校,普及黨團知識,加強黨前教育和團前教育,做好團校教育與少先隊和中學生業余黨校教育的有效銜接。共覆蓋區級中學黨團校學員200余名,校級學員4000余名,使黨團校成為廣大中學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陣地。四是深入開展首都少年先鋒崗活動。通過以 “少年中國夢 先鋒青春行”為主題的主題團隊會、革命英雄故事會等形式,做好百余名少先隊員崗前教育、崗中教育和崗后教育,影響并帶動全區3000余名中學少先隊員了解黨、熱愛黨、擁護,引導他們繼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五是深入開展“團建十佳”創建工程。總結自2011年以來二十所中學創建工作的優秀經驗,進一步加強中學共青團基礎建設,提高中學共青團整體工作水平,增強中學團組織的執行力、創新力和吸引力、凝聚力、影響力,啟動第三批創建校相關工作工作,實現團的基層組織全面活躍。

五、精神引領“廣”,傳播中學志愿服務理念

為進一步推動教育系統志愿服務工作在“全國文明城區”創建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引導中學生以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啟動教育系統“文明城區 志愿先行”志愿服務活動,下發區委教工委《關于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實施意見》,多次召開志愿服務工作推進會,組織志愿服務隊領隊培訓活動,開展包括《中學志愿服務工作組織流程及注意事項》、《志愿者服務理念》、《志愿服務安全監控》等專題講座及實踐體驗拓展活動在內的培訓16課時。于11月中旬集中開展“校園公益行”志愿服務周活動,共發起項目109個,學生參與率達60%以上;于12月初開展社區青春行志愿服務活動,全區中學生參與率超過50%。

組織全區中小學、幼兒園、職業學校、直屬單位開展***區教育系統星級志愿服務隊評比活動,28支隊伍獲得表彰。組織開展全區學生志愿者網絡注冊,截至目前已注冊志愿團體193個、注冊志愿者12000余人,占除去初高三學生總數的80%。開展包括安全宣教、交通文明、環境保護、關愛農民工子女、尊老敬老等志愿服務項目的申報活動,目前運行項目74個、已結項目35個。

以上為教育團委一年來的工作,有幾點思考:一是如何利用越來越少的課余時間開展共青團工作,為師生們提供更加豐富的活動,所以今后教育團委的活動要做到“主題明確、精彩細致、融匯拓展、余味悠長”,既不占用太多時間,又能吸引廣大師生樂于和主動參與活動,更能達到教育目的。二是如何提高基層團干部的履職能力,那就要做好團干部的培訓工作,將培訓工作精品化、多樣化、趣味化、品牌化,在輕松愉悅地氣氛中學習知識,在寬廣的交流平臺上增長見識,在精益求精的活動設計中提高能力。

2014年計劃

2014年教育團委將緊密圍繞全國文明城區創建這一中心,嚴格按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指標體系要求開展工作,除將黨團校、先鋒崗、五四評比、青字號、學生社團、青年聯誼等品牌工作做實做好,其中著力發展以下幾方面工作

1.志愿服務

2014年,教育團委將圍繞“全國文明城區”創建這一中心目標,主要從深化志愿服務理念宣傳、優化志愿服務工作機制、加強志愿服務技能培訓、打造志愿服務品牌工作、關注志愿服務師生安全等五方面開展工作,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2.***區名人進校園

結合“中國夢”的本質及內涵和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全力打造“***區名人進校園”活動品牌,借助名人效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切實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工作,促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進一步融合,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成果。

3.團干部培訓

2014年,教育團委將進一步加強團干部培訓工作,深化業務技能培訓力度,做好培訓學習內容的設置,抓好理論知識與業務實踐兩個重點,突破中學團干部身兼多職這一難點,旨在培養一批理論水平高、業務技能精、組織能力強、轉崗效果好的共青團干部,高標準嚴要求,將培訓工作做實做深。

***教育團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州市| 民和| 叶城县| 牡丹江市| 镇安县| 上林县| 修武县| 郎溪县| 武定县| 明水县| 清镇市| 五常市| 平塘县| 长宁区| 嵊泗县| 全南县| 泾阳县| 闸北区| 天等县| 油尖旺区| 吴川市| 平凉市| 公主岭市| 襄樊市| 河北省| 阳信县| 阆中市| 武乡县| 南京市| 四子王旗| 平潭县| 平乐县| 宜黄县| 清新县| 涪陵区| 吉隆县| 祁连县| 阿图什市| 抚宁县| 富川| 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