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住宅建筑設計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06 16:04:37

序論:在您撰寫住宅建筑設計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住宅建筑設計論文

第1篇

1.1加強對于錯層的設計

錯層設計可以說是當前住宅建筑設計中比較重要的一種設計形式,這種錯層設計主要有兩個好處:一方面是能夠充分的提高建筑住宅內部的空間利用率;另外一方面則是起到一定的美觀效果。但是這種錯層結構的設計并不是在所有的建筑住宅中都適用,尤其是對于一些住宅建筑面積較小的就不能夠充分的利用這種結構進行設計,甚至會出現較大的反效果,而對于具體的設計內容來說,也需要考慮到住宅用戶的基本需求,必須在征求了住宅用戶的意見之后在進行具體的錯層設計。

1.2加強對于廚房和衛生間的設計

廚房和衛生間可以說是住宅建筑中比較特殊的兩個結構,其最為特殊的表現就在于其在后期的使用中常常出現各種問題影響其正常的使用,因此,必須把廚房和衛生間的設計當作一個重點和難點來抓,在設計過程中必須加強對于強度的關注,盡可能的延長其使用的期限,避免因為長期受到水的浸泡而出現損壞,并且還需要注意一些設計的細節,比如對于廚房和衛生間中的地漏設計就需要對其高度進行嚴格的把握避免地漏高度過高而影響到積水的排放,也不可使地漏高度太小而造成雜物堆積的現象;另外,對于衛生間內排氣和換氣的設計也需要切實提高設計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其換氣的效果,當然,干濕分區的問題也是需要重點把握的一個設計要點。

1.3加強對于設計風格的關注

所謂的設計風格主要是就是針對住宅建筑所體現出來的主體結構和外觀進行恰當的設計,以確保其在美觀程度上具備較好的呈現,在這一點上,當前我國的住宅建筑設計存在明顯的不足,尤其是對于很多的住宅建筑而言,基本上不會進行專門的住宅風格的設計,僅僅只是沿用以往的一些設計風格,或者是直接照搬其它的一些建筑風格,這就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阻礙我國住宅建筑設計的發展,尤其是對于住宅建筑的適應性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丟失了自身的特色也就不利于住宅建筑美的體現;基于這一點,在今后的住宅建筑設計中,設計人員應該加強對于整體風格的關注,尤其是要結合當地的環境特色進行充分的設計和思考,確保其具備自身較為獨特的風格特點。

1.4切實提高設計的水平

雖然上述的幾個方面和問題都體現著具體設計人員的設計水平高低,但是具體來說,設計水平的提高還必須要落實到設計圖紙上,也就是說整個設計水平的衡量標準就是設計圖紙的質量優劣,這也是當前住宅建筑設計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當前很多的住宅建筑設計圖紙存在極為明顯的設計模糊、不清晰的現象,很容易造成施工的錯誤,并且設計的深度也存在明顯的問題,對于一些細節的設計不夠重視,基于這些問題來說,要想切實提高設計的水平,必須首先從設計人員入手,通過培訓或者是設計規范的學習來切實加強其設計水平,最終提高整個住宅建筑的設計水平。

2結束語

第2篇

在設計的過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將高效作為生態住宅的主要內容。高效指的是對能源和資源進行最大限度的使用,尤其是不能再生的能源和資源。(2)生態住宅要求可以達到人體對舒適性的要求,比如濕度和溫度,要可以促進人體的身心健康,例如有良好的通風環境,可以得到品質比較高的新鮮空氣,利用充足的日照來達到消毒殺菌的目的,從心理的方面來說,生態住宅除了要保證自然環境和人可以相互交融,還要保證家庭生活的私密性和安全性。住宅要可以降低對自然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比如降低二氧化碳、有害氣體、固體垃圾物的排放等,降低對生物圈造成的破壞[1]。(3)追求自然環境和住宅的和諧性。生態住宅和大自然的核心除了在物質、能量等方面體現出來以外,還在精神方面進行了體現,包含了自然景觀和生態住宅之間的相互融合以及社會文化的融合,生態住宅要可以將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有效的結合起來,除了需要關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還需要對不可再生能源進行節約,對廢棄污染進行循環使用。

2生態建筑住宅的設計理論

當前,各個國家的生態住宅都處于發展初期,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發展生態建筑將是未來建筑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建筑行業作為國家的重要產業,住宅建筑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如果不能適時引入生態建筑這一概念,對住區環境保護和住宅節能問題進行解決,將會對環境、經濟、社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生態住宅的設計指的是對建筑技術科學、建筑學、人工環境學、生態學等學科進行綜合利用,將住宅建設成一個可以為居住者提供環保、健康、舒適、高效、美觀的生活生態系統。總得來說,生態住宅的設計理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1)智能化的居住區,主要包含了通訊自動化、信息管理自動化、設備控制自動化、物業管理自動化、安全防護自動化、家庭智能化。(2)可以更好的節約能源、節省土地,更好的將廢棄物的處理和回收工作做好。(3)在設計住宅區能源系統和物理環境時,需要對建筑能源系統、建筑單體設計、建筑規劃等進行設計,此外,還要和綠化設計有機的聯系起來,在設計生態建筑時,這些問題是很容易被忽略的。(4)采光和日照。在夏季熱輻射和太陽光直射是對局室熱環境造成影響的一個主要因素,同時也是對住戶心理感受造成影響的一個主要因素,遮陽指的是通過對建筑的懸挑外形、凹凸變化進行改變,使建筑接受到的陽光熱輻射和直射量減少的一種措施,在設計時,最好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進行計算,然后通過準確的計算,了解建筑內部單體住宅和住區建筑布局之間的關系,從而對建筑的遮陽、日照等進行采光分析,查看是否達到了遮陽和日照的要求。(5)污染和噪聲的防治。住宅設計要對噪音的預防系統進行規劃,將主要交通干線和住區格局,避免主要交通的噪音傳遞過來,此外要控制好污染問題,如果建筑內部的空氣質量不好,一般和室外空氣污染情況有直接的聯系,而通過合理有效的調整建筑周圍的氣流流動情況,可以對室內空氣的質量進行改善,在初期設計時。技術人員要進行現場的測試和調研,查看噪音和污染是否在標準范圍以內,在不能達到要求時,要采取必要的補措施。

3在住宅設計中對生態建筑理論的應用

3.1設計住宅區風環境

在對建筑物進行布局的時候,如果建筑物的布局缺乏合理性,會使住宅區部分環境中的氣候惡化,再生風環境問題和風環境問題在設計時是不能忽視的,但是,由于在預測室外風環境時,缺乏合理有效的手段,在規劃建筑區的時候,經常會將設計重心放在建筑的美觀設計、平面功能的布置以及空間的使用方面,很少會對密度比較集中的高層建筑氣流流動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即使考慮也只是根據個人的經驗來進行考慮的。而在實際的居住過程中,一個良好的風環境指的是在風速比較大的時候,在不會對人們正常行走造成影響的基礎上,可以使室內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從這個方面來看,在進行規劃設計時,只是簡單的設計風屏障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在實際的設計規劃中,還需要可以得到良好的住區風環境,對小區中氣流的流動情況有一個詳細的了解,這是建筑師在設計時必須要做到的。

3.2設計綠化、水景和避免熱島效應出現

住宅區四周的熱環境除了和氣流流動有直接的聯系外,還和住宅區的輻射系統有比較大的聯系,在建筑材料、建筑密度、建筑布局等因素的影響下,住宅區的室外氣溫很容易出現熱島現象,因此對建筑進行合理的設計布局,使用美觀高效的綠化形式,可以對熱島效應進行合理的控制,使人們得到良好的室內外環境。需要注意的時。進行生態住區的建設不是單純的對綠化面積進行提升,如果只是大規模的使用草地,對自然通風、水景設施、林地等不進行考慮,是很難將綠化環境在改善室內和室外熱環境方面的作用發揮出來的,而且會造成資金的浪費,在設計建設綠化系統時,除了需要對以上幾個誤區進行避免外,還需要將下面幾個方面的工作做好:(1)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不能只是為了設計綠色建筑而設計。(2)綠化植物和水景設置時,要進行合理的選擇和搭配,并將小區的熱環境設計有機的協調起來,除了可以讓人進行觀賞外,還需要將水和植物的熱島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對住區微氣候的作用進行改善。

3.3自然通風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風是效果最好、經濟效益最高的環境調節措施,建筑物的立面設計、平面布局、三維空間的布置等,都會對自然通風的效果造成比較大的影響,考慮到這些因素,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可以對空氣質量問題和熱舒適性問題進行解決,而且是在不增加居民投資的前提上,為居民營造一個舒適健康的居住生活環境。

3.4采光、遮陽和日照的設計

在炎熱的夏季,太陽光的熱輻射和直射會對居室熱環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對住戶的心理感受造成比較大的影響,遮陽指的是使用懸挑、建筑外形設計、凹凸變化形成的一種建筑維護結構,使得建筑的輻射熱力和接受陽光直射的時間降低,可以很好的根據具體的氣候條件和地理條件,對單體住宅和建筑布局之間對應的關系、建筑群的遮陽和日照以及自然采光進行分析,檢測遮陽和日照是否達到了設計要求[3]。

3.5布置結構

結構指的是外窗、外墻等結構的布置,由于體型系數的概念無法準確的將結構對建筑結構對外建筑熱環境的復雜影響反映出來,由于外窗和外墻的傾角不同,不同地區的主導風向也不同,進而導致滲漏情況出現,由于外表面對流的換熱系數有比較大的差距,隨著時間的變化,日間太陽輻射的接收也會出現比較大的變化,而夜間背景輻射狀態的差異性也很大。

3.6污染和噪音的控制與防治

住宅區需要對防噪系統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比如,為了避免交通干線的噪音傳過來,需要將主要交通干線和住區干線隔離開來。此外,還要提高對污染控制的重視度,如果建筑物中內部的空氣質量比較差,那么和室外空氣的污染就有比較大的聯系,通過對建筑周圍的空氣流動情況進行組織,進行合理地綠化,來對室內空氣的品質進行改善[4]。在初期設計時,技術人員要到施工現場進行測試和調研,對當地的污染情況和噪音情況進行檢查,對于不能達到要求的地區,要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對于房屋噪音超標的情況,可以使用錯開設計雙層玻璃窗的方法進行預防,不僅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而且不會對自然通風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4結語

第3篇

1、安全性

現代住宅設計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住宅的安全性,這關系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是現代住宅設計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除了要有防火防盜等基本的安全性能之外,還要保證現代住宅結構的穩定性能,具有足夠的抗震性能,防止自然災害對現代住宅結構的破壞。在所有的住宅安全性能設計中防火性能是重中之重,是最基本應該保證的。尤其是在現代層出不窮的高層住宅設計中,不僅要有足夠的消防裝置,還要建造足夠多的疏散口以及通風排煙裝置及消防電梯,從各個方面保證人們的居住生活安全。

2、地方性

不同地區的人們,對住宅有著不同的喜好。現代住宅設計中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住宅設計的地方性,不同的住宅造型及色彩,會讓人們產生不同的居住感受。隨著社會經濟的加速,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我國現代住宅設計中出現許多異域特色的住宅設計,除了有傳統的中國式住宅,還融入了歐式住宅以及地中海式住宅設計。因此,在不同的地區,要考慮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及地理條件,進行現代住宅的設計。

二、現代住宅設計中的常見問題

1、缺乏對于住戶需求的調研

住宅設計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而設計建造的。可是在很多住宅設計的時候,住宅開發者以及住宅的設計人員忽略了對住戶需求的了解調查,因此設計出來的現代住宅因為不符合人們的需求而造成住宅的空置,這樣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還影響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及時了解掌握住戶的需求,以此為基礎進行合理的住宅面積及住宅結構的規劃是住宅設計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2、樓間距過小導致采光不足,通風不暢

隨著建筑技術的進步,開發商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都會建造高層住宅,為了擴大面積使用率,現代住宅中很多都是樓間距過小,這樣就導致了許多的住戶得不到足夠的陽光,致使住房背陽陰暗。還有一些住宅的設計不符合設計規定,使得楊建忠沒有陽光直射,這些住宅結構設計多數是狹長型的。還有一些住宅設計,雖然滿足了日照的需要,但是因為結構設計不合理,而導致室內的通風不暢,造成室內空氣的不流通。

3、不分場合地采用錯層式

在現代住宅的設計中,經常采用的錯層設計,這是增加建筑面積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設計辦法。但是錯層住宅并不是通用的,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果不分情況的采用錯層設計,則會產生很多問題。

4、住宅內的套型設計不合理

住宅內的分區使用面積要根據各區域的使用功能進行設計,在現代住宅的一些設計中,很多都將待客及休閑娛樂的客廳面積設計過小,而一些儲物間衣帽間的面積設計的過大,造成了分區面積不合理。還有一些小面積的住宅設計出現了躍層現象,這與住宅的各個功能極度的不相符。

三、解決現代住宅中設計問題的措施

1、實現代住宅與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

現代住宅的設計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住宅的采光通風都與自然因素有著緊密的關系。為了更好的進行現代住宅設計,一定要在設計過程中處理好自然環境與住宅建筑之間的關系,利用自然環境,設計采光好,通風好的高品質現代住宅,增加人們與自然的聯系,實現現代住宅與大自然完美結合。除此之外,將自然環境融入住宅設計中,還能更好的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自然資源,更好的為人們提供便捷的采光保暖等功能,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舒適環保和健康。

2、堅持以人為本

現代住宅的設計初衷便是為人們提供居住場所,因此,現代住宅的設計本質就是以人為本。因此在現代住宅的設計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為人們提供便捷舒適的建筑設計。并對住宅設計中最為重要的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各大分區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盡可能的為人們提供合理化健康化的居住場所。

3、注重建筑結構的簡約化

現代住宅設計的流行趨勢是提高面積的使用率,在有限的住宅面積中追求生活空間的最大化。因此,在住宅設計的時候,除了要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還要轉變設計的思路,設計出同時具備工作學習娛樂的多功能住宅。現代網絡技術發達,家庭辦公也逐漸成為當前流行的趨勢,因此現代住宅的設計不得不考慮到當前的形式,設計出可以滿足家庭辦公的現代化住宅以滿足這類人們的需求。由于當前的建筑設計已經不可避免的與市場產生聯系,因此住宅設計應針對不同類型、不同收入家庭的需求,對室內面積、布局、功能進行適當的調整,是設計方案適合多種類型人群的選擇和應用。

四、結語

第4篇

住宅建筑周圍的自然地理環境、建筑的朝向、樓體之間的間距、建筑高度以及住宅小區內的道路分布和廣場綠地等都會對住宅區的采光、空氣流通和局地小氣候等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影響到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因此,在對住宅建筑進行設計的時候,要充分的考慮到住宅建筑與周圍自然地理環境的融合,充分的融入居民生活習慣和當地的人文民俗風情,在建筑結構布局、住宅朝向、樓體之間的間距以及太陽輻射等方面對住宅建筑布局進行綜合考慮。首先,在建筑布局方面,要在整體上考慮住宅區的布局,保證住宅樓之間的間距,在每個建筑單體上考慮住宅的朝向、功能設計,實現各戶的通風和采光要求,滿足居民行車、停車和日常活動的需求。其次,在建筑體型設計方面,要盡量的優化居民需求與節能要求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住宅建筑體型應當盡量的簡單,較少凸凹形體設計,建筑節能體型系數一般在0.3以內,住宅的進深應當適度的擴大,一般為10米到14米,長度控制在55米左右較為適宜。另外,在設計過程中應對建筑單體的組合方案進行合理設計,加強通風和采光優化設計,讓居民盡量的運用自然條件滿足自身對冷熱的需求,減少空調使用量,降低能耗。

2住宅建筑平面節能設計

建筑的平面設計是基于滿足住戶家庭構成、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等方面要求的角度提出的,主要包括住宅建筑功能的多樣性設計、房屋的采光通風性能設計、住宅舒適度設計、住宅建筑面積的合理利用率以及房屋功能布局設計等五個重要方面。而建筑節能設計除了要滿足這個五個方面的要求之外,還要對住宅建筑的平面布局形狀、局部熱環境分布以及溫度阻尼區的設置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首先呢,住宅建筑的平面布局應當盡量的保持規整,在保證安全性的情況下盡量的減少建筑的護欄結構面積,這樣能夠實現夏季減少輻射、冬季增加室內光照面積的目的,進而降低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其次,在熱環境設計方面,要將住宅中的上下高度相對較低的廚房、廁所、過廳等設計在整個房屋的北側,將臥室、客廳等設計在南側,這樣就能夠提高住宅對太陽能利用度的大大提高,進而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另外,要在住宅建筑中設計一定的溫度阻尼區,例如設計封閉式的樓梯間、對屋面上的入孔進行密封處理,減少住宅建筑的傳熱損失。

3住宅建筑的圍護結構和材料設計

(1)住宅建筑的屋面節能設計。屋面在整個住宅建筑的面積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屋面對頂層樓房的舒適度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頂層樓房的節能設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屋面保溫層材料選擇方面不宜選擇密度較高的保溫材料,避免造成屋面厚度過大。其次,吸水率較大的保溫材料也不宜在屋面上使用,這種材料會在大大降低屋面的保溫效果。目前,高校保溫材料保溫屋面、倒置式保溫屋面等節能屋面已經在住宅建筑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此外,在生態建筑理念下,很多建筑采用的種植屋面、遮陽屋面等也能夠大大降低屋面的能源消耗。(2)住宅建筑的墻體節能設計。建筑墻體在整個住宅建筑中的面積比例比較大,目前經常采用的住宅建筑墻體節能設計主要是復合墻體節能,這種墻體是在原有的墻體主結構上根據實際建設要求增加一層或者是幾層復合的絕熱保溫材料,進而對墻體的熱工性能產生積極影響。根據復合節能材料與墻體主結構之間的位置關系,住宅建筑的墻體節能設計主要分為墻體內部保溫技術和外部保溫技術兩大類,其中墻體外部保溫技術是目前大力推廣的一種節能設計方案,這種節能設計不僅能夠滿足新建住宅區的節能設計要求,而且在舊樓改造中也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3)住宅建筑的外窗節能設計。住宅建筑的外窗窗框材料選擇、玻璃的種類以及遮陽措施都會對建筑的熱工性能產生影響。因此,為了實現降低能耗的需求,應當在住宅建筑中盡量的使用新型保溫節能外窗,在材料選擇上注重熱工性能較好的材料使用。另外,窗墻面積的設計也對住宅建筑的節能產生有效影響,窗墻面積直接影響到住宅的空調系統能耗量,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控制,一般北向的房屋北向面積不大于25%,南向房屋南向面積不超過35%,而東西向房屋面積不超過30%。

4結語

第5篇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對于居住環境及戶內品質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開發商在這種新市場行情下,若想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就要將“低建筑密度、高綠化率”作為定位目標。即使在“90平方米,70%”的政策環境下,也要努力做到這一點。但是現階段最常面對的問題就是:若單層建筑面積較小,在容積率不改變的情況下,樓棟數和樓層數就會增加,樓棟數的增加就意味著樓間距會有所縮小。同時還要綜合考慮每個地方的日照標準,要保證各棟樓達到國家要求的最低日照時間,就要對樓棟數量以及樓層數進行嚴格的控制。所以樓棟數、樓棟間距和容積率之間務必要取得較好的平衡。但為了實現在一定容積率的前提下的“低建筑密度、高綠化率”的設計目標,那么就需要放棄一梯兩戶或一梯三戶等不經濟的設計。由原本一梯最多四戶轉變為一梯最少四戶,增加單棟建筑面積,減少樓棟數量。就最簡單的住宅項目來講,將底層的建筑面積設置為S1,建筑用地總面積設置為S2,總建筑面積設置為S,容積率為2,建筑密度為20%,這樣即為:S1=0.2,S2=252,S=10S1,能夠建設10層;在項目容積率低于2的情況下,可以按照小高層項目進行設定開發,能夠保證較低的建筑密度。相反,若項目設定為高層住宅,容積率就是主要的考慮因素。小高層的消防標準相對較低,樓內公共交通面積要求較小。高品質、大戶型的住宅項目一般會選用一梯兩戶作為主要戶型。樓棟間間距的大小,取決于樓房建筑的高低,樓房建筑高度和樓棟間距是呈正相關關系。在建造低容積率的開發項目時,就要求設計者在設計的過程中達到“低建筑密度,高綠化率”的居住環境要求。低容積率的開發項目,在技術上的要求也沒有那么嚴苛,所以也不存在一些根本性的技術問題。目前我國的基本國情就是人口眾多,但是人均土地資源緊缺,在城市開發過程中,各地政府都在貫徹節約土地資源這一基本政策。在城市土地公開招標的文件中,很多都會要求中小戶型占到一定的比例,以滿足經濟實力較弱的剛需群體的需求。當前建筑開發商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在既保證住宅品質的前提下又能夠解決好高容積率這個問題。

2高容積率的中小戶型住宅建筑設計

2.1總平面布置

總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就是在“低建筑密度,高綠化率”的開發理念下,為居民營造優越的居住環境。要想使此目標得以實現,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就是做到最大可能的減少樓棟數。在平面上就應該適度地考慮如何加大單層的建筑面積,爭取做到每棟單元能夠達到六戶左右的同時,還能夠做到可以多單元拼接,使樓棟間布置更加合理、組合更加靈活。這么做的優點不僅可以體現在增加單棟建筑面積上,還體現在居民用戶公攤面積比例大大降低。其次就是充分利用建筑高度上限,增加建筑層數,同時合理設置建筑層高,若在每層原有的基礎上再降低2cm左右,這樣一棟建筑物就可以多出兩層的建筑面積。向上增加層數和平面上加大單層建筑面積這兩種方法相比較之后會發現,豎向上增加層數此種方法優于平面上加大單層建筑面積方法,究其原因是一旦使用加大單層建筑面積和降低層高這兩種方法,就不可避免地以犧牲住宅品質為代價。戶均建筑面積的降低是規劃指標是否變動的基礎和前提,通常情況下,戶均建筑面積的降低,就會帶動總戶數的增加,總戶數的增加必然也會導致規劃指標的增加。隨著各方面的增加,建筑商會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車位數的增加。停車位的增加,必然導致居民居住環境的下降,要想解決此類問題,小區建設者應該以地下停車位為主,地面停車位為輔,爭取最大限度地降低車輛對小區居民生活的影響。

2.2建筑單位綜合性設計分析

2.2.1建筑面積公攤比例研究分析

理性購房者對于建筑面積公攤比例是比較重視的。力爭將其控制在15%以內,若高于20%,購房者就會很難接受。18層以上高層設計,一梯2戶、4戶中,每一層公共交通面積大約設計為40m2或者是70m2。根據每一戶建筑面積90m2計算,建筑面積公攤比例分別為22.22%、19.44%。因此說,90m2以下中小型住宅單元若想控制公攤面積,最好是選用一梯5、6的戶型。同時,建筑設計需要對電梯、樓梯、過道等公共交通空間進行綜合優化,以使其面積低于上述標準。通過降低公共交通面積的方式降低建筑面積公攤比例是建筑設計首要思考的。

2.2.2精細化戶型設計分析

現代住宅主要由客廳、書房、衛生間、臥室、餐廳、陽臺等組成,通過適度的聯系空間進行組合,這樣才能保證動靜分區。根據不同的產品定位以及客戶所需,進行差異化和針對性的戶型設計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90平方米,70%”的政策要求下,住宅的戶型設計只是滿足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求建筑師在限定的面積內設計出高品質的戶內居住空間。建筑師在設計過程中應重視對人的行為方式和人體工程學進行綜合性思考。應將灶臺、洗菜池、冰箱、洗衣機、潔具三大件等小元素納入戶型設計的綜合考量之中。住宅內每一寸空間都需要進行精細化的設計,這樣才能保證在戶型設計過程中,做的面積可控、功能齊全、尺度適當、空間整齊。

2.2.3避免出現無效空間

隨著相關條例的出現,以往房地產發展過程中備受關注的“大與豪”設計理念已經轉變為舒適、自由的新理念。要去除戶型設計中“大與豪”的弊病,就應該將其中的無效空間去除掉,所謂的無效空間就是:空間在壓縮或是消除之后所具備的功能不會消除。

(1)客廳:

在降低無效空間的選擇上,客廳是最有潛質的。客廳的主要功能就是視聽。客廳內安裝壁掛式彩電已是流行趨勢,電視視距最佳為3.54m。U型沙發長邊大約為3.8m。試聽空間只有在3.5m~4m之間才是舒適的。所以適當地壓縮客廳面寬可減少無效空間,同時也不會對客廳空間的功能完整性造成太大影響。

(2)衛生間:

衛生間內功能完善。很多情況下,業主很難接受馬桶正對門的設計方式,但是要是馬桶不正對門設計的情況下,布置方式就會增加無效空間。在設計上到底是遷就業主的喜好還是堅持科學合理性設計,這是一個很難的選擇。

(3)廚房與餐廳:

廚房長邊開門和餐廳并聯,此種方式兩者之間有著較短的距離,聯系也是相對比較便捷的。U型灶臺布置占用面積較小,有著較高的操作效率。方正的餐廳空間更加適合餐桌的放置,無效空間最小。

(4)陽臺:

陽臺所具備的功能,除去晾曬以及養鳥種花等功能之外,不同的家庭會根據自身愛好豐富陽臺內容。在同樣的面積上,大面寬小進深的陽臺所具備的使用功能更加全面。

(5)臥室:

臥室除了擺放床、床頭柜之外,還需要考慮衣柜的位置。若臥室空間過于局促,在設計上,應考慮盡量設計低窗臺凸窗,因其不計入建筑面積,又能拓展室內空間,開闊視野。

3結語

第6篇

1.1管網的架設設計

高層住宅小區,由于絕對高度比較高,因此其排水以及供電的管網設計方面存在著比較大的難度,管網設計規劃不科學,往往會導致高層住宅小區的排水不順暢,影響住戶的正常生活秩序。首先,在高層住宅小區的管網設計與架設的過程當中,廚房與衛生間這些需要經常用水的地方的管道設計,應該采用豎向管道,并設置集中的管道井,同時在豎向管道的操作后臺設置寬度為1m的管線區。此外,由于高層住宅小區的的層數一般都比較多,如果當管道出現堵塞或是漏水問題的時候,往往需求到下一層里面去進行維修,這在很大程度上,對下一層住戶造成了不便與影響,因此,在高層住宅小區的建筑設計過程當中,盡量將所有的管道都集中安裝在同一層樓里,合理部署,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在本層內進行維修,提高了維修的效率,也降低了對其余住戶的影響。

1.2人性化設計,注重居住質量

據調查,愿意居住在較高層數的人們占參與調查人數的73%,在大多數人的心目當中,樓層的層數越高,意味著居住質量也就越高,居住環境也就越舒適。事實上,樓層的高低與居住的質量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高層住宅小區由于層數比較高,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注意秉持“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首先要注意住宅的采光問題,根據現場的現實情況,合理安排窗口以及門口的朝向,保證日常的采光能夠滿足住戶的要求;最后,要注意高層住宅小區的隔熱問題,樓層數高,尤其是在陽光猛烈的天氣里,樓層會直接受到陽光的照射,導致室內溫度急劇升高,影響住戶的居住質量,在實際的設計過程當中,應考慮比如安裝隔熱板等方法,落實高層住宅小區的隔熱問題。

1.3公共使用部位的建筑設計

高層住宅小區的公共部位主要指的是電梯的部位,由于樓層較高,住戶步行上下樓非常不實際,因此電梯部位的建筑設計顯得尤為重要。通常情況下,高層住宅小區的每一層,都應該設置有一定面積的大堂空間,以方便住戶。在電梯的建筑設計方面,電梯的門口,以直面大堂的入口為最佳,方便住戶搭乘電梯,同時在電梯的位置選擇方面,盡量保證在大堂的任何一個角度都能看到電梯的的具置。此外,高層住宅小區的公共使用部位還包括公共走道,部分開發商,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往往會將公共走到設置得過窄,不僅對住戶的日常出行造成不便,還留下了安全隱患,因此,走道寬度與位置都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合理地設計,消除安全隱患,方便住戶的日常出入。

2高層住宅小區的安全結構設計

2.1抗震性能的設計

高層住宅小區的樓層數比較高,具有非常明顯的特殊性,一旦發生安全問題,對于整棟住宅小區以及其中的住戶的安全,所造成的影響都是毀滅性的。基于此,必須要提高高層住宅小區的安全性能,其中抗震問題是最為關鍵的。首先,在建筑材料的選用方面,必須要確保所用的所有都符合國家安全標準,滿足工程住宅小區的實際需求;其次,在高層住宅小區的整體結構方面要確保其科學性,在剪力墻的建筑與設計過程中,通過計算機技術模擬抗震效果,合理設置剪力墻的合理抗震參數;最后,在高層住宅小區的設計過程當中,要注意預留避震區,避震區的建筑要求更高,通常情況下,避震區的整體架構不采用混凝土進行建筑,改為鋼鐵架構,從而提高避震區的抗震性能,保證住戶的生命財產安全。

2.2避雷性能的設計

從科學的角度上來看,絕對高度越高的物體就越容易遭受雷擊,高層住宅小區的樓層較高,因此其避雷問題必須要在建筑與設計的過程中加以落實,一般常見的避雷方法是安裝避雷針,將避雷導線一直連接到地面。然而因為高層住宅小區本身具備著很大的特殊性,因此要從內部與外部兩個方面進行避雷性能的設計。外部避雷設計與常規的避雷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在最高點安裝避雷針,引拉避雷導線;而內部的避雷設計比較復雜,通常情況下,高層住宅小區的內部避雷措施,都是采用法拉第籠方式,法拉第籠的基本避雷原理是將高層住宅小區結構內的豎向鋼筋與橫向鋼筋進行虛擬的連接,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籠式避雷網,當雷電擊中高層住宅小區的時候,籠式避雷網可以將雷電快速地進行分流與疏導,將雷電對高層住宅小區的影響降到最低。

2.3抗風性能的設計

研究數據表明,當高層建筑遭遇大風的時候,10層以上的樓層會,發生5—8cm的擺動,對于高層住宅小區的安全造成重大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加強高層住宅小區抗風性能的具體方法有三種:

(1)流體形式。在對工、高層住宅小區進行建筑實際的過程當中,將建筑物的立面,按照流體的形式進行設計,這樣可以降低建筑物對風的阻力,加快風的流速,從而減小對高層住宅小區的影響;

(2)增強高層住宅小區自身基腳穩固性,在打樁的過程中,將樁的深度適當加深,提高整體的穩固性;

(3)在剪力墻的設計過程中,要適當增加其側拉力,所使用的鋼筋的直徑,以及混凝土的強度都要滿足高層住宅小區的實際需求,保證側拉力足以應對相應的風級。

3結語

第7篇

目前老年居住模式主要有居家養老和社會養老兩種,其中居家養老是以家庭居住為核心的養老模式;社會養老則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老年機構安度晚年的模式。我國現行的主要養老模式是居家養老,而且多項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老年人樂于接受的養老方式正是居家養老,這就證明,我國在進入老齡化社會后老年居住模式的主流趨勢仍然是居家養老。由此可見,作為建筑設計人員,研究探討新形勢下老齡住宅建筑的合理性和人性化是必要而迫切的。

2老齡社會住宅建筑設計原則

2.1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會方面的特殊需求

步入老年以后,人的心理和生理發生了老化現象,主要表現有身體各項機能的變化(機能衰退、體力下降);感覺功能的變化(反應遲鈍、行動遲緩);心理功能特征的變化(敏感、承受能力差,易產生孤獨感和被拋棄的消極心理,有強烈參與正常社會生活的心理)、生活結構的變化(對親人、環境和一些專門服務與設施的依賴性變強)等。

2.2老年社會住宅建筑的設計原則

建筑設計應當以人為本,當人不能適應環境的時候,就要讓環境適應人,我們要把人的需要始終放在設計首位。老年住宅要以上述特殊需求為依據,在建筑的各個細節中體現安全、便利、舒適和健康的原則,讓有自主行動能力的老人能夠更長久地生活自理,讓行動略有不便的老人能夠減少對別人的依賴,讓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便于接受照顧。

3老齡社會住宅建筑外部環境設施

3.1道路系統

1)車行道路:

主要考慮外部救援時無阻礙和延遲,如道路寬度應全程適合消防車和救護車通行;機動車道路應設置減速帶和手控紅綠燈等。

2)步行道路:

全程采用無障礙設計。如盡量不用臺階而用坡道解決地面高差問題,以滿足需要以輪椅代步的老人的需求;坡道表面進行防滑處理;坡道上安裝防跌落的保護設施等。

3)地面鋪裝:

應選用有彈性、防滑、不易脫落損壞并易于清掃的材料。保證一定的粗糙度,以使輪椅的輪子、拐杖、助行器等能貼牢地面而不易于滑動;地面還應有良好的排水系統以免雨天打滑。

3.2綠地環境系統

1)休閑活動場:

老年活動場地宜分成動態活動區和靜態活動區。動態活動區以健身活動為主,應有大樹及休息設施,以利于老年人活動后休息。靜態活動區主要供老人們曬太陽、下棋、聊天等,可利用大樹蔭、廊、花架等,保證夏季有足夠的遮蔭,冬季有足夠的陽光。

2)景觀小品計:

老年人各項生理機能下降,對安全要求高于年輕人,在設計時應特別注意安全防護要求。

3)植物配置:

植物選擇應迎合老年人心理特點,多選擇老莖生花的紫荊、深秋紅葉和花開百日的紫薇以及青松等可以激發老人遐想的植物,煥發其生命活力。

4)環境可識別性:

由于視力和記憶力的衰退,老年人容易迷失方向,因此要加強環境的可識別性,在環境細部的處理上可設計醒目的標志牌。如路標、導游圖、指示牌、雕塑等來加強老年人對環境的可識別性。

3.3公共服務設施居住區內的公共服務

設施既是家庭生活的延伸和補充,也是進一步滿足物質和精神需要的重要渠道,種類包括醫療、教育、文化、體育、商業等,本文著重探討老年人經常使用部分應注意的設計事項。

1)醫療門診:

保障老年人的健康保健、緊急急救,醫療服務設施非常重要。為適應居家養老,社區門診應建立轄區內60歲以上老人的健康檔案,以配合日常生活服務、緊急醫療及事故救助的需要;并配設從事老年常見病患診治的專業醫護人員,為社區老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建筑物對外部分應能供擔架和輪椅出入。

2)體育設施:

在社區中應設置一些適合老年人活動的體育設施,如單杠、壓腿杠、乒乓球臺等,以滿足鍛煉需求。

3)文化設施:

老年人對精神充實更加渴望,因此要有一些文化設施如宣傳欄、展示欄,展放一些報紙、科普知識、老年人保健知識等。

4)公共廁所:

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如廁方便,在重點綠化區和室外活動較集中的地段及組團綠地中合理布局必要的公廁、洗手間。在具體作法上要注意無障礙設計,例如室內外高差不宜超過150mm;地面防滑不得積水;標志清晰不受遮擋;在專用廁位內設呼叫器、掛物鉤和足夠的輪椅回轉空間等。

4老齡社會住宅細節設計

4.1樓層選擇

為老齡住宅選擇樓層位置要考慮幾項因素,便于老年人獨自或護理者協助外出和往返;遇有停電和電梯故障時減少麻煩;遇有急病求醫時能乘擔架外出;遇有緊急事故發生時利于緊急疏散。綜合看老齡住宅的樓層還是以低為好,具體建議為:處于自主行動期的適合樓層最多不超過9層;處于介助期的適合樓層不超過4層;處于介護期的適合樓層首選1層,最多不超過4層。

4.2公用部分

弱勢居民家門口的小環境要保持方便和低風險,這就要求相關設施環環相扣聯成整體,形成保護系統。例如出入口實行人車分流;出入口平臺的寬度、高度無障礙;出入口設聲控照明設施;公共走廊、戶門和電梯轎廂尺寸應能容急救擔架進入;電梯廳凈寬應大于1800mm,滿足輪椅回轉等等。

4.3套內空間

1)起居室和餐廳:

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家停留的時間也會增長,因此設計一個稱心如意的休閑空間能使他們身心獲益。起居室的規模最小應大于15平米;電視墻避免正對采光口,方便日間看電視;起居室與餐廳盡量靠近或集中,并在老人會客、進餐的位置留出輪椅席位。

2)臥室:

老人活動能力隨年齡增加而減退,停留在臥室的時間也會增長,最終臥室將成為他們全天使用的生活空間,因此老齡住宅臥室設計至關重要。老人臥室應向陽;應有開闊視野和良好日照,窗外5m以內不應有樹冠遮擋;臥室至戶門的全程應使擔架水平通過;在安放好主要家具后要留出不小于1500mmX1500mm的輪椅回轉空間;臥室內燈開關及電源、電視、電話等插座位置應能適應床位變更;床頭設置緊急呼救的固定按鍵等。

3)廚房:

廚房是正常和弱勢居民使用差別最為明顯的部位。高齡和殘障者對狹小空間環境的利用和適應程度較低,因此在設計老齡住宅廚房時考慮以下幾點:地面沒有高差;通道應能通過助行器或輪椅;洗池、操作臺高度在770mm—800mm范圍內(常人操作高度在810mm—830mm范圍);灶具應為電熱方式,避免可燃氣體等。

4)衛生間:

衛生間的使用頻率會隨著老人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并且是老年人意外事故的高發區,因此在衛生間中出現救助的問題應予以重視,布置廁位、浴位和洗漱位時要減少或消除引發意外事故的環境因素。衛生間門寬應大于800mm;地面采用高度防滑材料;廁位靠墻一側設安全抓桿;抓桿上方設呼叫器;坐便器高度應比正常人坐便器高出200mm;浴位設置不應臨近窗戶;浴位旁應設安全抓桿和坐凳;洗漱盆的高度應在700mm-780mm范圍內(常人洗漱盆高度在780mm-850mm范圍)等

5)陽臺:

直射陽光和良好視野對增進身心健康有積極作用,尤其對戶外活動日趨減少的老年人幫助更大,因此陽臺的作用十分特殊。為保證具備輪椅回轉,陽臺深度應在1200mm-1500mm之間;許多老年人有在躺椅或輪椅上曬太陽的習慣,而陽臺的實體欄板太高會形成較大的陰影區,所以應以欄桿、扶手或安全玻璃來保障安全而將實體部分降低,而且最好使用豎向欄桿和扶手。

5結束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什克腾旗| 普安县| 冀州市| 镶黄旗| 台安县| 宁河县| 盖州市| 阳信县| 武汉市| 门源| 出国| 合山市| 武鸣县| 东宁县| 板桥市| 乃东县| 林芝县| 南充市| 嘉兴市| 新丰县| 奉新县| 奈曼旗| 托克逊县| 固始县| 肥西县| 西峡县| 古丈县| 台山市| 江北区| 赤壁市| 麻城市| 苍梧县| 满洲里市| 绿春县| 兰考县| 色达县| 常州市| 蒙城县| 阳江市| 天全县|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