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7 17:41:45
序論:在您撰寫語言學畢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本文從湖北某高校2010屆266名英專本科畢業生的畢業論文選題情況的調查發現,25%的論文選題是語言學和關于語言學方向。該結果又一次證實了近些年對“英語語言學”教學效果不佳現狀的描述。本文從學科定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三方面討論了如何通過撰寫語言學方面畢業論文的角度討論了改善該課程教學的具體措施。
1 引言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校專業目錄(1998版)和(2003版),“英語語言學”屬外國語言文學類下英專本科高年級主要課程之一。但自1980年高校英專陸續開設該課程至今已有30余年,卻仍存在教與學效果不甚理想等問題。如潘之欣(2002)選取部分南開大學和上海交大在讀英專碩士研究生,采用問卷形式,對該課程開設情況的調查表明:該課程依然停留在以英語語言為主的語言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實際運用理論知識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學效果不佳;且學生普遍體會不到學習該課程所帶來的樂趣,主要原因有理論性太強、內容枯燥、教學方法不當等。吳格奇(2005)反思該課程時也提到,“教師不滿意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目的很茫然”是主要問題。本文則從英專學生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角度出發,試圖探討該課程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緩解“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的尷尬狀況。
2 調查研究
266位2010屆英專本科畢業論文是從湖北某高校外院教學科的電子數據庫中拷貝的。該調查屬于二手資料研究。筆者根據論文題目、摘要、提綱、主要內容按語言學方向、文學方向和翻譯方向進行歸類,其中運用語言學理論分析文學作品,如“The Feminist Power of Discourse in The Scarlet Letter”,分析文學文體語言特色,如“Textual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s”、“An Analysis of Vagueness in EnglishAdvertisement”等都被歸納為語言學方向。結論是:58%的論文屬于英語文學方向,25%為語言學方向,17%為翻譯方向。
究其因,首先是作為基礎學科的“英語語言學”未能引起學生太多的關注和興趣;其次,語言學研究方法和內容未能引起師生足夠地注意;再次,教師在課程內容處理和安排中未能很好地將課程學習與畢業論文聯系起來。總之這個數據也從另一方面驗證了該課程教學效果不佳的描述。這與教學、引導不無關系。
3 對策分析
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畢業論文是考查學生綜合能力,評估學業成績的一個重要方式?!睂W生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分析,試圖在前人創造的知識的基礎上有自己新的認識與發現,并將這種認識與發現以一種可易時易地的方式與人進行交流。因而撰寫論文是學用結合的大好時機,從英專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來看課程教學具有一定說服力。
3.1課程定位
語言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短短二三十年時間,其研究分類越來越細、分工越來越明確,正如王宗炎(1988:151形象地比喻:過去的語言學只是一家小商店,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家百貨公司。對于林林總總的學科分類和研究流派,結合教學大綱和英專學生本科階段知識體系的形成,對該課程定位是必要的。
白郁(2007)認為語言學目標是寬泛的而非具體的,即培養學生的理論修養和對語言的熱愛。而本文則認為既應有寬泛目標,也應有具體目標?!罢Z言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語言及其相關對象的人文科學。它的研究領域分為共時的和歷時的,理論的和應用的,微觀的和宏觀的3個對立方面,其任務是描述語言事實,尋找并解釋語言發展的規律,發掘語言學理論,總結語言研究方法,并將其研究成果應用于語言研究和其他領域(楊自儉,2002)。”因此寬泛目標是培養理性思維,即對理論的理解、背景、歷史貢獻與發展不足及實踐運用。具體目標是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理論的應用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并能提升語言技能。楊教授定義也明確了語言學研究方法和內容。學習理論知識時,學習和應用研究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語言學基礎理論,尤其是微觀方面的理論成果,對英專學生語言技能的提高有檢驗作用;在跨學科或橫向方面,將語言學相關理論用到英美文學和英漢翻譯中,提高文學作品鑒賞能力,提升英漢對譯技巧,形成論文即為具體目標。誠然,理論與實踐結合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撰寫論文乃一種嘗試。故在介紹理論時,必要補充對理論的應用與研究,適當拋磚引玉,可有效激發學生探索興趣。故,具體目標使學生看到學習成效,寬泛目標鍛煉了學生理性思維,既調動心靈又提高素質,教學效果也就不同了。
3.2教學內容
傳統課本基本上以微觀語言學為主,按結構語言學思路編排內容,從語音學、音系學、形式學、句法、語義學,一直到語用學和語篇分析。教學內容的改革是大多數學者的主張,如白郁(2007)認為應以語言哲學意義、語言與大腦及認知關系、語言學發展簡史、宏觀把握語言學真正意義等四方面為重。還有學者認為增加課外閱讀材料以改進教學內容,如王揚(2004)和吳格奇(2005)主張選用有助于學生理解基本理論、概念的材料、輔之以拓寬視野的補充材料。還有以宏觀還是微觀語言學內容作為教學重點的爭論:“微觀”派認為語言內部分支是語言學的基礎內容,課時分配比重要大;“宏觀”派認為基礎部分簡單,學生可自學,重點應是宏觀介紹;“中間”派是既注重基礎又考慮涉獵面。
但筆者認為,各高校層次不一,地理位置不同,統一規定教學內容不足取。近5年教學實踐告知以微觀語言學為主,即語言學內部分支的理論、研究、及應用。如在處理詞形學時,適當介紹詞的研究現狀,對象我校這種以師范專業為主的二本院校的英專學生而言,無論是提高職業技能還是英語水平都相當重要。我校地處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適當添加西部少數民族語言的相關研究,如方言特點、語言遷移現象、少數民族文化研究。也應在緒論部分增加語言學史和語言哲學等內容,讓學生了解語言學理論和研究的發展趨勢及語言與哲學的密切關系。此外適當介紹結構、認知和功能語言學這三大學派的相關內容也有必要??傊拖癜儇浬虉龅年惲袉T,教師將所有商品分門別類、有條有理地展示,學生自然會依據具體情況取舍。教師侍機提供論文命題,使學生的探索與發現隨著課堂內容的進行而深化。著名學者趙鑫珊(2004)在其新作《我是北大留級生》就曾列出了20個作為語言哲學研究對象的話題,且認為是“震撼靈魂”,不可能不為之心動的命題。
3.3教學方法
該課程多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有關研究一致認為必須改進該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建構語言及語言學知識。如潘之欣(2002)用大量生動典型例子,結合歸納法和演繹法講解理論要點和難點;王揚(2004)主張采用傳授型和討論型相結合的方法;鞠玉梅(2007)主張研究型教學模式,“設境”以激發學生興趣和強烈求知欲。
總之,避免教學方法的單一,努力激發學習動力。啟發式和發現式方法講解基礎知識和理論要難點;研究型或探究型方法,布置任務(個人任務和小組任務);大課堂講解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與步驟;小課堂任務分配型方法,使教學達到“魚”、“漁”兼授效果。如語言學緒論之后,成立“Study&Research Group”,提供6個topics:11LanguageChanges;2)Social Dialects;3)Communication Competence;4)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5)Error Analysis;6)PragmaticFailure,2周時間準備15分鐘ppt陳述,5分鐘小組同學共同回答相關問題,并建立QQ群,隨時聯系。教師僅為任務的布置者、監督者、幫助者和評定者,并鼓勵學生撰寫論文,或推薦給學術期刊,或為畢業論文的一部分。如一組學生在講“語用失誤”時,列舉了電影、小說、校園、網絡等許多有趣的例子,如分析不夠透徹,教師可適時適當加以補充、提示和參加討論,既融洽了氣氛和師生關系,又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方法。
讓學生隨時記錄和關注身邊的語言現象和語言事情,并聯系到語言學理論,如,“山寨”、“x客”、“剩女”、“宅男”等新詞新語收集,以討論詞的構詞理據。雖在探索中有難度,可介紹期刊網、萬方數據庫等資源;也可大膽與相關領域的教授或專家電郵尋找答案。為形成質量較高的論文打下了基礎。這些都說明:語言學課程的終極目的不是講授具體的理論知識,而是讓學生能意識到語言現象的存在,能對之產生興趣,并發表自己一定的見解,使自己作為一名普通人,也能融入到語言研究的大環境中去。
4 結束語
從學科定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三方面,適當有效地聯系到學士畢業論文的選題,既能改善單一知識傳授型教學模式,又能真正做到研究型或探究型學習,也達到了教學大綱能力培養的要求。畢業論文的撰寫就是提供一次培養創新意識、實踐“做學問”的機會。將課程教學與論文寫作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就找到了畢業論文的素材,這也是學習思辨、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具體實踐,相對于借助他人的文章獲得二手資料而完成的畢業論文來講,學生的獲益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也更能體現學生真正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另外,這種踏踏實實做學問的態度更會為學生走向社會,誠信做人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白郁,英語本科語言學教學的重新定位[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7,(1):70—73
2 鞠玉梅,以多媒體網絡技術為基礎的語言學導論課程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構建[J],外語電化教學,2007,(8):36
3 潘之欣,關于高校英語專業“語言學導論”類課程設置的調查[J]外語界,2002,(1):47—55
4 王宗炎,語言學:它的歷史、現狀和研究領域[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8,(4):14-24
5 王揚,高校英語專業語言學課程教學初探[J],外語研究,2004,(5):57—60
6 吳格奇,“語言學導論”課程教學行動研究與教師知識體系的反思[J],國外外語教學,2005,(2):32—36
論文摘要:本文從湖北某高校2010屆266名英專本科畢業生的畢業論文選題情況的調查發現,25%的論文選題是語言學和關于語言學方向。該結果又一次證實了近些年對“英語語言學”教學效果不佳現狀的描述。本文從學科定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三方面討論了如何通過撰寫語言學方面畢業論文的角度討論了改善該課程教學的具體措施。
1 引言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校專業目錄(1998版)和(2003版),“英語語言學”屬外國語言文學類下英專本科高年級主要課程之一。但自1980年高校英專陸續開設該課程至今已有30余年,卻仍存在教與學效果不甚理想等問題。如潘之欣(2002)選取部分南開大學和上海交大在讀英專碩士研究生,采用問卷形式,對該課程開設情況的調查表明:該課程依然停留在以英語語言為主的語言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實際運用理論知識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學效果不佳;且學生普遍體會不到學習該課程所帶來的樂趣,主要原因有理論性太強、內容枯燥、教學方法不當等。吳格奇(2005)反思該課程時也提到,“教師不滿意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目的很茫然”是主要問題。本文則從英專學生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角度出發,試圖探討該課程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緩解“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的尷尬狀況。
2 調查研究
266位2010屆英專本科畢業論文是從湖北某高校外院教學科的電子數據庫中拷貝的。該調查屬于二手資料研究。筆者根據論文題目、摘要、提綱、主要內容按語言學方向、文學方向和翻譯方向進行歸類,其中運用語言學理論分析文學作品,如“The Feminist Power of Discourse in The Scarlet Letter”,分析文學文體語言特色,如“Textual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s”、“An Analysis of Vagueness in EnglishAdvertisement”等都被歸納為語言學方向。結論是:58%的論文屬于英語文學方向,25%為語言學方向,17%為翻譯方向。
究其因,首先是作為基礎學科的“英語語言學”未能引起學生太多的關注和興趣;其次,語言學研究方法和內容未能引起師生足夠地注意;再次,教師在課程內容處理和安排中未能很好地將課程學習與畢業論文聯系起來??傊@個數據也從另一方面驗證了該課程教學效果不佳的描述。這與教學、引導不無關系。
3 對策分析
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畢業論文是考查學生綜合能力,評估學業成績的一個重要方式?!睂W生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分析,試圖在前人創造的知識的基礎上有自己新的認識與發現,并將這種認識與發現以一種可易時易地的方式與人進行交流。因而撰寫論文是學用結合的大好時機,從英專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來看課程教學具有一定說服力。
3.1課程定位
語言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短短二三十年時間,其研究分類越來越細、分工越來越明確,正如王宗炎(1988:151形象地比喻:過去的語言學只是一家小商店,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家百貨公司。對于林林總總的學科分類和研究流派,結合教學大綱和英專學生本科階段知識體系的形成,對該課程定位是必要的。
白郁(2007)認為語言學目標是寬泛的而非具體的,即培養學生的理論修養和對語言的熱愛。而本文則認為既應有寬泛目標,也應有具體目標?!罢Z言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語言及其相關對象的人文科學。它的研究領域分為共時的和歷時的,理論的和應用的,微觀的和宏觀的3個對立方面,其任務是描述語言事實,尋找并解釋語言發展的規律,發掘語言學理論,總結語言研究方法,并將其研究成果應用于語言研究和其他領域(楊自儉,2002)?!币虼藢挿耗繕耸桥囵B理性思維,即對理論的理解、背景、歷史貢獻與發展不足及實踐運用。具體目標是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理論的應用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并能提升語言技能。楊教授定義也明確了語言學研究方法和內容。學習理論知識時,學習和應用研究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語言學基礎理論,尤其是微觀方面的理論成果,對英專學生語言技能的提高有檢驗作用;在跨學科或橫向方面,將語言學相關理論用到英美文學和英漢翻譯中,提高文學作品鑒賞能力,提升英漢對譯技巧,形成論文即為具體目標。誠然,理論與實踐結合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撰寫論文乃一種嘗試。故在介紹理論時,必要補充對理論的應用與研究,適當拋磚引玉,可有效激發學生探索興趣。故,具體目標使學生看到學習成效,寬泛目標鍛煉了學生理性思維,既調動心靈又提高素質,教學效果也就不同了。
3.2教學內容
傳統課本基本上以微觀語言學為主,按結構語言學思路編排內容,從語音學、音系學、形式學、句法、語義學,一直到語用學和語篇分析。教學內容的改革是大多數學者的主張,如白郁(2007)認為應以語言哲學意義、語言與大腦及認知關系、語言學發展簡史、宏觀把握語言學真正意義等四方面為重。還有學者認為增加課外閱讀材料以改進教學內容,如王揚(2004)和吳格奇(2005)主張選用有助于學生理解基本理論、概念的材料、輔之以拓寬視野的補充材料。還有以宏觀還是微觀語言學內容作為教學重點的爭論:“微觀”派認為語言內部分支是語言學的基礎內容,課時分配比重要大;“宏觀”派認為基礎部分簡單,學生可自學,重點應是宏觀介紹;“中間”派是既注重基礎又考慮涉獵面。
但筆者認為,各高校層次不一,地理位置不同,統一規定教學內容不足取。近5年教學實踐告知以微觀語言學為主,即語言學內部分支的理論、研究、及應用。如在處理詞形學時,適當介紹詞的研究現狀,對象我校這種以師范專業為主的二本院校的英專學生而言,無論是提高職業技能還是英語水平都相當重要。我校地處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適當添加西部少數民族語言的相關研究,如方言特點、語言遷移現象、少數民族文化研究。也應在緒論部分增加語言學史和語言哲學等內容,讓學生了解語言學理論和研究的發展趨勢及語言與哲學的密切關系。此外適當介紹結構、認知和功能語言學這三大學派的相關內容也有必要??傊拖癜儇浬虉龅年惲袉T,教師將所有商品分門別類、有條有理地展示,學生自然會依據具體情況取舍。教師侍機提供論文命題,使學生的探索與發現隨著課堂內容的進行而深化。著名學者趙鑫珊(2004)在其新作《我是北大留級生》就曾列出了20個作為語言哲學研究對象的話題,且認為是“震撼靈魂”,不可能不為之心動的命題。 轉貼于
3.3教學方法
該課程多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有關研究一致認為必須改進該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建構語言及語言學知識。如潘之欣(2002)用大量生動典型例子,結合歸納法和演繹法講解理論要點和難點;王揚(2004)主張采用傳授型和討論型相結合的方法;鞠玉梅(2007)主張研究型教學模式,“設境”以激發學生興趣和強烈求知欲。
總之,避免教學方法的單一,努力激發學習動力。啟發式和發現式方法講解基礎知識和理論要難點;研究型或探究型方法,布置任務(個人任務和小組任務);大課堂講解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與步驟;小課堂任務分配型方法,使教學達到“魚”、“漁”兼授效果。如語言學緒論之后,成立“Study&Research Group”,提供6個topics:11LanguageChanges;2)Social Dialects;3)Communication Competence;4)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5)Error Analysis;6)PragmaticFailure,2周時間準備15分鐘ppt陳述,5分鐘小組同學共同回答相關問題,并建立QQ群,隨時聯系。教師僅為任務的布置者、監督者、幫助者和評定者,并鼓勵學生撰寫論文,或推薦給學術期刊,或為畢業論文的一部分。如一組學生在講“語用失誤”時,列舉了電影、小說、校園、網絡等許多有趣的例子,如分析不夠透徹,教師可適時適當加以補充、提示和參加討論,既融洽了氣氛和師生關系,又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方法。
讓學生隨時記錄和關注身邊的語言現象和語言事情,并聯系到語言學理論,如,“山寨”、“x客”、“剩女”、“宅男”等新詞新語收集,以討論詞的構詞理據。雖在探索中有難度,可介紹期刊網、萬方數據庫等資源;也可大膽與相關領域的教授或專家電郵尋找答案。為形成質量較高的論文打下了基礎。這些都說明:語言學課程的終極目的不是講授具體的理論知識,而是讓學生能意識到語言現象的存在,能對之產生興趣,并發表自己一定的見解,使自己作為一名普通人,也能融入到語言研究的大環境中去。
4 結束語
從學科定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三方面,適當有效地聯系到學士畢業論文的選題,既能改善單一知識傳授型教學模式,又能真正做到研究型或探究型學習,也達到了教學大綱能力培養的要求。畢業論文的撰寫就是提供一次培養創新意識、實踐“做學問”的機會。將課程教學與論文寫作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就找到了畢業論文的素材,這也是學習思辨、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具體實踐,相對于借助他人的文章獲得二手資料而完成的畢業論文來講,學生的獲益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也更能體現學生真正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另外,這種踏踏實實做學問的態度更會為學生走向社會,誠信做人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白郁,英語本科語言學教學的重新定位[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7,(1):70—73
2 鞠玉梅,以多媒體網絡技術為基礎的語言學導論課程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構建[J],外語電化教學,2007,(8):36
3 潘之欣,關于高校英語專業“語言學導論”類課程設置的調查[J]外語界,2002,(1):47—55
4 王宗炎,語言學:它的歷史、現狀和研究領域[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8,(4):14-24
5 王揚,高校英語專業語言學課程教學初探[J],外語研究,2004,(5):57—60
6 吳格奇,“語言學導論”課程教學行動研究與教師知識體系的反思[J],國外外語教學,2005,(2):32—36
【關鍵詞】電子反饋;導師反饋;反饋焦點;反饋類型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3)02-0089-05
一 引言
上世紀90年代后期,計算機在外語寫作教學中的作用,特別是在自動生成寫作反饋與傳遞中的作用日漸凸顯,學生們越來越習慣地閱讀和使用計算機生成和傳遞的寫作反饋,用來修改自己的文稿,提高外語寫作水平。這種反饋除了用于師生之間或生生之間通過網絡交流的同步寫作(synchronous writing)外,還可以用于以滯后方式,如通過電子郵件進行交流的非同步寫作(asynchronous writing)中。以計算機為中介的反饋(computer-mediated feedback)在改變學習的社會范圍上發揮著巨大作用。研究表明,這種交流有益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研究生導師對學位論文的反饋方式隨之也發生了改變,過去是在學生打印出來的紙質稿上進行反饋批改,如今在學生發來的電子文稿上就可直接批注,把自己對論文的意見和要求反饋給學生,“這種由計算機傳遞的教師或同伴反饋,或者是計算機自動處理軟件系統對學生作文提供的自動反饋和評估,我們稱之為電子反饋(electronic feedback)”。這種計算機和網絡輔助下的遠程反饋方式,不受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應用,既快捷又便于保存,為反饋者和寫作者省卻了忘記或丟失紙本以及無法持久記憶口頭反饋信息等帶來的麻煩。
二 研究背景
學位論文寫作是研究生學習期間最重要的事情,不僅反映了研究生在學習期間研究的成果和研究水平,也是他們最終能否獲得學位的關鍵。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學識功底、學術造詣、邏輯思維能力、文字修養水平和科學探索精神的綜合反映。學位論文初稿的修改是論文寫作的關鍵環節,是保證論文質量的最后一道關口。論文修改是多次反復的、斷續完成的再創造過程。在此過程中,導師常常是不斷發現學生論文中的問題,并針對論文中的問題給予不同層面的反饋,學生會根據導師的反饋意見積極進行修改。要使學位論文達到比較理想的水平,反復修改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必經之路。
雖然導師對于學生論文寫作中遇到何種困難有不同的認識,但已有的研究顯示,這些困難大多集中在句子層面和段落層面中(Dong,1998)。近幾年來,有些研究探究了學生論文寫作中遇到的體裁和章節結構的困難(Casanave&Li,2008;Paltridge&Startield,2007),學生常常對論文的某些內容應放在那一章節里,應該如何將這些內容組織起來不太確定。學生遇到的另一困難或挑戰是如何批判性評估別人的研究和自己的研究(Dong,1998;O'Connell&Jin,2001)。但至今為止,很少有研究探究這些困難多大程度上困擾著外語專業的研究生,影響他們完成學位論文的寫作,更少有研究探究導師反饋意見的特點、內容、類型和意義,本文的意義正在于此。
學生可以以各種方式獲得知識。從事學位論文寫作的學生一般可有一位(或幾位)導師指導,導師對論文初稿的反饋是指導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學生可以從導師的每次評語和指導中受益和學習知識(Hyland,2005;Kumar&Stracke,2007),并獲得修改論文的重要指南和信息,導師反饋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
反饋的作用是多種多樣的。Hyland指出,反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自己學科的標準和價值,促進學生適應本學科讀寫能力和認識論的要求,需要說明的是,英語語言學專業的研究生是用英語完成碩士論文寫作的,與其他學科的學生用漢語完成學位論文寫作,有著不同的認識論背景。會遇到很多別的學科學生不會遇到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導師與研究生之間一對一的指導和反饋模式可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Sofoulis闡述了反饋的其他作用,如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觀點或立場,讓自己的工作獲得認可,用自己的方式或聲音表達自己的觀點等,換言之,導師反饋在幫助學生成為獨立研究者和學術作者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研究生獲得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導師需要不斷地給予指導和反饋,學生會將遇到的問題向導師請教,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協商,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理論(1978)為培養研究生獨立的科研能力提供了的理論依據。維果茨基認為,學習是一個與他人或自己的互動過程。最近發展區理論(Theory of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是社會文化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關注決定學生未來潛能的發展水平。該理論的實質揭示了在互動條件下個體認知能力的高級發展過程。最近發展區是“實際的發展水平”(level of actual development)與“潛在的發展水平”(level of potential development)之間的距離。前者是學生在沒有成人或其他同伴的幫助下,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后者則是在成人的指導下或是與更有能力的同伴幫助下,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它代表了學習者可能達到的最高水平。維果茨基指出,要特別關注第二種發展水平,即在教學、與成人(教師等)、與同伴的合作中形成的決定學生未來發展潛能的發展水平。從這個觀點來看,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關系從開始時的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可逐漸發展成“同伴與同伴”協作的關系,
其中導師為更有能力的同伴,幫助和支持學生(能力較弱的同伴),使學生漸漸達到更高水平,成為獨立的研究者。導師的反饋和指導在培養學生成為獨立研究者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 研究方法
英語語言學學位論文指導教師Wanda是本文的研究對象,該教師是某985大學的英語專業教師,語言學博士,從事英語專業教學22年,指導碩士研究生11年。是一位有責任心、熱愛教學科研、認真負責的指導教師。
本研究的素材來源于該教師在2009~2011期間指導的10名研究生論文的反饋意見,共862條。這些反饋意見主要是該導師在學生通過電子郵件發來的Word文稿中以批注形式提供的。這些電子反饋評語具有可自動存儲,方便日后檢索查看的特點。學生根據導師的反饋對論文中的問題進行修改,該導師的批注意見被逐一收集。
處理反饋意見時根據扎根理論(grounded theory)(Glaser&Strauss 1967)進行了類屬分析。該導師提供的每一條反饋批注都編號歸類,將相同或相近的反饋類型合在一起,將相異的反饋類型區別開來,對不同反饋類型進行比較,進行粗略的熟悉資料、初步分析,根據收集來的反饋意見呈現的類型進行了類屬分析,通過熟悉、分析、反復閱讀收集的反饋意見,形成了比較清晰的反饋類別。繼而對資料編碼,通過歸納、詮釋,將反饋意見的精髓以濃縮的方式提煉表現出來,突出了反饋意見之間的異同,更新個別類屬、語碼和得出的推論,力求探究導師反饋的特點、內容和類型。
四 結果與討論
對該導師反饋意見的分析發現,
反饋意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與論文內容有關的反饋、與體裁相關的反饋、對論文組織結構的反饋以及與語言準確性與恰當有關的反饋。
1 涉及論文內容的反饋
我們從該導師對其10位研究生論文反饋意見中發現,她對每位研究生論文都提出了與論文內容有關的反饋,這說明該導師特別注意和關注畢業論文的內容。與論文內容有關的反饋有27條,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論文的某部分內容是否欠缺或未完全展開、論文文獻是否新穎全面、論文某部分內容與選題是否緊密相關、研究意義是否明確表述、研究創新點是否表述清楚、理論框架與論文討論是否結合的恰當等(見表1)。
我們把該導師的批注拷貝下來,用【反饋意見】的形式展示給大家,這樣一目了然,便于討論。
好的文獻綜述是對一個研究領域的探索,它可以為一項研究提供準確的定義和框架,更重要的是避免不必要的重復研究(Dong,1998;O'Connell&Jin,2001)。下面這條反饋意見是在學生文獻綜述部分完成后給出的,例如,
“參考文獻缺乏近5年的最新文獻。建議增加五、六個最新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以反映本研究的最新研究狀況”。
――【反饋意見1】(文獻欠缺)
從【反饋意見1】可以看出,文獻綜述的欠缺或文獻綜述缺少了近5年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無法反映本研究的最新研究狀況,無法突出研究中的差距(gap):更無法說明該生的研究與以往研究之間的聯系,亦無法說明該生研究與文獻之間的整體關系。
學生經常在參考文獻中遺漏或缺少論文正文中提到的某些研究,這是研究生常犯的一個錯誤?!痉答佉庖?】正好說明這一問題:
“論文中出現Holliday and Cooke 1982,而參考文獻中沒有,請添加”。――【反饋意見2】(文獻欠缺)
撰寫文獻綜述時還有一個經常易犯的錯誤,就是把文獻綜述部分寫得跟論文的其他部分脫離開來。文獻綜述部分與緊隨其后的研究問題部分和方法論部分的關系必須非常緊密的關聯起來。在文獻綜述的結尾,需要指出已有文獻或者研究成果的缺陷,這樣才能確立文獻綜述和研究者自己的研究問題以及方法論之間的聯系。另一方面,需要突出和明確指出研究者自己研究的獨創性和意義。外語學生經常遇到這樣的難題,需要批判性地評估自己的研究和別人的研究的異同(Dong,1998;O'Connell&Jin,2001),找出自己研究的意義,要做好這一點,一方面需要對文獻讀懂讀透,另一方面需要歸納提煉,對于需要用外語表達的中國學生來說,確實是個挑戰。這種挑戰可能是因為學生缺少清楚的邏輯思維能力(O'Connell&Jin,2001),或許是因為不同方法論環境中的培訓所致。
“把你研究的創新點或與別人研究的區別明確地表述清楚,你的論文缺少這方面的說明,沒有這部分,你研究的意義何在?”。――【反饋意見3】(創新點需明確)
創新點是否表達清楚對于研究和論文的完成非常重要。創新點是學位論文的關鍵,無任何創新的碩士論文無法達到學位授予的要求。創新點包括理論上的新意,這在學位論文中比較難,但創新也不限于此。在學位論文中能提出新的研究視角或對問題進行了新的論證,也是一種創新,學生論文中出現的任一理論上、視角上的、方法上的創新都是難能可貴的,導師期許的,值得鼓勵和肯定的。“或多或少有創新意義。前人可能已經作過這個人或問題,但還沒有選取這樣一個角度,運用這種方法,或分析如此全面和系統等,所以可以見出某種新意”。
論文的作者應該向讀者說明清楚:你的研究問題是前人所沒有研究到的,或者你的視角是全新的,或者你認為前人的研究支持你的某種假說,或者你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全新的等?!痉答佉庖?】很好地闡述了這個觀點:
“在討論部分請結合自己研究的理論基礎來討論,并比較你的研究與別人的研究有何異同,否則已有這么多寫作策略的研究,你的研究意義在哪里?”。――【反饋意見4】(研究意義不明確)
在得到研究數據和結果后,學生容易犯的另一錯誤是展開討論時,經常忘了結合自己的理論基礎或框架來討論,而是就事論事地把研究結果報告出來便認為大功告成了,理論基礎與討論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使論文在整體高度和意義上大打折扣。有時學生得到數據后,把數據放在表格里,不做任何的說明和分析,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數據只是數據,數據自己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數據里面的意義需要研究者來挖掘和闡釋,數據是用來說明問題的。
從以上反饋意見可以看出,該導師提供的與論文內容有關的反饋,涉及論文選題的意義、論文所反映的作者對本學科領域前沿知識的了解程度以及對文獻資料的掌握以及論文的新見解、新觀點、新方法等關鍵問題,為研究生論文的順利完成把好了脈。
2 涉及論文體裁/組織結構的反饋
我們從導師的反饋意見中發現,研究生經?;煜撐牟煌糠值淖饔?,如把應該放在引言部分的內容放到文獻綜述中,所以,在指導論文寫作時,導師需要就論文不同部分(引言、文獻綜述、方法論、結果與討論、結論)的內容和作用進行反饋和指導,如Allison et al.(1998)在應用語言學論文中發現,引言與文獻綜述的內容有重疊,討論和結論章節的內容有重疊。從收集的導師反饋意見中可以看出(見表2),很有必要讓學生清楚論文每一部分或章節應該包括哪些內容,特別是文獻綜述、方法論和討論各部分應該包括的內容,某些內容應該放在哪一章里,如文獻綜述中的主題是否明確、是否與本研究有密切關系,方法論是否清楚翔實,研究結果是否放在合適的章節,討論中是否提及自己研究的缺陷、結論中是否提及未來研究方向等等,導師需要提醒學生仔細思考論文每一部分的寫作目的。特別是在文獻綜述和討論部分中,學生有時容易忘記自己的寫作重心。
下面反饋意見5~8很好地說明了這些問題。例如,
“將這章節中‘時態’和‘體’的定義和理論的內容與下一章節‘時’和‘體’研究綜述合并起來,把這些內容放在一章里,現在這樣過于凌亂”。――【反饋意見5】(內容的恰當性)
下面這條反饋意見是在學生文獻綜述部分完成后批注的:“你論文1.1部分有關寫作策略的研究綜述太少了。文獻綜述需要增加內容,好好寫一下”。――【反饋意見6】(內容不足/單?。?/p>
方法論部分是讓學生頭痛的部分,有些學生寫1~2頁就無話可說了,導師需要對這個問題特別提醒:
例如“方法論這章內容太過單薄,需增補添加,目前這章內容只有A4的3頁,至少把這部分內容擴充成6~8頁才可,你需要把你的研究問題、研究步驟、研究工具、數據收集和分析等說清楚”。――【反饋意見7】(內容不足/單?。?/p>
學生有時認為自己已經做了足夠的工作,并已經敘述清楚了。但是,在看完這段文字后,“According to the English scores of their National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their terminal intensive-reading examination of the first academic year,these subjects in the two classes had equivalent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writing ability at the outset of the study”,導師給出了反饋意見,讓學生思考并修改。
“憑什么你說受試的語言水平和寫作能力都一樣?起碼應該有他們多次考試成績的數據來表明兩班的受試沒有顯著的差異,如期末考試成績沒有差異;托??荚嚊]有差異;第一次作文成績沒有差異。所有這些最好能有數據予以支持”。――【反饋意見8】(內容的恰當性)
這些反饋意見讓我們看到,研究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不斷接受導師的反饋意見,并不斷對論出修改,完成論文的過程是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做科研、成為獨立科研工作者的必經之路,對任何一位研究生來說都非常必要和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而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引導者、促進者、協調者;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性,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創造性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使學習不斷取得進步,在此情況下,學生不再僅僅是知識的接收者,而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
導師還同樣需要對研究生論文的組織(organization)和結構(structure)給予反饋。有研究(Dong,1998)表明,在研究生階段,導師仍然需要對論文每一章節內的討論(或論證)給予指導,看看學生是否把論點講透徹了,闡明觀點立論是否得當等。
對學生的討論部分給予反饋是涉及組織/結構反饋的一個特點,學生能否頭腦清楚、有邏輯性地闡述或討論問題也是導師特別重視的方面。該導師提到學生的論文缺少邏輯性,這類反饋在涉及體裁/組織結構的反饋中占1/3,說明需要培養學生能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另外,表達意思缺少聯系,段落之間沒有聯系,沒有過渡,缺少銜接和連貫。
學位論文屬于以說理論證為特征的論說文。它重在邏輯推理,分析概括。因此與體裁/組織結構相關的反饋特別圍繞整體組織、章節內組織、論據可靠,論證周密,句子之間需有清楚的銜接,表達的觀點和意思要連貫。
3 涉及語言準確性和適宜性的反饋
導師不斷給研究生有關論文內容、體裁和組織結構等方面指導和反饋,但是我們發現,該導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指出學生語言方面的問題,這正好反映出中國外語專業的研究生在學位論文寫作中,需要用目標語完成學位論文,這是用母語寫作的其他專業的學生不會遇到的挑戰和困難。
我們發現,針對語言方面的反饋占了整體反饋的89%,說明英語語言表達準確性和適宜性是碩士學位論文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論文中出現的語言錯誤大致可以分為:句型、時態、單復數、冠詞、主謂一致、選詞、動詞、代詞和技術性細節等9類(見表3),這驗證了某些研究結果,研究生在論文寫作中在句子層面上確實遇到語言表達的困難(Casanave&Li,2008;Dung,1998),說明導師有必要關注學生論文中出現的語言錯誤并對錯誤給予反饋。其中,句型、時態和選詞是學生犯錯較集中的方面,占語言類錯誤的47.6%,下面導師對學生語言表達的反饋意見可見一斑。
“However,vocabulary has not been given much importance until 1980s and 1990s,And vocabulary has often been considered as a reading or receptive problem”.――【學生錯誤1】
針對論文中這句英語表達,導師的反饋意見是“句中的importance是否合適?是atteation?另外,consider后面不用as,請查詞典,注意動詞搭配”。――【反饋意見9】(選詞錯誤)
“As many studies explored verb-noun collocational errors in the writing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r postgraduates,this thesis aims to investigate verb-noun collocational errors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theses.”――【學生錯誤2】
“這句中的this thesis應改為the author of the thesis,thesis是無生命名詞,做主語時要特別注意”。――【反饋意見10】(選詞錯誤)
“Finally,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se errors will be conducted,and the possible causes of the errors will be explored”.――【學生錯誤3】
“這句中的時態需要注意,不要使用將來時,你的研究已經完成,用一般過去時較好”。――【教師反饋意見11】(時態的錯誤)
以上幾個例子只是論文語言錯誤的冰山一角,但是足以說明,即使英語語言學研究生在畢業論文寫作階段,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仍然需要導師把關,需要導師對錯誤進行反饋,來幫助學生提高語言的準確性。
另外,學位論文寫作中的學術規范也需導師指導,例如在學生的論文中出現“Besides,in this study,we try to find the distribution of each type of verb-noun collocational errors in these theses”,學生用了人稱代詞“we”,該導師提醒學生,學位論文是一種學術論文的寫作,這里的研究者就是研究生自己,最好不要用“we”,而是用“the author of the thesis”。
我們發現,研究生接受了該導師的電子反饋的批注后,會對導師提出的問題思考、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愿意對自己的論出更多、更頻繁的修改,這些修改集中在選詞、分句層面、句子層面和段落層面,涉及論文的內容、體裁、組織等整體方面。導師對學生修改過的論文(二稿)再次反饋,督促學生繼續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論文,直至整個論文的完成。
本文以中式英語的發展為研究對象,論述了中式英語的產生過程、原因及對語言學習者的影響,分析了其利弊。選題切合我國英語使用現狀,收集了較多素材。全文結構較完整,但存在概念不清,自相矛盾,邏輯荒謬,語言極不通順等問題。
首先,作者似乎不區分“論文”和“散文”的文體差別,如以案例代替研究背景,文獻綜述以What is Chinglish為標題,結論部分信口開河,充斥情緒化的口號式語言,而所作結論和前文沒有絲毫關系。說明其缺乏論文寫作的基本常識。
其次,作者對Chinglish的定義不清。文章沒有給出研究對象的工作定義,而是拼湊他人理論,而這些理論又沒有得到提煉和統一,導致后續各部分討論范疇不一致,以及引用他人觀點時標準不一,甚至所引用的部分語料并不能說明作者觀點,文不對題。尤其是結論部分對Chinglish的界定與文章主體部分討論的Chinglish內涵完全相反,十分荒謬。說明作者對所研究的問題基本概念模糊,反應了專業功底不扎實,態度不端正。
再次,也是最嚴重的問題,作者在4.1節討論產生中式英語的“外國文化”原因時,通篇談論漢語和漢文化的影響,實在莫名其妙。且內容側重翻譯策略和技巧和中英文差異,有偏離主題之嫌。說明作者寫作既缺乏邏輯,又不懂得安排材料。
最后,全文語言錯誤太多,文字水平太低,已嚴重影響閱讀。
【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一】
一、個性化教學是遠程教育的必然要求
所謂個性化教學是指教師以個性化的教為手段,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目的,并促進個體人格健康發展的教學活動。個性化教學包含三個因素,即教育者、教材、受教育者。“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是個性化教學的具體體現,個性化教學是教育規律的必然要求。受教育者當前掌握的知識和所達到的能力水平等智力因素及其性格特點、學習動機類型、認知風格等非智力因素千差萬別。針對不同受教育者,教育者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近幾年,電大開放教育招生專業不斷增多,地方中小學教師學歷不斷達標,政府公務員學歷持續提升,但漢語言文學專業卻出現了招生人數遞減的情況,很難形成傳統意義上的班級規模。學生人數過少的現象,給開放教育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帶來了新的挑戰。漢語言文學專業迫切需要個性化教學以適應目前的現實。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遠程教育個性化教學特點
1.網上輔導多于面授輔導課時
隨著遠程開放教育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教師面授課程已經逐漸為網絡教學所替代。傳統的教師面授課時正在大幅度地減少。在這種背景下,如何進行個性化教學,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質量,已經成為電大教師共同關心的問題。網上教學資源建設和虛擬空間社區的師生交流被提上日程。
2.教師一專多能
在電大遠程教學中,“傳道、授業、解惑”作為教師的基本職責,已經有了新的內涵。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是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者,要“授之以漁”,而且是知識載體的創建者,教師要運用現代化手段完成網上教學資料整理更新以及課程資源建設任務。電大課程責任教師既要熟悉教學理論內容,又要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其教學工作量不是減輕了,而是比以前更重了。事實上,開放教育教師往往要負責很多門專業基礎課程或對多門課程進行教學輔導。在多媒體教學方面,電大遠程教學要優于傳統教學,各專業教師基本會制作或參與制作多媒體課件和網絡課程。
3.個性化教學的核心———創新性
每年專升本的學生中都有在專科階段不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在基礎知識銜接上比較困難。學校針對這部分學生要開補修課。教師教的學生人數每屆總量并不多,但輔導學生的課程數量卻很大。每一個教師精力是有限的,隨著新課程的不斷出現,舊課程內容的不斷更新,要把工作做好,唯一的途徑就是不斷創新,挑戰自我。
三、漢語言文學專業遠程教育個性化教學實踐探索
1.靈活的授課機制
電大學生多數是成年在職人員,學生上課出勤率受到一定影響。當某屆學員本身人數少而又出現嚴重缺勤時,大班授課方式就很不合適。經過探索,我們認為出勤率較高時在教室授課較好,因為有多媒體大投影,可以方便學生邊聽邊看課件,可以提問或集體討論。而出勤率較低時,采取教師和學生面對面座談交流方式比較好,或與學生一起瀏覽課程網頁,營造出教和學的和諧氛圍。
2.根據教材設計不同的授課方式
對于文學性較強的課程,比如中國現代文學專題和中國古代文學專題課程,學生興趣較濃厚,教師以講課為主,提問和課堂討論為輔;對于比較抽象的理論性課程,比如中國古代文化要籍導讀和西方文論等學生不太感興趣的課程,可采用師生共同參與、合作講課的方式,即教師給學生示范講解后,讓學生輪流上講臺,每人講一個作家或作品,難理解的地方教師在講臺下配合解釋。學生參與式教學,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臺上學生講得認真,臺下學生聽得注意力集中;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比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課程,則是采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方式。電大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的學生,多數是中小學教師,在課堂上讓這些在職的中小學教師討論發言或講解課程設計方案,非常貼近教學實際,來自于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案例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3.進行多樣化的網上教學輔導
網上教學輔導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在網絡遠程學習環境中,應該給學生提供具有可操作性、有明確學習目標的課程資源。網上教學輔導的內容包括自主學習指導、電子教案、課程BBS論壇、期末復習指導、歷年考試真題分析及答案、形成性考核作業指導等。自主學習指導內容包括公布上課的時間和地點、預習上課的主要內容、課程的重難點提示、思考題。電子教案是對全書內容框架的梳理,以及對每個章節重難點的詳細分析。課程BBS論壇是網上師生互動的平臺,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考試重點定期專題討論題和小組討論題,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可非實時提問。期末復習指導側重各章復習重點訓練并給出參考答案。歷年考試真題分析及答案,是讓學生熟悉課程的考試題型及解題思路。形成性考核作業指導,是學期臨近結束時網上公布作業參考答案,便于學生反思自己的答題方式是否準確。
4.富有特色的形成性考核方案
電大學生平時成績占終結性成績的一定比例。平時成績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上課出勤率、書面作業和網上學習。平時成績的標準,一要突出電大特色,網上學習分值比重加大;二要突出成人在職特點,上課出勤率所占分值相應較小;三是突出自主性,學生的學習進程和網上學習方式可以自己做主;四是學習時限性,應該有一個大致時間范圍。對于網考課程,中央電大制定了詳細的形成性考核方案,布置了網上作業,并限定具體的答題時間,逾期成績為零。中央電大形成性考核方案的優點是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提高學習效率;不足是盡管教師不斷提醒學生學習時限,但是學生由于工作繁忙,有時還是來不及按時答題,結果失去了考試機會。
總之,“因材施教”實施個性化教學,是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教學的必然選擇。在開放教育中,“材”包含兩個含義:其一是指教學的對象———學生,學生不同,教學方法應該不同,對于電大開放教育的學生,應該以網絡遠程教育為主,面授輔導為輔。其二是指教學的媒介———教材,教材不同,面授教學方法以及相應的網上教學也應該有所不同。電大開放教育的課程責任教師承擔多門課程,課程性質不一樣,資源建設應各具特色。無論是教育對象,還是教育媒體,都彰顯了電大教育是遠程“因材施教”,這也決定了我們對開放教育個性化教學的探索任重而道遠。
【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二】
一、以核心能力培養為主線,重構課程內容
課程體系的建構立足于人才培養目標。以筆者所在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為例,中文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的目標確定為: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強化全過程的實踐教學,著力于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注重課堂實踐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使實踐教學成為學生能力培養的根本途徑?;局笇枷霝?ldquo;高素質、強能力、顯特長”,構建具有專業特點、崗位要求和學校層級類型三維關聯度的中文專業學生核心能力體系。結合其定位的“文化信息傳播”方向,核心能力表述為:合旨得體的言說和寫作能力、自如靈動的溝通與策劃能力、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等。教學的重點圍繞核心能力培養來展開:提煉漢語言文學核心課程的理論精髓,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突出專業方向課程、選修課程的實踐內涵,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具體而言,保留中文專業傳統的專業基礎課程,以確保專業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凝煉核心課程,把握相應的理論精髓;綜合課程內容,合理取舍,形成語言類、文學類、寫作類、應用傳播類四大課程群,利用現代傳媒的技術手段,鼓勵學生合理利用這個載體學習、提高。
首先,文學類課程內容注重名著解讀的學理歸納,培養學生“思”的能力。將原來文學分階段授課的方式改為塊狀式講解的課程,弱化史的完整性,以小說、戲劇、詩歌、散文等文體形式發展為線索講解,以考察文學自身發展規律為主,并輔以具體作家作品研究的系列選修課,重點培養學生藝術感悟、藝術欣賞和審美判斷能力。
其次,適應市場需求,優化語言類課程教學,強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操練,培養學生“說”的能力。以應用語言學內容為主,重視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自我表達能力和傾聽理解能力協調發展。
第三,優化寫作類課程內容,強化學生文字表述訓練,培養學生“寫”的能力。根據學生個性需求,提供相應的文學寫作、日常應用寫作、新聞寫作等課程,加強與外部的聯系,外聘著名作家、記者、編輯等開設專題講座,負責學生課外寫作輔導,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從本質上改變原有寫作課側重于理論的性質,使寫作課的實踐本質落到實處。第四,加強應用傳播類內容的實驗化,利用傳媒技能實驗室優勢,強化學生辦公、制作等操作實踐,培養學生“做”的能力。
二、分立教學層次,改變“教”、“學”態度和方法
調適知識性、理論性課程與實踐性課程的比例,注意課程設置與學生專業素質、專業能力培養之間的匹配,強化實踐性課程的比重。中文專業的實踐教學是一種設計性教學,其核心環節是設計有效的實訓。實踐教學體系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課程內非獨立實踐環節;一是獨立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大量包含實踐教學環節的課程的開設,如計算機文化基礎、多媒體技術與運用、動態網頁制作、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應用寫作等必修和選修課程,支撐“文化信息傳播”的專業方向,并針對實踐教學環節內容,編寫出完整的教學大綱,設計出詳細的實踐教學內容與考查措施。這樣就有助于強化學生基本專業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專業特質的顯示度。獨立實踐教學環節分為實踐環節必修課和實踐環節選修課程,如社會調查、專業實習、學年論文、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作為必修的專業實踐課程,新聞采編實踐、傳播策劃實踐以及辦公文秘實踐等作為選修實踐課程。每門實踐課程通過時間安排、過程評價和綜合考查措施的完整設計、確立實訓主體并激發其內在動力從而達到實訓目的。如實踐必修課程“社會調查”,在學生第二學年結束后,利用兩周時間進行實習。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提前到社會中去鍛煉,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其更重要的意義還在于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了職業技能。
以上是顯性計劃里能反映出的并帶有一定強制性的課程設計,另外還鼓勵所有老師進行課程實踐性探索。如《中國古代文學》課程作為一門傳統學科,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如何處理好傳統與創新的關系尤為重要。我們的任課老師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并獲得成功:從傳統的角度,要求學生多讀、多背、多寫,立足傳統打基礎的一個方面。從創新的角度,強調師生互動,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精神。(1)除了老師講授之外,某些次要章節的內容布置給學生,由學生在課堂上主講,老師補充。有些章節也直接安排學生自學,寫出相應的學習提綱;(2)就重要的教學內容,設置論題,布置辯論會,在課堂上由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論辯;(3)布置某一專題的學習時,讓學生到圖書館查閱資料,獨立完成小論文;(4)利用成都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把課堂延伸至名勝古跡,如在講李白和杜甫時,組織學生到江油太白堂和杜甫草堂,讓學生感受傳統歷史文化。
三、恪守“結合”原則,加強過程評價,形成職業能力。
1.理論教學和技能培訓相結合。在專業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能力培養”這一主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專業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推動理論的學習和創新思維的開發。當前社會的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學生是否掌握相應的職業技能,能否快速適應崗位需要,是用人單位在接收畢業生時優先考慮的因素。因此,與社會職業技能鑒定接軌,鼓勵學生在完成模塊教學后銜接參加社會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考試、測試,取得社會公認的職業技能資格考試證書,不失為一條提高學生職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我們在教學中積極推行職業資格的培訓,如普通話等級證、秘書證、教師資格證、廣告從業資格證等。通過這些職業資格的培訓,培養學生從業規范和良好的職業素質,使其在畢業后能夠達到勞動準入制要求的相關技能等級,為自己順利就業“添磚加瓦”。在此涉及到師資問題,從中文專業教師基本構成看,博士、碩士學位和教授、副教授職稱教師居多,但多數只能紙上談兵、坐而論道,由于自身缺乏實踐,無法真正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所以安排教師到實習基地或指定單位兼職進行“鍛煉”,培養“雙師型”教師以彌補實踐性環節的缺失是目前切實可行的做法。
2.課內實踐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一方面采用“崗位模擬”這一行之有效的實踐方式,充分利用課堂、實驗室和校內其他資源,如校園電視臺、校報編輯部等,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一方面開門辦學,積極利用社會資源形成雙方互利性的校外實習基地,集中開展實踐實訓,推動并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課外學分的設置和管理,把學生的個性和興趣、學生綜合素質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專業教學內容的深化和拓寬、社會發展人才類型需求相結合,在相對穩定的專業教學與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需求之間構造一定富有彈性的中介。這對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都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20世紀初,西班牙著名思想家奧爾特加曾經指出:“大學不僅需要與科學進行長期的永久的接觸,否則就要萎縮退化,而且需要和公共生活、歷史事實以及現實環境保持接觸。大學必須向其所處的時代的整個現實環境開放,必須投身于真正的生活,必須整個地融入外部環境。”①
3.教學實踐活動與學生社團活動相結合。能力只有在活動中才能體現出來,課內活動由于教學時數的限制,無法進行充裕的安排,因此與課內作有機聯動的活動設計,然后通過課外活動來實現成為十分重要的實現途徑。充分利用中文專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優勢作用,通過創辦文學刊物,組織文學社、開展讀書征文競賽、演講比賽、寫作比賽、辯論賽、話劇表演等,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
4.與教師科研項目相結合,培養學生初步科研意識。學生畢業論文和各種科技創新競賽活動,選題均可源于專業教師承擔的科研項目,通過師生間研討式交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5.正確進行能力評價,注重過程考核。評價既是一種壓力或激勵,又是一種反饋環節,可以幫助學生從中獲得積極的修正信息,自覺提升短缺的能力。能力評價方式走向多元化,不拘一格,通過書面的或口頭的、常規與競賽結合等等,評價的組織也改變單一模式,個體評價(師與生)、小組評價(教師小組、學生小組、師生混合小組)、評委評價(以比賽方式進行評價時)等等結合使用。根據中文專業學生核心能力培養指標,制定學生專業基本能力測評方案。如秘書實務課程,任課教師選擇幾個崗位,描述出崗位要求,組織其他專業教師構成招聘團,對學生進行分組模擬招聘演練,學生感覺如臨現場。
關鍵詞:本科 畢業論文 質量
畢業論文寫作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培養計劃的重要環節,也是評價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與工科院校的其他專業相比,漢語言文學專業(高級文秘)學生的畢業論文的質量高低不僅關系到學生能否畢業,更是對四年來所學知識的全面總結,也是對學生寫作能力高低的檢驗。筆者通過抽樣,對近年所指導、評閱的漢語言文學本科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調查研究發現, 從論題的選擇、觀點的提出, 到論據的運用、文字的表述, 問題多多, 不一而足。在畢業論文寫作水平不斷下降的今天,研究這個課題更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南京林業大學2003——2008屆漢語言文學專業(高級文秘)本科畢業論文寫作實施過程中的一些情況,針對畢業論文寫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解決的方法和對策。
一、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1.選題缺乏創新,主要集中在文學領域
與大多數高校相同,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高級文秘)專業的選題也是由教師根據自己所教科目和研究方向,向學生提供選題的范圍,然后教研室根據學號隨機平均分配給指導教師。學生的選題主要側重在新聞、公關、秘書、語言、文學、廣告、文化等方面。2003——2008屆論文共396篇,其中新聞類選題25篇,占6.3%;文化類選題23篇,占5.8%;廣告類選題12篇,占3%;秘書類選題70篇,占18%;語言類選題38篇,占9.5%;文學類選題220篇,占56%;其他8篇,占1.4%。論文選題主要集中在文學領域,結合秘書專業實際的很少。有的選題大而空,比如《周國平散文研究》、《淺析海巖小說的創作》、《大學生創業問題研究》、《關于中國民營企業道德倫理的探討》、《當代秘書素質要論》、《秘書美學淺談》等,對于本科生來說,這些問題很難在8000字左右的文章中論述全面而深刻。有的選題雖有新意,比如《中國飲食類廣告的文化內涵及其表現》、《秘書學研究現象新探》、《論秘書工作的管理效應》、《公共關系在企業秘書中的運用》等,但由于時間緊迫、資料查找困難、缺乏實踐感性認識、投入寫作精力不足等原因,泛泛而談,缺乏說服力,影響了論文的寫作質量。
2. 投入精力不足,抄襲現象嚴重
從六屆學生的寫作情況來看,因為選題陳舊,缺乏創新性,加上精力投入不足,每一屆都有相當部分的學生的初稿抄襲已有的論文,而且屢禁不止。原文照抄的學生較少,大多學生將別人已發表的成果進行剪切粘貼、注水,拼湊為不少于8000字的論文。這些論文在指導老師的嚴格把關下大部分都被退回重寫,如《淺論現當代文學創作中語言的突破創新與規范化》、《論李白詩歌中的送別情感》、《論中美文化下的姚木蘭與郝思嘉》、《對解夢文化的思考》、《淺談文學美與服飾美》、《試論中國公務員制度的特色》等。
3.論文寫作格式不規范
規范的論文格式也是合格的畢業論文的要求,論文的標題、中英文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注釋、文獻綜述、致謝等的撰寫都要符合規范。比如《淺論古典詩詞與陽羨茶文化》,這個標題有歧義,實際上作者主要論述的是陽羨茶文化在古詩詞中的表現,標題可改為《從古典詩詞透析陽羨茶文化》;英文摘要中語法、拼寫錯誤很多;中文摘要中“本文”、“筆者”、“我”比比皆是,摘要“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要素殘缺不全;有的正文通篇都用第一人稱“我認為”,有的地方論述缺乏邏輯性與嚴密性,層次紊亂;錯別字、病句較多;標點符號使用錯誤;注釋不規范;小標題的序號標注欠規范、口語化嚴重;文獻綜述只是已有成果的綜合,缺少評述等等。
4.口頭表達能力欠缺
答辯主要是為了檢驗學生對論文的熟悉程度,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心理素質和語言表達能力。每屆的答辯中,總有一些學生論文寫得不錯,但表達能力欠佳,影響了畢業論文的成績。有的照本宣科;有的回答問題的時候抓不住重點,不能做到言簡意賅;有的甚至因緊張而憋得滿臉通紅說不出話等等。這些對于文秘專業的同學來說,都是表達能力欠缺的表現。
轉貼于
二、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
1.傳統的選題方式缺乏科學性
傳統的選題方式剝奪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使他們將畢業論文寫作等同于被動完成作業。另一方面,這種選題方式經常會使指導老師感到力不從心。比如研究外國文學的老師可能對武俠小說了解不是很深,研究文學的老師可能在語言學論文的指導方面也有困難,研究廣告的老師對公關、秘書等領域也不一定有深入研究等等。
2.學生重視不夠
從近幾年來的寫作實際來看,大部分文秘專業的學生不將畢業論文的寫作當成畢業前的一個重要學習環節,他們不以為然,覺得寫得好與不好都能畢業。有的學生甚至在寫論文前沒有進過圖書館,沒有查閱過期刊;有的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不主動與指導老師聯系;有的學生在交稿前幾天才匆匆忙忙趕論文;有的學生認為答辯就是走過場,念念提要和目錄,隨便回答幾句就行了。
3.就業、考研、考公務員與寫作論文沖突
因畢業論文寫作的時間安排在大四,與學生實習、找工作、考研、考公務員在時間上發生沖突,部分文秘專業的學生將畢業論文看作就業、考研、實習的絆腳石,產生抵觸的情緒。比如有的指導老師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催交論文時,有的學生竟然拒絕:“老師,我在外地,兩周后才會學校。到時再說吧?!备猩跽呓o老師發短信:“我最討厭做的就是這件事?!?/p>
4.語言表達的基本功不扎實
畢業論文的寫作在人稱、標題、摘要、關鍵詞、標點、文獻綜述、序號標注、注釋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的原因有兩個方面:缺少理論知識的指導和寫作實踐能力低。答辯過程中的結結巴巴一方面說明學生對論文研究與寫作的過程不熟悉,另一方面說明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不高。
5.缺乏嚴厲有效的論文質量監控機制
對于不按時完成畢業論文或有嚴重抄襲現象的學生,學校應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處罰教育,否則會導致不良風氣的盛行。事實上,很多學??紤]到學生的就業率和學生的前途,對學生采取過分寬容的態度。
三、解決的方法和對策
1.改革選題方式,將寫作時間安排在大三
選題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將興趣與專業相結合,盡量與指導教師的科研方向結合??梢韵茸寣W生自己選題,教研室再根據學生選題方向確定指導老師。要選擇可行性與創新性相結合的題目,尤其要結合文秘專業的實踐。本科畢業論文之所以成為大學畢業生的負擔,主要原因是畢業論文寫作時間的安排不盡合理。多數學校都把畢業論文選題安排在大四第一個學期期末,把中期檢查放在大四第二個學期也就是四月中旬左右,把答辯時間安排在五月底或六月初,而這一段時間正是畢業生實習或急于找工作的時間。面臨當前如此巨大的就業壓力,大學畢業生根本無暇顧及畢業論文; 就算考上研究生的學生也正忙于復試, 根本沒有太多的精力寫畢業論文。為避免寫作時間與就業、實習、考研相沖突,將論文寫作在大三即第五學期布置,在第六學期結束前完成開題報告、任務書和計劃書和論文初稿,大四主要完成論文的修改。這樣錯開時間就能避免寫論文和找工作在時間上的直接沖突。畢竟大四第一個學期初的招聘會還比較少,畢業生還沒有完全開始找工作,如果指導教師嚴格要求的話,畢業論文應該能夠發揮它在鍛煉學生能力方面應有的作用。 2.開設專門的論文寫作課
文秘專業開設的寫作課程主要有基礎寫作、應用文寫作、新聞寫作、廣告文案寫作,平均只有32課時。建議在大二增設畢業論文寫作課與實習課,學時32,理論和實踐各16學時,在學生理解論文寫作理論的基礎上鍛煉學生論文寫作實踐能力,進行規范化系統化的訓練,切實提高論文書面表達能力。在寫作實踐課上,可以通過演講、主持、辯論、模擬答辯、模擬法庭等形式,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面試、答辯中能夠從容面對,游刃有余。
3.完善論文質量監控機制
從大一開始,就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使他們明白為人為文都要誠實,這是道德的底線。讓學生知道論文的剽竊與考試作弊一樣會受到嚴重的處罰,并與學士學位的授予掛鉤。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指導老師和學校教務部門要嚴格把好選題關、論文寫作進度關、內容關、格式關,讓學生從思想上和行動上真正重視畢業論文的寫作。論文完稿后可以借鑒南京其他高校的做法,利用圖書館論文過濾系統,如抄襲超過40%,論文即為不合格。尤其對初評為校優秀的論文,也應進行過濾,抄襲不能超過10%。對答辯中表現極差的學生要求二次答辯,如仍不合格,推遲畢業。
4.端正師生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
在畢業論文工作開展前,學校應采取多種形式,端正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一方面,要使學生明確畢業論文寫作是大學本科階段學習的重要環節,是畢業前學習的最后一關,與課堂教學同等重要。不少畢業生參加工作后接受實際工作,面臨具體寫作任務時,往往手足無措;甚至有些學生以高分考取研究生,撰寫碩士學位論文時,連內容摘要、關鍵詞、文獻綜述等都不會寫,更談不上內容的創新了,這些情況都與其大學階段缺乏科學系統和實際的寫作訓練、忽視畢業論文寫作環節有直接關系。另一方面,要讓教師明確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是自己的重要職責,另一方面從富有創造性的學生身上,教師也能學到一些知識和技能,教學相長。
寫作能力的高低對文秘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目前高校畢業論文整體水平下降的趨勢下,結合各校專業實際,尋求解決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摘要 :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中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的綜合性實踐環節,是對本科生四年中所學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及基本技能的綜合、鞏固和提升,是每個大學生人生中接受科研能力、創新意識及科學精神培養的開端。同時,也是對教師四年教學質量的全面、綜合檢查。文章結合南京林業大學漢語言文學(高級文秘)學生的畢業論文的寫作實踐,對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提出了解決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本科 畢業論文 質量
畢業論文寫作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培養計劃的重要環節,也是評價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與工科院校的其他專業相比,漢語言文學專業(高級文秘)學生的畢業論文的質量高低不僅關系到學生能否畢業,更是對四年來所學知識的全面總結,也是對學生寫作能力高低的檢驗。筆者通過抽樣,對近年所指導、評閱的漢語言文學本科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調查研究發現, 從論題的選擇、觀點的提出, 到論據的運用、文字的表述, 問題多多, 不一而足。在畢業論文寫作水平不斷下降的今天,研究這個課題更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南京林業大學2003——2008屆漢語言文學專業(高級文秘)本科畢業論文寫作實施過程中的一些情況,針對畢業論文寫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解決的方法和對策。
一、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1.選題缺乏創新,主要集中在文學領域
與大多數高校相同,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高級文秘)專業的選題也是由教師根據自己所教科目和研究方向,向學生提供選題的范圍,然后教研室根據學號隨機平均分配給指導教師。學生的選題主要側重在新聞、公關、秘書、語言、文學、廣告、文化等方面。2003——2008屆論文共396篇,其中新聞類選題25篇,占6.3%;文化類選題23篇,占5.8%;廣告類選題12篇,占3%;秘書類選題70篇,占18%;語言類選題38篇,占9.5%;文學類選題220篇,占56%;其他8篇,占1.4%。論文選題主要集中在文學領域,結合秘書專業實際的很少。有的選題大而空,比如《周國平散文研究》、《淺析海巖小說的創作》、《大學生創業問題研究》、《關于中國民營企業道德倫理的探討》、《當代秘書素質要論》、《秘書美學淺談》等,對于本科生來說,這些問題很難在8000字左右的文章中論述全面而深刻。有的選題雖有新意,比如《中國飲食類廣告的文化內涵及其表現》、《秘書學研究現象新探》、《論秘書工作的管理效應》、《公共關系在企業秘書中的運用》等,但由于時間緊迫、資料查找困難、缺乏實踐感性認識、投入寫作精力不足等原因,泛泛而談,缺乏說服力,影響了論文的寫作質量。
2. 投入精力不足,抄襲現象嚴重
從六屆學生的寫作情況來看,因為選題陳舊,缺乏創新性,加上精力投入不足,每一屆都有相當部分的學生的初稿抄襲已有的論文,而且屢禁不止。原文照抄的學生較少,大多學生將別人已發表的成果進行剪切粘貼、注水,拼湊為不少于8000字的論文。這些論文在指導老師的嚴格把關下大部分都被退回重寫,如《淺論現當代文學創作中語言的突破創新與規范化》、《論李白詩歌中的送別情感》、《論中美文化下的姚木蘭與郝思嘉》、《對解夢文化的思考》、《淺談文學美與服飾美》、《試論中國公務員制度的特色》等。
3.論文寫作格式不規范
規范的論文格式也是合格的畢業論文的要求,論文的標題、中英文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注釋、文獻綜述、致謝等的撰寫都要符合規范。比如《淺論古典詩詞與陽羨茶文化》,這個標題有歧義,實際上作者主要論述的是陽羨茶文化在古詩詞中的表現,標題可改為《從古典詩詞透析陽羨茶文化》;英文摘要中語法、拼寫錯誤很多;中文摘要中“本文”、“筆者”、“我”比比皆是,摘要“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要素殘缺不全;有的正文通篇都用第一人稱“我認為”,有的地方論述缺乏邏輯性與嚴密性,層次紊亂;錯別字、病句較多;標點符號使用錯誤;注釋不規范;小標題的序號標注欠規范、口語化嚴重;文獻綜述只是已有成果的綜合,缺少評述等等。
4.口頭表達能力欠缺
答辯主要是為了檢驗學生對論文的熟悉程度,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心理素質和語言表達能力。每屆的答辯中,總有一些學生論文寫得不錯,但表達能力欠佳,影響了畢業論文的成績。有的照本宣科;有的回答問題的時候抓不住重點,不能做到言簡意賅;有的甚至因緊張而憋得滿臉通紅說不出話等等。這些對于文秘專業的同學來說,都是表達能力欠缺的表現。
二、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
1.傳統的選題方式缺乏科學性
傳統的選題方式剝奪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使他們將畢業論文寫作等同于被動完成作業。另一方面,這種選題方式經常會使指導老師感到力不從心。比如研究外國文學的老師可能對武俠小說了解不是很深,研究文學的老師可能在語言學論文的指導方面也有困難,研究廣告的老師對公關、秘書等領域也不一定有深入研究等等。
2.學生重視不夠
從近幾年來的寫作實際來看,大部分文秘專業的學生不將畢業論文的寫作當成畢業前的一個重要學習環節,他們不以為然,覺得寫得好與不好都能畢業。有的學生甚至在寫論文前沒有進過圖書館,沒有查閱過期刊;有的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不主動與指導老師聯系;有的學生在交稿前幾天才匆匆忙忙趕論文;有的學生認為答辯就是走過場,念念提要和目錄,隨便回答幾句就行了。
3.就業、考研、考公務員與寫作論文沖突
因畢業論文寫作的時間安排在大四,與學生實習、找工作、考研、考公務員在時間上發生沖突,部分文秘專業的學生將畢業論文看作就業、考研、實習的絆腳石,產生抵觸的情緒。比如有的指導老師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催交論文時,有的學生竟然拒絕:“老師,我在外地,兩周后才會學校。到時再說吧?!备猩跽呓o老師發短信:“我最討厭做的就是這件事?!?/p>
4.語言表達的基本功不扎實
畢業論文的寫作在人稱、標題、摘要、關鍵詞、標點、文獻綜述、序號標注、注釋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的原因有兩個方面:缺少理論知識的指導和寫作實踐能力低。答辯過程中的結結巴巴一方面說明學生對論文研究與寫作的過程不熟悉,另一方面說明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不高。
5.缺乏嚴厲有效的論文質量監控機制
對于不按時完成畢業論文或有嚴重抄襲現象的學生,學校應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處罰教育,否則會導致不良風氣的盛行。事實上,很多學??紤]到學生的就業率和學生的前途,對學生采取過分寬容的態度。
三、解決的方法和對策
1.改革選題方式,將寫作時間安排在大三
選題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將興趣與專業相結合,盡量與指導教師的科研方向結合??梢韵茸寣W生自己選題,教研室再根據學生選題方向確定指導老師。要選擇可行性與創新性相結合的題目,尤其要結合文秘專業的實踐。本科畢業論文之所以成為大學畢業生的負擔,主要原因是畢業論文寫作時間的安排不盡合理。多數學校都把畢業論文選題安排在大四第一個學期期末,把中期檢查放在大四第二個學期也就是四月中旬左右,把答辯時間安排在五月底或六月初,而這一段時間正是畢業生實習或急于找工作的時間。面臨當前如此巨大的就業壓力,大學畢業生根本無暇顧及畢業論文; 就算考上研究生的學生也正忙于復試, 根本沒有太多的精力寫畢業論文。為避免寫作時間與就業、實習、考研相沖突,將論文寫作在大三即第五學期布置,在第六學期結束前完成開題報告、任務書和計劃書和論文初稿,大四主要完成論文的修改。這樣錯開時間就能避免寫論文和找工作在時間上的直接沖突。畢竟大四第一個學期初的招聘會還比較少,畢業生還沒有完全開始找工作,如果指導教師嚴格要求的話,畢業論文應該能夠發揮它在鍛煉學生能力方面應有的作用。
2.開設專門的論文寫作課
文秘專業開設的寫作課程主要有基礎寫作、應用文寫作、新聞寫作、廣告文案寫作,平均只有32課時。建議在大二增設畢業論文寫作課與實習課,學時32,理論和實踐各16學時,在學生理解論文寫作理論的基礎上鍛煉學生論文寫作實踐能力,進行規范化系統化的訓練,切實提高論文書面表達能力。在寫作實踐課上,可以通過演講、主持、辯論、模擬答辯、模擬法庭等形式,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面試、答辯中能夠從容面對,游刃有余。
3.完善論文質量監控機制
從大一開始,就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使他們明白為人為文都要誠實,這是道德的底線。讓學生知道論文的剽竊與考試作弊一樣會受到嚴重的處罰,并與學士學位的授予掛鉤。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指導老師和學校教務部門要嚴格把好選題關、論文寫作進度關、內容關、格式關,讓學生從思想上和行動上真正重視畢業論文的寫作。論文完稿后可以借鑒南京其他高校的做法,利用圖書館論文過濾系統,如抄襲超過40%,論文即為不合格。尤其對初評為校優秀的論文,也應進行過濾,抄襲不能超過10%。對答辯中表現極差的學生要求二次答辯,如仍不合格,推遲畢業。
4.端正師生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
在畢業論文工作開展前,學校應采取多種形式,端正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一方面,要使學生明確畢業論文寫作是大學本科階段學習的重要環節,是畢業前學習的最后一關,與課堂教學同等重要。不少畢業生參加工作后接受實際工作,面臨具體寫作任務時,往往手足無措;甚至有些學生以高分考取研究生,撰寫碩士學位論文時,連內容摘要、關鍵詞、文獻綜述等都不會寫,更談不上內容的創新了,這些情況都與其大學階段缺乏科學系統和實際的寫作訓練、忽視畢業論文寫作環節有直接關系。另一方面,要讓教師明確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是自己的重要職責,另一方面從富有創造性的學生身上,教師也能學到一些知識和技能,教學相長。
寫作能力的高低對文秘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目前高校畢業論文整體水平下降的趨勢下,結合各校專業實際,尋求解決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