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手術室護士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7:13:29

序論:在您撰寫手術室護士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手術室護士論文

第1篇

1資料與方法

2007年8月對本院手術室37位護士采取抽血體檢與問卷調查。

2結果

37位手術室護士均有不同程度生理心理損傷,見表1。表1手術室37位護士的生理心理損傷及影響因素損傷表現n百分比職業損傷因素慢性呼吸道損傷848.65%消毒液腰、背、肩疼痛1232.43%負重、抬搬病人刀、針刺傷616.22%機械性因素白細胞下降12.07%放射線及電離輻射3討論

3.1職業損傷的危險因素

3.1.1生物因素由于手術室特殊的工作環境,工作人員直接接觸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嘔吐物、羊水等,受感染的機會很多,如一些可傳播性疾病、甲、乙、丙肝病毒,尤其是目前尚無特效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TV)。據研究,含病毒濃度高的血液和體液依次為:血液、血液成分、傷口分泌物、、陰道分泌物、羊水等。含病毒濃度低的體液:尿、便、汗、淚、母乳、眼、鼻腔、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體液而感染HIV的感染率為0.1%,皮膚暴露感染HIV的感染率為0.4%[1],暴露于含HBV血液、體液而感染HBV比率為6%~30%;若HbsAg(+)、HbeAg(+)則感染率更高。接種過乙肝疫苗可降低感染危險性。

3.1.2機械因素最常見的為針刺傷,其次為刀片、玻璃等銳器傷。本院針刺傷率高達16.22%,已經證實20種病原體可以經針刺傳播。針刺傷時只需0.04mL帶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傷者感染HBV。

3.1.3物理因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手術中攝片及電透直視下手術的不斷開展,手術室工作人員接觸射線的機會較多。無防護接觸論文放射線及電離輻射給手術室護士造成嚴重的機體損傷。如白細胞減少、不良生育結構、放射病、致癌、致畸等[3]。微波、射頻、激光等手術方法對皮膚、眼球有光化效應損害。在消毒工作中,紫外線使用不當可引起紫外線眼炎或皮炎。高濃度臭氧吸入可引起氣急、胸悶、肺水腫等。負重、抬、搬病人等常規護理工作也是導致護士腰背痛的危險因素。此外機器聲、工作人員的對話聲、電話鈴聲、病人的聲、物品及機器移動聲所產生的噪音可引起頭痛、頭暈、耳鳴、失眠等。長時間暴露于90分貝以上的噪音環境中可能引起如上不適[4]。

3.1.4化學因素包括化學消毒劑的揮發,高頻電刀使用時散發出的氣味及全身物在空氣中的彌散。甲醛、煤酚皂、戊二醛、臭氧都是手術室常用的揮發性化學滅菌劑[2],它們用于手術室的消毒、浸泡標本、器械消毒,均為刺激性物質,對皮膚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且甲醛還具有致敏、誘變及致癌作用,長期接觸低劑量的甲醛溶液,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染色體異常。

3.1.5心理因素手術室工作的醫護人員的心理危害主要是精神緊張,壓力感所致。他們長期處于思想高度集中、精神過度緊張、休息不定時的環境中,工作性質是細致的腦力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工作。工作人員易患潰瘍病、心臟病、偏頭痛病、下肢靜脈曲張、胃下垂、慢性腰腿痛、慢性肝膽病等。同時也會產生不良的心理狀態,如精神緊張、焦慮、煩燥等。

3.2職業傷害的防護措施

3.2.1銳利儀器使用的防護根據具體手術,總結手術中刀、剪、針擺放及傳遞的體會,在新護士上崗時嚴格帶教,規范每名護士的基本操作。普及使用可自動回套的針頭;使用符合國際標準的防漏、耐刺、密封的環保型銳器收集箱;醫療垃圾嚴格分類管理,減少流通污染環節,把護士的職業危害降到最低。

3.2.2加強室內流通定時開窗換氣,添置空調設備,完善排污系統,并對工作人員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消毒劑濃度要配制準確,現配現用,改變用量越多消毒效果越好的錯誤概念,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對人體的危害,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操作前后正確洗手,嚴格無菌振作。手術后對器械、污水、房間處理,嚴格按規章制度執行,設專用浸泡污敷料水池等設施進行終末消毒處理,以免污染周圍環境。

3.2.3避免生物感染術前必須了解病人的病史、肝功能、兩對半、HIV、梅毒等檢查結果,這是很重要的預防措施,對陽性患者要提前做好預防準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手套如有破損,立即重新更換消毒手套,避免直接接觸病人的血液、分泌物。皮膚如有損傷,立即用3%碘酒、75%酒精消毒、立即注射乙肝疫苗。術前巡回護士配制0.2%過氧乙酸1000mL盛于專用容器中,置于手術間,方便麻醉醫生、巡回護士在給病人操作前后隨時洗手,手術間門口鋪一塊用0.5%過氧乙酸浸透的臺布,以減少因工作人員進出造成的交叉感染。

3.2.4輻射及電離危害的防護在無法躲避時盡量使身體不進入直射線中,妊娠期禁止與X線接觸。主要依靠3項基本防護手段,即時間防護、距離防護和屏蔽防護。消除手術間內有害物質,可采取以下措施:(1)通風換氣,除安裝迷宮式百葉窗保持良好通風外,最好設有機械通風,保持每天換氣4~6次;(2)設置負離子發生器,調節正負離子平衡;(3)盡量少用或不用的鉛制品,傳統的鉛衣應被塑封鉛取代。

3.2.5防止身體疲勞工作人員除了有過硬的業務素質要求外,還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矯正一般職業性緊張,預防過久站立及走動產生的危害,設法改善站立和走動的強制,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勢和習慣。

第2篇

1術前訪視

1.1訪視目的(1)通過術前訪視,護士可掌握患者的情況,制定護理計劃,以便在圍術期實施正確的護理。(2)緩解患者術前的恐懼心理,介紹手術及麻醉注意事項,增強對手術的信心。(3)通過訪視,激勵護士對護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提高業務水平。

1.2訪視方法訪視者為配合手術的巡回護士,訪視前首先與病房聯系,取得配合,得到允許后可進行訪視,訪視時間為手術前一天下午。

1.3訪視內容

1.3.1收集資料通過查閱病歷,與主管醫生、護士聯系,了解患者一般情況生命體征、診斷、擬定手術名稱、麻醉方式、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藥敏史、實驗檢查結果、有無活動義齒及隱形眼鏡、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經期、重要臟器功能狀態、有無感染、營養狀態、身高體重、生活史、生活習慣、社會背景、接受手術的態度和程度等。

1.3.2探訪患者首先自我介紹、問候患者,說明訪視的目的,向患者說明從進入手術室到離開手術室的大體過程,其中包括入室時間、手術大致所需時間,移送情況、麻醉誘導、手術和可能出現的不適等情況。詢問患者的不安和擔心的事情,根據具體問題給予正確的護理。宣傳疾病有關知識,介紹同種疾病患者手術的效果,盡量多用鼓勵性、安慰性語言,使其樹立康復的信心。向患者說明術前準備的必要性,為術后減少感染和并發癥等做好宣傳工作。

1.3.3訪視結束回到手術室后,巡回護士根據所獲得的患者的資料,與本次的器械護士和護理小組共同討論,制定護理措施。

1.4注意事項(1)訪視時間適宜,應避開治療和進食時間,會面時間一般為10~15min,不宜過長,以不引起患者緊張感和疲勞感為宜。(2)與患者交談時,應正視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語,盡量少用醫學術語,避免強制、教育的態度。(3)對不清楚的事情,不要含糊地回答患者,避免說引起患者不安的話語,以免患者對護士產生不信任感,加重其心理負擔。

2體會

(1)術前訪視使患者對手術和麻醉有了初步認識,緩解了恐懼心理,做好了必要的身心準備,能盡快地適應手術室環境,完成角色轉換,處于接受手術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狀態。(2)術前訪視的實施,利于手術室護士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整體情況,更好地做好術前準備,從護理角度預見手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對手術的全過程做到心中有數,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3)通過術前訪視,閱讀病歷,了解病情及各種生化檢查結果,對手術護士的業務水平是一個很大的提高,從而增強了護理人員渴求知識緊迫感和競爭意識,促使護士自覺的學習,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綜合素質,為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全面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手術對每一個患者都存在著緊張和恐懼,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之積極配合手術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增加手術室護士對手術患者術前訪視,可使患者以最佳狀態迎接手術,在圍術期護理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我院手術室自2003年對患者實行術前訪視以來,效果比較顯著,現介紹如下。

1術前訪視

1.1訪視目的(1)通過術前訪視,護士可掌握患者的情況,制定護理計劃,以便在圍術期實施正確的護理。(2)緩解患者術前的恐懼心理,介紹手術及麻醉注意事項,增強對手術的信心。(3)通過訪視,激勵護士對護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提高業務水平。

1.2訪視方法訪視者為配合手術的巡回護士,訪視前首先與病房聯系,取得配合,得到允許后可進行訪視,訪視時間為手術前一天下午。

1.3訪視內容

1.3.1收集資料通過查閱病歷,與主管醫生、護士聯系,了解患者一般情況生命體征、診斷、擬定手術名稱、麻醉方式、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藥敏史、實驗檢查結果、有無活動義齒及隱形眼鏡、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經期、重要臟器功能狀態、有無感染、營養狀態、身高體重、生活史、生活習慣、社會背景、接受手術的態度和程度等。

1.3.2探訪患者首先自我介紹、問候患者,說明訪視的目的,向患者說明從進入手術室到離開手術室的大體過程,其中包括入室時間、手術大致所需時間,移送情況、麻醉誘導、手術和可能出現的不適等情況。詢問患者的不安和擔心的事情,根據具體問題給予正確的護理。宣傳疾病有關知識,介紹同種疾病患者手術的效果,盡量多用鼓勵性、安慰性語言,使其樹立康復的信心。向患者說明術前準備的必要性,為術后減少感染和并發癥等做好宣傳工作。

1.3.3訪視結束回到手術室后,巡回護士根據所獲得的患者的資料,與本次的器械護士和護理小組共同討論,制定護理措施。

1.4注意事項(1)訪視時間適宜,應避開治療和進食時間,會面時間一般為10~15min,不宜過長,以不引起患者緊張感和疲勞感為宜。(2)與患者交談時,應正視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語,盡量少用醫學術語,避免強制、教育的態度。(3)對不清楚的事情,不要含糊地回答患者,避免說引起患者不安的話語,以免患者對護士產生不信任感,加重其心理負擔。

第3篇

【摘要】目的總結惡性腫瘤手術中的無瘤操作技術。方法介紹無瘤操作技術及配合要點。結果手術中要嚴格遵守無瘤技術操作,避免腫瘤細胞醫源性轉移。結論惡性腫瘤手術過程中,手術室護士既是執行者,又是督促及管理者。

【關鍵詞】手術室惡性腫瘤無瘤操作技術

無瘤操作技術是外科醫護人員在手術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對于惡性腫瘤手術,無瘤觀念與無菌觀念同等重要。1954年Cole等[1]提出了無瘤操作技術的概念,它是指在惡性腫瘤的手術操作中為減少或防止癌細胞的脫落、種植和播散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目的一是防止癌細胞沿血道、淋巴道擴散;二是防止癌細胞種植[2]。而腫瘤的浸潤和轉移是惡性腫瘤重要的生物學特性:往往手術操作還會使癌細胞醫源性擴散率增加。因此,應讓手術人員認識到無瘤技術的重要性。大量的研究已證實,無瘤操作技術可有效減少根治性手術后腫瘤的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延長患者的無瘤生存期。在當前“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指導下,如何減少癌細胞醫源性擴散,提高患者術后生存率,如何在手術中完善無瘤操作技術:應引起我們手術室護士及手術人員的高度重視。

1手術切口的保護

主要為預防癌細胞種植切口。臨床常用方法是:首先將腹膜保護巾縫合于兩側腹膜,再上腹壁牽開器;然后將腹膜保護巾與切口上、下角嚴密縫合,起到保護腹膜及切口的作用[3]。

2手術體腔探查

手術者探查動作要輕柔,切忌擠壓;探查完畢后,更換手套。因對腫瘤的觸摸,擠壓會增加癌細胞向腹腔內脫落,發生種植[4]。所以,術中探查時應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先探查肝、脾、盆腔、腹主動脈、周圍淋巴結及腫瘤兩端;最后再探查原發腫瘤及受累臟器。

3手術器械

3.1術前手術器械的準備術前應根據手術做好充足的手術器械準備。

3.2術中手術器械的使用器械護士應提前15min洗手上臺,整理無菌器械臺,準備好相關器械,建立相對的“瘤區”;當腫瘤切除后,所有接觸過的腫瘤的器械均放置于“瘤區”,嚴禁再使用于正常組織,以免將器械上的腫瘤細胞帶入其他組織。若手術先行腫塊活檢再行根治術,應準備兩套器械,先用小包器械做活檢,再用大包器械行根治術。

3.3術中手術器械清洗液的使用若術中無條件更換手術器械時,為了有效處理術中受腫瘤細胞污染的手術器械,滅活污染器械上的腫瘤細胞,應將受腫瘤細胞的手術器械用蒸餾水浸泡5min后再使用。

3.4術后污染手術器械的處理將手術器械浸泡于新鮮配制的強化酸水中30min,以達到殺滅癌細胞、病毒、芽孢等,還可防止水污染等作用。

4腫瘤的切除

4.1電刀的應用手術時應用電刀切割,不僅可減少出血,并且由于電刀可使小的淋巴管或血管被封閉,減少癌細胞進入脈管的機會,同時電刀亦有殺滅癌細胞的功能,可以減少癌細胞的種植引起局部復發,術中應準備2把電刀,腫瘤切除后應更換電刀[5]。

4.2腫瘤標本及切口的處理手術醫生切下的腫瘤標本及淋巴結,器械護士不得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彎盤接遞,腫瘤切除后切口周圍加蓋無菌單,更換所有紗墊、手套、縫針等接觸過腫瘤的物品。

5沖洗液

切除腫瘤后的沖洗液是防止感染及癌細胞殘留的重要措施,起到避免腫瘤細胞種植和播散的作用,術中器械護士應用干凈的無菌盆盛裝沖洗液沖洗術野,不允許用洗刷過器械的無菌盆盛裝沖洗液來沖洗術野,沖洗時將沖洗液灌滿創面各間隙并保留3~5min,再吸出,反復沖洗2~3次,再吸凈,不能用紗墊擦吸,以免癌細胞種植。

6沖洗液的應用

6.1蒸餾水據報道應用43℃的蒸餾水用于腫瘤細胞3min即可有效使腫瘤細胞破損其主要原理為:蒸餾水是一種不含質和有形成分的低滲性液體,其滲透壓接近0,而人體組織細胞的滲透壓為280~310mmol/L,由于滲透壓的差異,蒸餾水可以使腫瘤細胞腫脹,裂解腫瘤細胞膜,從而使腫瘤細胞失去活性。因此蒸餾水作為沖洗液,能有效避免腫瘤細胞的種植和播散。

6.2碘伏溶液手術中和手術完畢時,可以用稀釋10倍的碘附液沖洗創面、盆腔、腹腔和沖拭切口,可以防止感染并避免腫瘤種植。

6.3洗必泰溶液可以迅速吸附細胞質,使細胞胞漿成分外浸,抑制細胞多種酶的活性,因此術中使用洗必泰溶液沖洗手術創面,可以減少腫瘤復發的機會。

6.4抗癌藥物溶液根據情況在生理鹽水或蒸餾水中放置抗癌藥物。常用的藥物有5-FU,由于吸腹藥物濃度遠遠高于血漿,使種植或游離的癌細胞能較長時間浸潤在高濃度藥物中,從而增強抗癌藥物的直接殺傷作用[6]。

7小結

隨著惡性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并趨于年輕化,為了有效減少根治性手術后腫瘤的局部復發向遠處轉移,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根治性術后的5年生存率,改善其生存質量,因此,在行腫瘤手術中,手術人員應高度重視無瘤操作技術的重要性,并積極地加強無瘤操作技術的技能,這也是每位手術室護士加強學習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夏艷.無菌技術在惡性腫瘤手術中的應用,當代護士,2006,4:58-59.

2王舒富.胃癌手術方法的改進及無癌操作技術.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407-408.

3肖乾虎,燕錦,劉寶善.應重視外科治療大腸癌的無瘤技術.四川醫學,2004,25:379-380.

4何建茵,浦永東,朱志東,等.胃癌患者腹腔游離癌細胞檢出率的研究,醫學雜志,2001,26:333-335.

第4篇

關鍵詞:手術室職業危險因素防控措施

手術室護士必須接觸各種手術患者,要清洗、整理患者手術后的各種器械、敷料、儀器等,若自我防護措施不規范,不僅自身可能感染病原體,甚至發生交叉感染。為保障手術室護士身心健康,有效控制手術室職業危險因素,防止醫源叉感染,必須加強護士的教育培訓,認真執行規范的防護措施,才能有效預防與減少手術室相關職業性感染。

一、手術室常見的職業危險因素

1.1生物性危險因素生物性危險因素主要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結核等微生物感染。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都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而成為傳染源。手術室護士每天都要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在手術配合過程中常使用銳利器械如刀、剪、針、骨鉤、鋸片等,因工作節奏快,傳遞器械頻繁,極易損傷自己或誤傷他人。污染的針或銳器刺傷是導致護理人員發生血源性傳播疾病最主要的職業因素。研究表明,約有11.7%手術室人員存在意外的血液接觸。

1.2化學性危險因素手術室常用的化學消毒劑有環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劑、甲醛等。這些常用的揮發性消毒劑對人體皮膚、黏膜、呼吸道、胃腸道、神經系統均有一定不良影響,可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醫護人員在工作中接觸以上消毒劑,輕者刺激皮膚引起接觸性皮炎、過敏性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

1.3物理性危險因素

1.3.1電離輻射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手術中攝片及電透直視下手術不斷開展,手術室人員接觸放射線的機會不斷增多。特別是骨科手術使用“C”型臂的頻率很高,長期小劑量接觸可導致局部皮膚變硬,乏力、頭痛、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等植物神經紊亂綜合征;長期照射,可致白細胞減少,機體抵抗力下降,嚴重可引起免疫系統疾病如白血病等,女性有月經失調,在妊娠時會引起自然流產、死胎、先天性畸形和發育障礙等。

1.3.2電器及銳器傷手術室用電設施及銳利器械很多,如操作不規范可能損傷自己或他人。

1.4環境因素

1.4.1噪聲污染安靜手術室內背景噪音約13dB。術中連續噪音來自麻醉呼吸機、吸引器及麻醉排污系統;間斷噪音來自多功能高頻電刀、麻醉報警及運用手術器械、物品及儀器移動聲等;室內人員的談話聲約為60dB。骨科手術還包括骨錘敲擊聲、電鋸、電鉆、磨鉆發出的噪音,長期接觸這些因素可能導致人體判斷力和持續記憶力減退,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

1.4.2麻醉廢氣的污染主要是異氟醚、安氟醚,可從面罩活瓣、羅紋管等銜接處漏出污染手術室內空氣。長期接觸可導致麻醉廢氣在機體組織內逐漸蓄積而達到危害機體健康的濃度,并可產生慢性氟化物中毒和遺傳影響及其他影響如白細胞減少等。

1.4.3煙霧的危害煙霧中的漂浮顆粒含有炭化了的組織、血液成分和各種化學物質及氣體,可能含有一些可傳播疾病的病原體,如細菌和病毒。暴露于煙霧環境中的工作人員常主訴惡心、頭痛、眼睛和上呼吸道不適等。煙霧是否能直接導致人體發生腫瘤還有待進一步證實。

1.4.4高濃度CO2據王娟報道,手術進行中手術室空氣中CO2濃度可達0.11%。CO2主要來自人體的呼吸和電刀的燒灼,當濃度達到0.1%時,空氣狀況開始惡化,出現不良氣味,人體會感覺不適。

1.5生理、心理危害

1.5.1生理危害由于手術室工作的特殊性,常處于被動,長時間站立,身體重力集中于下肢,久之容易導致下肢靜脈曲張、水腫。器械護士配合手術時常保持頸椎前屈位15~20度,連續站立時間約5~7h或更長時間,這種姿勢易導致頸椎病的發生。手術室工作近乎于一種靜態作業,即依靠肌肉等長性收縮維持。這種作業極易疲勞,局部肌肉乳酸堆積,造成肩周炎及腰肌勞損。手術室是一個全封閉的空間,空氣凈化需要層流來潔凈,長期空調制冷制熱保持恒溫可引起風濕、關節酸痛,封閉的手術間含氧量不足,造成缺氧,引起頭痛、頭暈、困乏等癥狀。

1.5.2社會心理危害手術室工作人員經常加班加點連續工作,長時間精神高度集中、緊張、超負荷工作以及長時間飲食不規律等,可造成身心疲憊,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精神緊張、焦慮煩躁、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等。手術室工作要求精準度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需要配合不同性格的醫生,絲毫不能出錯,導致護士心理壓力特別大,特別是新護士,可導致或誘發神經衰弱、慢性頭痛等。

二、防護措施

2.1生物性危害的防范術前應完善手術患者生化檢查,準確了解手術患者HBV及HIV等病毒攜帶情況,做好圍手術期的安全防護。

2.2化學性危害的防護對于戊二醛、骨水泥、甲醛等有害物品,必須戴上防護手套、防護目鏡等,操作完畢后應到空氣流通處深呼吸,加快氣體交換。

2.3物理性危害的防護骨科手術中要行X線透視的,上臺前必須穿好鉛衣,并在手術間安全的范圍內設置鉛屏風,妊娠期間避免接觸。定期維修電器,遵守用電原則,熟悉儀器的操作步驟,避免發生電擊或灼傷等。

2.4環境因素的防護手術室內應盡量減少躁音,保持手術室的安靜。手術間安裝空氣凈化裝置,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統,使用密閉性好的麻醉機,把泄漏量降致最低,術中使用負壓吸引隨時抽排廢氣。

2.5掌握正確的自我防護措施

2.5.1手衛生洗手是防止醫院院內感染傳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我科通過增強洗手意識,掌握“七步洗手法”,培養良好的洗手習慣,切斷了通過手傳播感染的途徑。

2.5.2戴口罩為防止交叉感染,需要遵循以下規程:每一臺手術更換新口罩;調整好口罩系帶;壓緊口罩上的密封條使口罩緊貼口鼻周圍;術中口罩如被血液、體液濺射污染應及時更換;口罩使用完后馬上按規范處理。從而降低由于口罩使用不當引起的交叉感染。

2.5.3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加強手術室業務學習,手術中熟練配合,動作協調,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可使誤傷和污染的機會明顯減少,從而減少因技術生疏、動作不協調所致的損傷和感染。

2.6生理、心理健康的防護盡量減輕行為負荷,借助有效條件,節約體力和能量,改善工作條件,術中交替活動下肢,平時加強體育鍛煉,穿彈力襪可有效預防下肢靜脈曲張。護士長應合理安排和調整洗手護士和巡回護士的工作,避免長期做單一持續的工作。手術室工作者早餐應吃高熱量、營養豐富的固體食物,延長胃排空時間,針對大手術,應人性化地安排人員替換吃飯,避免饑餓工作,不利身體健康。手術室護士工作時間長,強度大,有時難以顧全家人,家人應給予充分理解與支持,護士自身也應學會正確調整心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總結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的醫療設備、醫藥用品的廣泛應用,手術室工作人員的職業危害因素也在產生新的變化,只有不斷正確認識手術室工作環境中現存及潛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加強防護意識,采取規范的防護措施,才能既有效保證護理工作質量,又維護了手術室護士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手術室護理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第5篇

由于手術室護士360度績效考核的多角度與全方位,在對績效考評問卷進行設計時,一定要堅持權重明晰、與實際結合以及分析需求的基本原則,并設置不同的同事評估、護士自評、上級評價以及患者及其家屬評議指標,在設置這些指標時,應該將績效標準作為基本前提,從而對護士工作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考核[3]。此外,還應該將手術室的實際情況和工作性質作為基本依據,成立院科兩級考核組織,其中由護理部和護士長組成醫院考核部,而科室主任、資深護士以及護士長則組成科室考核小組。從工作能力、工作質量、滿意度以及工作態度等多個方面進行討論,對相關醫護人員的考核標準進行制定;同時制定以護士、護師以及主管護師為主要考核對象的針對性評價表和評價標準[4]。

2制定針對性考核內容,以手術室護士的實際工作為基本依據,實現評價的合理性

醫院將360度績效評估法運用在手術室護士的績效考核中,其最大的優點在于以全面評價標準為基本前提,多角度、多方面的了解醫護人員對本職工作的真實想法,以她們的意見和建議為依據,從而確定考核者。一般來說,考核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1)術后,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調查表應該包括手術室管理、工作態度、技術水平、溝通狀態、綜合滿意度以及關懷程度等多個指標;(2)護士長、科室主任、護理部評價表應該包括溝通能力、職業道德、業務水平、服務投訴、帶教以及護理記錄等;(3)醫生滿意度調查表應該包括查對情況、物品準備、手術配合、無菌技術、應急能力、服務態度以及責任心等指標;(4)個人評價則包括想法與建議、工作實績、自我認知以及科室服務情況等[5]。

綜上所述,手術室作為醫院救治患者的重要場所,對醫護人員的要求也較高,護理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醫療質量。因此,醫院將360度績效評估法運用在手術室護士的績效考核中,不僅可以實現護士績效考核的客觀性、公正性和有效性,還能充分調動醫護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有效提高護理質量。

第6篇

1.1一般資料

將筆者所在醫院手術室10名護士與45例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護士年齡為22~37歲,平均(29.6±4.1)歲;手術室工作時間為7個月~16年,平均工作時間為(4.2±3.0)年;學歷情況:本科1名(10.0%),大專3名(30.0%),中專6名(60.0%);職稱情況:主管護師4名(40.0%)為,護師3名(30.0%),護士3名(30.0%)。45例患者中,男27例,女18例;均為初中以下學歷;年齡19~75歲,平均(45.6±6.0)歲。

1.2人性化管理方法

針對手術室護士實施人性化管理,具體方法如下。(1)主動關心本科室護士的工作與生活問題,并觀察其工作狀態,并對其內心狀態進行分析,幫助其解決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從而使其在工作中保持最佳狀態,針對新進的護士,應給予其更多的關心、照顧與鼓勵,幫助其提高自信,并對表現優異的護士提出表揚。(2)加強護士的操作技能,并進行定期考核,針對護士在護理操作中存在的欠缺或不合格情況對其展開針對性強化訓練,而后指出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且對操作極為復雜的護理方法或具體措施進行講解,并做好案例示范工作;科室內定時開展護理基礎知識競賽與技能操作考核,找出護理操作中的不足之處以供討論、交流,幫助護士改進。(3)加大對護士思想的重視力度,對護士提出的建議、意見等做好記錄與反饋,為其安排合理的值班表,以促使每位護士的潛能發揮最大化,從而使其真正參與到管理中,提高人性化管理效果。

1.3觀察指標

觀察護士在操作技能、服務態度、言行舉止、溝通能力、執行醫囑情況、工作積極性以及護理質量方面的改進情況,并進行護士自我評分與患者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評估。

1.4療效判定標準

(1)護士自我評分與患者評分:采用筆者所在醫院自制的評估調查表于人性化管理前后分別進行調查,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護理管理質量與護士能力越好;(2)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同為我院自制,滿分為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80~90分為滿意,60~80分為一般,<60分為不滿意,患者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人性化管理實施前后護士自我評分與患者評分比較

手術室護士實施人性化管理后,護士自我評分與患者評分均明顯高于人性化管理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人性化管理實施前后患者滿意度比較

人性化管理實施后,患者滿意度由66.7%提高至95.6%(P<0.05)。

3討論

第7篇

1.1一般資料我院為三級乙等綜合性教學醫院。年手術量10000多臺,普外3000多臺、婦產3000多臺、骨科2000多臺、神經外科近500臺、泌尿、腫瘤800臺、五官科、眼科800臺,在編護士26人。其中副主任護師2個,主管護師4個,護師8個,護士11個。

1.2方法

1.2.1專科組的設置根據臨床分科及年手術量分成四個專科組。如心胸外科與婦產科為一組;普外與腫瘤科為一組。每組成員分為三級結構。一級:專科組長;二級:專科護士;三級:護士。專科組長和專科護士固定。三級護士每年或半年輪轉一次,保持專科組的穩定性,充分發揮專科護士專業組的技術優勢,適應專科化發展。

1.2.2專科組長的設置(1)專科組長具有護師及以上職科,本科學歷。(2)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進行過專科手術配合的進修、培訓,對專科疾病有充分的了解。(3)工作能力較強,能全面掌握手術配合、設備、器械的使用,消毒、保養工作。(4)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善于溝通、協調,責任心強。(5)帶教意識濃,帶教能力強。

1.2.3專科組長的職務在護士長的領導下管理專科組員,制訂專科培養目標和計劃。勝任專科高、難、新手術的配合,能熟練操作大型精密儀器的安裝和使用,及日常養護,貴重物資的補充,管理專科組的科學和科研工作。組織組內人員討論,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加強與手術醫生、麻醉師及組員的溝通,提高專科組主動服務意識。

1.2.4專科護士的設立與職責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工作責任心強,熟練專科手術配合對專科儀器,設備、器械的使用,消毒、保養工作熟悉,能勝任帶教工作,在護士長與專科組長的領導下能獨立、出色地完成專科組重大手術的配合。發現問題及時向組長、護士長反映,指導組內輪轉護士的工作。

1.2.5專科的學習、培養(1)不定期聘請專科組內業務學習,包括專科理論、手術步驟、手術、特殊器械的正確使用。(2)不定期聘請專科醫生授課,講述引進的新技術、新術式及各種復雜手術前后的配合要點與注意事項。(3)聘請工程師器械供應商講授各種新儀器的操作與管理。(4)不定期選派組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加強交流,共同提高。

1.2.6專科組的考核考核分兩個部分:一是專科技術的量化考核,每月一次,對組內成員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配合關鍵點、新技術、新儀器掌握情況;二是滿意度考核,每季一次專科醫生對專科組的滿意度調查。

2結果

2.1專科組設立前后醫生對手術配合的滿意情況比較見表1。

2.2專科組設立前后專科技術考核情況見表2。表1專科組設立前后醫生對手術配合工作的滿意表2專科技術考核成績。

3討論

外科手術專科組的設立是專科化發展的需要,是對手術室護理提出的更新要求,是必然選擇,同時也是促進護士自身的發展與提高,取得了滿意的效果,首先使手術物品準備充分,配合默契,提高手術成功率與醫生滿意度。其次促進護士整體素質的提高。(1)賦予專科組長重任權利,激發智能,明確的目標和適當的壓力更能調動人的積極性;(2)專科組員在組內得到了有計劃、有組織的培訓,使專科理論和技能全面得到提高;(3)服務意識增強,讓患者滿意,讓醫生滿意,成為工作的目標,了解醫生的習慣和特殊要求,使配合默契,效率提高;(4)專科護士在論文書寫科研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由于專科化護理有利于同一專科疾病、手術和護理知識、經驗的積累,充足的臨床資料,使論文撰寫和科研有了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專科護理組的設置和實踐提高護士手術配合的主動性、準確性和默契性,發揮了團隊精神,是培養現代化、專業化、手術室護士的有效途徑[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广东省| 禄丰县| 交口县| 阿勒泰市| 七台河市| 宜川县| 岑溪市| 贺兰县| 东乡族自治县| 盐池县| 清涧县| 兖州市| 德阳市| 乌兰浩特市| 辽阳市| 西昌市| 鹿泉市| 崇明县| 怀集县| 图木舒克市| 乡宁县| 万载县| 南漳县| 道孚县| 天全县| 当雄县| 丁青县| 大姚县| 泰宁县| 潢川县| 枣阳市| 苏州市| 九江市| 台州市| 胶南市| 商河县| 南京市| 武强县| 昌平区| 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