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目前醫藥市場狀況范文

時間:2023-08-02 16:18:48

序論:在您撰寫目前醫藥市場狀況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目前醫藥市場狀況

第1篇

《20**-20**年中國皮膚病藥物行業市場調查報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海關總署、國家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醫藥商業協會、S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國內外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皮膚病藥物行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以及對行業內企業調研訪察所獲得的大量第一手數據,對我國皮膚病藥物市場的發展狀況、供需狀況、競爭格局、贏利水平、發展趨勢等進行了分析。報告重點分析了皮膚病藥物前十大企業的研發、產銷、戰略、經營狀況等。報告還對皮膚病藥物市場風險進行了預測,為皮膚病藥物生產廠家、流通企業以及零售商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和可借鑒的操作模式,對欲在皮膚病藥物行業從事資本運作的經濟實體等單位準確了解目前中國皮膚病藥物行業發展動態,把握企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有重要參考價值。

醫藥市場調研報告(二)

一、現狀

(一)農村市場藥品供銷渠道混亂。

目前農村醫藥行業主要集中在鎮、鄉兩級的集鎮上。由于農村面積廣闊,村落分散,網點稀少,客觀上造成了農民買藥的困難。需求客觀的存在,供貨相對的脫節,由此也造成了農村無證經營現象十分嚴重。一方面在供應商而言,無證藥販活動猖獗。一些鄉鎮衛生院、個體診所、藥店、村衛生室受利益的驅動,在采購藥品時只問價格不看質量,從而使一些販賣偽劣藥品的游醫藥販有空子可鉆。農村成了過期失效藥品、假冒偽劣藥品的集散之地。另一方面在銷售商而言,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等農村零售商業超范圍經營藥品。不少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以經營保健品、食品為名,暗地里經營醫藥商品和醫療器械。藥品購銷無記錄,藥品來源和去向均無法查核,供應、銷售的渠道十分混亂。

(二)農村市場藥品質量低劣。

近幾年,藥品監督管理體制實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城市藥品監管力度明顯加強,市場規范化經營明顯好轉。一些無證藥販在城市無法經營,只能把目標轉向農村。他們以種種手段搶占農村醫藥市場。憑借多年經營的經濟實力和經驗,憑借各種社會關系網,將過期失效、假冒偽劣藥品、未通過GMP認證企業生產的大輸液和不合格的醫療器械如一次性輸液器等,銷往農村地區。造成廣大農村地區藥品質量嚴重下跌,不合格藥品隨處可見。據有些地區對農村基 層藥店、診所、衛生室抽檢,藥品不合格率竟高達70%,而那些無證經營的超市、保健品店、診所還不包括在內。歸納起來,主要問題就是過期失效、霉變蟲蛀、淘汰假冒、未加工炮制的原藥上市等幾個方面。

(三)農村市場藥品價格混亂。

農村醫藥市場由于價格信息閉塞,價格方面又無實質性的管理機制,市場價格十分混亂。藥品價格靠高不靠低、看漲不看降。加上進貨渠道的不同,往往同一生產廠家所生產的同一品種、同一規格的藥品在同一鄉鎮藥品零售店之間、村與村衛生室之間、鎮衛生院和零售藥店之間價格往往都不一致。消費者往往因此而無所適從。特別是一些抗生素藥,價格出現成倍的差別。

(四)農村市場藥品管理松弛。

由于農村市場面積寬廣,村落分散,經濟構成零碎而復雜以及自上而下的醫藥監管體制剛剛涉及縣級,造成目前農村許多地區藥品經營基本處于無機制管理狀態。在農村的偏遠地區藥品監管幾乎成為空白。縣級藥品監督管理機構許多地市尚未建立,剛建立的地市,縣級執法力量也十分薄弱。人員少、素質差、經費缺、交通工具無等問題嚴重影響藥品監管部門的監管。由于農村市場的客觀因素,大幅度增加監管力量,又會成為地方財政的很大負擔。

農村醫藥市場的現狀確實讓人擔心,它影響了醫藥行業在農村中的聲譽,造成了農民群眾購藥的困惑和困難,同時農民群眾在用藥的安全問題上也存在較大的風險。農村村落的分散和網點的稀少,進一步增加了農民買藥的困難。

二、癥結

農村醫藥市場的實際狀況我們分析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造成。

第一、農村醫藥銷售市場藥品供應問題,建國以來主要靠國營醫藥批發機構下伸農村和委托代批來解決。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經濟體制等因素分割了農村醫藥市場,造成了原有的農村醫藥批發機構不適應多種經濟渠道、多種經濟成份、多種消費層次的農村醫藥市場現狀。

舊的渠道不適應,新的能夠擔當此任務的渠道卻至今沒有建立起來。村鎮小店、醫務所和行政村的衛生室藥品進貨渠道處于秋黃不接的狀況,農村分散在最基層的銷售網點藥品供應基本處于無秩序狀態。

第二、隨著經濟利益的驅動,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地區或地段,競爭過度,競銷過熱;經濟相對貧困,人口相對稀少的地區,特別是廣大的農村地區,眾多的村落、村鎮藥品的銷售網絡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就是人口相對集中的市鎮,醫藥品種明顯不足,根本滿足不了農民消費的需要。有的同志認為現在農村市鎮藥店已經很多,有的已經虧本。殊不知解放前許多鎮上有近十家藥店,現在人口增了三倍,集鎮的規模也成倍地擴展,藥店不是多了而是規模、機制不對頭。更何況眾多的村落、村鎮也是農村人口重要的集散地,網點空白,這給農民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第三、各種經濟成份自成體系,各類經濟成份連鎖網絡中心按照自已所在城市經營的習慣遙控指揮身處農村鄉鎮的銷售網點。購銷脫節,造成了農村醫藥商品不能適銷對路。一些企業還片面地追求高差價、高價格、高利潤藥品的銷售,造成了農村醫藥商品的雷同化。而農民真正需要的醫藥商品、醫療器械、售后服務、特別是傳統的服務項目卻很難購到和滿足。

第四、經濟實力雄厚,品種齊備的醫藥集團企業熱衷于在城市拼搏,無暇顧及如何占領農村醫藥市場,造成農村醫藥市場銷售力量的單一和薄弱。市場藥品種類不全,低價、低利潤的商品無人經營,傳統的繁瑣薄利的藥店售后服務也基本不見。

第五、在農村許多地區,由于鄉鎮衛生院固定資產投入等超常規發展,造成單位經濟負擔過重,影響了業務的正常開展。為了提高經濟效益,許多衛生院抓住了行政村衛生室的藥品采購工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多數供應給衛生室的藥價往往高于市場上一般零售店的進價。管理嚴格的鄉鎮,有些村級衛生員出于經濟利益的驅動作用,對上實行明頂暗抗,偷偷摸摸在無證藥販處購藥。他們甚至八小時在衛生室上班,業余時間在家里行醫,成了一證多攤。管理松一些的鄉鎮,由于經營的分散性,村級衛生員采購藥品基本處于監督管理的空白狀態。

我們認為這許多因素歸結起來,基本上可分解為兩個方面。一、農村醫藥市場監管工作非常需要加強和規范;二、農村醫藥市場藥品流通渠道非常需要疏理。藥品監管工作好,藥品流通渠道就通暢。只有藥品流通渠道通暢,農村醫藥消費才能正常發展。

三、初探

農村醫藥市場要加強監管力度,已經引起許多領導的重視。縣級藥品監管機構和隊伍的建設工作也正在建立和強化,這是一個十分可喜的現象。但是農村醫藥市場的特殊性和因此而形成的難度我們更應該認真研究和探討。

一、建國初期,由于農村醫療水平的落后和醫藥商品的缺乏,農村急切的是要解決藥品的供給問題。國營醫藥批發機構下伸農村,解決了農村醫藥市場的根本問題。由于藥品掌握在國營經濟手中,在國營商業系統從上到下的統一管理下,農村醫藥市場發展比較平穩。隨著農村的合作化運動,農村集鎮上的個體診所聯合起來,組成聯合診所。個體零售藥店聯合起來,組成合作藥店。有一定規模的醫藥商店實行了公私合營。由于聯合診所、合作藥店、公私合營藥店都在掌握住醫藥物資的國營經濟統一管理下,農村醫藥市場還是發展平穩。隨著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農村中心集鎮由國營經濟直接組建地區性人民醫院,聯合診所也接受衛生局的領導和管理。農村醫藥商業由于受計劃經濟的規范管理曾多次因條條、塊塊的管理模式而條塊變動。但在國營經濟的統一領導下,農村醫藥市場的發展也是比較平穩的。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由于多種經濟成份的加入,多種商品流通渠道的展開,徹底打破了農村醫藥市場幾十年平穩發展的境況。特別是農村經濟建設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農村醫藥市場也就跟著出現了巨大的變革。簡單的歷史回顧,面對農村的實際情況∶農村發達、人口分散、村落眾多、網點稀少,形成了農村醫藥市場寬廣、多層次的消費結構,網點設置分散和監督管理困難等特點,我們認為一、應該積極鼓勵和支持坐鎮在城市中的大型醫藥集團企業深入農村,通過收購、兼并,合股、控大股、直接建網點等多種形式,切實占領農村醫藥市場。農村行政機構的改革,特別是以經濟自然流向為指導,實行撤小鄉并大鎮,撤小村并大村,精簡行政機構,精簡行政人員,提高社會經濟效率的變革。這為大型醫藥集團企業占領農村醫藥市場帶來很大的方便和效益。建國幾十年中,農村醫藥市場的平穩發展,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因為農村醫藥市場長期有一個主體力量統管。大型醫藥集團牌子硬、信譽好、實力強、品種齊、價格廉、質量有保證。支持他們占領農村醫藥市場這從根本上解除農村醫藥市場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我們向那些大集團企業提議,深入農村應該深入到在農村機構改革后的大村所在地組建連鎖網點,因為這里是農村經濟最基層的中心地,也是各農村村落人流的中心,也是目前我國農村醫藥網點的空白處。

第2篇

關鍵詞:醫藥 市場營銷 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067-02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on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Specialty

Construcr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ake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 Case

Liu Yongzhong,Feng Tianyu,Zhao Qianqian,Li peiran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ncine,Nanchang Jiangxi,China 330007)

Abstract: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reform of medical health speeding up in China,people become conscious of their heath.The awareness of health makes the demand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very broad and complicated.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major aims to cultivate talent with compound pharmaceutical and marketable knowledge background.This paper argues that speciality construction should implement from following aspects:Firstly,construct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marketing curriculum with pharmaceutical features; Secondly,improve and perfect the faculty;Thirdly,diversify teaching method and enlighten interest so as to let students active involve in class;Fourthly,keep eye on pharmaceutical developing trend and continuous innovation;Fifthly,strengthen ethical education and foster green marketing talents.

Key Words:Pharmaceutical;Marketing;Speciality Construcion

醫藥行業是世界貿易中增長最快的朝陽產業之一,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迅速,對醫藥產品需求旺盛,醫藥市場潛力巨大。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藥品生產企業有7000多家,藥品經營企業有14萬多家。醫藥市場的需求是決定醫藥營銷人才特征的重要因素,龐大的醫藥市場,決定了其對醫藥營銷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的需求。此外,我國正在積極進行城鎮、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對醫藥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此,許多醫藥院校都先后開設了相關市場營銷專業,為醫藥行業培養復合型營銷人才,以滿足醫藥行業對營銷人才的特殊需求。

1 加強醫藥市場營銷專業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993年教育部批準我校開辦市場營銷學專業,并正式招收該專業學生。經過20年的發展,我校在醫藥市場營銷學專業建立了一套相關的課程體系,各類學科包括基礎類學科、醫藥類學科、經濟類學科、市場營銷類學科等。但是經過我們的不定期的調研和對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分析,現在還有很多問題急需我們解決,比如修改課程結構、調整課時分配、理順教學進度等等。目前還有部分學生對我們這個專業的理解還不夠深入,以至最后什么都沒有掌握好。我們在市場營銷學專業課程的設置上還有欠缺,沒有突出重點,因此,就需要學校、老師、同學共同努力,與時俱進,使得課程體系建設得更為完善。醫藥市場營銷學專業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藥學基本理論知識和營銷知識,具備較強的市場策劃、市場管理和開拓能力的實踐型、創新型、創業型高級醫藥營銷人才。20年來醫藥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對醫藥產業要求越來越高,醫藥市場越來越規范化,而我們還是沿用以前的培養方案,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培養計劃要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和矛盾,我們必須盡快適應需求,盡早進行培養方案的調整與改革。

為適應時展必須及時調整建設內容新時期的醫藥環境變化是廣泛而顯著的,如醫藥行業的改革、政策法規的變化等,這對醫藥營銷人員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只有那些能夠快速適應變化適時調整營銷策略和手段的人才是優秀的醫藥代表,而只有根據市場變化,不斷發展醫藥市場營銷專業,才能達到此目的,才能培養出更具專業性的人才。近年來,復合型的醫藥營銷人才備受醫藥行業的青睞。復合型的醫藥營銷人才要求其既懂醫藥知識,又懂營銷技巧。應該具備深厚的醫藥知識背景,有利于醫藥營銷人員準確把握醫學的基本常識和發展規律并傳遞給客戶;扎實的營銷技巧,可以幫助其在營銷活動中游刃有余。因此,這就要求高校在醫藥營銷專業的培養方案設計上,把握住醫藥和營銷并重的特點,進行合理規劃設置。我們的培養方案在符合現行國家法律法規的條件下進行盡快修改和完善。

2 醫藥市場營銷專業建設思路

科學合理地構建有醫藥特色的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首先,在課程結構上要合理設置,基礎類、醫藥類、經濟類、專業類課程在學年、學時的分配上要使學生能夠接受,并呈現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1]。其次,課程之間往往會涉及到交叉重復現象。目前有些課程同一內容,往往多門課程講授,但哪一門都講不透。這種現象一方面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停留于一知半解;另一方面還會因為過多重復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因此,教師在授課時需要確定哪些內容由哪個教師重點講,盡量避免重復現象。最后,課程的設置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此,要加強對課程教學理論的深入研究,并經常深入企業一線調查研究,設置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課程。在培養方案的制定中,應首先檢查培養自身是否存在問題,確保培養方案中的目標和定位設置清晰明確,同時應該將方案的設計與人才培養定位相關聯。為了避免培養計劃的適用性差、落后于社會發展,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的缺陷,我們建議可以邀請在醫藥市場營銷一線的具有一定教學能力的營銷人員和用人單位的招聘人員參與到培養計劃的討論、制定環節。在培養方案出臺后,在任課教師的選取上,在保障教學質量、加強學科建設的基礎上,最好聘用擁有相關方面工作經驗的教師任教。這種從高校主導到社會主導的轉型,一方面有利于醫藥市場營銷人員的培養;另一方面有利于醫藥營銷人才的就業,同時提升了醫藥營銷隊伍的水平。

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對于醫藥營銷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首先應從任課教師的隊伍建設開始。培養方案就相當于建筑的圖紙,沒有一個優秀建造師的指導,圖紙上的工程也是無法完工的。目前,我校醫藥營銷教學隊伍的現狀不容樂觀,人員少、教學任務重、幾乎沒有大型醫藥企業高層次的管理經驗,實踐能力不夠、對醫藥市場風云變幻的情況理解不夠深刻。因此,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請進來”的方式來聘用營銷經驗豐富的企業人員給學生講課,將親身經歷的營銷事件講給學生,以使學生更能融入到課堂中并有助于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另外,還應該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參與企業的營銷活動,加強和企業的溝通聯系[2],豐富教師的實踐經歷。并且還要加強教師的科研力量,要跟上時代的發展,逐漸把時代性課題的研究作為市場營銷學科研中的重點,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自己的科研課題中。在建立加強型的教師隊伍中,可以適當的擴充教師的錄用范圍。聘用醫藥企業營銷管理中相關的高級人才來做兼職教師,使日常授課中的知識更貼近于實際,從而避免照本宣科脫離實際的空談。同時,可以通過舉辦與醫藥營銷相關的論壇和講座,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與企業間的互動,了解企業的需求現狀,使學生了解自身欠缺需要發展的方向。

教學方式多樣化,引導學生積極配合 教學方式多樣化與學生配合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教學方式多樣化,學生才會有熱情,才能去積極配合老師;而只有學生積極配合,課堂氣氛活躍,教師才能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授課時不能只局限于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要能夠與學生互動,逐步啟發學生,調動學生的思維。理論與實踐并重,更強調實踐。大學教育,理論知識非常重要,但是還需要有實踐。因為學習就是一個由認識到實踐再到認識的一個循環往復、逐步上升的過程。專業課程學習能為就業打下理論基礎,而社會實踐活動又能夠使專業理論得到更好地運用。醫藥市場營銷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實踐性強的專業,所以要更加注重實踐。比如課堂實踐,包括課堂情景模擬、角色互換、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課外,學校可多舉辦些與營銷有關的校園活動,如營銷之星、模擬招聘醫藥代表。還有,教師可帶領學生共同外出實踐。教師要起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習到知識,同時又能學以致用。醫藥市場營銷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要想發展好這個專業不但需要一定的理論成果,更需要大量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上,教師可以與學生配合完成。這樣就能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同時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在快樂中獲取知識[3]。

我校目前非常欠缺的就是建立模擬實驗室和模擬軟件的應用。2013年在學校領導的重視和相關老師的努力下,已經基本建立起醫藥市場營銷模擬實踐中心。該中心的建立,學生能夠從醫藥市場調研到營銷環境分析、醫藥產品設計、定位、營銷策劃等等獲得模擬訓練,學生就猶如親身體驗到營銷戰場的種種挑戰,在將來面對工作上的困難時也更能得心應手。

注重培養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在授課時,要適當向學生延伸課外的知識,或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以激發起學生對營銷知識的興趣。而學生也可以在課外多學習一些與營銷有關的知識,如參加選修課、校內的營銷活動,還可以去圖書館或網站搜索一些與營銷有關的書籍或案例。

醫藥行業的發展變化趨勢是教師與學生都要去時常關注的教師需要時常關注我國醫藥市場的發展變化,了解當今醫藥行業的形勢,及時淘汰陳舊的課程,使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課堂上得到反映。針對目前我校市場營銷學專業的發展狀況,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因此需要借鑒其他高校的發展經驗,同時要敢于打破傳統,勇于創新。

加強倫理教育,培養綠色營銷人才我校本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將來大部分會走向醫藥代表的崗位,作為一名醫藥代表,就要經常與藥品、醫院、藥店打交道,成功地銷售出自己的產品是最后的目的,但中間的銷售渠道一定要合法正規,進行綠色營銷、和諧營銷。在這一行業中,經常出現醫藥代表犯罪案例,過渡營銷、假藥劣藥層出不窮,因此加強職業道德的教育不容忽視。學校可專門開設與營銷有關的職業道德、法律法規的課程,加強倫理教育。

為醫藥企業提供滿意的優質人才,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醫藥營銷人才,是我們的一項長遠的素質工程,它不但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社會條件,還需要考慮高校自身的資源和學生自身的條件,與時俱進,不斷根據社會發展進行自我改進和完善。面對日后更加激烈的社會競爭,在面對緊迫感的同時,只有把握社會的發展脈搏,才能保證醫藥營銷人才培養的高水平要求,從源頭上提高和改善醫藥營銷專業的人才就業的狀況。

參考文獻

[1] 梅室健.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3):67-68.

第3篇

目前醫藥市場營銷面臨的競爭來自于多方面的信息交流,一是經濟方面的影響,全球化的發展使得跨國公司日益蠶食我國的醫藥市場領域,二是現代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醫藥市場中的中、西醫藥產品、醫療器械的種類層出不窮,三是天然藥物的熱潮。這些對醫藥市場營銷課程體系的構建提出了新的要求,醫藥營銷人員不能只是具有醫藥市場和營銷的理論知識,更要有把握宏觀趨勢的能力。

2醫藥市場營銷課程體系的介紹

醫藥營銷是在對營銷行業細分基礎之上,依托市場營銷專業設立的專業培養方向。市場營銷專業是工商管理類專業群中的核心專業之一,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學生學歷要求在專科以上,不過目前少數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也有此課程;學生具有較高的倫理道德基礎、以摒棄目前存在的醫藥市場中用賄賂的方式換取良好的業績的現象。學生還應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創新以及積極進取精神。掌握有關于醫學知識和市場營銷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并且能夠熟練地使用各種辦公軟件,實踐能力和營銷業務的技能較強,在學生畢業之后能夠順利就業,或者能夠進入較好的公司從基層做起,努力工作后能夠擔任中高層管理者的職位。

3醫藥市場營銷課程體系構建存在的缺陷

3.1實踐教學不足

市場營銷專業屬于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專業,理論性偏弱,但是在學校的專業課設計中往往存在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軌,現在一般學校都與外校的企業建立了聯系,但是學生大多是在實踐周對企業走馬觀花地參觀一遍,并不能真正地融入企業的文化以及體會企業營銷策略的運用。

3.2課程涉及面廣,實質內容偏少

在課程設計上,現在的大學一般都會開設兩個方向的課程。一是市場營銷方向的課程例如《管理學》《經濟學》《經濟法》《消費者心理與行為》《市場營銷》《市場調查與預測》等,二是醫藥方向的課程例如:《疾病概論》《藥理學》課程的涉及面是較廣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授兩個專業的老師是分開的,因而教授的理論知識的交叉點就會減少,這在實際工作中是很不利的。因為不能把兩個方面的知識融會貫通。并且一般大學的課程理論都是淺層次的,如果學生不通過自己多讀書并且做深刻的理解的話實際工作中會發現與理論有很大的偏差。“由此培養出來的學生的在知識結構和專業素養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培養出來的學生也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醫藥市場營銷的人才”。

3.3培養模式存在缺陷

學校的課程所培養出來的知識合格的學生,而不是優秀的醫藥市場營銷的人才,這種狀況的出現與現在的培養模式有很大的關系。學校的培養注重的是招生人數的多少,學生是否能夠順利畢業,但是對學生的就業關注較少,這是目前大學所存在的通病,因此在課程的設計上重理論的教學,輕實踐的運用,不能建立一個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模式。其次大學的課程設計不能滿足“因材施教”,隨著互聯網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學生例如90后、00后的學生對自我的認知更加明確,他們需要的是對自己進入社會有用的知識體系,過于呆板的教育模式知識打壓他們學習進取的積極性。

4對醫藥市場營銷課程體系構建的建議

4.1豐富課程體系,重視實際內容的教學

對于醫藥市場營銷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公共類的課程(一般學校都會重視這類課程)、學科基礎類課程(包括醫學類課程和市場營銷的課程)、實踐類的教學(包括軟件的應用spss的操作、高級Excel、辦公軟件等)其中對于學科類課程應該重視兩門專業的交叉部分,要融會貫通。正如彼得•杜拉克對知識的創新的獨特見解“知識的創新幾乎很少是基于一個因素而是多種不同知識的聚合”。

4.2豐富選修課的種類

除了以上的課程體系,學校的進行課程設計的同時要結合醫藥市場營銷學生的特點和學生的興趣開展一些有助于學生理解他們專業的一些選修課,還要注重實用性和針對性。選修課程增加一些實踐培訓的課程、一些互動活動、增加一些趣味性游戲、投資理論等提高學生的對醫藥市場營銷專業的興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3改變傳統的培養模式,實踐與教學相結合

學校應該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不應該只是學生在實習周的時候對企業走馬觀花的參觀,應該建立學校和企業合作的課程,聘請一些企業的營銷人員為學生講授實踐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合作的企業能夠為在校學生提供一些崗位,讓學生整體把握理論與實踐的區別于不同;并且讓企業進行教學質量的評估工作。采取以上方法既有利于學生在工作中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時也有利于學校關注學生的就業,最終建立起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模式”。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在社會中工作都是“以能力作為本位,然后強化他們的技能的訓練”。

4.4改善教學方式、增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學校要積極招賢納士,通過培養與引進兩種方式相結合,建立雙師隊伍結構。雙師隊伍指的是校內的教職人員與企業的市場營銷工程師。通過采取校內外培訓相結合的方式,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提高教職理論,進而建成由專人骨干老師和企業工程師技術人員組成教學水平高,為專業持續穩定的發展提供保證。

5結論

第4篇

1 醫藥市場消費者構成及消費結構

消費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商品會對不同境況下的不同消費群體產生不同的心理刺激,從而導致不同的消費行為。年齡、性別、職業、民族、文化程度、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劃分出不同消費群體及各不相同的消費特征,而產生不同的消費行為。

1.1 消費者及消費市場構成

1.1.1 老年人為醫藥市場消費主體由于老齡人口健康和維持生命需要,老齡人口是藥品消費的最主要消費群體。目前老齡人口消費藥品占藥品總消費的50%以上,按現行我國老年人的人均用藥水平為385元來計算[1],2005年,其用藥總額已達到616億元,比2000年的500.5億元凈增115.5億元。

1.1.2 城鎮醫藥市場增長平穩2000年,我國人均藥品消費均為90元人民幣,而中等發達國家每年人均消費額達到達4050美元。1999年,我國農村人口為8.7億,占總人口的69.1%。“十五”期間,農村醫藥消費需求有可能達到15%左右的增長幅度。2005年,全國藥品需求達到2180億元,比2000年凈增940億元,藥品需求年均增幅度可達12%左右。

1.2 醫藥消費結構變化趨勢

1.2.1 非處方藥品(以下簡稱OTC)處于快速增長階段目前我國OTC藥品人均消費低于全球人均OTC藥品消費(9.1美元)標準,但OTC市場增長速度卻相當迅速.初步統計,1990年非處方藥銷售額為全國2.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9.10億元),1994年為10. 1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83.80億元),4年內增長3倍多。2000年,我國非處方藥市場銷售達30億元。我國非處方藥品以其購買方便,服務安全的特點,將會得到廣泛的使用,非處方藥物市場將會是藥品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2]。

1.2.2 中成藥物消費將會得到增長根據2000年零點公司對社會居民調查顯示,隨著受訪者年齡的增長,對中成藥接受的比例越高[3]。而且年齡較大的中老年患者,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較深,對中國古老文化中的中醫藥極其信任。近十幾年來,由于中成藥生產模式,營銷策略,廣告宣傳等方面落后于西藥,市場增長緩慢,但中成藥憑借“副作用小,治病治本”的獨特優點,仍然在消費者心中占有特殊地位。

2 消費者消費心理及其發展

習慣型消費者十分注重品牌,或者是慢性疾病需長期服用藥品的患者,要改變此類消費的消費行為很困難,需要做大量的市場宣傳,才能從思想上改變這些消費者,從而改變消費理念。價格型消費者多是由于經濟狀況較差或者是長期消費藥品經濟負擔較重的消費群體。價格因素是他們考慮的首選,產品的療效次之,而品牌對其影響則不大。不定型消費者尚停留在對藥品消費的認知階段,對產品品牌,療效,各方面都不太熟悉,對藥品適應癥更不知所云,缺乏常用的醫療知識,需要通過醫院醫生,診斷確定用藥或藥店的營業員和執業藥師指導用藥。

3 醫藥市場消費需求變化對醫藥市場的影響

醫院作為藥品最主要消費市場的現狀,將會被削弱,OTC市場、中成藥消費、農村市場成為重要藥品消費市場和消費方式。國內醫藥企業應及時抓住這一機遇,進行產品和營銷模式研究,滿足醫藥消費市場的需求。OTC的消費打破了計劃經濟下,醫療單位的藥品銷售占藥品消費全部的格局,藥店與其他非醫療單位成為藥品銷售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趨勢為醫藥市場的需求帶來無限商機[4]。

4 結 論

醫藥市場己成為買方市場,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醫藥市場營銷正面臨變革:一方面國家針對醫藥市場的法律、法規日益完善,我國加入WTO后,醫藥企業間大規模并購、重組成為大勢所趨;另一方面醫藥消費者素質逐漸提高,消費心理和行為日趨成熟。漸漸探索出適合醫藥企業發展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營銷模式,為醫藥市場營銷創新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長海,丹陽,王成庫.淺談老年人用藥[J].哈爾濱醫藥,2005,25(3):35-37.

[2] 冼日明,溫振昌.企業策略[M].廣東:廣東經濟出版社,2001:65.

第5篇

[關鍵詞]醫藥市場營銷;醫藥市場特點;人才

[中圖分類號]D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27-0166-02

我國對中藥知識產權的保護還剛剛起步,但《藥品管理法》明文規定,國家實行中藥品種保護制度,而現行的中藥品種保護制度存在著諸多不足,制約了中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WTO 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將促進我國中醫藥產業的迅速發展,并將為我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提供更高的保險系數。

1 醫藥市場特點

(1)專業性:就像我們醫學院的口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一樣,醫藥對于現今的人們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非常熟悉專業知識的營銷人員,對于藥品的適應癥、配伍禁忌、不良反應、藥代動力學、半衰期、體內分布、用法用量等專業因素認真地掌握。它不像一般消費品營銷,任何人只要掌握一定的營銷知識、營銷技能便可開展,醫藥市場營銷人員必須是專業人士,這是由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感和生命價值所要求的。

(2)復雜性:醫藥市場營銷的需求對象包含以下幾方面:處方醫生、藥店店員和一般消費者,由于受到產品類別的不同、處方醫生的處方習慣不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的差異和患者病情的差異,醫藥市場營銷的設計思路各不相同;另外,越來越多的新產品上市,加劇了市場的競爭性,營銷需要多層次、多角度考慮;再者,隨著社會化營銷的不斷發展,醫藥市場營銷也不斷推出新的營銷模式和新的思路。因此,醫藥市場營銷的設計與實施變得越來越復雜。

(3)特殊性:醫藥市場營銷的特殊性表現在:患者的消費需求大多是通過處方醫生開出的處方實現的,處方醫生是消費的載體,患者的醫藥消費是通過處方醫生實現的,是一種被動消費,這與一般的主動消費是完全不一樣的。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醫藥消費意識不斷增強,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無論在消費意識、消費數量方面,還是在消費質量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變。全國現階段醫藥消費總量為8000億,比30年前增加了幾十倍。過去人們在接受處方的時候不論是何種產品、哪個廠家的只要治療某種疾病便按方購買,現在的消費意識已有明顯改變,人們不僅要看什么產地、什么生產商、什么價格、什么包裝、有效期等消費細節,還要注意產品的品牌價值度如何。這是醫藥市場消費需求進步的重要表現,因此醫藥市場營銷要隨著消費需求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充分了解熟悉人們對需求的理性態度,不斷改變盲目依賴處方的習慣,促進醫藥市場需求的進步,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服務。

(4)差異性:醫藥市場營銷的差異性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消費者的年齡、文化與消費層次、城鄉區域的消費差別、產品的附加值高低與品牌價值度、營銷模式的設計等。由于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以來,出生率下降,老年人比例不斷上升,醫藥市場消費的結構主要以老年患者為主。文化層次、消費層次高的消費者更加注重療效好、安全性高的產品需求,城市與農村的消費需求差別很大,營銷的設計與組織需要嚴加區別,高附加值、高品牌度的產品需求大,產品周期長,消費者忠誠度高,市場營銷的延伸度長,醫藥市場營銷由過去單純事件營銷慢慢過渡到關系營銷、網絡營銷,并逐漸向綠色營銷方向發展。

(5)綜合性:醫藥市場營銷研究的對象是藥品,因為藥品的特殊性,導致進行醫藥市場營銷時需要更多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除了常規的營銷管理知識外,還包括患者心理學知識、藥品法規知識、常規的藥學知識和醫學知識,即在一般管理學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學習很多醫學、藥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

2 中醫藥知識產權類人才現狀分析

2.1 我國中醫藥知識產權類人才的培養狀況

我國知識產權法學專業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到目前為止,全國對知識產權類人才的培養狀況還不容樂觀,設置知識產權學院的高校有北京大學、上海大學、同濟大學、暨南大學和華東政法學院等五所高校,還有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設立了知識產權系。其中,除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和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成立時間較長(分別成立于1993年10月和1994年秋天)之外,其他院校的知識產權學院(系)都還是近兩年成立的新生事物,短期內還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據統計,我國目前高校中每年培養的知識產權法學專業的人才還不足千人,已經畢業的受過正規教育的知識產權人才總共只有2000人左右,上過知識產權選修課的學生不到學生總數的5%。這還遠遠不能滿足各行各業對該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的需求。

2.2 中醫藥知識產權類人才培養目前存在的問題

①對中醫藥知識產權類人才培養的緊迫性認識不足。②知識產權課程還沒有完全走進中醫院校。③中醫藥企業對知識產權類人才的培養態度不積極。④社會各界對中醫藥知識產權類人才的培養沒有形成合力。⑤缺乏必要的教材和合理的課程結構。⑥不注重對學生技術背景的要求。

3 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對策

3.1 增強產權國地位

總體來看,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擁有及利用上,不占優勢,而要增強我們的地位,至少使我們避免處于劣勢的地位,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力爭在國際上降低現有專利、商標、版權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二是力爭把中國占優勢而國際上還不保護(或者多數國家尚不保護)的有關客體納入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以及提高中國占優勢的某些客體的保護水平。從《伯爾尼公約》的修訂過程和TRIPS協議的形成歷史看,走第一條路幾乎不可能。

就第二條路來說,現有知識產權制度對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成果的專利、商業秘密等保護,促進了發明創造;現有知識產權制度對計算機軟件、文學作品(包含文字作品及視聽作品等)的版權保護,促進了工業與文化領域的智力創作。但在保護今天的各種智力創作與創造之“流”時,人們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忽視了對它們的“源”的知識產權保護,則不能不說是一個缺陷。而傳統知識,尤其是民間的表達成果,正是這個“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3.2 加強“地方傳統醫藥”的保護

“地方傳統醫藥”的保護,雖然亞、非一些發展中國家早就提出,卻是在1998年印度學者發現了某些發達國家的醫藥、化工公司把印度的傳統藥品拿去,幾乎未加改進就申請了專利這一事實后,在發展中國家引起了更大的關注。

第6篇

[關鍵詞]新環境;醫藥市場;市場營銷;課程體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0.164

1前言

目前醫藥市場營銷面臨的競爭來自于多方面的信息交流,一是經濟方面的影響,全球化的發展使得跨國公司日益蠶食我國的醫藥市場領域,二是現代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醫藥市場中的中、西醫藥產品、醫療器械的種類層出不窮,三是天然藥物的熱潮。這些對醫藥市場營銷課程體系的構建提出了新的要求,醫藥營銷人員不能只是具有醫藥市場和營銷的理論知識,更要有把握宏觀趨勢的能力。

2醫藥市場營銷課程體系的介紹

醫藥營銷是在對營銷行業細分基礎之上,依托市場營銷專業設立的專業培養方向。市場營銷專業是工商管理類專業群中的核心專業之一,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

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學生學歷要求在專科以上,不過目前少數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也有此課程;學生具有較高的倫理道德基礎、以摒棄目前存在的醫藥市場中用賄賂的方式換取良好的業績的現象。學生還應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創新以及積極進取精神。掌握有關于醫學知識和市場營銷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并且能夠熟練地使用各種辦公軟件,實踐能力和營銷業務的技能較強,在學生畢業之后能夠順利就業,或者能夠進入較好的公司從基層做起,努力工作后能夠擔任中高層管理者的職位。

3醫藥市場營銷課程體系構建存在的缺陷

3.1實踐教學不足

市場營銷專業屬于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專業,理論性偏弱,但是在學校的專業課設計中往往存在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軌,現在一般學校都與外校的企業建立了聯系,但是學生大多是在實踐周對企業走馬觀花地參觀一遍,并不能真正地融入企業的文化以及體會企業營銷策略的運用。

3.2課程涉及面廣,實質內容偏少

在課程設計上,現在的大學一般都會開設兩個方向的課程。一是市場營銷方向的課程例如《管理學》《經濟學》《經濟法》《消費者心理與行為》《市場營銷》《市場調查與預測》等,二是醫藥方向的課程例如:《疾病概論》《藥理學》課程的涉及面是較廣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授兩個專業的老師是分開的,因而教授的理論知識的交叉點就會減少,這在實際工作中是很不利的。因為不能把兩個方面的知識融會貫通。并且一般大學的課程理論都是淺層次的,如果學生不通過自己多讀書并且做深刻的理解的話實際工作中會發現與理論有很大的偏差。“由此培養出來的學生的在知識結構和專業素養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培養出來的學生也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醫藥市場營銷的人才”。

3.3培養模式存在缺陷

學校的課程所培養出來的知識合格的學生,而不是優秀的醫藥市場營銷的人才,這種狀況的出現與現在的培養模式有很大的關系。

學校的培養注重的是招生人數的多少,學生是否能夠順利畢業,但是對學生的就業關注較少,這是目前大學所存在的通病,因此在課程的設計上重理論的教學,輕實踐的運用,不能建立一個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模式。

其次大學的課程設計不能滿足“因材施教”,隨著互聯網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學生例如90后、00后的學生對自我的認知更加明確,他們需要的是對自己進入社會有用的知識體系,過于呆板的教育模式知識打壓他們學習進取的積極性。

4對醫藥市場營銷課程體系構建的建議

4.1豐富課程體系,重視實際內容的教學

對于醫藥市場營銷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公共類的課程(一般學校都會重視這類課程)、學科基礎類課程(包括醫學類課程和市場營銷的課程)、實踐類的教學(包括軟件的應用spss的操作、高級Excel、辦公軟件等)其中對于學科類課程應該重視兩門專業的交叉部分,要融會貫通。正如彼得·杜拉克對知識的創新的獨特見解“知識的創新幾乎很少是基于一個因素而是多種不同知識的聚合”。[2]

4.2豐富選修課的種類

除了以上的課程體系,學校的進行課程設計的同時要結合醫藥市場營銷學生的特點和學生的興趣開展一些有助于學生理解他們專業的一些選修課,還要注重實用性和針對性。選修課程增加一些實踐培訓的課程、一些互動活動、增加一些趣味性游戲、投資理論等提高學生的對醫藥市場營銷專業的興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3改變傳統的培養模式,實踐與教學相結合

學校應該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不應該只是學生在實習周的時候對企業走馬觀花的參觀,應該建立學校和企業合作的課程,聘請一些企業的營銷人員為學生講授實踐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合作的企業能夠為在校學生提供一些崗位,讓學生整體把握理論與實踐的區別于不同;并且讓企業進行教學質量的評估工作。采取以上方法既有利于學生在工作中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時也有利于學校關注學生的就業,最終建立起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模式”。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在社會中工作都是“以能力作為本位,然后強化他們的技能的訓練”。

4.4改善教學方式、增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學校要積極招賢納士,通過培養與引進兩種方式相結合,建立雙師隊伍結構。雙師隊伍指的是校內的教職人員與企業的市場營銷工程師。通過采取校內外培訓相結合的方式,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提高教職理論,進而建成由專人骨干老師和企業工程師技術人員組成教學水平高,為專業持續穩定的發展提供保證。

5結論

雖然目前存在的課程體系與企業的需求不協調,醫藥市場營銷的學生能力不足的現象較多等問題,結合目前存在的問題,給出一些具體的建議,希望學校能夠在教育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學生的就業放在首位,能夠為醫藥企業輸送更多的優秀的醫藥市場營銷的人才,滿足醫藥企業的需求和市場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官翠玲.醫藥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之研究[J].中醫教育ECM,2008(12). 

[2]彼得·杜拉克.創新與企業家精神[M].1版.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140. 

[3]張睿智.醫藥市場營銷課程體系構建[J].商屆論壇,2012(7). 

[4]楊家林.構建全新醫藥營銷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職校論壇,2009(9). 

[5]王啟鳳.討論醫藥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2(4). 

第7篇

一、中國醫藥終端形態

近年來中國醫藥市場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好現象。無論是醫藥市場的經濟理論家還是實踐者,紛紛對中國醫藥市場的現狀和未來走勢獻言,這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現象。

目前大多數行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醫藥市場結構分為:第一終端、第二終端、第三終端。第一終端主要是指二級以上的醫院;第二終端泛指城市藥店;第三終端泛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場所,其范圍包括:縣以下鄉鎮衛生院、農村衛生所以及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城鄉結合部的衛生所、私人診所、廠礦企業門診部等。

當然也有部分專家和學者認為第三終端的概念不清晰,提出所謂終端:是指直接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醫院、藥店、診所等單位。國家將其分為醫院和藥店兩大系統,醫院系統歸衛生部管理,藥店系統歸SFDA管理。

筆者認為鑒于中國的國情,中國13億人口有著9億農民,在農村的城市化遠沒有達標的時代,將農村的醫藥市場單獨出來組成一個終端范疇是完全有必要的,至于將一些廠礦企業醫院、一級醫院、衛生所、民營診所也列入第三終端范疇是由于這些領域涉入者少、受關注少、營銷資源配備少等因素導致其可作為一個細分市場。醫藥企業或者商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針對第三終端制定適合自己的戰略戰術,可以進入該領域也可以不進入該領域!但第三終端是客觀存在的!

現在有不少制藥企業、醫藥批發商業關注第三終端,同時真真切切的在第三終端中耕耘收獲。2005年蜀中藥業集團的銷售額年增長率超過了30%,其整體銷售額中有30%以上是在農村醫藥市場實現的,也就是第三終端的范疇。2005年蜀中阿莫西林膠囊的銷售數量達40億粒,占該品種全國市場的3成以上,氨咖黃敏膠囊、板藍根顆粒、多酶片、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和氯芬黃敏片的銷量也居全國第一,各品種在農村市場的銷售額均占全國總市場的80%以上。蜀中藥業現已成為中國知名的普藥企業之一。

無論大家如何討論第三終端,它確實存在,它不因人的意志而轉移,它是中國特色的醫藥細分市場,它確實可以給予辛辛苦苦的耕耘者真誠的回報。誰能為中國第三終端的主要部分農村醫藥市場提供價廉質優的藥品、提供百姓放心、提供百姓用得起的藥品,他就是民族的英雄!袁隆平解決了中國人,尤其是農民的吃飯問題,接下來誰又能夠解決農民的健康用藥問題?誰是第二個蜀中藥業呢?

筆者在研究中國醫藥市場各種終端形態時,發現診所一直是被人忽視的部分,或者將其歸納在第三終端范疇中!然而,從各種數據、國家宏觀政策、以及發達國家醫藥市場的特點發現,診所,作為未來重要醫藥市場組成部分,將成為醫院、藥店、農村市場之外的又一個規范的中國醫藥終端市場!它是中國醫藥市場的藍海——第四終端在期待中覺醒、在艱難中前進!本文將就診所這一終端形態予以刨析,希望能夠拋磚引玉,供各位同行參考討論。

二、目前國內診所概況

提到診所,不管是醫藥業內還是業外,人們始終對其存在的必要性持懷疑態度的!也許是中國目前的“黑診所”也就是無證診所太多的緣故,據權威機關報道,2004年中國清理整頓私人診所的數量達到約2.5萬個之多!

無證診所不僅數量多,而且分布廣。近年來,政府有關部門多次清查和打擊無證診所,但收效甚微。無證診所為什么會產生?為什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我國醫藥市場近20年來得到了迅猛發展,全國醫藥產品的銷售額年平均增長為13.5%,2005年我國醫藥工業生產總值約4700億元人民幣,我國的醫藥市場已經頗具規模。

雖然我國的醫藥市場經濟體制正在逐步形成的過程當中,但當前醫藥衛生體制的改革相對落后于經濟體制改革總體進程,衛生事業發展還是相對滯后,我國億萬人口離“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還有差距,這些都導致我國正常渠道的醫藥供給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

美國國民生產總值(GDP)中用于投入醫療的比例高達15%左右,我國的GDP總值投入醫療衛生事業的比例也只有不到5%,而我國人口總數又是美國的4倍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消息,中國衛生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倒數第四,居第188位;中國人口占全世界的22%,衛生投入卻僅占世界衛生總投入的2%。診所正是這種中國特色的國情下的產物,而無證診所正是在正常診所的數量、質量等還不具備完全彌補國家衛生機構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的一種必然的過渡產物。

盡管由于診所業的種種不規范性的存在,但診所作為中國醫療衛生機構的一種,是重要的一種,是關系國家衛生體系健全的關鍵部分。

1、規模

從中國權威統計公報中可以看出,從2001年到2005年我國民營診所保持著13萬家的規模,約占中國衛生機構總數量的50%!這還不包括一些公立的診所。從數量上看,診所作為一種重要的國家衛生機構組成部分,彌補了國家由于財力問題對醫療投資的不足。而我們熟知的第二終端即各種藥店的門店也就20多萬家。因此,從規模上看,診所,這一被人忽視的醫療業態足夠形成一種終端形態。

2、贏利狀況

以深圳市的醫療格局為例,深圳約七成民營醫療機構包括診所,經營持平、虧損或者面臨倒閉。據深圳市衛生局統計,2005年該市共有民營醫療機構956家(醫院52家,診所門診部575家,醫務室329家),占該市醫療機構總數的66.9%。而目前,深圳市尚有18家民營醫院、572家診所門診部已獲批準正在籌建中,新增診所、門診部及醫院80%以上位于當前醫療資源較缺乏和勞務工集聚的寶安、龍崗兩區。深圳市的民營醫療機構的數量和市場份額在全國是最大的,但該市已開業的社會醫療機構中,30%盈利,30%持平,30%虧損,10%面臨倒閉。民營醫院的病床平均使用率僅47.25%,甚至有些僅為5.2%。

診所的贏利普遍不高與多方面的因素有關。

要創辦民營醫療機構首先要取得衛生部門的執業許可證,然后按照設立公司的手續到工商部門進行登記,所以稅務部門也就按照服務業的標準對民營醫療機構進行征稅。根據調查,公立醫院的政府財政補貼大概要占到總收入的8%-10%,且沒有稅負。而民營醫療機構在承擔8%左右的稅收負擔的情況下并不能享受國家財政補貼的,因此,民營醫療機構的成本至少要比公立醫院高15%。同時,民營醫療機構的收費一般要比公立醫院少5-10%,總體來看,民營醫療機構要比公立醫院的毛利低20%左右。此外大多數民營醫療機構不能入選國家醫保合作單位,尤其是診所。

另外,診所贏利水平較低的另外一個原因可能與老百姓的態度有關。由于診所沒有大牌專家,同時黑診所的事件層出不窮,導致診所等民營醫療機構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較低。國家衛生統計信息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民營醫療機構雖然數量較大,但其診療人次卻僅有全國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數的3%。

3、診所人員素質

調查報告顯示診所的從業人員素質較低,診所的聘用人員中,有50%的人員來自鄉鎮衛生院、企業醫務室、一級醫院等,相當部分的診所醫師或護士沒有達到衛生部醫師及護士資格考試的要求。同時國家的醫務工作人員的再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現有的公立醫療機構,截止2005年底,全國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93.8萬人(其中:執業醫師155.6萬人),注冊護士135萬人。由于現有的這些專業的醫療衛生從業人員較少到民營醫療機構尤其是診所中工作,而培訓資源又不能有效的落實到診所的衛生從業人員,導致診所的醫療服務水平遠低于公立醫院。這與國外的診所有很大的區別。

美國的醫院有公私立之分。公立醫院包括各級政府和公立大學辦的醫院,由政府撥款,占美國醫院總數的約30%;私立醫院有非營利性和營利性之分,分別占醫院總數的約55%和約15%。非營利性醫院一般由私立大學、宗教團體及其他非營利組織經營;營利性醫院主要服務對象是具有支付能力的患者。美國大多數醫生擁有自己的診所,承擔門診治療。他們一方面在醫院從事工作,另外一方面則經營自己的診所。因此,美國的診所業極為發達,他們的從業人員素質極高,老百姓也賦予了較高的信賴度。

4、診所經營特點

中國的診所在經營上有自己的特點。由于中國還沒有進行醫藥分家,一個診所就相當于一個小型醫院或者一個衛生院,但其又具備藥店的屬性,診所的贏利主要通過藥品的買賣,同時收取象征性的治療費。因此,中國的民營診所有13萬家,就相當于有13萬個藥店門店,而這些門店是具備開處方的門店!但目前中國的診所絕大多數還是孤軍奮戰,艱難經營,有些診所通過與退休的名老醫生達成合作協議,通過他們吸引患者,同時通過患者購買藥品或者接受簡單治療獲取利潤。如果能夠在這些診所中進行規范管理,組成一定規模的連鎖業態,將是未來中國醫藥市場的一匹黑馬!當然前提是中國的醫藥分家還沒有實施。

三、診所業態發展的展望

1、診所的定位

診所應該視同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為老百姓提供快速、安全、有效、便宜的初級健康醫療服務。

2、強化政府對診所的管理

健全診所的準入機制,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任何機構或個人滿足市場準入條件,就應該允許其進入醫療衛生服務市場;

建立政府服務機制,將診所視為關系民生的重要醫療機構,從政策上鼓勵和支持診所的正常發展,提供優良的政府服務系統;

健全診所監督機制,嚴格監督管理診所的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規范診所的經營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健全診所醫療人員的再教育機制,提高診所醫療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鼓勵離退休老醫生發揮余熱,參與到診所的醫療工作,為診所的醫療人員提供業務指導的同時為民眾再服務,鼓勵新畢業醫療人員參與到診所的工作,在診所中鍛煉和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3、拓展投資渠道有序發展診所業態

國家應加快對民營醫療機構的監管和服務機制,吸引各類社會資本的投資渠道,以多元化的投資方式促進各種民營社會醫療機構的建立,這樣既可以減少政府投入,又充分運用了民間資本。

診所的投資小,需要的設備和人員少,對設備和人員的要求也不高,國家應該考慮建立國有診所系統,提供健康咨詢和治療小病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新型形成和發展模式,引導社會資本以更快的速度進入診所行業。

4、加強民眾教育

診所本身加強品牌建設,鍛煉內功,提供自身的素質,整合各種社會資源,與政府共同倡導“大病近醫院、小病進社區進診所”,為診所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加強診所在老百姓中的專業地位,為醫療資源合理的利用奠定扎實的基礎。

5、制藥企業參與診所建設

公立醫療機構能夠執掌中國醫藥市場的牛耳,與制藥企業的積極配合是分不開的!如果制藥企業能夠將一部分財力物力人力用于診所市場,一方面診所能夠得到更快發展的機會,同時企業也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希望之火

2005年各個地方都在采取多種辦醫模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醫療事業,并逐步放開社會醫療機構數量。深圳市規劃民營醫療機構要在短時間增至1600家,到2010年社會醫療機構門診量的市場占有率達30%,住院量達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碌曲县| 秦皇岛市| 德化县| 栾川县| 长兴县| 宁陵县| 任丘市| 眉山市| 双流县| 安宁市| 剑阁县| 夏津县| 广丰县| 吉木萨尔县| 玉林市| 正蓝旗| 达孜县| 沾益县| 寻乌县| 巴青县| 台北市| 民权县| 屏东市| 越西县| 马公市| 志丹县| 龙山县| 丹寨县| 石嘴山市| 双辽市| 阿勒泰市| 泰兴市| 阜宁县| 双城市| 南部县| 佳木斯市| 赣州市| 临沭县| 宁蒗| 吴桥县|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