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基礎護理的標準范文

時間:2023-09-25 11:26:57

序論:在您撰寫基礎護理的標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基礎護理的標準

第1篇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2.033

護理學基礎護理專業最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護理學基礎實踐技能考核是檢驗護理學基礎教學的重要手段。實訓是技能形成的基礎;考核是促使技能掌握的催化劑。學生能否熟練地掌握護理操作技能決定著其畢業后能否勝任護理工作,只有規范化的考核模式才能體現出學生?Σ僮骷寄艿惱莆粘潭取N倚T諢だ硌Щ?礎實踐教學考核過程中形成了一套標準的考核模式,現介紹如下:

1 確定考核項目

(1)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實踐項目有幾十項,根據實訓場地、實訓物品及耗材的消耗情況,確定了麻醉床、無菌技術、穿脫隔離衣、口腔護理、輪椅運送法、鼻飼、洗胃法、女病人導尿術、大量不保留灌腸、藥液抽吸法、皮內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內注射法、靜脈輸液法、生命體征測量、吸痰法、鼻導管吸氧法、臥有病人更換床單法、皮試液的配置等18個考核項目。

(2)通過向我校的實習單位分發調查問卷確定在臨床工作中需要護生掌握的操作項目。選擇我市的5家三級甲等醫院為問卷調查單位,向臨床一線的護士及護理部分發問卷400份,收回問卷396份,有效回收率99%,有效問卷中90%認為鋪床法可不做考核要求,學生只要會正確的折角手法就可以,因為臨床中的鋪床基本上都是護工在完成,所以將各種鋪床法從考核項目中去掉。97%認為現在臨床中靜脈留置針、輸液泵應用廣泛,在護理技能考核項目中應該有所體現。

現結合學校的教學實訓條件和臨床的對護生技能情況的需求情況,最終確定無菌技術、口腔護理、鼻飼、女病人導尿術、大量不保留灌腸、皮內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內注射法、靜脈留置針輸液法、吸痰法、鼻導管吸氧法等11項考核項目。

2 完善考核標準

以往的操作考核中采用的考核標準主要來源有

(1)臨床護理三基操作篇中相關項目的評分表:此類評分表是我們臨床操作的指南與標準,但是流程步驟過于籠統,操作細節沒有細化,在考核學生時不是很實用。

(2)基礎護理技術實踐指導教材上的評分表:此類評分表緊緊圍繞基礎護理技術教材上的操作流程,相比三基操作篇每個步驟都進行了細化分解,同時增加了每個步驟所要達到的技術要求,但是沒有具體的分值配比,考核時每個老師的扣分就不一樣,平行班級的操作考核成績缺乏可比性。

(3)歷年江蘇省護理技能大賽的操作評分表:此類評分表要求操作者對本項操作的掌握程度很高,適合于技能大賽選手,但是在學校的一般性考核中使用,學生普遍達不到這樣的高標準。因護理技能大賽的比賽項目有限,所以此類評分表數量不是很多,不能滿足考核的需要。

結合上述三類評分表的特點,在此基礎上編寫出適合我校實際操作考核的評分表。參加編寫考核標準的人員,盡可能的貼近臨床。應多參加臨床實踐活動,更新觀念,引領學校臨床實踐教學快速發展,縮短其于臨床實際操作的距離。以臨床護理三基操作篇為藍本,參照基礎護理技術實踐指導教材上的操作流程,將步驟具體細化分解,并且結合歷年省護理技能大賽使用的操作評分表,給每一步驟配以相應的分值,以增加評分表的實用性,最后將所有確定考核項目的評分表匯總在一起,裝訂成冊。

3 統一考核方法

因目前招生人數逐年增加,教學質量如何保證是一個問題,對學校在教師少、學生多的情況下完成學生實踐教學任務是一個考驗。

以往的護理學基礎實踐技能考核,考慮到考核人數多,考核時間長,考核任務重等特點,每個班由任課老師自行安排考核項目,形成考核分數,每個學期因教學時間的限制,一般考核1到2項操作,采取的方法是必考取1項,抽考1項,兩項操作的平均分即為該生本學期的技能考核成績,納入護理學基礎期末總評成績,此種考核方法的缺點是

(1)首先同一年級操作考核項目不統一,同時是本班護理學基礎任課老師考核,考核的客觀性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平行班級的考核成績缺乏可比性。

(2)該項操作考核后,學生即失去了練習的動力,其他操作練習的積極性不高。

(3)因實際操作考核中護理實訓技能的考核時間較長,因教學安排的技能考核時間有限,所以考核時不能全面反應每位學生的操作水平。只能在流程上和重要的步驟上考核,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愛傷觀念、無菌觀念等方面不能做到很好的觀察,不能真正反應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合以上考核方法的缺點,改進考核方法,即采取過程性考核和終末考核相結合的一貫式考核方法:

過程性考核即在護理學基礎開課的學期同一年級選定相同的考核項目,在該學期中選定一周為考核周,全體護理學基礎任課老師都參與,任課老師和任課班級交叉考核,可達到體現考核的公平性,同一年級的操作考核成績亦可有所比較。考核成績記錄下來納入護理學基礎的期末總評成績,同時因是全年級同時考核,對考核中成績特別優秀的,將頒發技能操作能手的獎狀。這種用特定的考核時間、考核場地、考核人員的考核方法,學生對考核的重視度及練習操作的積極性都有所提高。

終末考核即在學生下點實習前,護理學基礎確定考核的項目中采取隨機抽取的方式,選三項操作進行考核。進行終末考核的條件是,必須每個學期都進行過程性考核,并且考核成績有效的同學才能參加,三項操作考核成績都合格的才可下點實習,如果有項目成績不合格的將安排其進行相應的補考,直至補考成績合格才予以下點實習,同時對于三項考核成績都達到優秀的同學,可以頒發技能操作標兵的獎狀,優先安排實習單位。

采用過程性考核和終末考核相結合的一貫式考核辦法的優點有

(1)實現考核目標。每個學期技能考核實行必考和抽考項目相結合的考核方法,在實習前能完成十幾項操作項目的考核,在臨床實習前還將進行技能項目的抽考,兩種考核形式相加,完成所有的考核項目。

(2)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每學期都要進行相應項目護理技能的考核,學生平時練習有了考核的壓力,同時臨床實習前還要進行護理技能的抽考,通過才能進行下點實習,在平時的練習中,學生就會端正自己的練習態度,認真參與到平時的實訓練習中,練習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2篇

[摘要] 高等教育專業認證是高等教育外部質量保障的有效手段。本文闡述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護理學)中有關基礎醫學教育教學要求的內涵和意義,提出重組教學內容,開展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減少課堂講授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改革教學方法,突出啟發式教學;優化基礎醫學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學生科研五個方面的改革思路。以期保證護理專業通過認證,培養國際化護理人才。

[關鍵詞] 專業認證;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護理學);基礎醫學;教學改革;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11(b)-0144-03

Study on the reform of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unde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tandards (Nursing)

ZHAO Wanhong ZHU Ming'an YAN Hongchun ZHU Kegang

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Hubei Province, Shiyan 442000, China

[Abstract] 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guarantee of higher education external quality.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demand for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unde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tandards (Nursing), summarizes the five following aspect of reforms: taking the content of recombinant education, making education reform by selecting organs as the center; reducing the time of classroom lecture, improving the time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 outstanding heuristic teaching; optimiz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basic medicine; enhancing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ll these reforms can make nursing be through the authentication and culture international nursing talent.

[Key words] 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tandards (Nursing);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ternationla

[基金項目] 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湖北醫藥學院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12015)。

[作者簡介] 趙萬紅(1970-),男,陜西寶雞人,醫學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藥理學及醫學教育研究。

通訊作者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實現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高校內部的自我質量保障是核心,外部的質量保障也不可或缺。同時,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專業教育和專業人才的跨國流動日益頻繁。20世紀末,高等教育專業認證作為高等教育外部質量保障的有效手段以及人才國際化的重要保障被引入我國[1-2]。

醫學類專業認證最早開始于2006年。其中,《護理學專業認證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于2009年初步制定,并于2010年首先在吉林大學進行護理專業認證。截至目前,有6所高校的護理學專業通過認證。普遍認為,專業認證很好地促進了現代護理學教育觀念的傳播與更新,促進了內外結合、多元主體參與的醫學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和模式的構建與完善,促進了護理學院辦學水平的提高和學校整體的發展[3-4]。鑒于此,本文對《標準》的有關內涵進行剖析,對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進行探討。

1 重組教學內容,開展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改革

《標準》提出,“積極開展課程改革,注意將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整合”、“對醫學基礎課程,鼓勵開設包括基礎各學科內容的創新性、整合性課程”[5]。

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強調本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很少注重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系;同一系統的不同內容分布在不同的學科,教授時間相距較遠,前期知識容易遺忘,需要重復講授的內容較多;教學時數過多,教師、學生負擔較重,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很少;前期教學不是以為后續課程打基礎和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為主要目的,學習內容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這種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新時期護理人才培養的要求,不能滿足《標準》的要求。因此,必須進行課程內容的整合,優化課程體系。

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1993年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推薦的課程模式之一。在教學內容上,可以按照“形態功能疾病藥物治療(藥理)”的認知規律,將組織學、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等學科的內容按系統重組為若干個模塊,采用模塊式教學,如呼吸系統模塊:呼吸系統的正常結構(宏觀和微觀結構,包括解剖學和組織學)正常功能(生理)異常結構(病理)異常功能的形成(病理生理)治療(藥理)。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按照系統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授課學時,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需要克服的困難是:缺乏合適的優秀教材;需要打破現有以學科劃分的教學單元——教研室,增加了教學準備和組織管理的難度;需要建立新的考核評價體系[6-8]。

2 減少課堂講授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時間

《標準》要求,學生“具有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基本能力,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健康保健需求”[5]。

現行護理專業本科教學計劃,周學時在25~30之間,平均每天5~6學時,再加上學生的業余活動,學生很少有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突出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學生不需要過多的思考,只需要被動的接受,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居于較次要地位。所以,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力求涵蓋書本的全部內容,充分利用學生的有限學習時間,很少留給學生自學時間,非常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顯然,這與當前醫療行業對護理人才的需求、與《標準》的要求、與人才國際化的要求都是不適應的。而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前提是要給學生學習時間。因此,必須修改課程計劃,減少講授學習,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可以結合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改革進行,減少不同學科間重復內容的講授。修改的基本原則是保證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主要由教師講授。當然,自主學習不是教師放任不管,學生自由的可學可不學,而應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設定學習目標和靈活的考核方式,教師做好引導,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大力開展教學方法改革,突出啟發式教學

《標準》要求,護理學院(系)必須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中心和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改革,關注溝通協調能力的養成,注重批判性思維和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關于教學方法,鼓勵應用討論式、案例式、問題式等啟發式教學方法[5]。2009年,教育部、原衛生部頒布的《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也有一致的要求。

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千百年來,在各行各業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護理學專業人才的培養中也不例外。然而,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只要求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基本技能,還要有創新思維和自我發展能力以及溝通協調能力。護理人員也不是簡單的分發藥品、換藥和打針,還要指導患者就醫治療全過程,要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要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良好的護理在患者身心恢復健康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注重啟發式教學。當前,主要的教學改革有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以案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case-based learning)、以資源為基礎的教學模式(resources-based learning)、以研究為基礎的教學模式(research-based learning)、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模式(task-based learning)和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team-based learning)等[9-10]。這些模式各有特點,但共同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各院校、不同學科可根據實際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4 優化基礎醫學課程實踐教學體系

專業認證的關鍵在于專業教學是否適合學生畢業后進入該領域從事專業工作的要求和期望,是否符合該專業資格證書或執照的申請條件?!稑藴省氛n程計劃要求具有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在課程計劃中明確實踐教學環節,在主要課程中對護理專業實踐做了具體的要求。對醫學基礎課的要求是“課程計劃中必須安排必要的醫學基礎課程,為學生學習護理學專業課程打下基礎”[5]。

在以往的課程計劃中,對基礎醫學實踐課的要求與臨床專業相似,安排的實驗內容和實驗學時也相似或略少,都包括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探索性實驗等。筆者認為,按照《標準》的要求,基礎醫學主要是為護理學專業課程打基礎,對實踐要求不高;護理專業畢業人員從事基礎醫學教學、科研的人員幾乎沒有;在護理工作中,也很難用到與基礎醫學實踐有關的技能。所以,護理學專業基礎醫學實踐教學的要求相比臨床專業應大幅降低。當然,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掌握基礎醫學知識角度來說,基礎醫學實踐教學也是必要的。但應該主要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幫助學生掌握基礎醫學理論,同時兼顧學生的能力培養。減少實踐教學時數,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或增加專業課的教學時數。

5 加強學生科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標準》要求,護理學院(系)必須將科學研究活動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采取積極有效措施為學生創造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與條件。提倡教師將科研活動、科研成果引入教學過程,通過科學研究培養師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道德。必須制定政策鼓勵教師或以學科為單位的教師團隊開展具有護理特色,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的科學研究活動[5]。這說明,《標準》主要要求學生多參加和護理專業課程有關的科研活動,而對于與基礎醫學有關的科研活動,主要是提倡,而非必須。所以,應該鼓勵有能力有興趣的學生申請有關基礎醫學的學生科研項目,或參加基礎醫學教師的科研活動,以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思維、方法和道德,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護理專業人才。但在參加科研活動過程中,應該更多地關注科研過程,關注科研能力的訓練,而不是結果,畢竟學生的精力、基礎有限,而且學習重點并不在于此。當然,對于學生的科研也應該有激勵機制,否則,學生缺乏興趣,培養目標難以實現。

總之,專業認證是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與國際接軌,滿足社會需求的必經之路?,F行基礎醫學教育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吸收國內外教學改革的優秀成果,建立新的課程體系,采用啟發式教學,優化實踐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具有特色鮮明的護理學教育發展道路,通過常規化的護理專業認證,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國際化護理人才[11]。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S].2010.

[2] 袁東敏.我國高等教育專業認證發展之路徑選擇—基于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視角[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 12(4):86-89.

[3] 吳云,付麗.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專業認證的現狀與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2):207-209,220.

[4] 陳敏,邱偉華.美英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比較[J].復旦教育論壇,2013,11(1):92-96.

[5] 教育部高等學校護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護理學專業(試行)[S].2009.

[6] 沈杭麗,盧丹,羅東曉,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護理教學模式的探討[J].浙江臨床醫學,2011,13(9):1061-1062.

[7] 張萍,解玲.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科學進展,2012,18(4):381-382,384.

[8] 何云,周曉帆,郝嘉.以消化系統疾病為例淺談器官系統教學模式的改革[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5):1057-1059.

[9] 趙萬紅,龔應霞,藍星蓮,等.藥理學PBL教學實踐與評價[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8):997-1000.

[10] 藍星蓮,潘龍瑞,于龍順,等.藥理學教學中PBL教學法的應用與比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2):27-29.

第3篇

標準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P) 又稱模擬患者,就是經過培訓,能夠穩定、逼真地模擬臨床情況的人,具有模擬患者、考核者、指導者職能的正常人或患者[1]。SP教學自 20世紀 70 年代在在國外醫學教學中早已開展應用, 國內也開始有多數院校將SP運用于醫學教學和考核中[2、3]。基礎護理學實訓課程是護理專業教學的基礎和核心,是連接臨床的橋梁課程。我校在本科護理學生基礎護理學實訓課程中開展以學生作為標準化患者(students standardized Patient,SSP )教學,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校14級護理本科學生70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生61人,男生9人。按學號將學生編號,根據隨機字母表,將70名學生按學號分為2組。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實驗組 35 名,男3名,女32名;對照組35名,其中男4名,女 31名。兩組學生年齡、性別、學習成績等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使用傳統的實訓教學方法對兩組學生進行備用鋪床和無菌技術教學,教學結束后對比 2 次操作考試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無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實驗組

1.2.1.1標準化患者選取和培訓 從13級護理本科學生(已經學習護理學基礎)中選取7人,他們愿意參加SP培訓,有一定表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操作和理論成績優秀的學生。本研究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選取《基礎護理學》課程中部分章節的實驗內容編制劇本,包括臥床患者更換床單,口腔護理、青霉素皮試、肌肉注射和靜脈輸液。請臨床護理專家和指導老師共同制定和修改。在開課前這7名SSP與授課老師在一起接受SP的培訓,讓學生接觸標準化患者的培訓,培訓時間為2w。培訓內容包括5個方面:SP的概述、劇本的解讀、角色培訓、臨床觀摩、實習演練。

1.2.1.2 SSP教學的實施 每個項目實訓教學前1w, 組織講課教師與SSP共同備課,授課教師與SSP根據實訓項目教學劇本演示該實驗項目,其他指導老師和SSP對其演示進行糾正和補充。上課前把實驗組分為5個小組,每組7人。授課教師與1名SSP配合演示實訓內容并進行講解,然后每組分配1名SSP進行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最后教師、學生和SSP一起總結點評。

1.2.2對照組 采用傳統實訓教學法,分為5個小組,每組7人,老師示教講解-學生練習-學生回示教,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1.3評價

1.3.1實訓技能考核 實訓教學結束后進行技能考核,監考老師統一培訓統一考核標準,并統一使用《基礎護理學操作考試評分標準》進行評分。

1.3.2標準化患者教學效果調查問卷 自行設計并由專家審閱。課程結束后,采用問卷法進行調查。問卷包括7個條目,每個條目有贊成和不贊成2 項。共發放問卷35份,回收35份,有效率 100%。

1.4統計學方法 對資料檢查核對后,將數據輸入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2 結果

2.1兩組學生技能考試成績比較 見表1。

2.2 35名實驗組學生對SSP教學效果的評價 見表2。

3 討論

3.1 SSP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護理操作技能 本研究顯示,與傳統的教學相比,SSP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護理操作技能(表2)。這與胡增青[4]和Yoo[5]的研究相一致。醫學院校生源增多,臨床資源不足和患者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如何能讓學生準確掌握操作技能,是醫學院校面臨的棘手問題。傳統的技能教學是讓學生機械的反復練習,學生沒有主動思考的愿望,學生并不深入了解操作的目的,比如不同年齡病情的患者,護士應該怎樣調節滴速;青霉素皮試后護士應該給患者告知哪些注意事項等。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傳統課堂學生面對的模具或是模型人,不能對學生的操作做出反應,限制學生的思維和操作。SP教學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接近真實的模擬環境,能表現出患者的一些癥狀體征,學生能與SP進行互動和溝通,促進學生思考,對自己的操作進行反思,加深記憶。傳統教學操作練習時,老師是主要的指導與糾正者,由于學生人數多,老師很難糾正每個同學的操作。SSP作為指導者,與教師一起指導學生,使學生的操作更準確。

3.2 SSP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社會的進步與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對護士的服務要求越來越高,要求護士在臨床工作中有嫻熟的技能時也要有較高的人文素養。88.57%的學生認為SSP教學可以提高與患者的溝通能力。這與聞彩芬[6]和李沛霖等[7]的研究相一致。在進行SP教學過程中,學生想要完成操作,需要跟SP有良好的溝通,如核對患者,靜脈穿刺沒有一針見血,口腔有潰瘍的患者因為疼痛不愿意去做口腔護理等臨床問題出現,學生要運用綜合所學的知識向患者解釋、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尊重患者,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患者做操作增加愛傷的觀念,提升對患者的人文關懷。通過SSP教學,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機會與患者交流,從而使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得到提高,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3.3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88.57%學生認為SSP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80%的學生提高了主動學習的能力。SSP教學讓學生和患者有交流,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臨床中,避免了枯燥的練習,促進主動學生的學習。

第4篇

關鍵詞:簡易標準化病人 護理實驗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06

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指經過標準化、系統化培訓后,能以復制方式準確表現同真實病人近似情形的健康人,發揮模擬病人、評估者和指導者3種功能,具有一致性、反復使用性和良好依從性等特點[1]。在國外,將SP應用于醫學教育中已接近半個世紀,主要應用于各醫學類專業學生的臨床技能的訓練與考核中[2]。1991年,StillChinman PL 把該方法引入我國[3]。但是,由于規范化培訓及采用SP 教學對于普通醫學院校來說無疑是較大的難題,國內外一些學者吸取SP教學的精髓,采用培訓過的醫學生作為SP,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將其定義為簡易標準化病人(simple simulation patient,SSP)[4]。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主要為學生提供從事護理工作必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實踐技能和基本情感,具有很強的實踐應用性。傳統的《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多為演示性教學,操作教學對象往往是沒有情感,沒有反應的模型人,這使得護生的思維、職業素質及臨床實驗能力的培養受到了局限[5]。鑒于我國醫學教育體制的特點及社會對護生綜合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為探討簡易標準化病人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可行性和效果,筆者將SSP引入《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并與傳統實驗教學法相比較,效果良好?,F報告如下。

1 研究對象

選擇邵陽醫學高等??茖W校2011級三年制統招護理??茖W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護理8班55人作為對照組,12班護理57人作為實驗組,共計112人,均為女性,年齡17~ 20 歲,已完成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兩組學生在年齡、入校成績、基礎理論課成績、理論課與實驗課課時安排、授課教師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研究方法

2.1 準備階段

2.1.1 SSP的選擇

從我校2010級3年制護理專業中選取12名學生進行SSP培訓,選取要求:①自愿參加;②已完成護理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的學習,具備一定護理專業技能;③具有一定表演能力;④有良好的語言表達及應對能力;⑤工作認真、守時。

2.1.2 編寫SSP模擬病例

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結合護理操作中的重難點,在附屬醫院選擇臨床典型病例,并經基礎護理教研室全體教師集體備課,進行標準化處理后形成SSP模擬病例。

2.1.3 SSP的培訓

教學前2周向SSP志愿者發放模擬病例,并組織觀摩臨床典型病例1-2次,了解病人內心感受和心理變化,感受病人語言、肢體、情感。教師指導被培訓者扮演模擬病例中的病人角色,還可強化模擬某些特殊病人如恐懼、憂慮、憤怒、不合作等。

2.1.4 教學前準備

教學前1周向學生發放模擬病例,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病例進行討論,并熟悉所涉及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

2.2 實施

對照組采用傳統實驗教學法,即以教師講授為主,結合模型人示范操作,學生在實驗室練習。實驗組采用SSP輔助教學法,即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簡短講解后,1名SSP模擬病人角色,教師演示護理人員示范正規的操作流程。學生分組,每組配備1名SSP,完成模擬病例的相關護理,最后由教師、學生共同總結。

2.3 評價方法

2.3.1 技能考核成績

課程結束后,兩組學生應用傳統實驗考核方法進行統一操作考核。監考老師經過培訓,統一使用我?!蹲o理學基礎操作考試評分標準》。每項操作按百分制計分,各項操作成績相加取平均分即為操作考核成績。

2.3.2 學生教學評價問卷調查

課程結束后,向學生發放自制問卷,了解學生對兩種方法的滿意程度。問卷設計8個條目,設“是”、“一般”、“否”3項。共發放問卷116份,回收有效問卷116份,有效回收率100%。

2.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P

3 結果

3.1 2組學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表1)

表1 2組學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人數\&成績\&實驗組\&57\& 86.52±3.87\&對照組\&55\&82.04±5.11\&t值\&\&6.14\&P\&\&

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學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有顯著性差異(P

3.2 2組學生教學評價調查問卷比較(表2)

表2 2組學生教學評價調查問卷比較(人,%)

[[項目\&實驗組(n=57)\&對照組(n=55)\&χ2 值\&P\&是 \&一般\&否\&是\&一般\&否\&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47(82.46)\&10(17.54)\&0\&14(25.45)\&38(69.09)\&3(5.45)\&37.15\&

4 討論

4.1 有助于學生掌握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傳統護理實驗教學以教師講授和演示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機械性模仿操作,學生往往缺乏興趣。SSP輔助教學法接近臨床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系統理論的深刻理解和對具體操作的感性認識,促使學生將基礎理論和實踐操作有機結合,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4.2 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有利于培養高素質實用型護理人才

現代社會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傳統實驗教學教師偏重知識的傳授,強調學生操作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忽視了學生臨床綜合能力的培養。SSP輔助教學法課前發放模擬病例,課中模擬真實的臨床護理過程,促使學生及時發現問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SSP不僅可模擬真實病人的陽性體征和癥狀,還能表現出病人的各種情緒變化。實驗過程中,學生需認真組織語言,與SSP交流溝通,評估病情,做好解釋、安慰,取得理解、配合。從而提高了學生與患者交流溝通的能力,增強了學生與真實患者接觸的信心,培養了愛心、耐心,有利于學生今后更好的融入臨床護理工作。

4.3 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

應用SSP輔助教學,授課前,教師需根據實驗內容及教學計劃收集、整理大量資料,并依據臨床真實病例,編寫滿足教學需要的模擬病例,授課過程中,教師須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掌握護理知識和技能。因而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基礎理論知識、護理專業知識和人文科學知識,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

4.4 應用SSP輔助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選擇本校2年級護生接受SSP培訓,成本低,易于組織管理,且2年級護生已進行了護理基礎知識及專業知識的學習,具有一定醫學基礎,容易理解病情,易于培訓。但學生標準化病人均為正常人,不能完全模擬真實病人的所有臨床癥狀和體征,且選用的病例往往比較典型、單一并經過標準化處理,學生對于臨床疾病多樣性的認識不足;其次,某些侵入性的操作無法在SSP身上進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可將傳統實驗教學法與SSP輔助教學法綜合應用,利用模型人結合床邊教學及有關多媒體教學,從而將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實用型護理人才。

綜上所述,將SSP應用于《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基礎護理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璐姣,朱丹.標準化病人在我國護理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0,17(11A):18-20.

[2]Parish SJ, Weber CM, Milan FB, et al. Teaching clinical skills through videotape review. a randomized trial of group versus individual reviews [J]. Teach Learn Med, 2006,18(2):92-98.

[3]鐘玉杰,王敏,李勤.從10年文獻回顧分析我國標準化病人教學的發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3):259-261.

[4]張莉芳,蔡益民.標準化病人在護理學基礎操作技能教學中的應用設想[J].中華護理教育,2009,6(6):270-271.

[5]施月仙,田金徽,楊克虎,趙岳.標準化病人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應用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1,11(1):91-95.

作者簡介:李沛霖(1986-),女,湖南邵陽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護理教育與護理研究,邵陽醫學高等??茖W校護理系,湖南邵陽 422000

鄧翠珍,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湖南邵陽 422000

第5篇

[關鍵詞] 出版體例 信息傳播 搜索引擎 中美比較

[中圖分類號] G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3) 03-0061-04

1 引 言

從事學術寫作教學與學術論文翻譯一線基層工作多年后,在美國研習第二語言寫作研究時筆者發現,凡美國著者和編者們,在寫作與出版學術論文時,無不通曉美國國家或者行業的寫作與出版體例。如基本體例:芝加哥體例手冊——CMOS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作者、編輯、撰稿人必備(簡稱《芝加哥手冊》);美國現代語言協會體例——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Style);美國心理學協會體例——APA(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Style),并且絕大部分美國高等院校、學術界普遍采用MLA,APA和CMOS學術體例標準。

同時,筆者發現國內著者和編者們卻并不通曉國家制定的寫作、出版標準規范——《 GB 7713 》(《 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 》)和《 GB 7714 》(《 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以下簡稱《GB》),因此,有人強烈呼吁國家制定中國版的《芝加哥手冊》[1]。但事實上,“我們并不缺少關于引文著錄的標準性文本,《GB》作為國家標準向全社會頒布推行已經多年……”[2]。

《GB》“鮮為人知”的普及現狀與MLA、APA、 CMOS在美國學術寫作出版界普及程度很高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究竟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使現在“存在”的國標“隱身”, 沒有在學術研究的主體中發揮本身重要的作用?

2 研究思路

信息傳播學理論認為,人類所有的知識、故事都是信息,它是推動現代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力。由于體例標準具備傳遞性、共享性、 時效性、真假性、依附性、可處理性、價值相對性(Shannon, 1948)等特性,必定屬于信息的范疇,所以其構成必定包含信息源、內容、載體、傳輸、接受者。

1987年頒布《GB》,2005年進行修訂——說明《GB》信息在信息源、內容、載體等信息構成中沒有出現問題,那么,我國廣大著者與編者未接受需要的寫作、出版體例信息,就唯有在傳輸環節出了問題(圖1箭頭所示)。

所以,本課題組希望通過對比美國標準信息傳播的案例,找尋我國《GB》信息傳播環節出現的問題,為《GB》信息在我國著者與編者間廣泛、深入地普及提供參考性建議。

3 研究起點

眾所諸知,一個普通的學術作者或編者,完成稿件后,均需要參考寫作或出版標準規范。在多種間接信息獲取方式(如圖2所示)中,接受者首先會訴諸于互聯網搜索引擎的幫助。先獲取基本信息,之后才進一步鏈接到相關學術機構主頁、個人主頁或者訂購電子資源獲得更多的信息。所以互聯網搜索引擎是信息接受者(廣大著者與編者)“首要”并且“最重要”的獲取標準的方式。反過來看,互聯網搜索引擎也是傳播《GB》信息最重要的方式。

通過對比研究互聯網搜索體例相關信息的難易情況, 可以發現我國體例標準從信息源至接受者鏈條上脫節的節點,是如何影響《GB》的普及范圍。

那么,互聯網搜索引擎搜索我國《GB》與美國體例MLA、APA、CMOS信息排名和數量如何呢?

4 研究步驟

首先,為了保證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筆者要選取覆蓋面廣、代表性強的引擎搜索。Alexa排名 (網站的世界排名NNT流量)是當前統計和世界排名較為權威的網站訪問量評價指標,每三個月公布一次新的綜合排名。排名的依據是用戶鏈接數(Users Reach)和頁面瀏覽數(Page Views)三個月累積的幾何平均值。所以,在選取被調查的引擎時,采用網站瀏覽率Alexa的數據。通過對比研究Alexa公布的2010、2011、2012年3月份美國與中國搜索引擎首位排名,確定我國搜索引擎為百度(3月信譽值(Reputation):4859801),美國為谷歌(3月信譽值(Reputation):363777)。

其次,確定兩國使用各自排名首位的搜索引擎后,我們要獲取普通作者在搜索引擎上欲搜索體例標準時可能輸入的相關關鍵詞。為此,隨機在線抽樣調查350名作者與編者,得到7個頻度最高的關鍵詞:論文指導、寫作標準、寫作規范、論文寫作規范、論文文內標準、參考文獻標準和學術論文結構標準。

最后, 2012年3月31日,通過在百度()與谷歌()搜索引擎上輸入中文與對應英文的7個高頻關鍵詞,分別得到與關鍵詞模糊匹配的多個搜索結果。在搜索結果中,挑出含有與《GB7713》《GB7714》或MLA、APA、CMOS精確匹配的標題(Title tag)或描述的條目,將首次提及、二次提及的排名名次繪制成表1和表2 。

5 研究結果討論

表1和表2客觀、清晰地反映出我國與美國在寫作、出版標準體例信息在互聯網傳輸的差異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5.1 信息排名

為了更清晰地看到兩國國家寫作、出版標準體例標準信息傳輸上的差距,我們僅提取表1、表2的排名信息,繪制成表3。

表3反映了相比美國寫作、出版標準體例信息,我國寫作、出版標準體例標準在互聯網上的獲取度很低。首先,相比谷歌搜索的匹配條目排名靠前與較小的間距跨度, 所有百度搜索到匹配條目排名整體靠后,而且,首次提及與二次提及的排名間距跨度很大。其次,中文七個關鍵詞中五個關鍵詞的二次提及排名都在50名之后,甚至有極端案例。如:輸入“論文指導”關鍵詞時,百度搜索到100名還未有任何《GB》相關信息。所以,基于獲取第三條信息很有限的情況,課題組沒有再進行第三條關鍵詞的搜索。而谷歌搜索第三條美國體例標準MLA、APA、CMOS信息時,搜索結果不僅是排名靠前,而且信息數量大,出現頻率高,間距跨度小。

5.2 信息單位

百度搜索到與《GB》相關的信息單位有:百度文庫、百度學術、百度百科、長江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豆瓣社區、個人博客、楓葉教育網等。以百度搜索引擎旗下的網站為主,占到總信息單位的43%。

谷歌搜索到的與美國寫作、出版標準體例MLA、APA、CMOS相關信息的單位有: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首都社區大學( Capital Community University)、加州大學圖書館(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ibrary)、威斯康星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 科乃爾大學圖書館(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學生研究服務網站(A research guide for )、心理學相關網站()、試驗資源網站 (),以學術研究基層——大學機構為主,占到總信息單位的64%。

5.3 信息更新

相較于更新較快的美國體例標準版本,例如,普度大學公布的是MLA 2009 翻譯寫作手冊,我國體例標準信息的網絡更新比較緩慢。我國《GB》2005年修訂版在百度搜索引擎上只出現了2次,其余均是1987版。這樣,著者與編者通過搜索引擎可獲取的標準信息容易滯后。

6 結 語

第6篇

為提高基礎護理質量,提高住院病人舒適度,對基礎護理進行檢查控制。我院護理部經研究于2010年11月特成立基礎護理質控小組?;A護理是觀察病情的最好途徑,是護患溝通的橋梁,護理服務精神的直接體現。我院護理部在提升基礎護理過程中,要求護士嚴格遵守工作流程,對于生活護理要充分尊重患者的風俗生活習慣,提供合情合理、恰如其分的人性化服務,滿足患者多層次需求。在優質護理示范病房的建設中,質控小組成員積極帶動科員加入優質護理示范病房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基礎護理服務水平,并積極爭創省級優質護理示范醫院。自開展基礎護理質控活動以來本院按照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層層落實,取得明顯成效,現將本院做法總結如下:

1 資料

1.1 基礎護理質控小組質控人員:目前我院采取三級護理質控體系,一級質控:各病區質控員一人(共30個病區);二級質控:基礎護理小組組長(組長一人,副組長三人,由病區護士長擔任);三級質控:護理部質量控制委員會。

1.2 基礎護理質控小組宗旨: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護理服務

1.3 基礎護理質控小組目標:隨機或定期檢查全院各科室基礎護理合格率100%(合格標準90分以上)。

1.4 基礎護理質控小組職責

1.4.1 明確基礎護理小組目標,職責;

1.4.2 組織本科室基礎護理質量評分標準、操作規范學習,帶領科員嚴格執行基礎護理操作規范;

1.4.3 負責本科室基礎護理自查工作;

1.4.4 監督本科室基礎護理工作的落實;

2 方法

2.1 學習并掌握基礎護理質量標準、操作規范、考核標準及評估方法并組織實施;

2.2 各科室基礎護理質量控制成員每月自查一次,平時工作中隨時監控,把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護士長,并提出整改意見,督促及早實施;

2.3 質控小組核心人員每季度按基礎護理質量標準及考核辦法,對每個科室進行檢查,作好記錄;

2.4 每季度召開小組會議,每位小組成員準備好資料,商討基礎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方法,交流基礎護理質量管理經驗,推廣先進方法,及時反饋給護理部。

3 評價標準與結果

實施一年半(2010年11月至2012年4月)后,按照我院基礎護理質量質控體系考核指標[1](晚間護理、晨間護理、生活護理、壓瘡護理、口腔護理、失禁護理、留置尿管的護理、安全管理)比較上述參數合格率與上一個一年半(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每月全院各科室基礎護理合格率80%)的總體水平。自我院成立基礎護理質控小組后隨機或定期檢查全院各科室基礎護理合格率100%,考核指標均在90分以上。

4 效果

4.1 護理并發癥及投訴降低:實行人性化服務護理模式,拓展護理服務新內涵,在保障患者安全治療的同時,根據病情及生活護理自理能力積極落實基礎護理措施,為臥床患者床上洗頭、擦浴、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等,讓患者感受到護士給予親人般的關懷。護士對患者及家屬愛心、真心、耐心、細心、責任心,患者感到舒服,整潔,整齊,還要感受到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關心、體貼、尊重、以促進疾病康復,大大的降低了全院的護理并發癥及護理投訴。

4.2 提高了基礎護理工作質量:我院基礎護理人員具有一定的護理專業知識,通過系統的崗前培訓和上崗教育,并對基礎護理質控小組成員進一步專業化的培訓學習?;A護理質控標準使得日常生活護理程序化、制度化、患者得到了科學的照顧,基礎護理質量顯著提高。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減少了家屬的陪護時間、精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A護理質量是護理工作質量的基礎,不但反映醫院護理水平的高低和醫院管理質量的優劣,并且在提高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降低醫院風險和糾紛,預防院內感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基礎護理也是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集中表現[2]。

4.3 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成立基礎護理質控小組以來,基礎護理滿意度比(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的88%提高到98%,取的了明顯效果,夯實基礎護理,提高了護理質量,促進了患者康復,提高了患者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

4.4 營造了和諧的護患關系,護患關系明顯改善: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注重患者的情緒,調動患者的積極性,使患者能夠主動配合護理活動;要求護士用愛心、耐心、細心,熱情周到地為患者服務,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護理理念,視患者如親人,用心去護理每一位患者?;颊邼M意度的提高,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健康宣教知曉率普遍提高,無自請護工,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得到患者和家屬的普遍認可。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基礎護理醫院文化角色轉變激勵對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醫藥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醫藥收入比例的縮小,傳統的“重醫療輕護理、重專業輕基礎、重技術輕服務”等觀念受到較大沖擊,特別是自衛生部下發《關于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及衛生部基礎護理服務項目及相關服務規范以政策性文件出臺后,我院從基礎護理管理上下大功夫,運行以來,患者對醫院的醫護滿意度由原來的92.1%上升到97.3%,醫療護患糾紛明顯下降。結合工作實踐,淺談一下就加強臨床基礎護理服務,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策略。

1、要從加強基礎護理服務管理入手,把臨床護理和常規服務有機結合起來。護理是醫療衛生服務的基礎性工作,基礎護理服務的科學實施是目前護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因為基礎護理服務往往是患者直觀感受、且是醫院良好形象的體現,同時也是護理人員容易忽略、甚至是不屑去認真做的事情。因此要從強化管理入手,明確分級護理管理責任制,護理部要組織各級護理人員學習相關文件精神,分析醫院基礎護理服務管理和服務上存在的問題,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成立基礎護理服務質量管理委員會和基礎護理試點檢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護理部-總護士長-護士長分級管理責任制;護理管理者要起到組織、協調、引導、貫徹、督導的作用,要努力改變醫院“護理配置不足,護理文書繁雜,工作任務繁重,基礎護理服務難以滿足患者需求”的不良現狀,減少護患矛盾,使患者對醫療水平整體滿意度明顯提高。

2、要倡導有科學理念的醫院文化,建立有特色的護理工作新模式。醫院文化是醫院發展的靈魂和精髓。優秀的醫院文化不僅具有導向性、激勵性和約束性,更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旦確立,便會呈現潛在、穩定、持久和廣泛的作用[1]。重視基礎護理工作、加強開展臨床護理管理,就是要建立獨特的醫院文化,要有國際化的先進護理理念,這將對未來護理工作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來保障促進護理人力資源合理配置;要從加強基礎護理服務宣傳入手,既取得公眾理解、又爭取政策支持。

醫院醫務科、護理部要根據護理人員的不同層次需求,積極配合醫院協調各個科室對護理人力資源進行再集中、再調整,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把輔助科室的護理人員充實到臨床一線,重歸護理崗位,改進護理排班制和工作流程;要實施護理人員績效工資并實施考核,績效要傾斜到臨床一線,從而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

3、要培養適應新形勢需要的護理工作者,引導醫院全員護士角色轉變。面對角色新改變,組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我國首次將護理教科書中有關的基礎護理內容上升到政策性高度的《住院患者基礎護理項目》《基礎護理工作規范》和《常規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范》(試行)明確了護理工作方向、更新了護理服務理念,讓護理人員了解當代護理人員需為患者做些什么?要注意什么?要達到什么標準?目前醫院招錄的非在編護理人員較多,知識結構參差不齊,需要系統的培訓,才能達到基礎護理工作規范要求,針對這個問題,護理部舉辦多期加強工作責任感、醫德感、和患者的親密感及良好溝通的技巧和適宜方式的培訓,取得較好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對患者的溝通解釋工作,將有助于患者做出正確的判斷,并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2]。

4、要建立基礎護理服務的情景管理模式,改進和完善護理質量管理體系?!扒榫彻芾砟J健崩碚撜J為我們在管理團隊時,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而要隨著情況和環境的改變及員工的不同,而改變我們管理的方式。要建立情景管理模式,進行因勢利導,比如我院開展的“優質基礎護理服務示范病區”,選擇了開展基礎護理服務項目較多的神經內科、骨科、燒傷科作為第一批示范病區,為患者提供無陪護服務,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實行護理組組長負責制,床位護士、輔助護士和護理員協助配合,護理員工作為護理人力不足的補充,不同層級的護士明確相應的崗位職責,完成相應的護理任務,達到全程化、無縫隙的護理服務。取消一般患者護理記錄,采用表格化護理記錄,使護士有更多時間深入病房,為患者提供直接的護理服務。根據護士執行愿意程度,采取參與、支持、授權、命令四種領導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超級秘書網

5、要建立適宜醫院管理的規范、監督、考核的新辦法,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制定標準、執行標準是質量管理模式的基礎,不論推行任何形式的質量管理模式,都是以制定標準、執行標準為基礎展開的,都要重視標準化工作[3]。護士長每日負責常規工作及各項基礎護理措施落實和執行標準情況,基礎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每周按本院制定標準檢查一次和不定期檢查,基礎護理試點檢查工作領導小組適時進行督查、考核、研討、評價,鼓勵一線醫務人員注意發現醫院設施、流程安排、制度實施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挖掘工作中的良好建議[4],以促進基礎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擴大基礎護理示范病房工作,達到全院推進。同時根據《住院患者基礎護理項目(試行)》的要求的標準,制定“入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并收集、整理、和歸納“調查表”新反饋的患者的建議,修訂醫院的基礎護理細則,改進護理工作。

參考文獻

[1]竇文建.淺談醫院文化[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7,23

(5):10-12.

[2]滕志香,蘭迎春.門診患者滿意度調查量表設計[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9,25(3):156-1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流市| 临湘市| 内江市| 银川市| 阜康市| 绥德县| 芦溪县| 周口市| 敖汉旗| 海兴县| 中方县| 青州市| 马鞍山市| 额敏县| 双鸭山市| 陵水| 霞浦县| 洛川县| 鄂尔多斯市| 信丰县| 滦平县| 密山市| 湘乡市| 浮山县| 和政县| 都江堰市| 安陆市| 张家口市| 文成县| 黔西县| 乾安县| 潜江市| 读书| 策勒县| 滕州市| 永胜县| 五华县| 阳东县| 壶关县| 南京市| 澎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