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地籍測量與地籍管理范文

時間:2023-09-28 09:28:56

序論:在您撰寫地籍測量與地籍管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第1篇

關鍵詞:規模性地籍測量地籍管理;無縫銜接

中圖分類號:P27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 言 :目前,日常的地籍管理工作由于歷史資料的缺乏和各種圖件資料的過時,嚴重地阻礙了地籍發證工作的開展。近年來,國土管理部門為尋求地籍管理工作瓶頸的突破,相繼適時地開展了規模性的地籍更新調查工作。在調查過程中,國土部門及專業隊伍大膽地突破常規的作業方法,高起點、高效率地完成了調查工作,并建立了完善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統。但幾年以后,通過對相關國土局的回訪,近63%的土地部門未能充分地利用已建立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日常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人工丈量繪圖和發證的階段,最新數據不能及時地進行入庫,已發證的宗地信息在數據庫內也不能保證經常性地更新,這樣時間一長,就造成了數據的時效性較差,頻繁地出現圖、表、冊和實地不一致的狀況,給每年的匯總統計和上報工作造成了影響。

1無縫銜接的前期工作

1.1 技術規范方面的銜接

要保證做到無縫銜接就必須使日常管理工作的技術依據與規模性地籍測量的技術規范完全一致。而技術規范包括了基本依據、參考標準和數據標準三個方面。

1.1.1 基本依據

a. 1998 年 8 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b. 1998 年 12 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1.1.2 參考標準

a. CJJ8-99《城市測量規范》(下稱《規范》);

b. GB/T 7929-1995《1:500、1:1000、1:2000 地形圖圖式》(下稱《圖式》)。

1.1.3 數據標準

a. GB/T13923-92《國土基礎信息數據分類與代碼》;

b. 《城鄉一體化數據字典》;

1.2 技術路線方面的銜接

如果打算確保規模性地籍測量與日常地籍管理的無縫銜接,在大規模地籍測量的技術設計階段就應開始著手考慮,技術設計書的編寫和修改完善應充分體現貼近實際、著眼運用的原則,在實地權屬調查中的具體技術操作環節方面,因地制宜地制定既不違反規程又適應本地歷史習慣的技術指標,特別是針對一些疑難問題的處理和變通辦法,一定要結合日常發證工作的慣例進行銜接,從而避免造成一種情況兩種處理模式的尷尬局面。 在編寫技術設計書中,涉及應提交的成果資料的時候,更應從地籍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盡可能地遵循必要的不能少,多余的是浪費的原則。 另外,在大規模地籍測量結束后,必須認真地進行技術總結,在總結里實事求是地對工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詳細闡述,對工程的一些遺留問題的處理,進行詳細的交代和建議,便于在以后日常管理工作中,方便地操作和使用。

1.3 技術人員方面的銜接

人員的銜接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第一個層面主要是技術管理人員,必須一開始就參與工程技術設計書的起草、修改和完善工作,在工程進行的過程參與技術協調和問題處理,并要求對調查工程結束后尚余的事宜了如指掌,這樣一來,就能保證在技術方面的平穩過渡。

第二個層面是外業調查和測量人員,他們應腳踏實地參與從控制測量、權屬調查、資料整理、細部采集和圖形編輯等各個工序,概略地了解各工序的關鍵環節,確保日常測量工作能正常地銜接和運轉。第三個層面是內業人員,他們主要參與圖件的制作和輸出、匯總統計以及數據入庫等工作,其實他們的責任最重,因為成果資料和信息系統移交后,主要使用工作由他們承擔,并充當了技術骨干的角色。

2 無縫銜接的幾個要點

2.1 地籍編號的銜接

在地籍調查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由于城市建設或舊城改造的原因,造成原有的街道、街坊成片的拆遷而全部滅失或部分滅失,因此,對于全部滅失的,原街道、街坊編號不再使用;對于部分滅失的,原街道、街坊編號發生了改變,為便于日常管理工作的方便,應編制“新舊街道、街坊編號對照表”。 由于以前地籍調查工作沒有大面積地統一開展,加之,頻繁地進行個別宗地的發證,因此,造成了宗地和界址點編號的不統一,甚至可以說是混亂,使得資料的保存和提取極為不便,而規模性的地籍測量以后,宗地和界址點編號采用了規范的和統一的編碼原則,保證了使用和數據入庫的方便,但卻出現了新舊編號的混雜,故在調查工程結束后,為達到無縫銜接的要求,還應編制“新舊宗地編號對照表”和“新舊界址點編號對照表”。

2.2 文件資料的合并

針對一個宗地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在歷史的沿革中會出現劃撥、征用、轉讓或抵押等變更方式,經過若干次調查測量,也形成了多套調查資料,其中不排除還有相互矛盾或抵觸的地方,為何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各個時期的資料沒有統一存放和適當合并,造成了在進行權屬審核時,依據不足、判斷不清、考慮不周的遺憾,為此,在探討地籍資料的無縫銜接時,不得不提出對同一宗地的相關資料進行有效和適當合并的要求。 對此,建議不妨采用這種方法:將舊的或各時期的宗地檔案匯總于新的宗地檔案,在舊的檔案袋封面注明宗地的變遷方式和檔案由來。

2.3 數據庫的試運行

在大規模的地籍測量工程全部完成并驗收通過后,所有的相關成果包括數據庫成果都將全部移交國土部門,如果如前所述,已做好了確保調查成果的無縫銜接的工作后,應該說高效快捷的地籍管理工作將隨之登場,但在距離最后的成功前還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絕對不能遺忘,那就是地籍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的試運行。通過試運行可以檢驗外業數據的正確性和可靠性;可以磨合內外業方面的一些銜接關系;還可以衡量信息系統軟件的穩定性;最重要的是通過試運行,總結出內業日常管理的經驗,找到提高服務水平的捷徑。

3無縫銜接工作的幾點體會

3.1 及時抓好修補測工作

對系統的更新工作應采取被動變更和主動變更相結合的方法,即除了因日常的發證工作而產生數據變動外,應該定期地對城區范圍進行全面巡視和變更調查,以便及時地進行修補測量工作。 在進行修補測量工作時,必須采用初始調查測量時建立的坐標系統,即便施測區域附近的控制點被破壞,也必須從其他地方用引點的方法,將控制點補上,否則,簡單地采用獨立坐標進行測量,今后其數據將無法進入信息管理系統。

3.2 確保表格數據的一致性

在日常發證時,如涉及到地籍調查表的更改, 應及時地將調查表相應欄目進行改正,同時,應顧及相鄰宗地的相關信息也應隨之改變。 在地籍調查表的更改后,計算機系統內的地籍調查表數據庫應立即進行更改,同樣,應修改本宗地所涉及的相鄰宗地的數據。

3.3 定期完善數據庫

定期做好信息數據庫內的面積計算和匯總統計工作,特別是在數據發生變動之后。 定期做好信息數據庫內的街坊圖、地籍原圖、地籍二底圖和宗地圖的相應修改工作。

4結束語

規模性地籍測量與日常地籍管理的無縫銜接探索出了如何把單一的調查測量工程變為以工程為載體進行全方位立體的服務系統工程,把以前地籍工作的被動管理模式改變為主動和科學管理。也有利于盡早地把GIS地理信息系統引入日常管理工作,使地籍基礎管理水平上新臺階。 一旦做好了無縫銜接工作將可以解決原來自由坐標的隱患,避免了重復征地發證的可能性,將日常發證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管理軌道。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地籍;測量;土地;管理

1 地籍測量和土地管理的內涵

所謂的地籍測量,指的是一種利用現代測繪技術進行的專門測量,它主要用來測定土地境界、土地權屬位置、土地面積等。與其他測量相比,地籍測量有其特別之處。主要表現在:(1)它具有現勢性。它是伴隨著土地登記的變更而不斷地進行更新,因此可以真實地反映地籍數據的現勢情況;(2)它的進行必須以地籍調查為基礎。因為地籍調查可以清楚地顯示土地的利用現狀、土地的登記情況的,要進行地籍測量必須要了解土地的一些基本的實際情況;(3)它是具有政府行為的測繪工作。是政府利用技術措施實現其對土地行政管理職能的一種行為。(4)它具有法律特征。這就要求測量的技術必修要符合土地法的相關要,而且它還可以進行勘驗取證。

土地管理內涵:土地管理的內涵簡單概括來說就是國家和政府利用一些政治、經濟、法律手段等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我們也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理解其含義:(1)實施土地管理的主體,我們國家土地所有權的性質決定了其主體只能是國家,必須通過國家來實現對土地的控制。(2)土地管理的客體。土地是實施土地管理的對象,也可以稱為其客體。這里的客體還指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和人、地和地、人和地的關系。(3)實施土地管理的目的。我們之所以要進行土管理是為了使我國的土地得到更有效更合理的利用,最終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而保證這一局面的最根本目的是為了緩和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通過調控滿足土地需求。(4)土地管理的階級性。土地管理是受制約的,所處時代的社會制度和土地制度都對其目的和特點產應影響。

土地管理原則:要想實現土地管理的預期效果,保證充分、合理的用地就必須遵循整體原則,責任原則,法制原則,利益原則,效率原則,民主化原則等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可以規范土地管理中主體的行為,最終實現土地管理的終極目標。

2 地籍測量和土地管理的現狀

地籍測量現狀:地籍測量在世界各國都被廣泛利用,發達國家的地籍測量事業較之發展中國家歷史悠久,且已達到先進水平。目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非常重視地籍測量在本國的發展。我國地籍測量其實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但是現代地籍測量卻起步較晚,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有著明顯的差距,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最突出的是地籍測量制度的不完善和地籍測量人員的業務水平低下。當然目前隨著數字測繪技術和遙感技術的發展,我國的地籍測量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土地管理現狀:地籍測量技術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影響土地管理的質量,受此影響,我國的土地管理雖然已邁入正軌,但是還是存在一些混亂現象。如亂搶亂戰耕地、某些土地資料不全造成權屬混亂,還有一些非法買賣出讓土地的現象。這些混亂都不利于土地管理,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3 地籍測量對土地管理的影響

我國的土地管理包括地籍管理、地權管理、土地利用管理,而地籍測量是土地管理的工作的重要基礎,它對我國城市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3.1 地籍測量的重要之處在于它可以為整個城市的規劃提供科學的測量數據,城市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是建筑群的不斷增加,這就使得土地權屬的界限發生較大的變化。因此在城市規劃或者一些礦區規劃的建設時,一定要對土地權屬、形狀等進行測量和復合,為城市規劃提供必要的數據,保證城市規劃工程的順利進行。

3.2 地籍測量對土地管理的重要性還表現在其對土地市場的規范作用。通過地籍管理,可以建立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有助于完善土地市場。而且經過地籍測量,可以確保土地權屬登記,能增強土地所有者的自我保護意識。而且地籍測量還可以及時的掌握土地市場的變化,便于準確地判斷土地市場的形勢。地籍測量還有利于及時的發現土地市場的不正當交易行為,從而確保土地市場的有序管理。

3.3 地籍測量的重要性還表現在其可以對轉變土地資源管理的方式起促進作用。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數字化測繪技術等在地籍測量中被廣泛應用。

地籍測量技術的提高使得土地管理效率和水平都達到了一定程度的飛躍。

3.4 地籍測量的發展使得地籍管理對土地所有者起到保護作用。依照法律程序登記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是受法律保護的,它不允許任何組織任何形式的侵犯。而且通過地籍管理,可以如實地做好土地登記工作,這樣就可以有效地維護土地公有制,保護土地擁有者的合法權益。

4 結語:

我國的土地管理工作目前已進入了一個比較平穩的發展期,但是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斷增長,現存的地籍測量系統已經無法滿足土地管理的需求,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我們加快地籍測量工作的進程,使其更好地為土地管理服務。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地籍測量;技術;管理

Abstract: Ground measurement belongs to mapping the behavior of government, is the foundation and basis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its key purpose is to clear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urban land situation in detail, covering property, the position, size and purpose and valu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do certain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lay the foundation and prerequisit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nation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the national large-scale cadastral survey continue to carry out and promot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status quo, cadastral survey becomes increasingly critical and important, the demand of Cadastral Surve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increasing. Below mainly to do a brie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cadastral measurement technology.

Keywords: Cadastral Survey; technology;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 P27

要使土地管理工作順利進行與開展,必須做好地籍測量工作,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依據與基礎,地基測量首先要以地籍調查作為根據,同時結合相應的技術方法,從控制到碎部,對各類土地進行精準的測量,包含其大小、位置以及權屬界線等,繼而形成地籍圖紙,供土地管理部門或者其他相關建設機構參考與研究。

一、地籍測量的主要涉及內容與意義

地籍測量的主要環節與內容涵蓋以下幾點:地籍平面控制測量(在要求的測量范圍內,根據有關規定要求對控制點進行相應的科學合理的須選取,逐步對平面的相關位置信息作出測量的階段),地籍細部測量(以上述所提到的平面控制點為依據,對地籍的相關內容以及附屬物的信息做相應的調查與測量,并按照規定的相關比例要求形成圖紙完成測繪過程),地籍原圖繪制,測量計算地籍面積大小,對整體面積做統計與匯總,對測繪成果進行核準與校對。要進行地基測量首先要對土地的權屬情況進行了解與知悉,這是測量工作的先決條件與要求,要在現有的地籍調查表和宗地草圖的前提下開展,城市要進行城鎮化建設要在地籍測量成果是開展與進行,同時城鎮以及農村土地管理也要以測量數據與信息為主要基礎與根據。

地籍測量的結果與數據信息有相對重要的作用與意義,主要表現在下述幾個反面(1)地理性質的作用與功能,測量的成果能夠將土地的方位、規模以及權屬等情況進行幾何性質或者數字性的反映,同時能夠顯示在全國統一的坐標體系之中。(2)法律性的作用與功能,測量成果能夠反映不動產的權屬狀況,比如其租賃或者其他使用情況都能夠做出詳細的反映,這些數據與信息一旦經由規定程序進行相關的法律認證,便能夠具有相應的法律效力(3)稅收或者經濟功能與作用,測量數據能夠對不動產進行評價、定級、征稅、轉讓等。(4)能夠為土地規劃與建設提供依據,這是管理或者規劃。測量成果能夠為城市建設、規劃以及環境保護或者旅游建設開發等提供詳細的依據與信息,并提供土地管理與規劃治理的依據。

二、地籍管理的方式、相關技術以及管理狀況

1.地籍測量工作開始之前,要有比較扎實的前期準備階段與工作,做好地籍調查階段的工作。要做好地籍測量工作,首先必須保證地籍調查工作的質量,調查情況好壞與否直接關系到測量的成果質量。通過地籍調查能夠對土地的基礎情況做到比較清晰詳盡的了解與知悉,繼而形成相應的表格或者圖標進行反映,這些信息能夠為土地登記、土地統計、土地利用規劃等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信息與基礎依據,此后,才能夠為征收稅收、城市規劃與建設、等管理工作提供基礎并可以為國民經濟各部門使用與查詢,當前,地籍信息化不斷進步與發展,要不斷滿足社會日益高漲的要求。要將土地工作做好做到位,首先必須對土地情況做出全面的調查與知悉。地籍調查等工作屬于政府行為與活動,所以,,地籍調查相關工作必須當地政府組織相關人員開展與進行,并設置相應的部門機構,開展地籍調查的市、縣有必要成立以主管市(縣)長為首的地籍調查、土地登記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地籍調查和土地登記工作,研究處理地籍調查和土地登記中的重大問題,特別是研究、確定、仲裁土地權屬問題。領導小組必須責令調查轄區內各級國土部門和行政部門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負責本轄區內地籍調查工作的實施,對轄區內的地籍調查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組織協調及檢查驗收,使地籍調查工作的質量有管理上的保證。

2.豐富地籍管理的技術與方法。

2.1 GPS-RTK技 術。實 時 動 態 (Real-TimeKinematic,簡 稱RTK)測量技術,是以載波相位觀測量為根據的實時差分測量技術。通過無線電接收設備,接收基準站傳輸的觀測數據,然后根據相對定位的原理,實時地計算并顯示用戶站的3維坐標及其精度。通過差分定位,對于GPS定位中存在的多臺接收機共有的誤差(如衛星時鐘差、衛星星歷誤差)、信號傳播誤差(如電離層折射誤差、對流層折射誤差)以及與接收機有關的誤差等公共誤差,可以得到很好的消除或削弱,從而提高測量定位結果的精度。

2.2動態定位技術CORS及應用。CORS系統是GPS系統突破性的發展技術,它分為設備控制網、數據采集網、數據處理中心、定位測量等四大部分,來實現與各個數據終端的鏈接,進而形成專用的數據通道的過程。CORS系統是使用基站的方式來實現連接的,用戶隨時可以觀測,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2.3VRS-RTK技術。VRS-RTK精密的實時定位是地籍測量與基準控制網聯測的有效方法,并為光電測距或全站儀提供局域測量控制數據。如果不考慮信號遮擋的話,在農村或多數城郊施測時,也可用于直接細部測量,如邊界標記和地形目標觀測。

2.4白紙成圖法。白紙成圖法屬于圖解法的一種,在地籍測量中應用廣泛,有大平板儀、小平板儀配合經緯儀等多種作業模式。平板儀測圖技術,在地籍測量建立圖解的初期運用,并以此為基礎。使用平板儀測量法的缺點是對野外實測的數據不夠精確,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在實際的地籍工程測量中逐漸被替代。

2.5攝影測量法。攝影測量法一般采用航空攝像的方式對獲取的目標進行相關的測量。通常采用全數字的方法形勢求得界址點點位坐標。如果地面通視情況不佳,采用高精度方法是首選,能夠有效的提高效率。對于采用其它方法施測界址點坐標而言,利用此種方法進行地籍測圖,是目前比較常用和普遍的方法。

3.加強人才培養與培訓是提高地籍測量水平的關鍵。地籍測量工作,和其他的工作相比,技術要求比較高,這就要求相關的技術人員整體素質要過硬。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測量的時候要綜合地形條件進行科學測量,目的是為了保證數據的更加準確。所以,從地籍測量部門角度來說,要不斷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使得他們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能夠在不同的條件下,選擇最科學合理的測量方法。為了保證勘察記錄及結果的準確性,一定要結合先進的地籍測量技術,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地籍測量的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先進的地籍測量技術能夠提高自動化程度、提高精度、提高現勢性、提高數字地籍測量的實用性,通過利用這些先進的技術,及時發現解決傳統測量中存在的問題,保證整個地籍測量工程的施工質量。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人們更加注重地籍測量的質量,地籍測量本身的專業性很強,這就要求專業技術人員有著過硬的素質,切實在實際中做好地籍測量工作。在新形勢,研究地籍測量用著重要的積極意義,它不僅可以促進國土資源管理水平的提高,還能促進當代高新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不斷的發展與創新。

參考文獻:

張普.數字地籍測量技術標準的探討[J].測繪標準化.2002(06)

第4篇

【關鍵詞】土地整理;地形圖;測量技術

0.引言

土地整理是地形數據庫的建庫工作重中之重,地形圖測量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地形圖測繪技術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由以往傳統的人工測量方式發展為現在的全自動化、高清數字地形圖測繪技術。一系列新型的地形圖測量技術應運而生,可以滿足不同地形地勢的測繪需求,克服復雜地勢對測繪帶來的困擾,大大提升了地形圖測繪的精準度和完整性,很大程度上縮小了誤差,從而為地形測量數據質量提供重要保證。

1.土地整理及測量工作

地形圖測量工作是土地測繪整理項目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是整個土地管理項目的前提基礎,地形圖測量精準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整個土地規劃項目的是否順利開展,進而直接影響到項目施工科學性和可行性[1]。精確可靠的測量數據是確保土地涉及規劃的前提條件,會使得項目規劃更詳細、更便捷,能夠讓項目規劃設計更加貼近顯示,方便后期施工。一般情況下,土地地形圖測量是按照1:2000的比例尺進行測量的,但是某些重點土地區域要做好精確化整體,比如水溝、堰塘、道路、提灌站等,這些地區在土地整理過程中一般要按照1:500的比例尺進行測量。其實,不同的地形地勢在進行地形圖測量采用不同的比例尺,這是地形圖測量的一項技術要求。在土地項目工程的初步設計階段,一般采用1:5000比例尺,對于地質災害性地形進行災害監測和評估時一般采用1:2000比例尺,而1:500和1:1000通常用于項目工程中的施工和驗收環節。在測量過程中為了確保測量結果的精準性,一般將測量結果和一直結果進行比較,從而提升測量數據的精準性。完成地形圖數據測量只是第一步,之后還必須將測量的結果應用到實地地形圖中,驗證其精準性,從而發現不足之處,從而加以修改,補查缺漏之處。

2.土地整理地形圖測量技術影響因素

地形圖測量技術一半是測量地球表面上的地物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高程,將投影和高程距離按照一定的比例尺進行縮小,在采用符號標注并繪制成地形圖。一般情況下大面積土地地形圖的測繪工作會采用航空微型測量技術,而針對小范圍的土地測繪一般采用聚酯薄膜測圖板技術[2]。影響地形圖測繪數據的精準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天氣。天氣因素是影響地形圖測繪的首要因素,惡劣的天氣環境會給測繪工作帶來極大阻礙,也會使測量所得結果出現誤差,進而直接影響到測量數據的精準性。二是測量儀器的性能。測量儀器性能高低是影響測量結果的關鍵,性能良好、能夠保持穩定的工作狀態的儀器更能夠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度,因此測量工作開始時要檢查儀器的工作狀態,調整好儀器的各項參數設置。三是人為因素。測量員是操控儀器和完成測繪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測量員自身業務技術水平較差、缺乏責任心、對工作技術要求松散、操作過程不符合規定,這些問題的存在會使得測量數據的精準度大打折扣。

3.土地整理地形圖測量技術類型

3.1數字化測量技術

數字化地形圖檢測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測繪技術,它的主要特點是精確度高、成圖速度快。數字化測量儀器操作簡單便捷,用于野外測量較為靈活方便。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測量結果實時顯示。數字化測量儀器設備具有高清的成像成圖軟件系統作支撐,能夠將測量到的地形結果通過圖像形式動態實時地展示出來,而測量員整個的地形測繪工作也是透明而直觀的,可以為地形測量做好監督管理工作。二是提高野外地形測繪效率,節省測繪工作時間,該儀器特別適用于野外地形測繪,能夠任意查看定位坐標。該項技術能夠彌補以往傳統測繪技術不能迅速成圖的缺陷。三是不收作業時間限制。數字化測量技術沒有作業時間的要求,擁有智能化操作系統,能夠自動完成地形測繪工作,大大減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采用數字化測量技術只需一個人就一個完成采集點坐標測量數據采集,此外該儀器能夠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聯網設備傳遞到數字化軟件數據庫中,并根據使用者的要求生成不同比例尺的地圖[3]。

3.2全站儀測量技術

全站儀測量技術同樣是一款操作便捷的技術,它同樣具備測量數據精密、操作靈活輕巧的優勢,全站儀測量所得的數據一般都是高精度的測量結果。在土地整理地形圖測繪中,全站儀測量技術是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隨著現代科技的逐步發展,全站儀儀器的便捷性和精準度也在不斷提高[4]。全站儀測量技術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項目工程地形圖測量時,要運用到工程放樣,采用全站儀測量能夠將施工設計規劃圖中的相關電位精確而快速地預設到地面上,減少施工誤差。二是才繼續擰地形圖測繪時,能夠將控制測量技術和地形測量的實施過程進行同步,為施工測繪提供前方交會、后方交會,并指導項目施工的導向測量工作。

3.3GPS-RTK定位測量技術

一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優勢。GPS測量時,載波相位法可以將精度拓展到1ppm。在大量的工程測繪實例中,運用GPS技術測量的相對定位精度能夠控制在50m以內,目標相對定位精度能夠精確到1mm,也就是說能夠觀測到一只蒼蠅或螞蟻的動態運動過程。而在1500m以內的工程測量和精度定位中,監測定位數據的誤差在1mm以內,在高層建筑檢測定位時,垂直平面誤差在5mm以內。由此可見GPS定位測量技術的具有高精準度的優勢。GPS定位測量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定位數據,為工程測量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二是具有多功能、適應廣的優勢。GPS定位測量的功能繁多,應用范圍較廣。GPS能夠為客戶提供持續性實時的動態目標的三維立置、移動速率以及時間信息,在定位和導航功能之外還可以用于測量目標運動的速度和目標距離。三是具有測量耗時短、操作簡便的優勢。傳統的工程測量以靜態定位為主要方法,選擇一條準線,根據規定的觀測精度和觀測要求來完成檢測測量任務,測量時間在1小時至3小時間,而GPS動態定位法,可以將幾個小時的測量任務縮短為短短幾分鐘,甚至幾秒鐘。GPS定位測量技術本身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互聯網通信技術以及空間定位技術的基礎之上而發展起來的,因此自身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較高,只需要人們根據實際應用安裝一定的開關設備,同時發出任務指令,GPS定位系統就能夠全面、精確地采集到用戶所需要的數據。

4.結束語

在土地整理的地形圖測繪過程中,要正確選擇合適的地形圖測繪技術,嚴格遵守測繪時的相關操作規范和行業準則,測量人員要秉持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測量前檢查儀器的共組狀態,注重測量結果的精準度和質量型,這樣才能確保地形圖測繪的規范化、科學性以及可靠性。

第5篇

關鍵詞:地籍測量土地開發 應用

中圖分類號:P271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開發環境、利用資源和整合自然的需求層次越來越高,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中的應用是這一需求在土地工作的具體體現,在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合理應用用測繪技術,不但可以有效利用其基礎性作用,而且可以規范土地開發整理過程的科學管理,也可以在現實中緩解整個社會對土地粗放型對土地的需求。

1土地開發整理的意義和現狀

1.1土地開發整理是保障各項建設用地,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提高農業產業的效益,實現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快農村產業化調整,保障經濟建設用地,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民增收致富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1.2當前,我國各地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在部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中。存在測繪成果質量不符合測量規范要求,甚至偽造測繪成果、虛報測量數據的問題。因此要提高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水平,促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健康發展,尤其是加強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測繪管理工作。

1.3土地開發整理工程的各個時期都會貫穿著測繪技術的應用,土地開發整理工程的前期要對整個整理項目區內的地形地貌測繪、最終形成一張地形圖,為規劃設計提供準確的底圖,保證規劃決策的準確性。

2地籍測量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作用

2.1主要服務于土地開發整理工程的前期和后期。對一些不規則的界線進行裁彎取直,要求在項目前期進行詳細的地籍測量,為土地登記、土地統計提供準確的權屬界線和各種地類界線(包括地塊界)的平面位置和面積。地籍圖,是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的基礎上,進行補充調查和補測、修測后編繪的。詳細的地籍調查和地籍測繪,必須讓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甚至是四鄰參加,取得他們的確認、簽字,以免日后產生糾紛。

2.2工程的前期決策。在這一階段,對項目區地形地貌,舊村復墾、舊城改造涉及的搬遷人口以及損失評估,舊城鎮的地下管線、道路,土地開發整理中涉及的一些破碎地形地貌的詳細數據描述,其范圍內的農業基礎設施、林地、墳墓的分布、面積等方面的信息,在準確性、現勢性上有較高的要求。

2.3工程的設計階段。這些涉及工程項目的可行性對比分析、建設計劃的審查審批、前期工程方案的優劣判斷、工程概(預)算的準確性、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等,分別為環境管理部門、工程設計部門、城市規劃部門等提供不同的屬性信息,供其決策、協調,作出最準確的反應。

2.4工程項目竣工驗收階段。這一階段的測繪數據是工程項目的成果圖,其測量成果一般就作為工程項目及各管理部門的存檔及管理資料,較中期而言,必須達到較高的測量精度。

3 土地開發整理中的測繪技術應用要求

3.1勘測圖。土地開發整理所使用的勘測圖,是進行工程規劃設計和施工的重要依據。為完成這項工作,有條件的,須在國家大地控制網的基礎上建立測區基本控制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密來滿足測圖需要。

3.2高程控制。一般采用曲面擬合的方法,若高程點分部比較合理,這樣既可以滿足高程控制的需要又可以減少工作量。如有特殊要求或曲面擬合達不到精度要求時采用四等水準測量。如果區域較大,高差大,可以分區域選擇校正點。

3.3權屬調查。一般按1:500或更大比例尺測圖時,可以待測量結束時再調查,但1:2000或更小比例尺測圖時必須實地進行實測,對界址點一般采取RTK的方法進行測量,最終形成界址點成果表。

3.4碎部測量及地形加密。用RTK測量時,每天作業前必須檢查各參數,并且測量一個控制點作為檢核。RTK測不到的地方采用全站儀測量,全站儀測量時應注意測站檢查,確保測站設置正確。測量中要加密擬規劃建設的溝渠沿線、擬增加和改建道路沿線兩側、土地平整區域的高程點,以達到計算土方量的要求。

3.5勘測與變更調查。土地登記相結合土地開發整理是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舉措,同時在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由于土地地塊改變和歸并,勢必會涉及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及地上他項權力的調整。因此,勘測與變更調查.土地登記如何結合起來,是完成開發整理任務后必須面對的問題。

4 結束語

從土地開發整理測繪的總體作用及服務對象來分析,其核心性質還是地形測繪,包括大量地形、地貌、地物等要素的測繪。根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預算及施工放樣的要求,土地開發整理的地形測繪內容應有所側重。

參考文獻:

[1]張奇;白易;土地開發整理現狀圖測制工程標準研究[J];測繪標準化;2009年01期

[2] 張晶;淺談工程測繪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年18期

第6篇

關鍵詞:地基處理;換填;碎石墊層;CFG樁 ;強夯;施工

中圖分類號:TU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原地面處理

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層植被,挖除樹根,做好臨時排水設施。原地面坡度陡于1:5時,自上而下挖臺階,臺階寬度、高度滿足設計要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用推土機等大型機械輔以人工進行施工。原地面處理后符合下列要求:原地面基底密實、平整;松軟表土及腐植土清除干凈,翻挖回填壓實質量符合設計要求。

2、換填

2.1施工方法。采用挖掘機或推土機挖除換填深度內的軟弱土層,預留30~50cm的土層進行人工清理。挖除需換填的土層,將底部整平;如果底部起伏較大,設置臺階或緩坡,按照先深后淺的順序進行換填施工,開挖寬度不小于路堤寬度加放坡寬度。半填半挖地段或路塹地段挖除換填按照設計要求進行,保證換填底部縱、橫向的排水坡度,防止局部積水、淤水。換填施工采用自卸汽車運輸符合設計要求的填料,推土機攤鋪,平地機平整,壓路機碾壓。分層填筑碾壓達到相應的壓實標準。

2.2質量檢測。1)施工前對換填的范圍和深度進行核實。2)換填所用的填料符合設計要求。3)換填深度范圍內的土層挖除干凈,坑底按設計要求整平。4)分層壓實質量符合設計要求。換填施工的各項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測方法如下表:

3、 碎石墊層

3.1施工方法。碎石墊層采用級配良好且未風化的礫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徑不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雜質。碎石分層填筑壓實。分層厚度、壓實遍數通過現場試驗確定。采用自卸汽車運輸,后傾法卸料,推土機攤鋪,平地機平整,壓路機碾壓。

3.2質量檢測。碎石墊層施工的各項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如下表規定:

4、 水泥攪拌樁

4.1本標段部分地基采用水泥攪拌樁處理方法,樁位布置、樁徑、樁長和間距按設計施工,水泥攪拌樁頂設置碎石墊層,其間鋪設土工格柵。采用水泥攪拌樁機進行施工。施工前,首先做好場地防排水工作,使用推土機配合挖掘機將施工地段內原表層土清除,挖除地表植物根系,回填至原地面,并形成路拱,中心高0.2m,兩側與地面相平,并碾壓密實。施工時,按照預先放好的成孔路線,逐孔鉆進、攪拌成樁。為保證成樁質量,正式施工前,先進行成樁試驗,以掌握該場地的成樁工藝和各種技術參數。保證施工時達到最佳成樁效果及質量。

4.2保持樁機與灰漿攪拌操作人員的密切聯系,保證噴漿時連續供漿。因故暫停立即通知樁機操作者,防止斷樁。配備專人詳細記錄攪拌樁機下沉或提升時間、供漿與停漿時間、鉆進深度等。水泥攪拌樁施工符合設計要求后,上面鋪設碎石墊層,地基加固后,復合地基承載力符合設計要求。

5、 鋼筋混凝土預制管樁

測量放樣,平整場地,清除障礙物。按設計要求檢驗預制樁的質量。

5.1采用三點支撐履帶自行式柴油打樁機打入法或靜壓法施工,吊車喂樁。根據施工數量可安排多臺打樁機從中間向兩端同時施工。

5.2預制管樁施工前于基底范圍內鋪設0.5m厚填料工作層。按照現行《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的有關規定進行試樁,以確定機械組合及各項工藝參數,檢驗樁的承載力。

5.3打樁開始時采用較低落距,并在兩個方向觀察其垂直度,當入土達到一定深度確認方向無誤后,按工藝性試驗確定的落距錘擊,樁與錘間鋪設彈性襯墊,錘擊采用重錘低擊。

5.4預制樁采用法蘭盤連接或鋼墊板焊接,采用焊接連接時在樁接頭自然冷卻后方可進行施打。

5.5當落錘高度達到最大值,每擊貫入度小于或等于2mm時停止錘擊,如深度未達到設計要求時,采用換錘或輔以射水等措施下沉至設計深度。

6、CFG樁

6.1施工準備。根據設計資料進行場地平整,測量放樣。對施工選用的水泥、粉煤灰、碎石及外加劑進行試驗,選定施工配合比。

根據設計資料及選用設備,進行成樁工藝試驗,試樁數量符合設計要求且不少于2根,確定施工工藝參數。

6.2 CFG樁施工。CFG樁施采用長螺旋鉆管內泵壓混合料灌注成樁施工工藝。施工前進行成樁工藝試驗,確定各項施工工藝參數。鉆機就位后校正好鉆桿的位置和垂直度,垂直度的容許偏差不大于1%。

按試驗配比配制混合料,計量準確,坍落度、拌和時間按工藝試驗確定的參數進行控制,且不少于1min;攪拌的混合料保證能順利通過剛性管、高強柔性管、彎管和變徑管而達到鉆桿芯管內。

鉆孔開始時,關閉鉆頭閥門,向下移動鉆桿至鉆頭觸及地面時,啟動馬達鉆進,先慢后快。在鉆孔過程中,如發現鉆桿搖晃或難鉆時,要放慢進尺,避免導致樁孔偏斜、位移,甚至使鉆桿、鉆具損壞。當鉆頭到達設計樁長預定標高時,關閉電機。

CFG樁成孔到設計標高后,停止鉆進,開始泵送混合料,當鉆桿芯管充滿混合料后開始拔管,嚴禁先拔管后泵料。提拔管速率按試樁確定參數進行控制,提拔速度均勻,拔管至樁頂,樁頂標高高出設計標高50cm。灌注成樁后,樁頂采用濕黏土封頂。

6.3質量檢測。CFG樁施工的各項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如下表:

7、 沖擊碾壓

7.1施工方法。施工前,根據設計要求的壓實度及沉降量控制值進行現場試驗,確定采用機械的規格及性能,沖擊壓實的遍數、沖擊能等參數,確定質量檢測方法及評價標準。

沖擊壓實采用拖式沖擊壓路機,由地基處理范圍兩側開始向中心碾壓,直至達到要求的密實度為止。

沖擊壓實次數根據設計要求的壓實度和沉降量控制值或現場施工時以沖擊輪輪跡高差小于15mm來控制沖擊壓實次數。

沖擊碾壓的加固范圍要超出路基兩側坡腳外寬度為處理深度的1/2~2/3,并不小于3m。沖擊壓實時均勻碾壓。相鄰兩段沖擊壓實搭接長度不小于15m。沖擊壓實前,及時對地基適量灑水,使水份充分滲透,然后沖擊碾壓。沖擊壓實10遍左右后,用平地機大致整平,繼續沖擊壓實。

沖擊碾壓完成后,表層的松土重新刮平,并用振動壓路機壓實。

7.2質量檢測。沖擊壓實施工的質量檢測及處理效果的評價標準符合現場試驗確定的結果并滿足設計要求。

8 、強夯

8.1施工準備。依據設計高程及強夯后可能產生的地面平均變形量,確定夯前地面高程。夯錘重量根據設計土層加固深度、土的性質、夯錘落距及試夯參數確定。施工前,按設計確定的強夯參數,在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進行試夯,檢驗強夯效果,確定強夯參數。在設計強夯區域內測設強夯夯點,測量場地高程。

8.2強夯施工。強夯施工采用帶有自動脫鉤裝置的履帶式起重機設備,夯錘底面采用圓形。強夯設備就位,使夯錘對準夯點位置。按試夯確定的夯擊次數和控制標準,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完成第一遍全部夯點的夯擊后,平整夯坑,并測量場地高程。在規定的間隔時間后,逐次完成全部夯擊點要求夯擊遍數。最后用低能量滿夯將表層松土夯實或碾壓達到設計要求。

強夯施工中,每個夯點的夯擊次數、每擊的夯擊能量、夯擊間隔時間及施工步驟符合設計要求。每遍夯擊前,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夯擊后檢查夯坑位置,發現偏差或偏夯及時糾正,滿夯時搭接面積不小于四分之一。

8.3質量檢測。強夯施工的各項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如下表:

這種方法是將重錘以一定的落距自由落下給地基以沖擊和振動,使地基出現強大的應力波,引起土體內密度、應力、孔隙水壓力等的變化,從而到達加固地基的目的。強夯法由其具有加固效果顯著,施工設備簡單,施工迅速和工程造價低廉等優點,而受到廣泛應用。

9、結語

第7篇

關鍵詞:地鐵施工測量多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 U231 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地鐵施工建設過程中從前期勘探到項目竣工,施工測量工作貫穿始終,服務期長。各項測量工作有嚴格的限界規定,施工誤差裕量已很小,對施工測量精度有較高的要求。地鐵工程施工測量工作的特點,聯系測量時質量控制過程中的關鍵環節;軌道結構采用整體道床,鋪軌基標測量精度要求高。但是,在施工測量實施過程中,由于施工單位較多、部分施工單位的技術力量欠缺或對施工測量工作重視不夠等問題的存在,管理工作有一定難度。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施工測量多級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廣州地鐵、沈陽地鐵、哈爾濱地鐵施工期均采用了施工測量多級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施工測量三級管理的目標

地鐵土建施工期間采用施工測量多級管理的總體目標:

確保土建施工及裝修階段各個部位按照設計圖紙準確就位,地面控制網施工期間完整、連續、可控、正確;圍護結構中心正確;開挖初支斷面滿足凈空要求(襯砌厚度滿足設計要求);盾構掘進始發邊正確、姿態可控;隧道中心線偏離在誤差范圍以內;各個貫通面滿足規范要求的橫向貫通測量中誤差不大于±50mm、高程貫通測量中誤差不大于±25mm;斷面測量及限界測量滿足調線調坡要求;鋪軌控制基標檢測滿足精度及施工進度要求。

3施工測量多級管理的實施

3.1施工測量內容

地鐵施工測量按照服務性質分為:施工控制測量、細部放樣測量、竣工測量和其他測量。

3.2地鐵施工測量主要工作內容

(1)施工控制測量

施工控制測量包括地面控制測量、聯系測量、地下控制測量等三部分:

1.地面控制測量:維護施工期間地面平面、高程主控制網,維持其完整、可靠、可用;為方便施工加密的地面平面、高程控制點并維持其可靠、可用。

2.聯系測量:地面近井導線測量、近井水準測量;通過豎井、斜井、鉆孔的定向測量和傳遞高程測量;地下近井導線測量、近井水準測量;高架工程的向上傳遞高程測量。

3.地下控制測量:明、暗挖工程地下主導線控制測量;明、暗挖工程地下主水準網控制測量;平差地下平面、高程主控制網,各段工程間的銜接測量;隧道貫通后平差確定地下主控制網的坐標、高程。

(2) 細部放樣測量工作

1.建(構)筑物的結構和裝修工程放樣,設備、管線安裝工程放樣,包括暗挖法中的施工導向、初支斷面、模板臺車就位等;盾構法施工時盾構環圓心定位,盾構機定位、糾偏和管片的拼裝等;明挖法施工的基坑圍護結構、開挖及隧道結構等施工作業要求而進行的測量工作。

2.高架部分樁基、承臺、墩、柱位的放樣,預制梁的拼裝架設(砼梁澆注)及其相關的測量作業。

3.精確鋪軌要求的測量作業。重點是控制鋪軌基標(包括控制基標和加密基標)測設來保證軌道的設計位置和線路參數,同時亦保證行車隧道的限界要求。

(3) 其他測量作業

在工程前期和工程后期,為工程措施服務的其他測量作業。

3.3管理的二級復核體系與三級復核體系

(1)二級復核體系

細部放樣測量工作按照標段監理、施工承包商二級復核管理體系進行現場復核控制。由監理單位對承包商的所有施工測量工作進行過程控制和管理。

圖1二級復核程序

(2)三級復核體系

施工控制測量按照:承包商、標段監理、第三方測量三級復核管理體系進行現場復核控制。

圖2三級復核程序

需要進行三級復核的內容包括:

1、 礦山法區間:地面加密控制點;地下導線及水準在隧道掘進(含聯絡通道)至50m處、100-150m處和距離貫通面150-200m處分別進行一次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檢測(若單向開挖長度超過1km時,掘進至150m后每600m要增加一次,此類施測及檢測均須加測陀螺方位角校核方位。);隧道貫通測量。

2、盾構法區間:地面加密控制點:基線及始發前的圓心定位及地下高程點;地下導線及水準在隧道掘進至150m處、300-400m處和距離貫通面150m-200m處分別進行一次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檢測(若單向掘進長度超過1km時,掘進至400m后每600m要增加一次,此類施測及檢測均須加測陀螺方位角校核方位。);隧道貫通測量。

3、地下車站:地面加密控制點;地下導線及水準在施工完第一塊底板后、 至整個車站長度的1/2處及車站底板結構完工時應進行檢測;暗挖車站參照礦山法區間執行。

4、明挖區間:地面加密控制點;地下導線及水準在施工完第一塊底板后、 底板施工至整個區間長度的1/4、1/2、3/4長度處及底板完工時應進行檢測。

5、地面線、地面車站:地面加密控制點及中線控制點(含曲線要素點)應進行檢測。

為了確保隧道正常貫通和滿足設計的凈空限界,以上各項檢測,必須有嚴格的檢查和檢測制度。凡承包商的施工控制測量方案及成果,必須滿足《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工程測量規范》的要求,經自檢和駐地監理審查,向測量中心提出檢測申請(報申請單與測量資料),經檢測合格后,上報業主備案審定。

4第三方測量與參建各方關系

4.1第三方監測與業主、承包商、監理的關系

第三方測量與業主之間是一種經濟、法律關系,是委托與被委托的合同關系。這種關系通過第三方監測合同確定,并各自負有一定的權利和義務。第三方測量與標段監理、承包商是一種工作關系,即工程施工期間確保施工測量順利開展工作中的監督和被監督關系,這種關系通過業主與承包商簽訂的工程承包合同來確定。

4.2第三方測量工作的特點

測量檢測是在收到承包商申報的測量自檢合格資料后進行的獨立測量工作,根據工程進度,受業主委托對測量質量進行的復核控制。在地鐵建設工程中,測量檢測工作需要隨時隨地解決各施工單位中出現的有關測量問題;檢測單位應該使用先進的儀器設備開展工作;檢測人員應該具有全面的專業知識,經驗豐富、嚴格管理、精心施測,確保成果質量;檢測隊伍具備良好的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和時間意識。

5地鐵施工測量多級管理的實踐

5.1哈爾濱地鐵一號線施工測量多級管理 .

哈爾濱地鐵一號線通過施工測量管理辦法實踐施工測量多級管理,通過確定施工測量質量管理目標,規定承包商、監理及第三方測量檢測單位的責任和主要任務實施施工測量多級管理復核。目前哈爾濱地鐵一號線已順利運營通車,各區間貫通誤差不超過20mm。

5.2第三方測量與監理、施工單位配合方案

(1) 第三方測量與監理單位配合

1、同駐地監理一起學習有關測量規范、沈陽市地鐵工程施工測量管理辦法并認真貫徹。

2、對駐地監理測量力量薄弱的章節進行培訓。

3、同駐地監理建立信息平臺即時掌握承包商測量進度和質量,嚴格把握測量三級復核制。

4、會同監理單位一起解決現場測量問題。

(1) 第三方測量與施工單位配合

1、對測量力量薄弱的承包商進行培訓。

2、即時掌握施工進度,提前同承包商聯系測量檢測工作,安排測量檢測工作宜在不影響施工進度下進行,比如機械維修保養時段進行。

3、積極主動深入工地現場,掌握各工程的測量工作情況,認真審核承包商測量方案,督促承包商嚴格按照規范和管理細則要求作業。

6結束語

雖然建立了三級管理模式進行測量管理,地鐵施工參建各方也經常強調測量工作的重要性,但施工中還是會出現各種測量問題,有的影響到設計改線,給工程造成重大損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志市| 庆阳市| 满城县| 保德县| 东方市| 翁牛特旗| 澄城县| 余江县| 和硕县| 陆川县| 芷江| 昌宁县| 彩票| 通许县| 德阳市| 托克逊县| 筠连县| 观塘区| 邳州市| 濮阳市| 台山市| 蕉岭县| 宣威市| 万山特区| 高雄县| 东港市| 怀远县| 莱西市| 徐闻县| 嘉定区| 长岭县| 兴城市| 绥滨县| 河津市| 托克逊县| 余江县| 唐山市| 九龙城区| 平武县| 苏州市| 酒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