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9 10:54:07
序論:在您撰寫老年病科護理特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與年輕人相比較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都在不斷地退化,各種生殖器官都變得非常的脆弱且抵抗力越來越低。所以照顧老年病患是一個衡量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護理水平以及道德素質的重要標尺,是對該醫院醫護人員護理質量的重要體現。老年病科為了提高醫護人員的護理質量推行了很多的措施,比如老年人心理健康咨詢及疏導等等。
一、老年病科護理簡述
1.1、老年病患的相關特點
由于老年病患的身體組織和各種生殖功能都隨著年齡的增加變得越來越衰弱。視力越來越差,聽力也在減退,行動變得緩慢。這就導致了醫護人員在照顧老年病患可能發生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種意外問題。老年人有時也會因為生活中的各種人生經歷使得他們渴望得到關注和基本的一些醫療保證,希望有個美滿的家庭而變得敏感。護理人員應該多方面的關心和照顧他們,讓他們有一定的歸屬感。
1.2、老年病科常見的安全隱患
在老年病科中存在著很多的安全隱患,最常見的安全隱患有如下幾點:
(1)老年人的年齡偏大,各種活動對他們來說很吃力且反應遲鈍,所以很容易發生跌倒等問題。(2)有些老年人不想給家人及朋友造成很多的麻煩,所以當他們面對有些問題時總是覺得沒什么大事,這就造成了很多的老年病患在病情惡化后才就醫,這對醫護人員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3 ) 老人由于皮下的脂肪減少,萎縮,皮下的毛細血管減少,造成了皮膚的一些功能降低,這就造成了老年人很多的營養無法供給。(4) 有些老人總是認為自己沒有生病以及病情沒有多嚴重,又因為護理人員的粗心大意,看護不仔細以及和老人交流不多宣傳不到位,使得老人發生一些意外。(5)有些老年病患總是不恰當的控制自己的飲食從而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
這些安全隱患往往不會引起家屬、病患以及醫護人員的重視。就會造成很多嚴重性問題。所以對這些問題的防范,顯得尤為重要。
二、如何提高老年病科護理質量
2.1、抓好老人病患的安全工作
在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病患存在著醫療安全和生活上的安全等重要問題。所以護理工作人員不僅需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嚴格檢查醫療的設備質量,將相關的規章制度落到實處。有效保證醫療上安全的同時還得考慮到老年人的一些身體問題。比如:他們動作緩慢,容易跌倒,平衡感也越來越差還有的老年病患處在癱瘓的狀態并且無人照料。為了讓這些不安全的因素發生,當有老年病患入院后醫護人員應該對這些病患進行詳盡的登記,再將相關的問題與家屬進行良好的溝通。在老年病患入院后每天按時檢查老人的身體健康問題,杜絕不安全的各種因素,保證老年病患的安全生活,讓家屬放心。
2.2、護理人員應該不斷地提高服務水平
當老年病患入院后,醫護人員應該將醫院的環境等相關問題詳細的介紹給老人,讓老人能安心的住下來。給每位老人講解關于老年病科科室相關專業技術、特色技術、醫療設備以及醫護人員的聯系方式讓他們知道醫護人員隨時都守候在他們身邊。盡量滿足老年病患的需求,在他們住院期間每天給他們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盡量解決他們在醫療期間的各種問題減少他們的顧慮,讓他們在住院時就像在家里一樣。
他們住院期間還得根據他們的身體狀態制定一個適合他們的營養套餐,滿足他們的營養需要,嚴格限制他們的不規律飲食習慣。做好健康的心理疏導,讓他們自信陽光、勇敢的面對老年疾病以及對待疾病是不能不在乎也不能掉以輕心,不能害怕,不能悲觀失望,要以正確的態度來面對問題并且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2.3、搞好老年病科科室的團結工作
在照顧老年病患的時候還得讓老人看到醫護人員的團結精神。一個優秀的團隊是離不開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的。只有大家的心都用在老年病科的建設中才能讓這個團隊不斷地壯大。醫護人員應該嚴格遵守紀律,將每個工作都落到實處。因為護理工作是一個整體,每個工作項目都存在這必然的聯系。如果那個環節出現了錯誤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在對待病患時應該做到一樣對待,不能看自己的心情辦事。同事之間要互相尊重、相互學習。努力創造一個充滿愛,和諧友好的工作環境。
三、總結
在對待老年病患時要注意和病患及家屬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并取得家屬及病患的信任。在照顧老年病患時要有耐心,要針對性的做好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咨詢。要隨時注意老年病患要防患因為疏漏而造成的各種意外。不斷地提高老年病科護理的質量,是老年人能保持愉悅的心態進行治療。
參考文獻:
[1] 劉敏,張秉姝. 老年人的骨折護理體會[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0(06)
[2] 張樂溪.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護理[J]. 中外醫療. 2011(18)
[3] 王哲. 淺談老年病科護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J]. 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 2011(0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98
隨著我國社會人口的老齡化,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老年病科為了提高護理質量,推出以心理疏導,康復指導為主體的主體化服務,努力營造以患者利益和需求為核心的人文環境。創建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收到了顯著效果,提高了老年病科護理質量。現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6年12月創建老年病科,有床位46張,收治患者600余人,醫務人員30余名。
方法:⑴加強護理隊伍建設,提高技術水平:護理隊伍很高的整體素質和精湛的技術是確立和諧護患關系的基礎和前提。護士的操作技術如果不過關會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也會給患者帶來不信任和不滿意,也就談不上和諧的護患關系,因此一方面要求護理人員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正確的判斷力、高度的責任心、耐心、愛心和奉獻精神。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掌握醫療護理專業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識,提供扎實,過硬的技術服務,使患者和護理人員建立信任和諧的關系。
⑵規范護理行為,防范護理糾紛:履行告知義務,落實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當班護士作好入院介紹,如管床醫生和護士,護士長,病區環境,陪伴探視制度,安全制度和注意事項,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①介紹疾病的病因,癥狀治療方法等。②解釋檢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項。③進行休息,飲食,活動指導。④講明用藥的目的,用法,給藥時間及藥物的不良反應等。⑤告知患者每天的醫療費用并即時給予查詢。⑥告知患者及家屬處理醫療的糾紛的有關程序。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前1天告訴其病情現狀,指導患者鞏固療效及防止病情復發的注意事項,并發送溫馨卡,據患者病情在卡上填寫康復鍛煉,休息,生活,應注意的問題。來院復查的時間,藥物用法及要求,科室聯系電話等,滿足患者對疾病知識的需求及自我護理方法,出院后定期隨訪,提供全程護理服務。
⑶遵守規范制度,嚴格依法施護:修訂和完善護理常規,對開展新業務、新技術、新儀器,在使用前指定護理操作常規及護理程序,并要求護理人員會背和掌握。使護理工作程序化,規范化,標準化,護理操作有章可循。加強檢點監控,每個月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隨時抽查各項護理常規制度執行情況,護士長和質控員每周進行護理質量,自查自糾,每個月進行1次護理質量講評。對存在的安全及糾紛隱患及時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加強監控。①重點人物,如工作兩年以下的護士。②重點時段,如中午、夜間、雙休日、節假日、交接班時。③重點制度:如交接班制度三查七對制,崗位責任制。④重點患者:如危重患者,急診患者,病情反復的人,有糾紛傾向的患者等。
⑷注重心理護理,實現有效溝通:因為各種的原因,老年患者角色的突變,極大地影響疾病的康復進展。這時,護理人員一句親切的問候,微笑的面容和適當的心理咨詢或具體的健康指導,都會減輕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使老年人從心理上得到慰藉,增加戰勝病魔的信心,提高生活質量。通過聊天不僅可以獲取患者的信息資料,還可以把健康教育知識和預防保健知識入其中,此外,教患者學會自我護理,掌握自護的方法和技巧不僅可以縮短住院時間,減輕經濟負擔,幫助患者實現自我價值,這有助于鞏固療效,防止復發,充分體現自身-心理-社會和統一的整體護理特色。
結 果
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提高了,2006年12月~2007年8月連續8個月院調查純滿意度100%,無一投訴患者,名列全院第1。既提高了護理質量,又提高了科室的知名度,護士的職業榮譽感也增強了,在醫院樹立下了好的口碑。
構建以家庭照料和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以綜合醫院老年病科為銜接,以專業老年病醫院為核心,專業化管理的老年醫療服務體系。使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重,下移,重點前移,逐步平衡城、鄉老年的健康服務需求和質量,使城鄉社區老人都能夠獲得就近、便捷、周到的健康服務,不斷滿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而不病、病而不殘、殘而不廢。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醫院,綜合醫院老年病科、區縣老年病專科醫院包括:康復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院和社區中心等,共同組成北京市老年醫療專業服務體系。形成急癥救治、疾病康復、長期照料、臨終關懷、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醫療保健一條龍服務。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專業醫院、社區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動健康服務模式。
1,北京老年醫院向綜合化發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學的排頭兵作用負責老年人的急重癥救治、老年綜合征、多病共存、多臟器功能損害、需要長期通氣支持和急重癥后期康復病人的全面治療和護理:負責老年病臨床治療和康復研究:并負責老年醫護人員臨床培訓和繼續教育。
2,綜合醫院的老年病科主要負責老年人的急癥救治。
3.區、縣級老年病醫院專業特色定位在老年病急性后期恢復、神經和精神康復、長期照料、老年精神病、舒緩治療和臨終關懷等專業方面發展。建立由醫生、護士、康復師、營養師、臨床藥師、心理醫生和社會工作者參與的多學科團隊,對社區衛生和家庭醫療保健進行指導,對家庭照料病人進行綜合評估和干預。
4,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是體系建設的基礎,負責老年病的健康促進、預防保健、慢病康復和家庭照料。社區全科醫生加強老年病教育,開展家庭出診、老年健康檔案建立、老年評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務。
體系建設的具體工作 開展老年病培訓。加強對老年病學科重視
老年病專科醫生不同于全科醫生和普通內科醫生。老年病醫生要具有內科醫生以外的老年學、精神心理學、社會行為學、倫理學、環境學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識。老年病醫生關注的是老人而非僅僅疾病,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質生活和延長健康期望壽命,要具有綜合判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認可老年病學科的地位,成立和發展老年病專業。在教學上分步驟開展全科醫生和內科醫生的老年病繼續教育,老年病學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級科研機構,加強協作。
整合機構,規范就醫流程。提高老年醫療水平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區、護理院、康復院、臨終關懷院、老年醫院、綜合醫院老年病科等各級老年醫療服務機構的軟硬件標準,包括生活起居條件、無障礙設施、家庭和社區康復標準、人員設備配備、診療規范、服務模式、就診流程和統一出入院的標準,使老年醫療服務進入一種規范化管理狀態。提高老年醫療水平,開展多學科診療模式、社會心理干預、長期照料、照料標準化(Benchmarks)、個案管理、老年急重癥監護(ACEU)、老年神經和心肺康復、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緩治療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據美國醫療保險公司調查顯示,在社區進行初診評估,規范轉診到相應的怠醫院、急性后期醫院、老年康復醫院、護理院或者臨終關懷院,從而病情好轉的患者比隨意選擇醫院就診的患者感到滿意,費用低且殘疾率或死亡率明顯低于后者。以此規范雙向轉診,形成老年病專科醫院和社區醫療機構間的一體化合作模式。使綜合醫院騰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難雜癥的治療;專科醫院發揮費用低廉、專業化操作水平的優勢;而社區衛生機構在預防保健,健康檔案建立與評估,急性后期康復和家庭照料中發揮作用。這種方式適合老人,而且醫療資源的整合會使群眾得到更加經濟、便捷、連續的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
建立老年健康評估標準
老年健康綜合評估是一個多學科的診斷過程,通過確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會、環境、醫學和功能等方面狀況以達到診斷、治療和長期隨訪制定綜合計劃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臟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謝平衡被破壞、智能障礙和肢體活動障礙等病理生理特點,造成臨床癥狀不典型、沒有特異性表現、隱伏性發作、易漏診。同時,老年人常出現的抑郁癥、營養不良、慢性肝腎功能障礙、骨質疏松、肢體活動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瘡等合并癥也導致治療難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療不僅是痊愈的概念,而應是盡可能地保護和恢復機體的功能,提高生存質量。要開展老年人全面的綜合評估,如:現病史和既往疾病史;體格檢查;營養狀況;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為、情感的評估;功能狀態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為和社會活動功能狀態,有無行走困難和跌倒等;社會和經濟狀況:家庭和收入狀況;居住環境:可得到的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服務項目等。老年醫學綜合評估可以提高診斷準確性;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結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質量:選擇最佳的生活場所和最佳的保健環境:減少不需要的服務使用;安排長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數據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檔案與診療信息動態管理系統,使老年健康卡實現一卡通服務,開展預約掛號和網上咨詢。對北京各個老年病醫院和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檔案或診療信息進行動態管理。對老年人就診過程和檢查治療狀況全程監控,掌握各種數據資料,從而節約醫療資源,降低醫療費用。
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北京老年醫療服務體系的建立,可使城鄉居民享有安全、適宜、方便、有效、質優、價廉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可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健康服務需求和養老需求。有利于首都老年人享受晚年幸福與健康,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期望健康壽命與生活質量,有利于政府職能的轉型,有利于推進首都老年健康服務的社會化進程。建立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建立老年醫療服務體系,能夠適應我國老齡化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迎合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要求,順應國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潮流,是解決老年人看病難、看病貴和看病亂的一種最有效的途徑。
構建以家庭照料和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以綜合醫院老年病科為銜接,以專業老年病醫院為核心,專業化管理的老年醫療服務體系。使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重心下移,重點前移,逐步平衡城、鄉老年的健康服務需求和質量,使城鄉社區老人都能夠獲得就近、便捷、周到的健康服務,不斷滿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而不病、病而不殘、殘而不廢。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醫院,綜合醫院老年病科、區縣老年病專科醫院包括:康復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院和社區中心等,共同組成北京市老年醫療專業服務體系。形成急癥救治、疾病康復、長期照料、臨終關懷、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醫療保健一條龍服務。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專業醫院、社區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動健康服務模式。
1.北京老年醫院向綜合化發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學的排頭兵作用 負責老年人的急重癥救治、老年綜合征、多病共存、多臟器功能損害、需要長期通氣支持和急重癥后期康復病人的全面治療和護理;負責老年病臨床治療和康復研究;并負責老年醫護人員臨床培訓和繼續教育。
2.綜合醫院的老年病科 主要負責老年人的急癥救治。
3.區、縣級老年病醫院 專業特色定位在老年病急性后期恢復、神經和精神康復、長期照料、老年精神病、舒緩治療和臨終關懷等專業方面發展。建立由醫生、護士、康復師、營養師、臨床藥師、心理醫生和社會工作者參與的多學科團隊,對社區衛生和家庭醫療保健進行指導,對家庭照料病人進行綜合評估和干預。
4.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是體系建設的基礎,負責老年病的健康促進、預防保健、慢病康復和家庭照料。社區全科醫生加強老年病教育,開展家庭出診、老年健康檔案建立、老年評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務。
體系建設的具體工作
開展老年病培訓,加強對老年病學科重視
老年病專科醫生不同于全科醫生和普通內科醫生。老年病醫生要具有內科醫生以外的老年學、精神心理學、社會行為學、倫理學、環境學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識。老年病醫生關注的是老人而非僅僅疾病,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質生活和延長健康期望壽命,要具有綜合判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認可老年病學科的地位,成立和發展老年病專業。在教學上分步驟開展全科醫生和內科醫生的老年病繼續教育,老年病學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級科研機構,加強協作。
整合機構,規范就醫流程,提高老年醫療水平
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區、護理院、康復院、臨終關懷院、老年醫院、綜合醫院老年病科等各級老年醫療服務機構的軟硬件標準,包括生活起居條件、無障礙設施、家庭和社區康復標準、人員設備配備、診療規范、服務模式、就診流程和統一出入院的標準,使老年醫療服務進入一種規范化管理狀態。提高老年醫療水平,開展多學科診療模式、社會心理干預、長期照料、照料標準化(Benchmarks)、個案管理、老年急重癥監護(ACEU)、老年神經和心肺康復、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緩治療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據美國醫療保險公司調查顯示,在社區進行初診評估,規范轉診到相應的急性醫院、急性后期醫院、老年康復醫院、護理院或者臨終關懷院,從而病情好轉的患者比隨意選擇醫院就診的患者感到滿意,費用低且殘疾率或死亡率明顯低于后者。以此規范雙向轉診,形成老年病專科醫院和社區醫療機構間的一體化合作模式。使綜合醫院騰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難雜癥的治療;專科醫院發揮費用低廉、專業化操作水平的優勢;而社區衛生機構在預防保健,健康檔案建立與評估,急性后期康復和家庭照料中發揮作用。這種方式適合老人,而且醫療資源的整合會使群眾得到更加經濟、便捷、連續的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
建立老年健康評估標準
老年健康綜合評估是一個多學科的診斷過程,通過確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會、環境、醫學和功能等方面狀況以達到診斷、治療和長期隨訪制定綜合計劃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臟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謝平衡被破壞、智能障礙和肢體活動障礙等病理生理特點,造成臨床癥狀不典型、沒有特異性表現、隱伏性發作、易漏診。同時,老年人常出現的抑郁癥、營養不良、慢性肝腎功能障礙、骨質疏松、肢體活動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瘡等合并癥也導致治療難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療不僅是痊愈的概念,而應是盡可能地保護和恢復機體的功能,提高生存質量。要開展老年人全面的綜合評估,如:現病史和既往疾病史;體格檢查;營養狀況;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為、情感的評估;功能狀態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為和社會活動功能狀態,有無行走困難和跌倒等;社會和經濟狀況:家庭和收入狀況;居住環境:可得到的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服務項目等。老年醫學綜合評估可以提高診斷準確性;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結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質量;選擇最佳的生活場所和最佳的保健環境;減少不需要的服務使用;安排長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數據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檔案與診療信息動態管理系統,使老年健康卡實現一卡通服務,開展預約掛號和網上咨詢。對北京各個老年病醫院和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檔案或診療信息進行動態管理。對老年人就診過程和檢查治療狀況全程監控,掌握各種數據資料,從而節約醫療資源,降低醫療費用。
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環境優美背靠臺山的“市肺”
臺山市石花老人頤養護理中心坐落于臺城石花山腳(原市干部療養院內),毗鄰石花水庫和石花文化廣場,環境優美。這里的空氣非常清新,身在其中涼爽沁人心脾。石花老人頤養護理中心所處的位置真正是鬧市藏幽,儼然是一塊稀有的綠翡翠。從中心走出來不到2分鐘就可抵達臺城繁華地段。入則進入自然,出則抵達鬧市,這是該中心有別于一般養老院的地理位置優勢。
進入石花老人頤養護理中心,院內的玉蘭花香氣襲人,一碧如洗的天空下,有一座設計新穎、樓高6層的建筑,它便是石花養老頤養護理中心。該樓占地面積達1.5萬多平方米,中心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每層樓面積逾2千平方米,地面鋪著高級膠地板。有單人房和雙人房共100間,每間房均設置有衛生間,房間安裝有冷暖空調、熱水器、電視機、電話和監護系統等現代設施。中心內設有各種康樂功能區,精神與物質兼具。
整合優質資源創新頤養模式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之一。目前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34億,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國家。市人民醫院緊貼社會發展的脈博,整合本院的醫療資源,為屬下的石花分院的發展找準了發展的方向:辦一個以老年病科為依托、以全院醫療資源為大后盾的頤養護理中心。創建頤養護理中心既為社會分憂、為家庭分擔,又助兒女盡孝,此舉很快得到我市旅港實業家、慈善家李伯榮先生的熱忱支持。他捐巨資為這項宏偉的事業壘好巢。
石花老人頤養護理中心全力打造一個全優環境與全優服務,務求為老人與老人子女提供一個無憂的服務。這里最大的特色是高于一般養老院的“養”,除了有優越的食住娛條件外,中心最大的精髓在于專業的“養心”與“養身”。在這里,每天有資深的老年病專科醫生查房,老人患病會得到老年病科醫務人員及時的診治和人民醫院大院里專科醫務人員的會診;護理人員均經過中等以上護理專業教育并取得學歷,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和服務素質,不但每天照料老人生活起居,而且還釋心照料老人的心理健康。離石花養老頤養護理中心不遠處有一幢裝修一新的5層樓,它便是老人病科,住在中心的老人如果有病,是一般性的疾病將被轉到老人病科去治療,若是重病將被轉到市人民醫院的專科去進行專門治療。
“為社會分憂,替兒女照顧老人”是臺山市石花老人頤養護理中心的開辦宗旨。本中心竭誠為老人們創建一個健康、快樂、幸福的頤養天年的樂園,為國內外兒女照顧老人,樂盡孝道,使他們全心打拼,共享天倫。
關鍵詞:中醫特色;細節服務;老年病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2)06-0079-02
我國逐步進入了人口老齡化階段,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病科住院患者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優化流程,提高效率”,使護理工作“貼近病人、貼近臨床、貼近社會”成為人們越來越關心的問題。2010年,本院老年病科增加并調整了原有的護理服務工作方式,細化了具有中醫特色的護理服務,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0年3月15日~2011年3月15日本科入院患者972例,其中男588例,女384例;臥床患者57例,生活不能自理患者213例;年齡80歲232例,平均年齡76歲。
2 方法
21 強化基礎護理技術操作 在精細化管理的時代,細節服務是護士的服務真情在服務過程中的自然流露,是對患者生命關愛和健康關愛的體現[1]。基礎護理工作作為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進護理服務,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舉措之一[2]。針對大部分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特點,本科開展了為老年患者洗頭、擦浴、中藥泡腳、剪指(趾)甲、剃胡須等細節服務,并增設日重點:責任護士按照要求為患者進行生活護理,每天定時翻身、叩背、擦浴、更衣、洗漱等;增設周重點:每周衛生日重點落實為患者洗頭、剪指(趾)甲、剃胡須等。當護士每天精心地為患者剪指甲、剃胡須、沖洗會陰、口腔護理等這些也許連家屬都沒想到或不愿做的事情時,患者感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從心里感到舒適和溫馨,既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疾病康復的信心,又能體現出服務的專業性。
22 突出中醫特色護理技術操作 細節服務是人性化服務的具體體現,護理操作在某個細節上出現失誤,就會讓患者不滿意。如果有醫院或科室在某個細節上做不好,相反本科室做好了,就可以贏得患者的認可。為了提高患者滿意度,突出
中醫特色,促進疾病的康復,本科還采用傳統醫學的治療手段為患者減輕病痛,如艾灸、火罐、穴位貼敷、中藥涂擦、中藥灌腸等具有中醫特色的護理技術操作并制定流程、操作標準逐一培訓。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豐富護理專業內涵,凸顯中醫醫院護理專業特色。
23 積極宣傳食藥同源 本科向患者宣傳中醫知識,如中藥的作用、副作用,中藥的煎法:煎藥的時間和火候、煎藥的器皿,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和藥物的相互作用。中醫有“藥食相配,食借其力,藥助食威”的說法,指的是不同藥理的食物有不同的效性,相應的食物配有相應的藥物,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筆者向患者講解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飲食護理,使飲食和藥物達到配合治療的作用,如外感風熱者,可進食辛涼解表的飲食;外感風寒致體溫升高,可用辛溫解表的飲食;肝腎陰虛可進食滋陰食物;脾腎陽虛可進食溫補飲食。
24 個性化情志護理 早在《內經》中就提出: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恐傷腎等七情所傷之說,老年人由于肝血漸衰,易為七情所傷,加之慢性病多,病程長,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抑郁、脾氣暴躁等情況。對思慮過度的老年患者,出現食欲不振,食后腹脹等脾氣受損的表現,我們應用情志調護方法,幫助患者消除顧慮。對于脾氣暴躁的老年患者,主要為肝郁氣滯、肝火上炎所致,工作中耐心安慰、勸導,給患者多一個微笑,多一個稱呼,主動和患者打招呼、聊家常,拉近和患者的關系。通過護士的一言一行,患者漸漸感覺到了大家庭的溫暖,病房里充滿了患者的歡聲笑語。
25 生活起居護理 老年人由于臟腑功能虛弱,腠理衛外不固,要求病室環境溫濕度合適,本科把陽虛者床位安置在溫暖向陽的病房,陰虛者床位安置在涼爽清靜的房間;在春秋之季,天氣由寒轉暖,宇宙萬物充滿新生繁茂景象,指導老年患者早起床,廣步于庭,使陽氣更加充沛;秋冬之季,氣候由熱轉涼,萬物都潛藏于內,陽氣不至發泄,指導老年患者早臥晚起床;平常注意避風寒,慎起居,謹防感受外邪,在身體條件好的時候適當活動,以舒經活血,流暢血液,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26 健康教育 本科把健康教育重點放在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首先教會患者調攝情志,中醫認為七情致病,影響相應的臟腑,使氣機逆亂,氣血失調導致發病或病情加重,《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中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存,病安從來。可見指導患者保持心情舒暢,進食清淡易消化,低鹽、低脂、忌食辛辣、肥甘味重之品,忌暴飲暴食,戒煙戒酒等措施有利于身體健康。其次,指導患者適當運動增強體質,可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如,打太極、散步、爬山、慢跑 、游泳等措施對扶正正氣,預防疾病的發生、發展十分重要。做好未病先防是預防疾病積極而理想的措施,疾病發生后,則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止疾病的發展或再發,這就是既病防變。
3 小結
中醫特色護理是中醫醫院護理專業的特色體現,是細節服務的重點,是護士協助患者實現生存、生理需求的又一種技術和技能。對老年患者而言,能采用傳統醫學為其提供既簡單、方便、又安全、沒有創傷、無痛苦且能達到同樣效果的服務,受到老年患者的喜愛。
參考文獻:
[1]何志成,鄭南南注重醫療服務細節管理[J].中華醫學管理雜志,2006,22(11):753
廣州市土地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轄11個區,全市常住人口約1336.82萬人,戶籍人口約840.60萬人。廣州市集中了大量優質的醫療衛生資源,為廣東省乃至整個華南地區的醫療中心,擁有多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集中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學眼科中心、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專科、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等全國一流的醫學專科,每年吸引來自省內外和港澳、東南亞地區的大量需求者。
截至2014年底,全市醫療衛生機構3749家,其中醫院224家(公立醫院150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245家,擁有醫療床位7.70萬張,全市衛生人員14.8萬人,衛生技術人員12.1萬人,全市總診療人次1.38億人次,住院人次253萬人次,預計2014年全市衛生總費用715.40億元,人均衛生總費用5496.60元。
二、已開展的工作
(一)制定出臺鼓勵支持養老醫療機構建設和發展的政策。根據《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州市醫療衛生設施布局規劃的通知》(穗府辦[2013]30號)、《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實施辦法的通知》(穗府辦[2013]27號)文件精神,我市鼓勵和支持養老服務機構通過內設醫療機構、或與周邊醫療機構合作的模式為老年人提供服務。規模較大的養老機構在內設置獨立的醫院或護理院;規模較小的可按標準開設醫務室;周邊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健全的養老機構,可以通過與周邊醫療機構合作的方式為老年人開展醫療衛生服務。
(二)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為社區“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奠定基礎。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是城市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我市堅持政府為主導,不斷加強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目前全市共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66個,實現街道全覆蓋,為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模式提供醫療照護支持奠定基礎。一是為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我委會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實施《廣州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家庭醫生式服務工作方案》,將老年人列入重點人群,引導更多居民到基層就診。各區均成立了組織架構,結合實際制定轄區工作方案,并積極推進。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開展家庭醫生式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2個,占中心總數的81%。二是按照《廣州市社區衛生家庭病床服務管理規范(試行)》要求,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有需要的老年人設置家庭病床。2014年,全市共建家庭病床4785張,醫生巡診49342人次、家庭出診15253人次
,護士巡診68524人次、家庭出診24852人次。三是密切配合民政部門,鼓勵各區努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醫養結合模式。越秀區六榕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開設家庭病床的方式與區僑頤園養老院實現醫養結合,以定點服務的方式與社區養老(長者飯堂)相結合,定期派員上門開展健康教育和管理。蘿崗區聯和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區居家養老示范中心推行社工+醫生+康復師的服務模式,根據長者身體特性設立獨立的健康小屋和康復理療室,對長者整體情況進行統籌管理。廣州市養老協會、天河區珠吉街養老院今年6月在珠吉街舉辦“醫護養三模式經驗推廣會”,對該運作模式予以肯定,將適時推廣珠吉街的好經驗、好做法。
(三)支持醫療機構提高老年服務能力。一是支持老年專科醫療機構和老年病科、臨終關懷等相關科室建設。截至2014年底,廣州市共有63家醫療機構開設了臨終關懷科,46家醫療機構開設了老年病專業,438家醫療機構開設了康復醫學專業。有廣州市老人院醫院、廣州友好醫院2家老年專科醫院,廣州友好醫院護理院、廣州天河珠吉護理院2家護理院,可以為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長期護理服務的患者提供醫療護理、康復促進、臨終關懷等服務。二是加強康復醫療體系建設。實施2013-2015年康復醫療體系建設培訓項目,選取了10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作為康復治療師培訓醫院,對全市118名基層醫療機構康復人員(包括康復醫師、治療師、護士)開展了為期12周的康復醫療技術培訓,力爭到2015年底完成在崗康復治療師的全員培訓工作。繼續重點推進康復醫療體系雙向轉診試點工作,逐步建立上下級康復醫療機構間分工協作機制和相對固定的轉診關系,實現分層級、分階段的康復醫療服務。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人力不足,人才缺乏。多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面臨人力、人才匱乏的困境,尤其是全科醫生不足,工作強度非常大。全科醫生待遇偏低,職稱晉升困難,社會地位不高,導致人才容易流失。從事老年人醫療護理的專業人才也非常緊缺,成為養老機構、醫院面臨的共同難題。
(二)尚未理順醫療保險定點工作,部分“醫養結合”的醫療機構服務內容、家庭醫生式服務項目沒有納入醫療保險支付范圍,是相關服務發展受限的原因之一。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置護理院、醫務室等醫療機構,以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元化的醫療護理服務需求。
二是鼓勵醫療機構,特別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部分一級醫院,與鄰近的養老機構進行有機銜接,充分利用現有醫療衛生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三是繼續加強醫療機構老年病科、臨終關懷、康復醫學等相關科室建設,增加老年病床數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復護理。支持醫療機構開辦老年護理中心、老年養護院等養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