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攝影技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2-04-02 21:35:21

序論:在您撰寫攝影技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攝影技術論文

第1篇

(一)視覺美

攝影技術通過照片進行信息記錄,可以使信息具有一定的直觀性。平面設計需要提高觀賞者的認可度和接受度,攝影作品可以很好地利用視覺性沖擊,有助于人們對設計者所表達的信息的理解程度。

(二)紀實性

攝影作品是將真實場景記錄下來,具有一定的說服力。攝影作品中包含了攝影人的情感和藝術表達,因此,攝影作品反映了平面設計者和攝影人的情感共鳴,其中的心理暗示作用是十分強烈的。

(三)永恒性

攝影是一種將瞬間變為永恒的技術手段,它可以將變化的空間狀態通過攝像頭記錄下來,將其精確的保留下來,這種技術手段使信息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真實完整的再現。

(四)塑造性

平面設計是將攝影產品進行包裝,使其滿足設計者的要設計求,因此,攝影產品的塑造性有著重要作用。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相關的軟件也應運而生。Photoshop軟件是最常見的圖像處理軟件,輔助設計人員完成相片的藝術處理。如:通過對照片進行光影調節可以增加照片的年代感和滄桑感,這種藝術處理可以更直接的表達出設計者的設計想法,有利于觀者明確對相關產品的印象定位。

二、攝影技術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一)巧妙取景

平面設計中的對攝影作品的取景有兩種常見方式。一種是將攝影作品全視角取景,要求對攝影作品精準解讀,把握好藝術設計角度,實現攝影作品與設計要求的有機結合。第二種是對攝影作品進行局部取景,選取攝影作品中的某一視角,從復雜的攝影作品中進行刪繁取簡,尋找到適合的設計元素,巧妙的表達設計主題。

(二)色彩處理

色彩是平面設計最具影響力的因素,不同的色彩賦予了圖片不同的內涵。關于色彩處理的技術有很多,把握好色彩對人心理情感的不同影響,進行合理的色彩設置,有利于平面設計的表達效果。以Photoshop為例對圖片進行色彩調整,首先通過濾鏡對圖片上的細小雜質進行清理,提高圖片的質量。其次,對照片進行銳化處理,突出照片的視覺效果,緊接著處理照片的飽和度和圖片整體透明度,將圖片調整為低調圖像。然后,根據所需要的顏色需要進行色彩調整,從根本上改變圖片的風格,調整光照效果到合適位置,突出照片的中心內容。最后,將色階進行調整,增加畫面的層次感,使圖片的內容感鮮明,賦予圖片生動性。

(三)結構重建,營造情境

平面設計的結構布局是經過縝密的分析和藝術設計,選擇符合大眾審美的切割方式對畫面進行切割,將圖片的視覺元素進行重構,創造符合設計觀念的情境。在這個結構重造的過程中,需要將照片進行選擇、切割、轉化、重組等多個步驟,對平面設計中的設計元素之間的情感藝術進行轉換以及意境構建,實現審美觀念、文化內涵的轉化。運用摳像、重構、調光等技術對攝影作品調節藝術氛圍,將攝影藝術的理性美和感性美科學融合,更好的為平面設計服務。

三、結論

第2篇

關鍵詞:攝影技術、繪畫創作

一、攝影產生后繪畫界的反應

攝影的問世,曾經在西方藝術界引起了巨大的波瀾。

其技術的飛速發展,一方面向西方現代藝術家提出了嚴重的挑戰,另一方面又有力地鼓舞了畫家利用這一科技成果的信心。然而,不管是鄙視還是無所謂的態度,它畢竟是存在了,且高速發展。繪畫從某種方面可以說,在照相發明以后就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響,包括畫家的個人心態。當攝影被稱為也是一種藝術時,曾受到安格爾等一些領銜人士的書面抗議,他們認為:“藝術作品產生于智慧和對藝術的學習,照相永遠無法與之相比。”但是,也有一些繪畫大師對于照相的產生有著中肯、精辟的議論。如寫實派畫家米勒就認為,照相可以當作一個參考資料,或者用于教學。他說:“照相如同從人身上翻鑄下來的石膏模型,永遠比不上一個好的雕塑那樣高妙。但是,如果我們如同使用人體模特那樣使用照相,那是會有很大用處的。”他的話一如他的畫風,平易近人,卻又蘊含讓人值得深思的道理。色彩大師德拉克羅瓦說:“一副銀板照相勝過一般的描繪,它是對象的鏡子。在描繪自然的素描中,某些細部幾乎全被忽視,而在照相中卻顯現其重要特征……照相引導藝術家去獲得對象的結構之全面知識。”照相能抓住人眼所忽略的細節,而細節對于敏感的創作者來說有時就是另一次創作體會。攝影給畫家帶來了觀察世界的新視野、新方式、新感受。同時攝影的獨特技法也為現代畫家,為突破經驗繪畫提供了借鑒的意義。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攝影和繪畫均要保持自己獨立的品格,各自的存在才具有價值和意義。

事實上,照相的產生,藝術創作者以照相作為藍本,或畫風受到照相的影響,終究是不可避免和不可阻擋的趨勢。安格爾是以嚴謹著稱的素描大師,曾經反對把照相列入藝術的殿堂,但在他的《泉》中的少女形象,就是根據攝影家納達爾于1856年所攝的照片描繪的。照相現實主義者則大量借用照相機搜集素材,原因是他們認為照片可以使現實具體化,可以概括凝固一個視覺現象的最適度瞬間,從而捕獲奇妙的影像和隨即而逝的感受。

二、攝影技術高度發展與繪畫創作互動關系的體現

在某些時候,利用攝影于繪畫創作中能更好地體現創作者的創作思想。如利用照相藝術表現對象的瞬間動態,學習照相藝術中的光影處理,利用景深原理對畫面進行效果處理,重現瞬間的色彩印象。其次,依據照片作畫也可獲得其他方法達不到的某些效果。焦點、景深的突變,各種角度的透視變化,這些均是鏡頭物理性能造成的。利用照片作為題材和主題也就開辟了鏡頭所攝下的現實和人眼所看到的現實之間的對話。對于有些題材,比如抗洪搶險、戰爭等,藝術家想要準確表現一種感覺,一種思想,除了借用一些及時的小型速寫參考以外,照片資料參考的運用這時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畫家黃鐵山是一位執著從事水彩藝術而獨具風格的畫家。曾經看到過他的一些自我創作介紹,他在室外大多是作速寫性質的繪畫,并有意識地對繪畫的對象進行拍照。在進行創作時,通過結合當時速寫的一些感受,并同時在多張照片資料的輔助下,根據創作需要進行畫面重組,整個創作中充分融入了創作者的主觀感受。

在繪畫對攝影的一些東西進行參考的同時,一些繪畫作品同樣對攝影存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比如一些時裝攝影借鑒某一時期的畫派、畫風作為照片的表現風格。美國時裝攝影師史蒂文?梅塞爾拍的一組時裝故事“ARenaissanceRomance”就揉進了歐洲古典主義的繪畫風格。他們通常是通過模仿繪畫中的場景擺設以及對自身的化妝來達到與仿照的繪畫惟妙惟肖的目的,從而表達他們對傳統、社會、性別等方面的看法。作為創造視覺對象的兩種重要形式,繪畫和攝影在技術發展和人類成長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地位,體現不同的生活觀念,對人的生命體驗具有不同的意義。

三、主動獲取繪畫信息,尋找一種最合適的表現手法體現創作精神

繪畫是一個和諧的動作,不僅需要畫家的眼睛和手,而且需要整個身心——想象、思索和記憶。畫上的東西不能讓人覺得是處于偶然或某種機緣被“扔”在一起,它們之間應有一種有力的、不可缺少的聯系,一幅畫上所有的東西必須為同一目的出現。繪畫者在創作之前對創作的內容、表現方式和最后傳達的精神應該是有所思、有所想的,而這也就是作品的“性格”。羅丹認為: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對于繪畫者來講,“性格”蘊含不同的意義,是繪畫者藝術生命的體現。探索自我表現方式,尋找合適的表現主題正是一個繪畫者的一生追求。而僅僅被動地模仿或摹寫是為真正的藝術者所不恥的。

總之,創作過程中,繪畫者須根據創作需要主動從一些資料中尋得有利信息,并且利用一種合適的表現方式體現出來。這些照片資料已不占有主導作用,而只是創作者主動獲取信息的資料源,繪畫者是創作的主導,而不是照片的奴隸。這正如米勒所說:“如果我們如同使用人體模特那樣使用照相,那是會有很大用處的。”

參考文獻:

[1]楊身源,張弘昕著.西方畫論輯要.江蘇美術出版社,2006年.

第3篇

【關鍵詞】攝影技術;油畫創作;聯系與影響;創新發展

現代光影成像技術的開發,推動了攝影藝術的發展。運用各種生活素材為載體,傳達主體特定的思想情感活動,是攝影藝術再現功能的泛化。油畫是繪畫藝術中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油畫創作是綜合多種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造型因素,通過造型、設色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塑造靜態視覺形象,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創造過程。

攝影與繪畫同屬于藝術的范禱,具有相通的審美特征,二者通過物質材料媒介,用形體構成、色調選配、和明暗對比等藝術手段從生活中截取典型形象,實現平面視覺藝術的直觀表達,隨著現代攝影技術的不斷研發,攝影藝術的完美寫實再現功能,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深化了繪畫藝術特別是油畫創作的影響。本文結合攝影與油畫藝術的聯系特點,闡述了攝影技術對油畫創作的關系。

一、攝影技術與當前油畫藝術的聯系:

1具有相通的審美特征

在藝術形態的分類中,攝影藝術和油畫藝術既都是視覺空間藝術的類別;又同屬于再現性造型藝術的范疇。二者在藝術特征上同樣具有造型性、視覺性、空間性、靜止性、瞬間性特點。

2具有協調的視覺空間

攝影和油畫本來都屬于平面造型表現,借助光影、色調、線條和構圖的變化效應,通過平面描繪形式,熔鑄了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和創作靈感,表現物象的空間立體感。WWW.133229.coM

3具有瞬間的生活表現

攝影和油畫藝術表現,都需要針對生活中的典型素材進行瞬間捕捉,把要表現的內容,選擇一定的空間,用物化手段凝定下來,構成具有完美精神風貌和本質意義的藝術形象。

4具有統一的物象并列

作為平面造型藝術,攝影和繪畫都可以把彼此交錯的物象、形態和景象,通過造型、色彩、構圖的形式在平面上直觀并列地展現出來,構成和諧統一的完美整體。

二、攝影技術對當前油畫藝術創作手段的影響

攝影和繪畫藝術的發展,都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創作手段去實現,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態,油畫創作就是藝術家運用油畫材料,通過多種藝術手段綜合體現的藝術形式,攝影技術的發展,豐富了油畫藝術創作的色彩、明暗、肌理、質感、光感與空間等造型因素。

1攝影技術的運用,減縮了寫生手段的繁雜化

油畫藝術的審美再現,首先取決于創作者運用寫生手段,對所要表現的物象進行長時間的觀察與取舍,把其形象依照嚴謹的構圖方式初步表現在草稿上,然后再進行具體的刻畫描繪。而現代攝影技術快捷的再現功能,為油畫創作提供了相當寫實的物象造型資料,省略了相當多的寫實活動。相對來說,攝影技術的運用減少了油畫創作寫生過程帶來的麻煩。

2攝影技術的運用,促進了繪畫材料的廣泛化

材料是藝術家內心表達的媒介,是視覺傳達的載體。攝影和繪畫所使用的物質媒介材料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攝影藝術是科技文明的產物,而油畫所用的媒介材料是油畫顏料、畫筆和畫布畫質等材料。攝影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越來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現方法應用于圖像藝術。同時也為油畫藝術創作材料的開發及綜合運用,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油畫材料也由傳統的布、紙、木、石、顏料、漆油、木板等拓展到金屬、纖維以及任意的現成物品。隨著時代的發展,繪畫制作條件和工具材料逐漸廣泛化。

三、攝影技術對油畫藝術表現形式和創作觀念上的影響

油畫是繪畫藝術中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油畫創作是綜合多種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造型因素,通過造型、設色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平面基礎上塑造靜態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加工形式創造過程。攝影技術對油畫藝術的創作影響如下:

1促進了油畫創作風格在思想上、形式上的多元化發展

油畫風格是指體現畫家生命特質和審美傾向的油畫組織秩序與品質。具體受畫家生命特質的穩定性,畫家審美傾向的社會性與變化性等因素影響。在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當代視覺藝術中,攝影技術圖像給人們帶來的圖像化審美形式已經成為時代特征。與此同時,新一代畫家采用自由、開放的觀察方式,引進一系列比如剪切、近焦距、取景框架、序列性等攝影技術,在油畫創作過程中不斷注入自己的創作思想與個性情感,體現了當代油畫最顯著的多樣性和多元化特點。

2改變了油畫藝術對文化符號圖像的獨創形式

攝影作為一種利用機械科技來記錄視覺畫面的方式,一經產生便預示著圖像時代的到來,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精神生活和思維模式,攝影技術從誕生由一開始對繪畫圖形及文化符號的借鑒,逐漸發展到現在繪畫不斷直接或間接地挪用越來越科技化的攝影圖像,改變了油畫繪畫藝術對人類文化符號及圖像創制的再現、記錄、敘事、宣傳等諸多固有功用,借鑒攝影技術中對于視點、尺寸圖像分割法的油畫創作,呈現時空、觀念和風格的集合,標志著當代油畫已進入了圖像化的時代,當代油畫與攝影圖像的結合在表現技法上趨向融合。

3衍化了油畫藝術對攝影技術記錄性功能的借鑒

油畫是建立在對現實客觀事物內在本質與規律基礎上的模仿和再現,是記錄具體物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攝影技術的運用,生成了油畫創作手段自身的物象再現功能的弱化,攝影技術對物象的快捷性記錄方式,對油畫創作藝術的再現功能提出了嚴峻挑戰,油畫藝術是按照一定的審美法則及創作規律,通過對物象的線條、色彩、形體、構圖、肌理等創作要素的組合,塑造物體形象,它具有不可重復的特點。

而攝影技術則可以運用科技材料針對物象的造型進行機械性復制。同時,攝影技術的發展與運用,能夠為油畫創作提供可觀的創作資料和素材,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油畫藝術,是對攝影記錄性功能的借鑒。

結束語

現代科技的發展,推動了攝影藝術在社會生活領域的滲透,并以紀實功能和成像快捷的優勢,發揮著重要社會功能,攝影與繪畫之間的相互關系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兩種藝術形態的交融互動,將是一種長期的文化現象,這已成為當代藝術創作發展的必然趨勢。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念,實現攝影與繪畫藝術的共同融合,是現代藝術創新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第4篇

攝影藝術和平面設計是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的。影像是平面設計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攝影藝術對平面設計具有重要影響。首先,它能夠有效彌補平面設計語言的不足,攝影是通過微妙的光影增加畫面層次感,通過對比色彩的飽和與冷暖形成較完美的畫面,通過對比各種點、線、面構成畫面。對平面設計人員來說,攝影元素所構成真實圖像的光影變化及其真實感有效彌補了平面設計語言的不足,給平面設計帶來較大創作空間。攝影藝術能夠幫助平面設計人員實現其設計創意。當設計人員有較好的構思及創意時,如果僅用計算機技術或手繪方式還不能實現預期效果,但通過運用攝影圖像語言、精心組織圖像語言、合理進行取舍或變形,就會收到良好視覺效果。當設計人員可以靈活利用攝影工具,并制定如何運用圖像語言進行表達時,就會使設計作品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越來越多的廣告中,特別是平面廣告中出現了很多攝影構成要求,攝影利用其真實視覺藝術及強大的圖像表現力,給平面設計人員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與創意空間。

二、攝影和平面設計之間的交互關系

攝影和設計的共同點是能夠互相補充,攝影講究布局與構成,平面設計講究抽象、精煉。作為一名攝影師,一定要努力掌握每一個影、每一束光和每一個布局。平面設計師也一樣,需要把握好每一個板、面,每一根線,每一個點。攝影與平面設計的創作都是十分謹慎的,攝影與平面設計的靈魂均在創意上,均需要經過高精度的分析與高層次思維。攝影與平面設計都屬于平面造型藝術,攝影中的布局和構成是平面設計的靈魂,專業攝影一定要借鑒平面設計構成方面的規范與嚴密。創作新的平面設計重在構思,而構思常常來自于認知、概念或形象,構思能夠憑設計師自由發揮想象力。攝影創作則沒有平面設計師的這種自由度,和平面設計不同,攝影師創作時要面對現實空間,把積累在受觸動或感悟里的情結發泄出來,把三維空間變成二維空間作品,攝影師把壓縮三維空間的過程也叫提煉或是轉換。攝影師所拍攝的作品之所以稱為藝術品,是因為它和人們用肉眼能夠看到的不同。攝影師要用二維空間很好地表達三維空間,必須運用構成,構成是設計語言,也是攝影語言。設計師設計作品過程中需要了解攝影的局限性與潛力,從而把攝影融進設計作品中。攝影師則要清楚平面設計的元素與思想,只有這樣,才能使攝影變成設計作品的靈魂。

三、攝影藝術在平面設計的運用

(一)攝影藝術對平面設計的影響及作用

對攝影來說,攝影藝術對平面設計的影響占有重要位置。在圖形、色彩及版面編排方面,攝影給平面帶來創新與思路。如果不把攝影當成平面設計表現形式,平面設計就會暗淡無色。雖然攝影不是由于平面設計而出現的,但它對平面設計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平面廣告設計都是以圖片作為主要元素,無論是以明星為主體的攝影應用,還是海報廣告、產品包裝等,都和攝影有緊密聯系。

(二)攝影創新手法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平面設計中常見的攝影表現手法有突出特征法、運用聯想法、合理夸張法、對比襯托法、富于幽默法。突出特征法是抓住所表現商品和其他商品的不同特征,突顯其特點,商品生產廠家、外部形象都是表現其特征的形式,它是突出設計主題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如設計葡萄酒酒瓶時可以把重點放在酒的果香上,可以直接把飽滿的葡萄實物樣放在瓶身上,瓶身為黑色,增加圖像葡萄的神秘感。所謂聯想就是觸景生情,充分運用事物間的聯系,間接表現另一種事物,審美過程中,運用聯想方式,能夠極強的、跨越式的表達事物,并間接向人們傳遞好的感受。如伏特加酒廣告就充分運用聯想法,利用廣告畫面強調各處都有伏特加酒,乃至利用城市文化聯想伏特加酒的文化。合理夸張法是十分常見的攝影手法,顛覆傳統過程中,要運用合理夸張技巧反映事情的發展,能夠反映人們對新事物的渴望。再如雷諾汽車廣告利用顯示儀表指針快速轉動,甚至指針傾斜,以此表達汽車的卓越動力。

四、結語

第5篇

如今商業化電影泛濫于院線,對于高票房的追求已經是所有電影人可以公開表達的愿望,因為保證票房成績才能對自己今后的藝術創作有一個基本保障。而《英雄》作為這樣的里程碑意義的影片,電影敘事形式和電影敘事內容被多方質疑和審視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無法忽視《英雄》在院線票房成績和在評論界收到的褒獎,2004年美國《時代周刊》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奧斯卡金像獎和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以及國內外多個獎項的獲得,就是對這部電影的藝術成就的一個肯定。

二、美術設計對于電影《英雄》敘事的作用

電影藝術是一門多種藝術形式共同組合和作用下的藝術產物,所以在電影這門藝術當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電影的包容性,各種藝術元素相互作用讓電影的表達和敘事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張藝謀以往的電影當中,色彩就承擔起了敘事的功能,《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我的父親母親》等電影對于紅色的徹底運用,建立起了張藝謀獨特的個人藝術風格。在電影《英雄》中,張藝謀對于色彩的設計和使用可謂極富創造性與實驗性,整部電影主要使用了紅、白、藍、灰、黑五大主要顏色來進行敘事表達、意境構建和畫面渲染,影片也用這幾種顏色對各個敘事片段進行標志性的分割,利用不同的顏色來代表不同的敘事段落,形成了既各自獨立又和諧統一的電影敘事風格。

(一)紅色

張藝謀對于紅色的鐘情,我們在他以往的作品當中可見一斑,在電影《英雄》當中紅色依然占據了重要的敘事作用。無名在給秦王講述殘劍與飛雪的故事時,畫面的主要基調就是紅色,畫面的紅色純粹飽滿,翻滾跳動,就像講述故事的無名的內心一樣,對秦王的怒氣升騰不滅。而在這里使用紅色,在另外一個意義上,也是為了表現殘劍與飛雪之間愛情的炙熱濃烈;在殘劍與飛雪決斗的場景中,也大面積地使用了紅色,紅色正象征著兩人的內心,飛雪的內心對殘劍飽含著濃濃的愛,而殘劍的內心則是對天下人民、天下大義而甘愿付出的炙熱真性情;影片中紅色的部分最為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飛雪和如月在胡楊林中的決斗,整個場景被夸張地處理成紅色調,黃色的樹葉在空中飛舞,而決斗到最后,整個胡楊林和飛舞的樹葉都變成了紅色,在這里張藝謀選擇了進行適當的藝術夸張處理,也是為了推進敘事。此外,飛雪和如月都穿著紅色的衣服,紅色和黃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個場景當中,對于二人服裝的處理也是做到了細節上的極致,二人雖然同樣都是紅色的服裝,但是飛雪衣服的紅色明顯要比如月的深一個色度,而飛雪外套下搭配的是深紅的服裝,如月的則是粉紅色,這樣的細節表達一方面是為了畫面的和諧與統一,一深一淺的顏色會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更有層次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通過服裝和顏色塑造二人的人物形象,通過顏色來交代二人的年齡以及身份地位,這也是作為攝影師出身的張藝謀對細節的獨到把控。此外,書館也被處理成紅色:紅色的光線,紅色的房間,紅色的屏風,殘劍也是身穿紅色的服裝,用碩大的毛筆書寫的也是紅色的字,在這里的紅色一方面是為了突出殘劍與如月的曖昧,殘劍內心的火熱,對于天下大義的執著的意念,還有對于秦王的恨與怒火。同時,這樣大面積的紅色也起到了暗示的作用,暗示影片的悲劇結尾。

(二)黑色

在影片當中,黑色代表了秦王的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權威,秦王的宮殿無一例外的都是黑色,黑色的墻壁、黑色的柱子,秦王身著的服飾也是黑色的,黑色吸納著一切的顏色,好像走進黑色的秦王宮的一切都會被吞噬,正如在秦王周圍的文武百官也都無一例外的身著黑色的服飾一樣,黑色象征著蘊涵著豐沛的力量,同樣也代表了死亡,這樣的情景布置也是非常符合故事情節當中對于秦王的描述語境的,其殘暴、冷酷、威嚴的人物形象也很自然地樹立了起來。在影片的開始,畫面中的秦軍就是身穿灰黑色的鎧甲,頭上的帽盔上飄著火紅的翎毛,黑色鎧甲象征著軍隊代表著秦王的權威與冷酷無情,而士兵頭上的紅色翎毛更是暗示了一種危險的感覺,這也為影片的最后無名葬身于秦王軍隊的劍雨之中埋下了情節氛圍和伏筆。

(三)白色

白色代表了純潔,不摻雜任何雜質,代表一顆赤子之心。白色也是殘劍與飛雪的故事最初二人的服裝顏色,大漠戈壁的黃色,二人身著白衣騎著白馬,代表了二人一開始的純粹、不摻雜任何雜念的愛情與彼此的忠誠,此時的白色是不帶有任何感彩的顏色,所以也表明了這個段落是在講述真實的故事,這里白色也代表了真實。而隨著殘劍為天下百姓求安定思想的浮現,二人開始有了不同的意識與想法,所以此后的場景中,二人的服裝顏色以及場景顏色在不斷變化,這也象征了二人不斷變化的心境,雖然其中有過誤解和摩擦,但是二人相知相愛的心卻從未變過,所以影片結尾二人又重新換上了白色的服裝,此時白色卻象征著冰冷和死亡。

(四)其他顏色

藍色代表了平穩、冷靜與理智。在影片中藍色的出現主要集中在無名對秦王講述刺殺長空、殘劍和飛雪的過程后,被秦王所識破,在其想象著殘劍與飛雪的故事中,畫面中是徹底的藍,在這里藍色就代表了秦王冷靜與理智的一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表現出了秦王此時對于這些人物和眼前的無名形象的揣摩,此時的這些人物形象在秦王的眼中是充滿問號與具有神秘感的,充滿了不確定的因素與感覺,所以使用藍色來進行表現再合適不過。在電影中,綠色的運用也十分巧妙,主要出現在殘劍回憶的這個段落中。綠色象征著生命與希望,所以在這個段落中,殘劍與秦王近在咫尺卻放過秦王一馬,此時身著綠色服裝的殘劍懷揣和平、充滿希望的內心不言而喻,正是如此尊重生命的殘劍,才會有后來為了天下之大義而放棄刺秦的糾纏的內心。在這個回憶的片段中,殘劍與飛雪在山水之間無憂無慮地生活,沒有戰爭,沒有分離,綠色正代表了殘劍與世無爭的平和的內心。

三、結語

第6篇

女主角高衛紅,有著清秀的面容和倔強的個性。梳著兩條小辮,穿著白襯衫,藍色的裙子。她孤獨,渴望自由,拒絕單調乏味的管束,有自己的天真的愛情幻想。發生在她身上的一切,都是在那個時代中最無奈的情感宣泄。性格內向,工作不得意,夢想破滅,低沉的家庭氣氛,讓一個女孩子無法正常的傾訴青春所帶來的種種苦悶。就像孔雀在求戀的季節,沒看到雄孔雀開屏,無法平靜的釋放激情所帶來的尷尬。她孤獨袒露個性,不停的幻想,然后破滅,在想象中以各種方式逃避現狀。片段一:姐姐待業在家。梳著兩條小辮,穿淺藍色短袖長裙編織卷簾。畫面帶有青春淡淡的孤傲,很年輕,卻又不再屬于校園,姐姐待業在家。撞到門上,撩起卷簾,暗示了后面的波折。片段二:姐姐在幼兒園工作。梳著兩條小辮,穿白色的帽子和短袖襯衣,黑色的粗布褲子,白色襪子,帶扣布鞋,坐在小木凳上擺弄玩具琴。畫面中衣著簡單明了,符合了當時的社會現狀,人人都穿著相似的款式,相似的顏色,淹沒了個性。姐姐既生活在當下,卻又時時顯現出對這種統一的反抗。片段三:姐姐追逐理想。梳著兩條小辮,穿著白色襯衣,藏藍色長裙,白色襪子和布鞋,把紅番茄裝到玻璃瓶子里,騎自行車到處晃。七八十年代的社會現狀,穿裙子是一種時髦和個性,姐姐的衣著反映她身上的一些叛逆和愿意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堅決付出的個性,執拗且強硬。自行車的應用,體現了當時的物質狀況。片段四:姐姐在工廠刷瓶子。仍舊是梳著兩條小辮,但有些松散,穿著藍色粗布外套,醬藍色圍裙,奶黃色手套,手拿玻璃瓶。頭發散亂證明這份工作的辛苦,姐姐對這份工作的不喜歡和敷衍,有一些沒有耐心,散漫的心情。衣著讓我們直觀的感受到姐姐與這里的不協調,顯得蒼老,更顯現出姐姐對這份工作的不適應。片段五:姐姐與干爹。兩條小辮,穿著深藍色長袖外套,藍色圍巾,深灰色的粗布褲子,黑色鞋子,手提網兜蔬菜。姐姐漫無目的行走在街上,被悠揚的樂器聲音吸引。寬大外套遮蔽住了姐姐瘦弱的身體,卻遮不住姐姐游離的心。暗示了她與干爹之間似有似無的情感,其實是兩顆尋求交流與慰藉的心。片段六:姐姐的戀愛與婚姻。燙過的短發,穿著草綠色長袖,藏藍色長褲;粉色紗巾、手表是他們的愛情信物。由小辮到短發的轉變,是那個時代的潮流,也是姐姐從青春步入婚姻的轉折。衣著沒有特別大的變化,但道具卻至關重要。粉色紗巾是姐姐的婚姻,像夢一樣輕薄,與服飾搭配起來顯得突兀,不自然。暗示了婚姻的不幸。姐姐送出的手表是對青春的終結,是對從前的訣別。片段七:姐姐偶遇初戀情人。挽起的發髻,穿著藍色粗布外褂,手提菜籃子買西紅柿。挽起的發髻顯示出姐姐的年齡和經歷。外褂的衣著讓人感覺蒼老。提著籃子是要去買菜,說明她現在的身份和圍繞的事情。姐姐偶遇初戀情人在菜攤邊痛苦,漲的通紅的面孔與菜攤上的新鮮番茄又是那樣的相似,可惜,她已經不新鮮,不是十年前的那個女孩……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這是所有人的宿命。

二、影片中場景的美術設計

(一)走廊

影片中一家人坐在走廊矮矮的桌凳上吃飯,姐姐在走廊上切西紅柿裝瓶,姐弟兩跪在走廊上受罰,姐姐離婚在走廊上抱著行李穿過……筒子樓見證了人們成長的歲月,那個時代里特殊的建筑,長長的走廊似乎看不到盡頭,人們在走廊里聊天、吃飯、洗衣、玩耍,奏響生活交響曲。以簡潔而有表現力的日常場景表現人物內心和時代氛圍。

(二)街道

姐姐在大街上展示自制的降落傘,弟弟奔跑在街道上叫爸爸去救哥哥,姐姐在街道上遇到初戀情人。街道的建筑和行人具有非常強烈的時代感,提醒觀眾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的生活狀態,更多的是一種冷漠和寂寥,摻雜著淡淡的懷念與愁緒。畫面注重色彩和鏡頭的運動,例如姐姐帶著降落傘的出現,讓原本平靜一層不變的街道突然明亮起來。

(三)客廳

影片中客廳作為主場景之一,也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傍晚一家五口在客廳里各自忙碌,媽媽的錢掉了詢問每個人,媽媽給落選的姐姐打鎮定針,姐姐告訴父母她要結婚了,父親發現了弟弟畫的女人。家本是一個溫馨的港灣,在影片中,客廳作為家的核心部分,沒有家庭成員的溝通,更多的是相互的冷漠、猜疑、強迫和不滿。導演注重畫面構圖和色彩的把控,把人物分隔在各自的區域,昏暗的燈光,陳舊的家具,壓抑填滿了整個畫面。

三、影片中故事情節的美術設計

對姐姐這個人有著特別的情愫,似乎是在看一部電影,又似乎是看到真實的自己。片頭有一段描寫姐姐低頭擺弄風琴,非常漂亮的畫面。一邊輕輕搖擺著身體,一邊輕輕的彈奏著。她彈得不好,也不是那么熱愛音樂,但是她高興,她享受此刻的年輕,生命仿佛音符一樣緩緩流淌。身旁是一鍋沸騰的水,呼呼沸騰好一會,她雖然看見了,卻并沒有理會。導演用一個非常緩慢的鏡頭來表達這一刻,讓觀眾隱約感到不安,而這片刻的停留也正是注定了故事里理想與現實的碰撞開始。姐姐制作了一個巨大的降落傘,騎著單車在街上盡情的展示,藍藍的降落傘在鏡頭畫面里,從一個點,逐漸放大,逐漸布滿,心里滿滿的都是對理想的追求不顧一切的感動。只是可惜的是,母親緊張的阻止了這一次短暫的追逐。姐姐的性格決定了色彩和畫面的設計,讓理想和感動充斥了觀眾的視覺和心理。影片在表現原本很殘酷的情景時,選擇了一種平淡的敘述。姐姐和弟弟年少,嫉妒父母更多疼愛的哥哥,他們買來藥老鼠的藥水想毒死哥哥。母親當著全家人的面將毒鼠藥放到水杯中,然后把哥哥養的鵝抓來試驗,那只中毒的鵝劇烈的抽搐著,伴隨著母親同樣因痛苦而痛哭和抽搐臉,還有全家人的驚怖眼神,畫面沒有對白,甚至沒有花俏的鏡頭變化,以近乎凝滯的慢速度,伴隨著哀惋傷感的音樂,深刻且清晰的展現了人物的性格及命運。

四、結語

第7篇

(一)營造意境與氛圍

在電影中,色彩不僅是一種風格化的造型元素,還是營造意境和特殊氛圍的一種符號。如在影片《臥虎藏龍》中,導演以具有東方傳統色彩的灰白色光線來營造山水畫般畫面和一種虛無與和平的境界,表現人文修身的精神凈化。影片中翠綠色的竹林背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綠色是生命、希望和活力的象征,綠色的竹子既是文人士大夫君子形象的象征,又是高尚道德品質的象征。馮小剛導演的影片《集結號》畫面恢宏、時間跨度極大,影片的場景主要集中在戶外。影片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寫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自然環境極其惡劣,因而,畫面以詭異靜謐的黑白色為主,黑色的村莊、紛飛的雪花,帶給人震撼而壓抑的感覺;隨著電影時間從戰爭年代過渡到和平年代,畫面也從沉悶的黑白色轉換為鮮艷的綠色和黃色,呈現出安靜祥和的氛圍。影片《芙蓉鎮》中石塊鋪成的街道夜晚是悲涼的,早晨是濃霧多喜的,門縫里透出的油燈光線是橙黃色的,梅雨染濕的大地透露出暗淡的青紫色調,白天的街道是熱鬧的,雨天的街道則是悲憤的,這種壓抑人性的色彩映射著影片中主人公的悲慘境遇。

(二)揭示情感與心理

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電影工作者常使用色彩來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和情緒變化,正如著名導演張藝謀所說:在電影視覺元素中色彩是第一性的,最能喚起人的情感波動。如在影片《燕尾蝶》中,人物服裝色彩變化與人物性格相吻合,外表柔弱、內心堅強的鳳蝶在服裝色彩選擇上始終是象征純潔、堅強和陰郁的灰、白、黑等看似可以搭配任何色彩的色系,這與她對金錢保持冷漠、在繁華中保持淡泊、在痛苦中保持堅強、在夢想破滅時堅持信念的氣質相匹配。影片《藝伎回憶錄》中,昏黃、灰藍等飽和度偏低的柔和色調貫穿影片始終,這種孤獨、凄涼、寒冷、遙遠的色調既營造了一種東方意境的畫面效果,又表現了一種神秘氣息和藝術氛圍,帶給人莫名的絕望。昏黃色和灰藍色的對比不僅打破了畫面單一的色調,也暗示了主人公久美子奄奄一息的命運;久美子與紳士的第一次碰面是在一個開滿櫻花的晴天,畫面充斥著柔和的粉紅色,即使是刨冰上也澆灑著紅色的糖汁,這些色彩既代表著久美子浪漫、嬌嫩、天真的夢想,也喚醒和激發了她對美好生活、愛情和未來的希望。橙色是能量和活力的象征,在影片中則暗示著久美子成熟的心理和快樂的情感。

(三)表現思想與主題

為充分表現影片的思想主題,每一部影片在運用色彩時都會保持一個總的色彩基調。如在張藝謀的影片《紅高粱》中貫穿影片始終的是鋪天蓋地的紅色,紅得刺眼,紅得震撼,這種色彩既表現了西北人民質樸豪爽的性格,又表現出一種敢愛敢恨、敢作敢為的人生態度。影片《千里走單騎》中純粹清透的湛藍延續了一種本真的風格、原生態天控攝人心魄的美麗和厚重深沉的親情美。影片《燕尾蝶》中無論是夢想的升騰與破滅,還是人間的罪惡、悲涼、黑暗和死亡都溶解在華麗燦爛的色彩中,色彩在這里是過去與現在的交織和強烈變化,既預示著鳳蝶的成長經歷,又暗示著影片美麗幻滅的主題。

二、電影美術設計中色彩的表現形態與風格

電影中色彩的表現形態是指電影制作人員根據電影表達主題和內容的需要,通過對不同色彩元素的組合來體現不同的含義,色彩的表現形態主要包括兩種:影片色彩的總體結構和分鏡頭的色彩結構。電影中色彩的表現形態是一種觀念形態,是導演、美術師等相關工作人員美學觀念的體現。電影美術設計中色彩的表現形態有三種形式:有物質載體的形色、無物質載體的光色和情景色。有物質載體的形色是指有實際外形的、可觸摸的色彩。在電影中,這種色彩形態主要體現在服裝、化妝、道具、環境等背景色彩中,這種色彩是電影美術師根據電影主題和內容表達的需要人為創造的、主觀色彩與客觀實際色彩相互統一的背景色彩。無物質載體的光色和情景色都沒有實物載體,需要借助于外在條件的相互配合才能實現,無物質載體的光色是指電影美術師借助自然光和其他條件人為制造出來的單鏡頭、特殊環境和電影整體色彩;情景色是指在不同空間、時間、條件等情景下形成的色彩。對于一個優秀的電影美術師來說,不僅要根據導演對影片的藝術構想和追求靈活自如地運用這些不同色彩形態,而且要根據影片的內在思想、意義,電影本身的歷史、時代、人物心理等準確把握影片的背景色彩。現代電影美術設計過程中的色彩設計都是站在現代哲學思考的角度以更加主觀的風格和意義來展現隱藏在生活背后的無奈、抗爭、壓力和欲望,這種色彩運用具有強烈的抽象性、多元性和象征意義。在現代電影中,色彩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構成要素,而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征和追求。風格是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出來的獨特面貌,是特定時代、特定民族、獨特審美觀念和精神的外在體現,相對于其他藝術特色來說,風格是多種不同因素在特定條件下相互作用的結果,因而,更具有穩定性和深刻性。色彩在電影美術設計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電影美術設計的重要表現手法之一,其風格形成受導演文化背景、美術觀念和色彩觀念的影響,是導演在長期使用色彩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習慣。優秀的導演不僅擁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的電影色彩風格,而且能以色彩風格來展現電影的情感、歷史背景和象征意義。對于一個導演來說,其文化背景主要受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因而即使是主題相同的電影,不同導演也體現出不同的風格,這種風格是其生活藝術的個性代表。如美國是一個熱情奔放的民族,因而許多好萊塢電影在色彩運用上體現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華麗的風格;中國文化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因而無論在色彩運用上,還是在色彩表達上都體現出中庸的特色;歐洲電影在色彩運用上受歐洲文化細膩、深沉、內斂特點的影響,更注重以完整的色彩組織結構和細膩的鏡頭色彩表達來突出色彩的藝術性和思考性。此外,導演自身的色彩觀念對電影色彩風格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響。由于每個導演生長環境、文化程度、知識結構和審美觀念的不同,他們對電影美術色彩的理解也會存在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們不同的電影色彩風格。如張藝謀導演的影片《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等,將色彩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影片《英雄》中黑色的宮殿、黑色的服飾、赭黃色的土丘、青藍色的天空、血紅色的胡楊林,這些色彩不僅滲透著深厚的中國文化情結,融匯了許多中國文化元素,而且與故事情節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極具東方韻味的色彩畫面。著名導演馮小寧拍攝的影片《紅河谷》《黃河絕戀》等,科爾沁草原、納木錯湖、青藏高原等色彩明顯的地域和自然景觀體現出獨特的電影色彩造詣。

三、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收藏| 布尔津县| 禄丰县| 乐都县| 灵丘县| 宁南县| 江津市| 历史| 乡宁县| 枣阳市| 正宁县| 铜梁县| 乾安县| 平原县| 金川县| 茶陵县| 云霄县| 沐川县| 绥江县| 湄潭县| 景东| 九龙县| 札达县| 惠水县| 邢台市| 财经| 华阴市| 汾阳市| 沙坪坝区| 会理县| 榆林市| 竹山县| 开化县| 博兴县| 青田县| 洛南县| 宣恩县| 朝阳市| 泸水县| 苏尼特左旗| 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