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地球物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2-06-09 17:11:52

序論:在您撰寫地球物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地球物理論文

第1篇

1國內外城市化進程發展狀況

當前,城市的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的共同趨勢。聯合國的統計資料[1]表明,人口城市化的趨勢在不斷地加速發展。圖1表示了這種發展趨勢。從圖1可以看出,1950年的世界人口約為25億,其中僅有3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到20世紀末,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已經達到世界人口的50%。根據圖1所示數據,預計到2025年,城市人口將占據世界人口的60%。城市數量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對人居環境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表1給出了世界上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城市數量的增長[1]。從1950-1995年期間,全世界擁有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數目由83個增加到325個,說明95年城市數量是50年的3.9倍,這種趨勢在第三世界國家尤為明顯,同一時期城市的數目增加了6.3倍。

表11950-1995年間人口在百萬以上的城市數目

Table1Citynumbersofpopulationbeyondonemillionbetween1950to1995

年代195019951995:1950

第三世界城市數342136.3

發達國家城市數491122.3

全世界城市數833253.9

我國的城市化進程與世界同步,近年來呈現出高速發展的趨勢。圖2給出了我國城市數量增加的數據[2]。

2城市化促進自然科學新領域的產生與發展

我們首先以傳統的地理學為例。近幾十年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城市地理研究發展迅速,內容和影響都超過了傳統地理學,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對城市進行地理學研究始于19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許多國家的城市需要重建,世界范圍內的城市化進程加速,這些都要求對城市進行全面的研究和規劃,促使大批地理學家投入城市研究或城市規劃工作。新興的城市地理學的核心問題是研究區域的空間組織與城市內部的空間組織兩種地域系統的關系。圍繞這兩種地域系統,具體的研究內容有:城市化研究、城市分類研究、城市體系研究、城市群和大城市集群區研究、城市綜合地理研究等。城市地理學在城市化進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研究方法:早期數量方法、系統分析方法、城市信息系統方法、空間抽樣調查方法等。此外,地圖是地理研究的傳統工具。航空像片和衛星像片在城市地理研究中表現出重要作用,是研究城市時空變化關系的基礎數據。

附圖

圖1全世界城市化城市人口百分比[1]

Fig.1Percentageofurbanpopulationamongthetotalpopulationinworldcities

附圖

圖2中國城市數目隨時間的變化[2]

Fig.2NumberofcitiesinChina

以典型的工程科學——建筑學為例,隨著城市化現象的迅速推進,建筑學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孤立地、狹隘地研究建筑現象已經說明不了問題,滿足不了需要。客觀實際已經按照系統工程的規律伸展了它固有的領域。城市及其區域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復雜的巨系統。城市化對建筑科學的影響,使得系統的思想進入到傳統的建筑科學,進一步突出了新的建筑科學的關系——人與環境的關系[3]。錢學森考慮到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和自然特色等種種因素,形象地提出了山水城市的理念,這一思想對建筑科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地球物理學為例,城市化問題使得傳統地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20世紀初,地震波證實了地球鐵核的存在,證明了2900km深度存在地核與地幔的邊界。30年代,地球物理方法發現了地球內核的存在,在此基礎上,科學家提出了地球內部分層模型。20世紀中期,各種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初步形成。40~50年代,地球物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勘探固體礦產資源,60~70年代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石油和天然氣,80~90年代又增加了水資源。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環境問題也日益成為地球物理學的研究對象。總而言之,20世紀地球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以自然資源為主。20世紀末的全球性城市化發展趨勢,使21世紀的地球物理學不可避免地要面對諸多的城市問題。80年代以來,由于地球科學各分支學科的日益成熟和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人們認識到地球各圈層相互作用以及人類活動的重要性,地球科學的發展開始進入地球系統科學的新時代。城市地球物理學的發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城市地球物理學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是地球科學國際研究前沿的新興學科。傳統地球物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自然現象,而城市地球物理學則主要研究自然現象與人類活動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城市地球物理學研究中,除了自然科學問題之外,還應強調科學與社會的結合、各相關學科的綜合及與各社會部門的協調。圖3表示了城市地球物理學與環境科學和地理學之間的關系,這三者既有各自獨特的研究領域,又有密切相關的交叉研究內容。

附圖

圖3城市地球物理學、環境科學、地理學之間的關系

Fig.3Relationshipamongurbangeophysics,environmentalsciencesandgeography

3城市地球物理研究的社會需求

(1)城市建設。科學家們預計21世紀的城市在向高空發展的同時,也將向地下索取空間,建設深層地下都市已經在科學家構想之中。20世紀平面式的城市功能在21世紀將從地下、地上兩個方面重新進行立體配置。在一系列城市建設活動中,迫切需求地學界利用地球物理的觀測和預測方法對城市地下空間的結構給出定量的描述,為城市規劃積累基礎數據。

(2)城市災害。人類大規模的經濟—工程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已經達到了與自然地質作用相提并論的程度,而且發展速度快、影響范圍大。各種災害無情地破壞著人類的居住空間,給人類的生存造成威脅。這些災害發生在地學研究的領域,迫切需求地學界利用地球物理的觀測和預測方法對各種起因的城市地質災害和對環境的破壞進行詳細的調查。

(3)城市地下污染。原生環境的缺陷以及由人為因素造成的地下環境污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對生態與工業構成極大的危害,迫切需求地學界利用地球物理的觀測和預測方法調查地下水的分布,為制定防治規劃提供基礎數據。

4城市地球物理研究的主要科學問題及其研究方法

城市地球物理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其主要特點是學科的交叉性及其社會服務性,城市地球物理不僅與地學界的其他學科有廣泛的交叉性,而且與地學界以外的諸如人文類、社科類學科也有不可缺少的交叉內容。城市地球物理研究的最終任務是服務于社會,科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具體解釋為:

(1)城市近地表結構與地質災害的相互作用關系。天然與人為的地質災害對城市構成極大的危害。這些災害改變和破壞近地表地質結構,近地表地質結構從客觀上阻止或促成地質災害的發生。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是科學研究的問題之一。

(2)城市近地表結構與地下基礎設施和地下建筑的相互作用關系。地下基礎設施是城市的命脈,地下基礎設施的科學規劃以及地下建筑計劃需要對近地表結構的觀測與評價,大型地下建筑有可能改變城市地下應力場的平衡,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在未來城市發展中為地學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空間。

(3)城市近地表結構與地下環境污染的相互作用關系。地下環境污染破壞生態環境、危害人類健康,地下環境污染直接受控于地下水的分布,同時受控于近地表地質結構。對地下水的分布及其浸染走向的研究是防止和治理地下環境污染的重要依據。

城市地球物理學研究方法主要依靠觀測技術、數據處理技術以及綜合評價系統。觀測是地球物理學研究得天獨厚的手段,數字地震臺陣、地球信息系統、INSAR計劃、淺層地球物理觀測在地學研究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地球物理觀測數據起到了透視地下的作用,是實現地下結構定量化與可視化研究的基本條件。針對城市問題的地球物理觀測,需要在提高儀器動態范圍的基礎上獲得高分辨率的數據,需要研究城市特定環境下的觀測方式。認識淺層介質的復雜性以及地球物理數據的特殊性是研究城市各類問題數據處理方法的出發點。數據處理方法研究應該從基礎研究出發,研究地震波場、電磁場、重力場分布規律以獲得清晰的三維地下圖像。保證足夠的信息量是對城市問題做出準確評價與預測的基礎,綜合性研究在評價和預測中至關重要。地球物理學中各類方法的優化與組合以及與地學研究領域中其他學科的交叉,包括與非地學研究領域相關學科的交叉是開展城市地球物理評價與預測研究的主要方向。

5城市地球物理現階段主要研究內容

(1)城市條件下地球物理觀測方法研究。城市條件下的地球物理觀測比常規野外條件下的觀測表現出更多的復雜性。需要在已知的典型地下結構的條件下進行足夠多的觀測方法實驗,針對“源”的問題,研究電磁波與彈性波的聚束發射,研究綜合方法的同時觀測技術以及時移觀測技術,并根據已知條件進行數值模擬計算,對比觀測數據與理論數據的差別,分別城市條件下觀測噪聲與干擾的特殊性,發現規律性,為實際的工業性調查提供指導性方案。

(2)城市介質地球物理正演算法研究。城市地下介質除受到地質構造運動外,更多地受到人為因素的改造,演變成為難以保存其原生地質痕跡的、極其復雜的地下介質。其地球物理響應與以往的地球物理觀測必將表現出極大的差異。因此,必須以城市地下條件的特殊性為介質模型,研究地球物理正演計算方法,認識城市介質條件下觀測數據的基本性質和形成規律。

(3)城市地球物理數據處理方法研究。城市地球物理需要采用非常規觀測方式,其觀測數據包含了大量意想不到的噪聲。認識噪聲的特征和有效地消除噪聲,保護觀測數據的分辨率是數據處理的關鍵問題。針對時移觀測數據研究四維數據處理方法。在信號分析與數字處理方法研究中,需要充分吸收現代數字信號技術,開展適用于城市特定問題的處理方法研究,為綜合評價提供準確數據。

(4)城市介質三維可視化研究。城市地下介質覆蓋在水泥路面、綠地和建筑物之下。傳統的鉆井或探槽式觀察方法在現代化城市中即落后又不適用。這項研究通過對觀測數據的有效反演對城市地下介質實現三維空間可視化描述,提供三維精細成像結果。對典型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反演算法研究,為三維精細成像和可視化描述以及綜合評價提供有效資料。

6城市地球物理研究需要社會關注

城市地球物理研究如何落實與如何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應該進行必要的學科調整,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應該積極參與城市地球物理研究相關工程項目,在學科之間進行經常流。工業、商業與企業部門應該面向用戶,以市場為導向,為城市地球物理技術的研究提供場所和經濟支撐,同時有必要參與各種研究活動,各學術團體應該相互配合,設立城市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在學術刊物上開辟專欄廣泛宣傳城市地球物理研究的科研成果,各專業學會之間也應進行廣泛交流。政府部門應該做出具體計劃,以便各職能管理部門統籌安排,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與協調,要選擇典型城市和典型項目作為依托,開展研究工作,在基礎研究方面需要得到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

應該充分估計到地球物理各種方法在目前技術條件下的難點,要通過研究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術提出新的認識、加強科技創新尤其是原始性創新。要集中精力利用地球物理數據編制城市地下三維結構的圖像,當前城市地球物理研究的主題是“城市三維地圖(3-DImagingofUrbanUnderground)”(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內地—香港城市地球物理戰略研討會,香港大學.2001.)。

7城市地球物理研究的技術支撐條件

近20年來,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出現,乃至空間數據基礎的建設和“數字地球”戰略的提出,使得獲取地球信息的手段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僅使全球的制圖和動態性制圖成為可能,而且在環境監測、災害預警預報、區域與城市規劃等方面也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21世紀將廣泛采用高分辨率的觀測系統(地面、海洋和空間對地觀測)、高靈敏度和高準確度的分析測試系統(包括微粒、微量、納米級和超微量)、不同條件下的實驗模擬系統、建立在動力學及高性能計算基礎上的數值模似以及數字化的地球信息系統,此外,現代化的觀測技術與設施也將成為開展城市地球物理研究必要的支撐條件。

圈層相互作用研究是地球科學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全新發展方向,方興未艾。這些研究將導致交叉學科、綜合學科的興起與發展,形成整體性的地球系統科學。地球及其各圈層是一個整體。一些地球科學問題固然有區域性的一面,但這種區域性是寓于全球性之中的。在一定意義上,只有更好地了解全球才能更好地了解區域。同時,區域也是全球的窗口,區域性是通向全球性的大門。地球科學方面的“全球變化及其區域響應”研究計劃,則為城市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廣泛的科學基礎。

8結語

地球不僅在自然力作用下發生變化,而且人類活動作為地球上有關過程的一種作用力將進一步得到深入研究。21世紀將從人—地關系的角度審視環境的變化,為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科學理論基礎,使人居環境得到最大限度地改善,同時又要保持地球的“健康”演化。在新千年和新世紀來臨之際,地學界應該重新考慮地學發展的方向和重點,使地學研究在人類社會發展中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在新世紀,地學在應用研究領域所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合理地利用地球資源,幫助工業界解決難題,改善地球的可居住性。為此,作為地學領域主要學科之一的地球物理學應該做出應有的貢獻。

收稿日期:2002-01-08;修回日期:2002-05-23.

【參考文獻】

[1]UnitedNations.WorldDemographicEstimatesandProjections(1950-2025)[M].NewYork:PressofUnitedNations,1990.

第2篇

1小波理論

是根據傅立葉理論分析逐漸發展起來的一個新的理論分支,適用于信號中差分方程數值解、數據壓縮、子波算法、成像的處理,以提高數據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2神經網絡理論

仿人腦思維的模擬計算。是通過樣本資料的分析研究、學習,從而獲得重要的參考數據,對未經處理的資料進行判斷的理論。

3幾何分形

主要是對自然界中不規則、不穩定和較常見現象的進行研究,揭示自然界中不同尺度的物體和現象之間存在的相似性,以及整體和局部的相似性。由此,可以通過局部信息對整體信息進行預測。

4混沌理論

主要應用于描述非線性系統,它與幾何分形理論聯系很密切,他們都是分層次的基干尺度,揭示不同尺度之間存在的相似性、標度律、差異性等。

二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的普遍應用

1能源物理勘探

主要是對石油、天然氣地區進行綜合能源勘探。前期普查依賴于地震勘探。詳查過程中,要運用大地電磁、高精度磁力、高精度重力等一些測探技術,對油氣地區進行區塊評價和構造研究,找出油氣儲藏構造,從而解決油氣勘探中的疑難問題。

2固體礦產物理勘探

尤其是金屬礦產勘探,主要使用電法和磁法。電法主要是根據礦體與圍巖的電性差異為基礎,研究人工穩定的電流場在地下傳導的分布規律。磁法勘探主要是根據礦體或其賦存構造與圍巖的磁性差異,在地表或一定高空中測量磁場強度變化的規律。

3工程物理勘探

工程建設迅速發展,工程物理勘探需求也日益增長,主要應用在建筑、公路、鐵路、管道、水利等工程的檢測,運用淺層地震、探地雷達、電法等探測方法對工程進行物理勘探。

4對環境保護、災害防治的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可以從電、熱、光等物理變化進行監測,從而認識環境變化的過程,為環境保護提供背景資料。自然災害的突然發生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安全和經濟損失,地球物理監測技術的應用對自然災害起到了有效的預測、防治的作用。

三地球物理勘探技術

發展的趨勢綜合物理、數學、計算機等科學的應用,探測技術越來越成熟,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發展的趨勢主要表現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應用計算機和數據采集技術

使得物理勘探技術向著自動化、數字化、輕便化和多功能化發展。目前在核電站、水電站、礦山等一些重大工程建設上,需要查明較大的危害,關鍵性的地質構造等。同時,世界很多發達國家面臨著淺層礦資源枯竭的問題,工作人員已經向沼澤、海洋、沙漠的方向進行資源勘探。對于這些工作開展就需應用新技術、新儀器,使難以到達的地區得以勘探實施。

2總線技術進一步發展

逐步形成積木式、模塊化、插卡式的球物理勘探儀器關鍵技術,這些技術的運用可以實現多功能和多參數的自動測量,使物理探測儀器系統模塊式的組成結構更加緊湊,也代表新一代技術的發展方向。

3應用功能較強的應用

型軟件和集成化的計算機輔助測試技術,使測試技術和測量儀器的發展更上一層。使物探儀器具有更強的功能性,可以更方便地滿足勘探的各種需要。

4高速單版數字信息處理器

第3篇

1 區域地質特征

工作區處于蘆芽山與云中山之間過渡的靜樂盆地之西南緣,大地構造位置上位于燕山期呂梁太行斷塊內寧武靜樂塊坳的西南部;

區域內主要出露地層有:中太古界界河口群、上太古界呂梁超群、下元古界嵐河群和野雞山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主要褶皺構造有:西馬坊復式向斜、野雞山復式向斜。斷裂構造主要有NE至SW向馬坊亂石寶塔大斷裂,出露長1214km,為一大型逆掩斷層。此外在區內一系列復式向斜之核部及兩冀均發育有大小不等的北東向的逆斷層。

本區內出露的巖漿巖主要為呂梁期的輝綠巖。

2 礦區地質

2.1 地層

礦區內全部被第四系黃土層覆蓋。地層主要有:上太古界呂梁群袁家村組;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上太古界呂梁群袁家村組主要巖性為灰色絹云母千枚巖,陽起片巖,含陽起鐵質石英千枚巖,磁鐵石英或假象赤鐵石英巖、方解綠泥千枚巖等。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主要巖性為白云質灰巖、白云巖、鮞粒灰巖、砂巖及頁巖等。奧陶系頂部豹皮狀灰巖,中部泥質白云巖,底部中厚層灰巖。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主要巖性為黃土,紅色粘土、砂礫石層及沖、洪積物。覆蓋全礦區,據鉆孔資料該套地層厚度40180m。呈角度不整合覆于下部各基巖之上。

2.2 礦區構造

目前區內未發現較大的、對礦體有破壞作用的斷裂構造,僅見有小股輝綠巖脈穿插。但礦區外圍東西兩側有北東向大斷裂構造,可能會存在對礦層有影響的次級斷裂構造。區內沒有發現巖漿巖體。

3 礦床地質

3.1 礦帶特征

北村鐵礦床系隱伏礦床,鐵礦體賦存于上太古界呂梁群袁家村組含鐵巖段,該巖段由磁鐵石英巖,白云母石英片巖,綠泥千枚巖,綠泥片巖所組成。礦帶內礦石主要為條帶狀磁鐵石英巖,次為假象赤鐵石英巖。

3.2 礦體特征

由于該孔未揭穿礦層底板,推測厚度還有所增大,從異常寬度推測,含礦帶內可能存在多層礦體。礦體走向30,傾向120左右,傾角65-75,局部近于直立。礦石中主要礦石礦物為磁鐵礦、赤鐵礦、假象赤鐵礦,脈石礦物為石英。本區鐵礦類型為條帶狀含碳酸鐵磁鐵礦貧礦石。

4 磁異常特征

4.1 平面異常特征

本次磁測在工作區范圍內圈定磁異常一處。異常形態規則,近似等軸狀,從平面形態上看具有三度磁異常特征。零等值線基本呈東西向將測區分為南北兩部分,正異常分布在測區中部和南部,北部均為強度不大的負異常。正異常分布區NW-SE向稍長,長度為1500m左右,NE-SW向略短,長1300 m左右。長軸兩側異常對稱,異常中心位于32線92號點附近,異常最大值為1209nT。

4.2 剖面異常特征

本次磁測在工作區內共布設精測剖面10條,Ⅰ號剖面方位49,長1800m,北端進入到了負異常區。異常最大值位于剖面上89號點處,極大值為1254 nT,極大值兩側異常近乎對稱。在剖面北端出現強度很小的負異常,極大值為-82 nT。Ⅱ號剖面方位49,長1500m,剖面分布在整個正異常區。異常最大值位于剖面上75號點處,極大值為1147 nT,極大值兩側異常幾乎完全對稱。Ⅲ號剖面布設在0號地質剖面上,沿橢圓狀異常的長軸方向布設,剖面方位115,長1200 m。

根據區域和礦區地質特征,結合以往鉆孔資料,本區礦體為沉積變質型鐵礦,呈多層狀分布特征,因此推斷引起該磁異常的礦體是由多個互層狀礦體疊加而成。

5 結論

①通過高精度磁測面積性工作,在工作區內圈定磁異常1處。

第4篇

關鍵詞:地球物理;水文;地質工程;勘察方法

中圖分類號:P336文獻標識碼: A

引 言

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簡稱,它是根據各種巖石之間的密度、磁性、電性、彈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質的差異,利用地球物理的原理,采用不同的物探儀器和物理方法,對工程區的地球物理場進行測量,以解決地質問題的一種物理勘探方法。 當地下單元含有地下水之后,它的含水量將與電導率、滲透率、地層孔隙度、礦化度等諸多因素相關。 此外放射異常、彈性波阻抗異常、磁異常等均可以運用在水文地質實際工作中去。 在實際中,水文地質工作可以采用很多種類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本文將對其中幾種主要方法進行介紹,如高密度電阻率法、激發極化法、CSAMT、瞬變電磁法和地面核磁共振法等。

1 高密度電阻率法

巖石電阻率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 這些因素包括含水量及水的礦化度、孔隙度、顆粒結構、礦物成分等。 在同一層巖石中有沒有含水,會在很大的限度上決定電阻率的數值。 運用電阻率物探方法進行水文地質勘查,其實就是通過測定含水層的電阻率在其空間的分布規律,探查和發現含水巖層的儲水條件、空間展布,最終進行水文地質勘查,這種方法是一種間接找水的方法。高密度電法實際上是電剖面法和電測深法相結合的產物。其基本原理與普通電阻率法相同, 通過 A、B 電極向地下供電流,然后在 M、N 極間測量電位差,從而可求得該點(M、N 之間)的視電阻率值。 高密度電阻率法原理如圖 1 所示。

圖1 高密度電阻率法原理圖

由于在觀實際測中布置了高密度的觀測點,所以高密度電阻率法是陣列思想應用于電阻率法的產物。 高密度電阻率法為地下水資源勘查提供了有效、快捷的工具。 它不但可以運用非含水地層和含水介質之間的電性差異,來直觀的獲取水循環條件、富水特性和含水層位置等方面的信息;還可以通過建立含鹽量與電阻率之間的轉換關系,從而實現含鹽量的動態原位監測。 除此之外,因為含水介質導電特性和導水性之間非常相似,高密度電阻率法便為水文地質參數的校正、確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手段。

2 激發極化法

激發極化法(或激電法)就是以巖、礦石激發極化效應的差異為基礎來解決地質問題的一類勘探方法。 當對地下地質體供入一直流脈沖 ΔV1,在供電電流不變的情況下,可觀測到如下現象:地面上兩個測量電極的地位差 ΔV(t)隨時間增加而趨于飽和值。 在供電電流斷開之后,會發現電極間電位差將快速的衰減,在衰減帶一定的數值后,衰減的速度將開始變慢,經過一點時間后,其可衰減為零。 這種在放電和充電過程中會產生的附加電場現象,被稱為激發極化效應。在實際地質應用方面,初期的激電法主要用于勘查硫化金

屬礦床,后來發展到諸多領域,如氧化礦床、非金屬礦床、工程地質問題等。 近年來,激電法找水效果十分顯著,被譽為“找水新法”。 利用激電法確定地層的含水性,這種方法最好與高密度電阻率法相結合,這樣就可以提高找水的成功率,降低地球物理解釋的多解性。

3 (CSAMT)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

CSAMT 是在(AMT)音頻大地電磁和(MT)大地電磁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可控源頻率測深方法。 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運用可控制的人工場源來測量從電偶極源到地下的電磁場分量,兩個電極的電源距離在 1~2km,測量是在距離場源5~10km 之外的地方進行 。 CSAMT 方法的工作頻率一般從10kHz~0.125Hz,因此,勘探深度一般可從地表到地下幾千米 。由于該方法運用巨大的人工信號源,能夠壓制干擾,所以可以采集到高質量的數據。 CSAMT 方法的基本理論是基于電磁波傳播理論和麥克斯韋方程組, 導出電場 Hy、ρs磁場與視電阻率的關系式為:

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的出現展示出了較好的應用前景,其作為激發極化法和普通電阻率法的補充,可以深層次的解決地質問題。 例如地熱勘查和水文工程地質勘查、推覆體或火山巖下找煤、油氣構造勘查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地質效果。 在地下水資源中,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適合尋找深部的基巖裂隙水。

4 (TEM)瞬變電磁法

TEM 是運用接地線或者不接地線源向地下發送一次場 ,在一次場的間歇期間,測量出電磁場隨時間的變化,依據二次場的曲線衰弱特征判斷出地下不同深度地質體的規模大小及電性特征等。 因為瞬變電磁法是觀測純二次場,消除了由一次場而產生的裝置偶合噪音,其有著受旁側地質體影響小、與探測地質體有最佳偶合、對低阻反映靈敏、探測深度深、橫向分辨率高、體積效應小等優點。TEM 與其他測深方法進行比較,它具有探測深度大、工作效率高的優點。 近年來,該方法得到迅速發展,特別是對探測低阻覆蓋層下的良導電地質體取得了顯著的地質效果。 由于上述特點,針對水文地質問題,TEM 不僅僅可以確定水文地質構造類型和在沖積層地區估算基巖的埋深和地下水位;還可以在濱海含水層中查明繪制人為和自然發生的海水入侵分布圖以及咸淡水界面、監測和圈定地下水污染通道。

5 (SNMR)地面核磁共振法

地面核磁共振(SNMR)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找水方法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新方法。 通過運用了不同物質原子核弛豫的性質,從而產生了 SNMR 效應。SNMR 效應利用地面核磁共振找到水儀器,研究并觀測在地層中水質子產生的核磁共振信號的變化的規律,進而探測地下水的時空賦存和存在性的特征。

地面核磁共振法找水的原理決定了可以找多少水,尤其是淡水。 在 SNMR 方法的探測范圍之內,只要有自由水存在,就可以感應到核磁共振信號響應,反之就沒有響應。 另外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受到地質因素的影響比較小,這樣就可以用來區別電磁測深法的電阻率和間接找水法的電阻率的異常地質。 當前, 地面核磁共振法不足之處在于不能用來探測埋藏深度在150m 以下的地下水,并且易受電磁噪聲的干擾。

6 結 語

從發展的角度看,從高密度電阻率法、激發極化法到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CSAMT)、瞬變電磁法(TEM),再到地面核磁共振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總體上在不斷進步。 盡管如此,在復雜的地質背景下,沒有一種方法是萬能的,只有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和工作要求,針對性地采取某種方法或幾種方法的組合,才能提高成果的解譯程度,更加精確地完成地球物理勘探工作。 多種方法的結合使用已經開始普遍用于地下水的勘探研究,也取得好的結果。 隨著勘探難度的加大,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探索和研究。 相信隨著人們認識程度的提高,物探在地下水勘察中的作用會越來越明顯, 水資源勘察也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參考文獻:

[1] 韋衛明. 高密度電法在工程勘察應用中的體會[J]. 煤炭技術,2011(2).

[2] 徐順強,劉文超 ,李清林 ,陳治國 ,王石 ,秦建增 ,何永波. 復雜條件下三維高密度電阻率 CT 在工程勘察中的應用[J]. CT 理論與應用研究,2011(1).

第5篇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經理是公司的主宰,是公司的決策人物。許多經理們認為發號施令、獨斷專行的工作很具誘惑力,他們希望自己高高在上,員工們應該對他們俯首貼耳,惟命是從,這樣才不失為一個總裁。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鼠目寸光,因為這種管理方法只能發揮一時的作用,最終必然會導致群情激憤的。總有一天善于發號施令的總裁們會驚奇地發現他們的做法不但沒有籠絡住員工,反而為自己樹了許多敵人,他的下屬們會隨時背叛他。當總裁們不失時機地想出新辦法控制員工行為,操縱公司一切事務時,他的雇員也正在千方百計、摩拳擦掌做好準備隨時脫離他的高壓統治。

這種“管理即控制”模式還會營造一種過火的政治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勢力范圍之爭、勞工爭端、高壓統冶等一些現象屢見不鮮。這不僅會給公司帶來不良后果,而且最終還會削弱公司實力,從而使公司無法達到為用戶服務的目的,甚至還會產生“過分控制”的現象。比如把產品引入市場這種最簡單的事情也要經過各級簽字,多方協商,達成協議才得以批準。由于機構的復雜,做一項簡單的工作也會不知不覺地卷入政治漩渦中。

很多人認為:大企業應該建立起龐大的管理機構對企業實施管理,也就是說:企業越大,行政機構就應該越多,企業因此才能發展。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即使是小企業,在經理們事無巨細的干預下也不會繁榮,反而會每況愈下。但惠普公司的經驗卻告訴我們,管理機構是可以做到又大、又富于靈活性的。為了更好地解釋這兩種管理模式所帶來的不同后果,還是讓我們看看惠普是怎樣超過Digital而成為美國第二大計算機公司的吧!

在所有的70年代繁榮一時的計算機廠商中,歷經了15年的風風雨雨,艱難險阻,卻能轉危為安,而沒有面臨停工、破產和失去市場威脅的企業,也只有惠普公司一家了。

許多企業的經理們要靠“數量”取勝。歸根到底就是要通過克扣員工工資來增加企業利潤。比爾·休略特和戴維·帕卡德(惠普公司的創立者)卻認為只有員工們受益,企業才會繁榮,企業應該給員工們提供一個穩定的工作環境,幫助他們擺脫隨時被解雇的不安心理。隨時解雇員工的做法在當時的電腦界是很正常的。但比爾和戴維卻認為,強大的企業應該是一個團結協作的團體,應創立一種不拘禮節的公司作風。在經營和管理惠普公司的過程中,比爾和戴維創立了一種為員工服務的企業文化。在這種新型管理模式的指導下,惠普公司不斷繁榮發展。

當時惠普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總部設在馬薩諸塞州的Digital公司(1957年由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師肯·奧爾森創立)。奧爾森認為Digital公司的一切行動都要以他的意志為轉移,他甚至創造了企業座右銘:“一個公司,一個策略,一個思想。”Digital公司的管理方法是“管理即控制”管理模式走向極端的一個例子。

奧爾森的命令就是圣旨,沒有他的命令任何工作都不能啟動。專斷是Digital公司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雖然現今的許多公司都存在這種情況,但在當今的形勢下,這種做法必然會使企業走向滅亡。

從表面上看起來,惠普公司的經營方式與Digital 極其相似,兩個公司都向同類用戶出售小型計算機,但惠普公司權力下放,企業文化輕松靈活,員工們有決策權。而在Digital公司,獨斷專行的管理思想滲透到了Digital公司企業文化的各個環節。當時的Digital 公司是個成功的企業,是世界最大的小型機廠商,同時也是北美洲第二大計算機生產企業(僅次于IBM公司)。就是到了1988年,Digital公司在小型計算機銷售方面也仍處于領先地位,年收入達到124億美元,幾乎是惠普公司年收入的兩倍。

1994年,情況發生了變化。由于管理得法,惠普公司年銷售額增至240億美元,公司以每年銷售額增長24%的速度迅速發展。而Digital公司的年收入卻只有135億美元,如果把通貨膨脹的因素考慮進來,它的銷售額同1988年相比還有所下降。

權力下放幫助惠普公司及時對用戶需求做出反應。因此,惠普公司很早就進入了個人計算機市場。目前,惠普的各個分公司不僅向市場上銷售桌面計算機,他們還設計出一種便攜式超小型計算機并投放市場。惠普的打印機分公司還占領了桌面打印機市場。惠普公司在計算機領域因勇于改革,大膽創新而聞名。他們經常主持研制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和英特爾公司聯合設計的P7型超速微型數字機就是他們革新的成果。

90年代的計算機工業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惠普公司也面臨低盈利、日益強大的競爭對手和要求苛刻的用戶群體等一系列實際問題。令世人關心的是,惠普公司如何對這些挑戰做出反應呢?惠普沒像其他公司那樣加強和鞏固高層管理部門的權力,而是更進一步地下放權力。

與惠普公司不同的是,Digital公司龐大的官僚機構決定了他們很難生產出令用戶滿意的產品。創始人肯·奧爾森對個人計算機不感興趣,當然對用戶的需求只能置若罔聞了。把持Digital公司決策權的總部的領導者也都持有這種偏見。結果Digital公司在IBM推出IBM PC機后又白白耽誤了10年。

惠普公司是通過權力下放的管理方法來解決財務危機的。而Digital公司在銷售額下降,公司陷入困境之時卻堅持遵循管理即控制的企業思想模式,自上而下實行財務控制,并加強和鞏固了公司內部的官僚機構。

Digital公司從IBM那樣的傳統公司雇來了“鐵腕”經理,以此加強公司的凝聚力。不久,裁員開始了。最初被迫下崗的是那些有實踐工作經驗的“現場”銷售人員。Digital公司把能傾聽用戶呼聲,能為用戶服務的人員都當作了裁員對象,Digital公司因此失去了用戶,自然也失去了市場。所以當1994年5月《商業周刊》感嘆Digital公司處境每況愈下時也就不足為奇了。

惠普公司經過多年煞費苦心的摸索,終于尋求到了管理 企業的最佳方法,從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管理企業的模式。管理者們從不控制員工的行為,他們逐漸廢除了行政機構,并把權力下放到企業各部門,使員工們明確自己的職責,權力由他們來支配。為他們提供一個實現個人發展和公司繁榮的環境。

第6篇

2015年5月4日 《關于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締約國大會5月4日在日內瓦拉開帷幕,來自全球180個國家的政府、民間社會和非政府組織以及企業和國際組織代表將在為期兩周的時間里就全球廢物管理技術指南等議題進行討論。

《巴塞爾公約》、《鹿特丹公約》和《斯德哥爾摩公約》就保護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存環境免遭危險化學品和危險廢物的危害提供了一系列控制措施。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在三個《公約》締約國會議5月4日開幕當天舉行的記者會上指出,應建立良好的化學品和廢物國際治理框架,以減少人們遭受這些物品所帶來的危害,應通過建立全球化學品治理框架,防止過去百年來由于大量引進某些化學品而導致嚴重后果等悲劇的發生。

施泰納指出,化學品是21世紀經濟的一部分,存在于環境周圍,是所使用物品的組成部分。這三項《公約》不是禁止化學品,而是提供科學平臺,向決策者和民眾以及環境提供保護,免遭毒性物資的侵害,減少化學品的負面影響,而對化學品實施使用限制能夠向市場提供信息,需要找出替代品。

May 4, 2015 The conference of contracting countries of Basel Convention on the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s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Their Disposal,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Prior Informed Consent Procedure for Certain Trade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Pesticid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Rotterdam and t 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kicked off on May 4 in Geneva. Governmental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NGOs, enterpris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representatives from 180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will discuss about global technical guidelines of waste management and other issues in the period of two weeks.

The Basel Convention, Rotterdam Convention and Stockholm Convention have provided a series of controlling measures in protecting human health and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from the damage of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wastes. Achim Steiner,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pointed out in the press held on May 4 that, the same day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contracting countries of the three conventions that, a good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chemicals and wastes treatmen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reduce the danger people suffer from these items. A framework of global chemicals treatmen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tragedies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certain chemicals.

第7篇

關鍵詞:畢業實習指導;創新能力;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8-0218-03

“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屬于培養應用類人才的專業,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國家的資源勘查、環境監測和工程建設等領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應用領域也得到空前的拓展,畢業生分配去向為全國各地的資源、能源、環境、工程建設、質量檢測、儀器制造等多種行業和部門。各行各業的工作環境和背景差異很大。畢業生如何能適應這樣廣泛的領域,畢業后能夠盡快承擔工作任務,是畢業實習期間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培養出適合用人單位需求的合格畢業生,桂林理工大學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改革,研究培養高質量人才的思路和方法,其中畢業實習安排和畢業論文指導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畢業實習時間為16周,實習內容主要為:野外實習、完成畢業論文和畢業答辯。兩者的有機結合,對畢業實習效果至關重要。

一、野外實習

野外實習是“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實習期間的重要實踐部分。學生參加野外實習的形式有多種:參加學校實習基地單位的科研或生產項目;參加教師的科研工作;或到學生即將就業的單位參加科研或生產工作。這些實際的科研或生產活動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工作現狀,了解勘探行業發展情況。在實習期間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培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在這一階段,教師需要根據實習項目對畢業生進行指導。在出去實習之前,要求畢業生做實習準備。例如,資源勘查類的科研或生產項目,要求學生了解礦床、成礦理論及所需的地球物理方法原理等內容;工程、水文或環境勘查類的項目,要求學生研究巖土層的地球物理特征及該精度地球物理方法原理等內容;而工程質量檢測方面,則需要了解質量檢測規范及應用地球物理檢測方法原理等。在野外實習結束之后,要求學生作實結,從野外工作施工技術、資料解釋、成果展示及報告編寫等方面總結實習過程。

二、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工作的最后環節。指導“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畢業論文的主要環節有畢業論文選題、論文編寫等。

1.畢業論文選題。選題是做好畢業論文的關鍵環節,也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前的綜合訓練。因此,指導學生畢業論文題目的選擇是教師的重要工作之一。“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培養應用型高級人才,畢業論文的選題應結合科研和生產單位的需求。畢業論文選題的時間安排在四年級的生產教學之后,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地球物理各方法的理論、野外工作方法和資料解釋。有了各自的專業興趣和對各專業課教師的了解。因此選題是選擇專業方向和專業教師,在選題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讓學生自己選擇畢業論文方向。我們將畢業論文的選擇權交給學生。尊重學生的意愿和興趣,先了解學生的個人興趣,以后從事工作的意向以及個人能力。②選題結合實際科研或生產項目。參加野外畢業實習的同學,根據在科研或勘查單位參加的科研和生產實際工作選題。這些結合實際的選題符合科研或勘查單位的需求,具有實用性。使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科研、生產實際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并且能夠在畢業后最短時間內達到工作單位所需的能力要求。這樣學以致用的論文題目,相當于一次實際工作練習。③專業教師的選擇。學生選擇好論文方向后,為了能夠順利地完成畢業論文,并得到良好的相關方面的鍛煉,選擇教師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每個教師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比如有些教師擅長工程勘查、有些老師擅長資源勘探、有些教師擅長能源勘探、有些教師理論研究等。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選題方向,選擇相應的教師,以便得到最佳指導。④教師在論文選題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學生選題只是選擇了論文研究的方向,其中的細節需要教師進一步完善。確認學生適合的那種題目是應用型還是研究型。對于有明確目的的學生,例如畢業后從事地質找礦工作的學生、已經考取研究生的學生、有一定的計算機編程能力的學生、對某種地球物理方法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生確定不同特點的畢業論文題目。主要的選題原則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從科研項目中選題。對于今后繼續深造,具有較高的計算機編程水平和對地球物理方法有興趣的學生,引導他們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或到有關的科研單位參加研究工作,使他們盡快了解專業發展的新水平、新動向,參與到科研工作中,學習科學研究的系統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學生在科研工作中,會鞏固專業知識,了解自身的能力。二是從工程項目中選題。對于已經確定了就業單位,準備進入地球物理勘查實踐的同學,選題可以來自勘查單位的工程項目。通過這些聯系實際勘查項目的題目,學生對勘查單位的設備、勘探領域、資料解釋方法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時也認識到勘查單位對人才的要求,通過做畢業論文可以有目的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在上述論文選題的指導思想下,近幾年,桂林理工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物探方向)專業的畢業論文題目呈現多樣化(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選擇實踐型題目的人數在近四年中是最多的,約占64.8%,選擇結合型題目的人數約占18.1%,選擇理論型題目的人數約占17.1%。這一比例符合我校勘查技術與工程(物探方向)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同時,也滿足了一部分同學想要繼續深入研究的愿望。

2.教師在論文編寫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需要具有綜合素質和先進技術的人才,畢業論文寫作期間,要注重培養學生收集信息、應用英語、計算機編程和解釋軟件使用等能力。①查閱文獻的指導。論文題目選定之后,學生需要了解相關地球物理方法的發展、研究現狀及應用情況。在查閱科技文獻過程中,教師對相關方向的現狀及學生存在的疑問進行講解和指導。②計算機應用的指導。在“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教師要安排一定的計算機編程和學習使用最新地球物理資料解釋軟件的工作量。將這部分內容和畢業論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于計算機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鼓勵他們獨立編程,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對于計算機能力弱的學生,則重點學習現有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廣泛應用的辦公軟件對資料進行簡單處理,比如運用Grapher、Surfer、Excel等的電子表格計算視電阻率等一些簡單的處理。③地球物理資料解釋和繪圖技術的指導。在“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資料解釋和繪制成果圖示是論文的核心內容。指導教師要對這部分進行重點指導。指導學生寫出明確的解釋依據、解釋思路、解釋結果,并繪制出規范、符合要求并美觀的圖件。規范的插圖和附圖是“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畢業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必要的專業繪圖軟件,能夠熟練地掌握繪圖技巧,做出能為畢業論文提供有效證據和支撐的圖件。④論文寫作的指導。在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中,指導教師要將資料解釋部分作為論文的重點部分。不僅要有解釋思路、解釋依據,解釋理論和解釋結果的討論,還要有規范的寫作格式、規范用語、規范地引用圖件,以明確各部分的邏輯關系。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科技寫作能力。

三、畢業答辯

畢業答辯是學生從事工作后項目匯報的一個預演。因此,準備答辯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工作能力的一種培養。由于很多學生第一次準備類似的演說,在準備過程中,難免會胡子眉毛一把抓,得不到要領。因此,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設計和組織答辯演講稿,清晰地表達研究內容,恰到好處地使用輔助器具,靈活地應對提問等。

從目前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來看,近幾年我校勘查技術與工程(物探方向)專業的畢業生,絕大多數受到單位的重用,經過一年的實習期以后,基本上可以獨立主持生產項目,成為單位的骨干。由此可以說明,有目的、有意識的畢業實習指導,會使學生的知識積累出現一個飛躍,為從事相關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程志平.工程電法勘探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思考[J].桂林工學院學報,2005,25(增):35-38.

[2]羅潤林,阮百堯,李亞南.以學生為本的“電法勘探”課程改革[J].桂林工學院學報,2009,29(增):61-63.

[3]呂玉增,韋柳椰,李長偉.地球物理勘查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2012,1:115-118.

[4]曹麗文,樸春德.地質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國地質教育,2009,4:118-1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郭勒盟| 泗阳县| 华宁县| 临湘市| 依兰县| 武山县| 颍上县| 尼玛县| 焦作市| 西乌珠穆沁旗| 来宾市| 延庆县| 健康| 内黄县| 青冈县| 岐山县| 秦安县| 霞浦县| 长阳| 石景山区| 天柱县| 灌阳县| 明星| 西平县| 济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班戈县| 井冈山市| 泸水县| 龙州县| 道孚县| 邳州市| 天水市| 台南市| 邹城市| 买车| 吕梁市| 民和| 子长县| 嘉黎县| 永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