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防范滸苔綠潮次生災害和降低海水養(yǎng)殖風險,文章采用人工授精的太平洋牡蠣胚胎、不同相對濃度的滸苔腐爛液以及基于發(fā)光細菌的生物毒性檢測法,通過實驗分析滸苔腐爛液的生物毒性及其對太平洋牡蠣胚胎發(fā)育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滸苔腐爛液相對濃度的提高,太平洋牡蠣D形幼蟲相對孵化率逐漸降低至0,滯育和畸形等非正常胚胎增多,囊胚-原腸期和擔輪幼蟲期占比降至極低,易發(fā)生卵膜破裂和卵裂球分散,這些與太平洋牡蠣胚胎發(fā)育的階段特點和滸苔腐爛液生物毒性的作用機制等有關;滸苔腐爛液相對濃度(0.25~10g/L)與生物毒性呈顯著正相關,生物毒性(10%~97%)與相對孵化率呈顯著負相關,且生物毒性達重毒水平時(由56%至70%)相對孵化率大幅下降(由66%至18%);建議在太平洋牡蠣胚胎發(fā)育的相對孵化率為50%時發(fā)出滸苔綠潮的漁業(yè)高風險預警,對應的滸苔腐爛液相對濃度為4.6g/L、生物毒性為55%。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