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研究采自位于南極羅斯海西部的ANT32-RB16C柱狀沉積物,根據粒度、有機碳和生物標志化合物數據探討末次冰盛期(24.8~20 ka BP)以來該地區有機質來源及沉積環境特征。該柱狀樣記錄了冰架下沉積、冰架前沉積、開闊海域沉積的沉積環境。指示有機質來源的生物標志化合物指標表明該柱狀樣中所含有機質主要為浮游植物、細菌等海源輸入,同時伴有少量陸源物質混合輸入。末次冰盛期,由于冰架的影響有機質含量較低,環流影響使得有機質受低等浮游藻類生物等海源影響較大。末次冰消期(20~11.7 ka BP),羅斯冰架消退,冰川溶解釋放的有機質在此沉積,使得陸源有機質輸入增多,有機質含量升高。進入全新世,有機質含量較末次冰盛期和末次冰消期明顯升高,海源輸入比例增大,同時細菌等原核生物增多,導致短鏈正構烷烴降解程度較大。研究區的氧化還原環境主要受冰架與海冰限制作用的影響,與有機質含量和高氧的南極底層水關系不大。總體來說,從末次冰盛期到末次冰消期,研究區沉積環境受羅斯冰架進退影響,全新世以來受氣候變化影響。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