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賦存特點決定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煤化工與石油化工相互依存、互為補充的必要性,發展煤化工是發揮我國煤炭資源優勢、降低石油對外依存度、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論文首先對氣流床氣化爐的原料煤反應活性評價方法做了綜述性分析,著重闡述了煤在氣流床氣化爐內高溫、高壓環境下組成、結構及性質的變化規律,并深入探討了工藝強化帶來的新的環境問題。結果表明,現有的評價方法難以真實反映出原料性質是否與氣流床氣化工藝相匹配,有必要對化工生產過程中氣流床氣化爐內的生產環境進行模擬,建立起合適的原料性質評價體系,重點探究對生產過程影響最深的氣化反應活性;對氣化工藝參數的強化是有限度的,一味的強化無益于化工生產,尋找工藝和技術經濟指標的最優點是工藝強化的研究方向;高溫、高壓的氣化條件下煤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大多分解,使得酚類、焦油、COD、BOD等傳統污染物含量大幅下降,但煤中部分微量元素在高溫高壓下易揮發、易活化特征以及現代煤化工規模利用煤的累積效益,使得煤中微量有害元素或造成不可忽視的環境影響,其中以Hg、As等微量元素造成的危害最大。為氣流床氣化工藝尋求合適原料的評價體系、尋求過程強化的限度、對新型污染源的污染進行調研并建立可能的防治方法是現代煤化工進一步發展必須解決的瓶頸問題。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