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2002~2016年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以金融化指數為門檻變量,構建面板門檻模型檢驗金融化對實體經濟增長的非線性效應與階段特征。結果表明,金融化與實體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合理的金融化波動閾值,在合理閾值范圍內金融化對實體經濟增長具有正外部效應;超出合理閾值則具有負外部性。此外,金融化對實體經濟增長的非線性效應呈現鮮明的階段性特征,在高漲期與衰退期,二者之間均存在"閾值效應",且高漲期內實體經濟增長對金融化的波動更為敏感;在正常期,金融化能夠有效促進實體經濟的穩定增長。因此,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發展需求完善金融體系,加強對金融體系的監管,針對性地制定合理有效的經濟金融政策,實現金融與實體的良性互動,以更好地引導金融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