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菌根食用菌(edible mycorrhizal fungi,EMF)是兼具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大型真菌,其對林木健康、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林下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本研究以貴州地區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2種乳牛肝菌屬Suillus EMF為研究對象,研究了其子實體及其與馬尾松形成的菌根的形態特征,調查了其子實體的發生規律及其與溫度和降雨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粘蓋乳牛肝菌S.bovinus和褐環乳牛肝菌S.luteus可同時在馬尾松林發生。粘蓋乳牛肝菌和褐環乳牛肝菌與馬尾松形成的菌根均呈珊瑚狀,其中粘蓋乳牛肝菌形成的菌根表面光滑無根外菌絲但具有根外菌索,褐環乳牛肝菌形成的菌根具有密集的根外菌絲但無根外菌索。粘蓋乳牛肝菌和褐環乳牛肝菌子實體具有較長的發生期、產量較大,且具有錯峰發生的特點。相對于降雨,溫度是這2種乳牛肝菌子實體發生的主要限制因素。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