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持久戰》之前,很多人如何說持久戰,是理解《論持久戰》與其他持久戰言論聯系及分別的關鍵。系統地爬梳整理各種持久戰思想的淵源流變,可為深入探究《論持久戰》的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提供堅實的基礎。1914年,嚴格意義的持久戰思想已經出現于中文世界的軍事學領域,所依據的是日俄戰爭的戰例,包含戰略和戰術層面,而以后者為主。此后,德國總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形成軍事教科書和軍事理論著作,對中國的正規軍事教育產生持續廣泛的影響,其中就包括持久戰的戰略戰術。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國人異口同聲呼吁持久抗日。但是軍事理論缺乏實踐基礎,持久抗日則限于口號和精神,且形同實異。相比之下,中共總結國內革命戰爭經驗教訓的持久戰戰略方針及其戰法,不僅豐富具體,而且切實可行,在世界軍事理論的發展史上據有重要地位。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