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基于系統評價的方法學和證據質量,對絲裂霉素C與氟尿嘧啶用于小梁切除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進一步評價。方法:檢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萬方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搜集公開發表的絲裂霉素C與氟尿嘧啶用于小梁切除術的系統評價,時限均為建庫至2018年12月。2名作者獨立篩選并提取數據,采用A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Systematic Reviews 2(AMSTAR 2)工具評價各系統評價的方法學質量,采用GRADE工具評價納入研究結局指標的證據質量。結果:本研究最終共納入4篇系統評價與Meta分析。AMSTAR 2評價結果表明,1篇系統評價為高質量,其余3篇系統評價為中等質量;GRADE證據評級結果表明,1個結局指標的證據質量為中等,7個結局指標的證據質量為低或極低。與氟尿嘧啶相比,使用絲裂霉素C的患者術后眼壓顯著降低(術后眼壓降低率WMD=7.09,95%CI:1.47~12.70;術后平均眼壓MD=-2.17,95%CI:-3.26~-1.08;MD=-3.05,95%CI:-4.60~-1.50),術后抗青光眼藥用量顯著減少(MD=-0.71,95%CI:-1.34~-0.09),脈絡膜病變發生風險顯著降低(OR=0.25,95%CI:0.08~0.79;RR=0.23,95%CI:0.11~0.47),以及前房出血發生風險(RR=0.62,95%CI:0.42~0.91)顯著降低;但在手術成功率、術后視力變化,以及傷口滲漏、濾過泡滲漏、眼內炎、低眼壓等其他并發癥發生風險方面,二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系統評價再評價的結果表明,絲裂霉素C比氟尿嘧啶能夠更有效地控制眼壓,氟尿嘧啶可能會增加部分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絲裂霉素C用于抑制青光眼術后瘢痕形成較氟尿嘧啶有更好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