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測定我國北方某輕稀土尾礦庫區的土壤輕稀土元素含量及植物中鑭、鈰元素含量和分布,分析植物對輕稀土元素鑭、鈰的轉移系數和吸收系數,篩選鑭、鈰富集植物,以期發現輕稀土富集植物,為尾礦庫景觀生態恢復提供理論依據。【方法】以稀土尾礦庫區尾礦坑的邊緣綠地為研究樣地,依據風向將采樣點設置在東南、西北、東北和西南4個方向,從礦坑邊緣由近及遠依次設置在50,100和300m邊坡處,共計12個采樣點。利用五點采集-四分法收集0~20cm表層土壤樣品,在采樣點采集修復工程栽植的6種植物(梭梭、小葉錦雞兒、花棒、胡枝子、白刺和毛白楊)地上器官和根部樣品。采用ICP法測定土壤中輕稀土元素鑭La、鈰Ce、鐠Pr、釹Nd、釤Sm、钷Pm和銪Eu含量及植物中鑭和鈰含量。采用N.L.Nemerow綜合指數法分析輕稀土尾礦庫周邊土壤單因子污染指數平均值,采用生物轉移系數評價植物轉移效率,采用生物吸收系數評價植物吸收土壤中鑭和鈰的能力。【結果】輕稀土尾礦庫土壤中La,Ce,Pr,Nd,Sm,Pm和Eu的平均含量分別為2762.46,5440.42,1308.42,1604.11,133.96,28.12和40.53mg·kg-1,鑭、鈰含量之和占測試樣品輕稀土總量的72%;各方位表層土壤中輕稀土含量表現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且高于內蒙古土壤含量幾何平均值(背景值)25.10~230.56倍,且各方向土壤的單因子污染指數均大于3,確定研究區土壤屬重度污染;東南單因子污染指數平均值為69.06~544.10,污染值最高,西北單因子污染指數平均值為5.99~19.75,污染值最低,東北和西南單因子污染指數平均值相似;梭梭、胡枝子和白刺體內La和Ce含量均表現為地上器官>根,小葉錦雞兒、花棒和毛白楊體內La和Ce含量均表現為根>地上器官;梭梭、胡枝子和白刺的鑭、鈰轉移系數為1.03~1.76,胡枝子的鑭、鈰吸收系數為1.00~1.72,只有胡枝子的鑭、鈰轉移系數和吸?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