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隴山麻沿林場選擇有代表性的中幼齡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設置1 000m×30m樣帶,在樣帶內隨機布置了12個20 m×20 m標準地,按株數設計3種(15%、25%、35%)間伐強度,0.0%為對照,3次重復;運用SVMS軟件分析不同間伐強度對林分結構特征和活力的影響。結果顯示:經過3種強度間伐后,油松在樹種組成中的比例下降,一些闊葉更新樹種在樹種組成中的比例隨間伐強度的增加呈增大趨勢,25%強度間伐后林分中漆樹分布株數是對照的2.5倍,35%強度間伐后林分中銳齒櫟分布株數是對照的3.5倍;除15%間伐強度平均林層數高于對照外,25%和35%間伐強度平均林層數低于對照,間伐后上層分布樹種隨間伐強度的增大而增多;15%強度間伐后林分水平分布格局沒有發生變化,25%和35%強度間伐后林分水平分布從隨機分布轉變為聚集分布狀態;3種間伐強度間伐后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別比對照增加了2.68%、31.86%和58.10%,表示林木個體競爭大小的大小比數分別為0.497 8、0.4914、0.490 0,比對照(0.498 5)減小了,表示林木生長空間大小的開敞度分別是0.323 0、0.327 0、0.367 0,高于對照(0.2730);隨間伐強度的增加林分混交度增加,從零度混交變為弱度混交,林木個體間競爭減弱,林木生長空間擴大,從不足到基本充足。間伐1a后天然更新幼苗數量分別是對照的6.0、12.5、13.1倍,間伐增加了天然更新能力,增強了林分活力。3種間伐強度中,15%間伐強度對林分結構和樹種組成影響較小。研究結果證明,小隴山林區中幼齡期的油松人工林宜采用25%到35%間伐強度能有效改善林分結構、調整樹種組成,增加林分活力;通過多次合理間伐強度措施的實施能有效促進林分向復層、異齡、混交林演替,為油松中幼齡人工林結構化經營提供參考。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