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探討棉花化學調控次數和縮節胺(DPC)用量對其生長和纖維品質的影響。在南疆小海子墾區以新陸中78號為材料,研究縮節胺不同用量和不同噴施次數對棉花農藝性狀、SPAD值、產量及纖維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增加棉花幼苗期噴施縮節胺,極大地限制新陸中78號主莖上部節間的生長,表現株高矮,果枝數少,但有利于外圍果節和頂部三臺果枝結鈴;而減少化調次數處理,在棉花產量性狀和纖維品質方面均表現較好。因而在南疆小海子墾區,應用縮節胺化調方案以初花期30g/hm^2、打頂后90g/hm^2較好,達到了控制株型、提高產量和品質的目的。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