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藥劑防治在挽回病蟲害造成的產量損失.保障農產品市場供給和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來,農戶在施用農藥過程中忽略了因頻繁用藥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效應。由于現代化生產中農戶對藥劑防治的高依賴性,施藥效率低下和病蟲害防治效果欠佳直接促使農戶頻繁用藥。因此從河北省設施彩椒種植戶的調研數據入手,構建施藥規范性評價表來評價農藥施用效率和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泊松回歸進一步對評價表中施藥各環節的權重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結論:一是不同個體在施藥效率方面差異明顯.農戶不正確、不規范的施藥行為和認知普遍存在;二是基于農藥施用頻率影響因素下,系統層指標中施藥前農藥選擇標準所占的權重最高,而施藥后藥液浪費程度所占的權重最低;三是在系統層指標顯著的條件下,施藥前農戶對農藥用量和品種的選擇標準,施藥過程中藥劑的輪換、藥械的跑冒滴漏和霧化效果,其他防控措施中的綠色防控和抗病蟲品種的選取均是重要的變量層指標。最終提出從市場機制和生產環節入手規范市場流通、約束農戶行為的建議。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