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12月在南京市郊進行霧的外場綜合試驗,觀測得到20—21日雨后兩次強濃霧的爆發性增強過程。利用常規氣象資料、邊界層廓線、霧滴譜等,分析此次典型霧過程的天氣背景和邊界層結構特征,探討霧爆發性增強的原因。結果表明:雨后地表及近地層高濕環境為霧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南京冬季冷高壓控制下穩定的天氣層結,以及夜間的輻射冷卻作用,極有利于輻射霧的產生。而霧的爆發性增強,主要和降溫與增濕有關。晴天夜間地表向上長波輻射增強引起的強降溫,日出后地面的強蒸發作用使得近地表水汽增多,都可直接引起霧的爆發性變濃。強的貼地逆溫層的形成是霧爆發性增強的關鍵,易于近地面水汽的積累。而超低空急流的產生,有利于加速逆溫層的貼地增強。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