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疆超大煤田的相繼發現,新疆煤憑借儲量大、堿金屬含量高、在熱利用過程中易造成鍋爐沾污、結垢等問題而得到普遍關注。對高堿煤在燃燒過程中鈉揮發特性及其影響因素進行更全面的探究,可為高堿煤的高效清潔利用提供重要參考。本文統計、分析了已中高堿煤燃燒鈉揮發特性的相關數據,研究得到,絕大多數高堿煤中的鈉以水溶性鈉為主,部分煤(神華寬溝煤和后峽煤)則以不溶性鈉為主;不溶性鈉含量較高的煤,鹽酸可溶性鈉和醋酸可溶性鈉含量也較高。本文對比研究了四個主要影響鈉遷移轉化的因素(鈉形態和含量、Cl的含量、灰組分和燃燒溫度)得出,溫度對鈉揮發量的影響最大,溫度的升高可顯著增加鈉揮發量,900℃后又可加快揮發速率;當鈉含量分布在2000-4000μg/g時,揮發量與總量之間具有良好的正相關,與可溶性鈉含量無關;當燃料中Na和Cl物質的量比低于3.5時,Cl對鈉的揮發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大于10以后,鈉的揮發量較低;鈉揮發量與Na和[(Si+Al)-(Ca+Mg)]物質的量比有明顯的負相關。本文根據現有的研究成果,考慮鈉的賦存形態及影響揮發的因素后,將鈉在燃煤過程中的遷移轉化行為歸納為三個階段(內部轉化、外部揮發和轉化、凝結)和四條路徑。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