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顱內模保存有腦表面的形態結構,是腦演化研究的直接證據。中國最早復原和研究的顱內模來自20世紀20年代北京周口店遺址發現的3號猿人頭骨:此后雖然中國境內也相繼發現了一些古人類的頭骨化石,但由于古人類標本非常珍貴,不允許對其進行實體解剖,加上多數頭骨破碎或者內部附有地層膠結物,導致顱內模無法成功復原。受技術水平及研究手段的限制,研究者一般只是側重于化石外表形態結構的研究。高分辨率工業CT和3D軟件的應用,可以在不損壞標本的情況下,虛擬復原出化石的內部解剖結構,使得一些重要的古人類化石標本的顱內模被復原出來,促進了腦演化的研究。近年來,本文第一作者采用新技術、新方法復原了南京直立人、柳江人等一些重要的中國古人類頭骨的顱內模,通過對其顱容量、腦溝回特征、腦不對稱性、腦表面的動、靜脈血管壓跡、各腦葉的大小、形狀及比例的研究,獲取了中國古人類腦形態特征變化的數據,為探討東亞地區古人類的演化提供了參考信息。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