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觀察不同成分培養基及不同培養方法培養的斑節對蝦性腺組織及細胞原代培養生長情況,分析細胞活力及生長相關基因表達情況,判斷3種改良培養基的適用條件,為進一步細胞培養試驗提供支持。試驗結果表明,以L-15培養基為基礎培養基,不同配方的培養效果差距較大,其中機械分離法可成功培養離體斑節對蝦性腺組織,而酶解法與3號培養基結合效果較好;在培養過程中可見離體卵母細胞多呈懸浮生長,部分可見分裂相,離體精原細胞多呈貼壁生長,1號、2號培養基中的細胞可維持良好生長狀態達一周以上;CCK測試結果表明,機械分離的性腺組織和酶解法分離的性腺細胞分別在1號、3號培養基中有更高的細胞活力,而2號培養基中的性腺組織及細胞在兩種培養方法下的活力差別不大。進一步的熒光定量PCR檢測了離體培養過程中MAPK信號通路相關基因的表達變化情況,結果表明,Ras、c-Mos、MEK1、ERK基因在卵母細胞中表達變化更顯著,且c-Mos基因與離體細胞生長發育情況呈正相關。本試驗系統性地篩選了適宜斑節對蝦性腺組織、細胞的原代培養方法,為了解培養過程中的生理過程變化提供了相關參考數據。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