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河、長江的形成演化是在新生代以來統一構造-氣候-地貌體系中發生的重大地貌事件。印度板塊與亞洲大陸碰撞和太平洋板塊向亞洲大陸之下俯沖,造成了中國大陸地勢從東高西低變為西高東低,和隨之的東亞季風形成、強化,導致黃河、長江水系形成。中更新世以來的構造運動,導致青藏高原東緣山地的加速隆升,進入了冰凍圈,季節性冰川融水加大了河川徑流,為兩大河流的貫通奠定了水動力基礎。末次間冰期的氣候突然變暖,不但導致冰凍圈融水補給的河川徑流陡增,可能給了長江、黃河貫通最后一擊,而且加速了三峽一帶碳酸鹽巖地下化學溶蝕,促進地下河發育和瞿塘峽地表河襲奪的完成。黃河、長江在末次間冰期期間徹底貫通,現今的水系格局形成。黃河三門峽的貫通時間為0.125Ma左右,長江三峽可能在0.30~0.12Ma期間完成貫通。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山地學報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山地環境、山地災害、山區發展、山地技術、研究簡報等。于1983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