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是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復制和抗病毒療效評估的一種指標。目的:評價血清中HBV—DNA水平與發生肝細胞肝癌風險的關系。設計、機構及參與者:1991—1992年間,中國臺灣地區3653例血清HBV表面抗原陽性且丙肝抗體陰性的乙肝患者(年齡在30~65歲)參與了一項基于社區腫瘤篩查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主要觀察指標:隨訪期間肝細胞肝癌的發生率及資料鏈接的國立癌癥登記處和死亡證明系統。結果:在平均11.4年對41779(人·年)的隨訪中有164例肝細胞肝癌發生及346例患者死亡。肝癌的發生率隨HBV—DNA的水平呈劑量相關性增加,從HBV—DNA水平〈300拷貝/ml的108/10萬(人·年)增至HBV—DNA水平〉10^6拷貝/ml的1152/10萬(人·年)。相應肝細胞肝癌的累積發生率分別為1.3%和14.9%。校正了性別、年齡、吸煙狀況、飲酒及基線期乙肝e抗原(HBeAg)水平、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水平和肝硬化等因素后,肝細胞肝癌的風險性與血清中HBV—DNA水平的生物學梯度間仍有顯著相關性(P〈0.001)。在納入研究時血清HBeAg陰性、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正常且無肝硬化的受試對象中這種劑量一效應關系更為明顯。隨訪發現血清HBV—DNA水平持續升高的受試者發生肝細胞肝癌的風險性最高。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