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龍江流域是我國四大地質災害高發區之一,也是全國17個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之一。第四紀沉積物的廣泛分布為地質災害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本文基于遙感和GIS技術,結合影像特征和野外實際調查,建立了研究區第四紀成因類型(5大類11亞類)的解譯標志;運用所建立的解譯標志,對研究區進行了精細解譯,新增第四紀殘積物、坡積物、泥石流堆積和人工堆積等8個沉積亞類,補充和完善了滑坡堆積體和崩積物的面域數據,共解譯第四紀沉積物面積444.7 km~2,較前人研究資料擴展了380.4 km~2;研究區上游段主要受地形地貌因素影響,第四紀沉積物沿白龍江主河道及其支流分布,中游段主要受地質構造控制,第四紀沉積物沿活動斷層呈條帶狀分布,下游段主要受地層巖性影響,第四紀沉積物呈片狀分布;第四紀沉積物災害效應主要表現為崩滑效應和對泥石流的補給效應。本文研究成果對研究區區域地質災害調查和風險評價提供了技術支撐。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