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代奏事處是負責承接奏折、傳宣諭旨、引帶召對人員及隨侍御前坐更等事宜的專門機構。早期奏折顯示,自康熙中期始,清帝即已持續不斷地從內務府等處揀選人員充任專職奏事官員,負責奏折遞送等事宜,這可視作奏事處發展的初始階段。后經雍、乾二帝對各項規制的逐步完善,至遲在乾隆中期,奏事處已走向成熟并有內、外之分。位于乾清門內的內奏事處由太監組成,位于乾清門外的外奏事處由內廷侍衛、內務府與六部官員組成。為了強化奏事處的職能,雍、乾、嘉、道、咸諸帝皆從"密"與"速"的角度進行過整飭,然而直至清末,奏事處的諸多弊病依舊未能根除,這與清帝"有治人無治法"的治國理念息息相關。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