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海溶解甲烷濃度數據連續獲取的方法技術,對于海洋環境和天然氣水合物開發過程中甲烷擴散作用及通量的動態監測,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本文較詳細地介紹了依據“海水脫氣、氣體樣品定量輸入、電化學高精度檢測”技術思路,采用“增壓排液整機系統控制的海水循環、減壓穩流、氣液分離、烴類組分高精度檢測技術改進”方法,研發“深海甲烷電化學原位長期監測技術”的關鍵環節和技術方法。結合原位傳感器在膠州灣港口為期94天底水長期監測實驗獲取的數據成果,對原位傳感器的技術性能、數據質量、地質效果進行了研究評價。結果表明:①原位傳感器量程甲烷指標達到0.01~10000nmol/L,靈敏度達到0.01nmol/L,對烴類組分檢測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選擇性;②監測水域溶解甲烷數值范圍19.01~106.87nmol/L,正常甲烷背景32.41nmol/L,局部異常甲烷背景80.60nmol/L,資料顯示異常與污水排放過程對海水環境污染有關;③實測甲烷數據成果地球化學特征與膠州灣海域海水環境以往調查研究成果符合,證明了實測數據的客觀性和科學性;④海試監測試驗成果證明,原位傳感器測試性能可靠、結構設計合理、設計思路科學,基本具備了海洋科學調查中對海水甲烷濃度數據獲取的能力,在未來海洋天然氣水合物開發過程中對甲烷擴散作用的動態監測及深海甲烷濃度通量的長期監測中,具有實際應用價值和科學意義。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