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瞽矇傳誦'是源自遠古口傳時代的一種文化傳播傳統,對華夏文明影響至深。在中國上古,'瞽矇'雖系盲人,卻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這種地位與瞽矇作為'盲媒介人'的傳播教化職能息息相關,'矇瞍修聲'指明了'盲媒'在上古傳播體系中的職責與功能。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批職業傳播者,'瞽矇'在上古'樂教'與'聲教'體系中占據著核心地位,瞽矇傳誦的傳統直接影響了先秦文獻的形成和傳播。'瞽矇'之所以成為'媒介人'并被委以重任,在于其杰出的溝通天地的能力和超常的聽力及記憶力。隨著禮崩樂壞的東周社會的來臨尤其是文字書寫的普及,'瞽矇傳誦'的傳統逐漸衰落。盡管西方社會也曾出現過'瞽矇傳誦'的傳統,但兩種傳統存在差異。極富中國特色的'瞽矇傳誦'傳統構成了華夏文明寶貴的文化遺產,也彰顯了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