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南洛扎地區洛扎斷裂屬于區域上定日—洛扎斷裂的東段部分,是喜馬拉雅造山帶中一條重要的斷裂,但其總體研究程度較低。運用地質填圖和構造解析的方法研究了洛扎斷裂的幾何形態、運動表現和活動歷史等,討論其在喜馬拉雅造山帶構造格局形成中的意義。主要認識如下:(1)洛扎斷裂現今主要表現為一條規模大的脆性-脆韌性斷層,SWW—NEE走向,高角度傾向NNW。斷層帶內發育劈理帶、斷層泥、構造角礫巖等。運動性質主體表現為正斷層。(2)洛扎斷裂的南北兩側地塊具有顯著不同的變形特征,南側為平緩的大型背斜-向斜構造,北側為近NWW—SEE走向的倒轉褶皺-斷層構造。(3)洛扎斷裂經歷了多期活動,中生代正斷活動,古近紀逆沖活動,中新世韌性伸展,中新世晚期逆沖活動以及上新世—第四紀正斷活動。現今斷層展示的更多是最后一期活動的形跡。(4)依據其規模大、多期活動性、兩盤構造變形與沉積的系統差異性等肯定了其作為構造分區斷層而存在。(5)洛扎斷裂和藏南拆離斷層(STD)在研究區均有出露,局部二者出露線近于重合,但洛扎斷裂以高角度斷面切割了平緩的STD。洛扎斷裂是比STD具有更悠久地質歷史的區域性斷層,只是后者中新世以來的活動性更多受到關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