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食源性致病菌阪崎腸桿菌為對象,研究了醫學領域抗細菌感染藍光的殺菌作用,并首次對其殺菌機制進行了探究。結果表明,當藍光劑量大于30 J/cm^2時,對阪崎腸桿菌具有顯著殺菌作用,照射劑量達240 J/cm^2時,殺菌率超過8 log 10 CFU。亞致死劑量(0~30 J/cm^2)藍光照射下,單線態氧(1O2)探針SOSG開始出現綠色熒光信號,顯示細胞內1O2涌現并造成細胞外壁微小孔洞;活性氧物質(ROS)也迅速產生并逐漸增大至5 a.u.;隨后脂質氧化標志物丙二醛(MDA)逐漸增加,顯示細胞內產生脂質氧化。上述胞內物質變化導致細胞外膜受損,30 J/cm^2藍光下細胞外膜滲透性增加了48.96%;此外脂肪酰基譜測定揭示,不飽和脂肪酸C18:2,C16:1和C18:1含量減少并逐漸消失,很可能是細胞外膜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確證了藍光下細菌胞內1O2、ROS及脂質氧化物的動態變化,更重要是的,揭示了細胞外膜損傷是藍光殺菌的重要方式之一,因為細菌脂質尤其是不飽和脂肪酸是藍光殺菌重要靶標,本研究將有助于藍光殺菌機制的深入探究。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