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機采棉品種單葉、群體光合性狀與產量性狀的關系,研究高產采棉品種單葉、群體光合特性,篩選個體及群體高光效品種,為機采棉產量遺傳改良提供種質資源及理論支持。【方法】利用Li6400便攜式光合儀、先馳st-303二氧化碳分析儀,分別測試5個不同類型機采棉品種花鈴期的群體光合、單葉光合性狀指標以及產量性狀相關指標,進行顯著性及相關性分析。【結果】群體光合、單葉光合性狀均與產量性狀指標呈正相關,但群體光合性狀與產量性狀相關性強于單葉光合性狀;群體光合有兩個峰值,分別在12:00~14:00及16:00~18:00兩個時間段,最大值出現在12:00~14:00;上、中、下部單葉光合性狀指指標存在差異,中、下部位葉片與產量相關性強于上部葉片與產量相關性,其中中部葉片單葉凈光合速率與氣孔導度與產量性狀存在顯著相關;17N11號群體光合速率、單葉凈光合速率均是最高,分別為3.64 gCO 2/(m 2·h)和36.8μmol/(m 2·s),17N6號次之,為34.5μmol/(m 2·s)。【結論】群體光合速率與產量光合性狀具有較強相關性,中部葉片單葉光合性狀指標與產量性狀相關性強于上部及下部,17N11號與17N6號單葉及群體光合性狀各指標合理,產量也相對較高,可作為高光效高產機采棉品種資源,為高光效、高產機采棉育種提供核心親本。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