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閩江下游及河口區的表層水質、懸浮物和沉積物樣品,探討了沉積物總碳的地球化學特征和影響因素,及與其他河流的異同.結果表明,對于相同站位,夏季沉積物總碳占比平均為1.74%,略高于秋季的1.70%,兩者差異不明顯.研究區沉積物總碳占比為1.21%~4.84%,平均為1.82%,從水口水庫至福州市區河段,其含量逐漸升高,在北港達到最高值,而后由河口向外海逐漸降低,呈現"低-高-低"的分布特征.秋季懸浮物含量和化學需氧量(COD)高值區范圍大于夏季,且含量也更高.研究區懸浮物含量、COD、顆粒態總碳均呈現先升后降的分布特征,懸浮物中總碳的含量則呈現從庫區經河口向外海減少的趨勢.沉積物總碳與懸浮物總碳、懸浮物含量、COD總體顯著相關,懸浮物的沉降-再懸浮-再沉降過程是影響沉積物總碳分布的重要因素;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水、農田和畜禽水產養殖廢物是有機物的主要來源.閩江口沉積物總碳含量低于黃河、長江,而與其他中小型河口相近,處于國內河口較低水平,這與流域內源巖特性、有機物輸入量以及沉積物粒度等相關.北港段沉積物總碳含量顯著高于其他河流,有機污染較為嚴重,將成為影響水體水質的潛在因素.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