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子宮內膜乳頭狀增生( PPE)是一類少見病變,對其進行臨床病理學分析,以進一步認識此類病變。方法對 13 例 PPE 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其臨床病史、大體及鏡下特征。結果 13 例患者發病年齡為 24 ~75 歲(平均年齡 56 歲),9 例患者為絕經后婦女,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陰道出血。大體,11 例為子宮內膜診刮或子宮內膜息肉摘除術后標本,2 例為子宮全切標本。鏡下,9 例為子宮內膜簡單型乳頭狀增生,4 例為子宮內膜復雜型乳頭狀增生;13 例均伴有不同類型的化生性改變( 100%),其中 8 例伴黏液性化生( 61. 5%),2 例伴鱗狀化生( 15. 4%),2 例伴嗜酸性化生( 15. 4%),1 例伴輸卵管上皮化生( 7. 7%),1 例同時伴有黏液性化生及嗜酸性化生( 7. 7%)。病變均局限于子宮內膜表面或子宮內膜息肉中,9 例合并子宮內膜息肉,2 例合并子宮內膜復雜性增生,1 例合并子宮內膜復雜性不典型增生,1 例合并子宮漿液性癌;13 例患者均有隨訪資料,隨訪時間 1 ~ 48 個月(平均14. 5 個月),均無復發。結論 PPE 具有獨特的組織學特征,通常發生于絕經期婦女,最常見的癥狀為陰道出血,病變常局限于子宮內膜表面或子宮內膜息肉中。目前國內還沒有系統報道,生物學行為及預后尚不完全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