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與目的:他莫昔芬是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輔助內分泌治療的標準藥物,也是絕經后患者的重要選擇。目前,他莫昔芬治療與后續白內障發生的相關性爭議較大,需進一步證實。方法:分析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前瞻性維護的病例數據庫中的相關信息,結合門診隨診數據,共納入3 034例可用患者。其中無內分泌治療患者806例,含他莫昔芬治療1 065例,僅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劑治療1 163例。對無內分泌治療與含他莫昔芬治療兩組,根據后續發生白內障與否進行關聯分析,并進行年齡(≤40歲、40~50歲、>50歲)與他莫昔芬用藥時長(用藥5年內、超過5年)的亞組研究。結果:無內分泌治療組(806例)與含他莫昔芬治療組(1 065例)兩組間白內障發生率沒有顯著差異(HR=1.1,95%CI:0.8~1.5;P=0.70)。但在不同年齡亞組中有不同情況:≤40歲組與40~50歲組,他莫昔芬的使用與白內障發病沒有顯著關聯;在>50歲組,使用他莫昔芬后發生白內障的概率(15.4%)是未使用組(9.0%)的1.8倍(95%CI:1.1~3.1;P=0.024)。不僅如此,多因素分析揭示,長期使用他莫昔芬(超過5年)的患者也相對于5年內使用患者有更高的白內障發生風險。結論:雖然在整體人群中白內障與他莫昔芬無顯著相關,但在中老年等絕經后患者及長時間他莫昔芬用藥患者中,白內障的發病風險顯著提高。提示選擇他莫昔芬治療時,要重視各類不良反應風險的評估和白內障高危人群的鑒別。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