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已有關于戰前海外華商企業經營策略的研究,多遵循兩個路徑:一為關系與網絡;一為國家。前者強調華商企業對華商網絡的依賴,后者主張應重視民族國家對華商網絡形成的制度約束,進而影響到華商企業經營策略上的抉擇。從新加坡“白三春”茶行的經營策略來看,其較為成功地融合了“民族國家”與“華商網絡”這兩種被已有研究視為對立的社會資源。一方面,該茶行將自身經營行為與近代中國政治社會演變的主旋律相結合,以獲得來自祖籍地及中國的助力;另一方面,藉著歷史時期形成且發展至近代的華商網絡,茶行靈活運用移居地區的本土資源,在采購與銷售兩端緩解20世紀以降各種跨國危機對其日常經營所帶來的沖擊。透過“白三春”茶行的經營實踐,可進一步加深學界對二戰以前海外小微華商企業經營策略的理解。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