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研究有機和常規設施種植模式及輪作對土壤細菌多樣性和群落結構的影響,本研究采用Illumina平臺Hiseq2500高通量測序技術,于2016年6月(作物處于收獲期)對北京市順義區不同設施種植模式(分別為有機設施種植模式和常規設施種植模式下的葉菜連作、茄果連作和葉茄輪作)下土壤細菌進行16SrRNA測序。測序質控后共獲得17278個操作分類單元(operationaltaxonomicunits,OTUs),共計318851條有效序列。比較不同種植模式和輪作下土壤細菌多樣性、細菌群落結構組成、相對豐度及土壤理化性質與細菌群落多樣性關系的差異性。結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在有機和常規設施種植模式下差異明顯,有機設施種植土壤細菌多樣性高于常規設施種植;有機設施種植下輪作與連作土壤細菌群落結構表現出明顯差異,而常規設施種植下,兩者沒有明顯差異;有機種植模式下,輪作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高于連作土壤;設施種植土壤細菌群落主要屬于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as,5.05%)和芽孢桿菌屬(Bacillus,4.84%),相對豐度大于0.5%的共有14個屬。有機設施種植土壤含有較多促進植物生長、有機質分解的細菌,常規設施種植土壤中降解化學殺蟲劑、防治土壤病害、促進硝化過程的細菌較多。RDA分析結果顯示土壤細菌群落主要受全磷、速效磷、有機質的影響。Tumebacillus、CandidatusSolibacter和Acidothermus都是分解有機質、利用碳源的細菌屬,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呈正相關關系。由此可見,設施條件下,有機和常規種植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差異性主要源于肥料使用、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和管理方式的不同。有機設施種植模式下,輪作更有利于發揮其改良土壤營養循環和防治土壤病蟲害的作用。上述結果為在微生物水平上研究設施條件下不同種植模式的土壤生態質量差異提供了參考。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