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種腦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腦血管病、出血性腦血管病及急性與慢性缺氧性腦血管病引起的腦功能障礙,進而產生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血管性癡呆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被認為是僅次于阿爾茲海默癥,導致癡呆的第2位原因。目前,血管性癡呆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有可能與炎癥、神經元損傷、膽堿能系統功能障礙、腦白質病變及氧化應激等有關。其中,炎癥反應在急性與慢性腦缺血繼發性腦損傷中起主要作用。抑制炎癥能改善血管性癡呆動物模型的癥狀,顯示炎癥可能在血管性癡呆發病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參與炎癥反應的相關因子,如細胞因子等可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傷。同時,炎癥相關因子會觸發炎癥級聯反應,加重腦損傷。本文總結了有關炎癥相關因子參與導致血管性癡呆的各種病理損害和促進其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的最新研究進展,這些都有助于了解炎癥相關因子在血管性癡呆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